岳父朱棣,迎娶毀容郡主我樂麻了  第26章 我永遠都忘不了我吊死在煤山的那一天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作者:過節長肉肉  書名:岳父朱棣,迎娶毀容郡主我樂麻了  更新時間:2023-11-17
 
在朱元璋看來,不管朱由檢是什么身份,不管朱由檢說的話是好是壞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朱由檢說大明滅亡了。

這才是朱元璋最為在意的事情。

就算朱由檢說的都是瘋言瘋語,那讓朱元璋也想聽聽在朱由檢的嘴里大明是怎么樣滅亡的。

就像是在聽別人講述自己的故事一樣。

哪怕是虛構的,朱元璋也是很有興趣。

聽到朱元璋的話,李雄志不解的看向了他。

“大哥.”

沒等李雄志出聲說完,朱元璋就打斷了他:“雄志,你別說了。”

“我心中自然有數。”

說完,朱元璋目光灼灼的看向了朱由檢,等著他的話。

朱由檢聽到朱元璋的話,也是一愣。

隨后他坐直了身子,整理了一番自己凌亂的頭發。

既然太祖爺想要知道大明朝廷是怎么滅亡的,那他肯定是知不無言言無不盡。

雖然大明帝國是在他的手上滅亡的,他沒有顏面面對朱元璋。

但是面對朱元璋的話,他還是有必要回答的。

朱元璋作為大明帝國的開創者,是有理由知道大明是怎滅亡的。

而他朱由檢作為大明帝國的最后一個皇帝,也是有必要向朱元璋說清楚的。

雖然大明是亡了,但是也沒有必要去逃避。

還是要證視這個事實的。

“太祖爺在上,請先容不肖子孫朱由檢先行謝罪。”

說完,朱由檢朝著朱元璋重重的磕了幾個頭。

他已經記不清楚這是見到朱元璋以來的第幾次叩頭了。

但是這次的幾個頭,叩的卻格外的鄭重、格外的嚴肅、格外的正式。

面對朱由檢的行為,朱元璋不為所動。

靜靜的站在那里,坦然受之。

如果朱由檢真的是大明帝國的亡國之君,那么這幾個頭他承受的合情合理。

敗家子向祖宗磕頭,有什么問題呢。

如果朱由檢只是一個瘋子,那么這幾個頭他朱元璋一樣可以承受。

子民向君主磕頭,也是合情合理。

所以,朱由檢的叩的這幾個頭,朱元璋全都是坦然受之的。

一邊的李逍依舊保持了沉默。

他覺得他沒有必要出言解釋。

真實的歷史是包不住的,遲早是要和天下人見面的。

既然這樣,先讓朱元璋從他這個后代子孫嘴里了解一下真實的大明也不錯。

朱由檢磕完頭之后,跪直了身子。

看來他是打算跪著回答朱元璋的話。

“大明之亡,亡于李自成、亡于魏忠賢、亡于東林黨!”

朱由檢眼神幽怨的控訴道。

一邊的李逍聽到這話,也是淡淡一笑。

本來他還在想著要怎么解釋朱由檢的出現,怎么解釋朱由檢的來歷。

但是現在聽到朱由檢的話,他卻打算將這些事情都放一放了。

因為他也想知道大明王朝是怎么走向滅亡的。

作為后來人,不管是在書本上還是在互聯網上,他都看到了不少關于明朝滅亡的說法。

都和朱由檢說的一樣。

有說明朝滅亡是因為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造反的,也有人說是因為魏忠賢這樣的閹黨禍亂朝綱的。

也有人說是因為明末東林黨在朝堂之上傾軋不同政黨的黨爭的,還有人說是因為明末小冰河期的天災的。

反正各種各樣的說法都有,甚至就連他面前的朱由檢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有人說明朝滅亡是因為朱由檢無能的。

總之,關于大明王朝最后走向滅亡的這個事情,各有各的說法。

不同的版本實在是太多了,就連史學家也不能說出個一二來。

后人只能根據史料和歷史記載來做出一些分析和總結而已。

可是現在,大明朝廷的亡國之君朱由檢就站在他的面前,正在述說著大明王朝是怎么走向滅亡的。

關于這個事情,李逍也來了興致。

他也想知道大明朝廷到底是怎么樣衰敗的,怎么樣被人給推翻的。

一個朝代的滅亡,從這個朝代的亡國之君的嘴里說出來的東西,總歸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最主要的,李逍還是想聽聽朱由檢是怎么想的。

想聽聽朱由檢對大明王朝滅亡的看法。

也算是滿足一下李逍對于這段歷史的好奇心吧。

朱由檢剛才說的什么李自成、魏忠賢、東林黨這些,李逍都曾聽說過一二。

對于朱由檢說的這些人也有一些淺薄的了解,所以也沒有出聲打斷朱由檢,靜靜的聽他繼續說下去了。

可是朱元璋卻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些名字,當即便開口問道:“等等。”

“你之前不是說大明王朝的覆滅是從一個九千九百歲的太監開始的么。”

“怎么現在又出現了什么魏忠賢、東林黨了?”

李自成朱由檢前面就說過,那是走朱元璋老路的人。

一個造反幾近于成功的人。

也是這個人攻破了北京城。

對于這個人,朱元璋知道朱由檢肯定會講述的。

相比起李自成,朱元璋更加感興趣的是朱由檢說的九千九百歲的太監。

他是真想聽聽關于這個太監的故事。

朱元璋也真的想知道一個太監是怎么樣的在大明王朝走向巔峰的,還被稱為九千九百歲。

這個難度,可不比他造反成功小。

至于朱由檢說的什么東林黨,朱元璋也猜到了一點。

估計就是朝堂上面的黨派罷了。

當年朱元璋自己剛開國的時候,朝堂上也一度出現了黨派之爭。

什么自己安徽鳳陽一帶的淮西勛貴,什么劉伯溫那邊的浙江士子。

估計這個東林黨也是一樣的存在。

對于朝堂之上的黨爭,朱元璋是沒有什么特別的想法的。

這個完全就是皇帝自己的事情了。

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必然就有派系,有派系就必然會有爭斗。

既然有了爭斗,那就必不可免的會有爭執和利益糾紛出現。

有了爭執和利益糾紛,那就要大打出手了。

這個不管是市井小民還是朝堂之上的文物百官都是一樣的。

哪怕是皇親國戚、王宮貴胄,一旦有利益糾纏一樣是會大打出手的。

這些是不能避免的,也是不可能杜絕的。

這一切只能靠坐在皇位上的皇帝來調解了。

關于朝堂之上官員們派系林立、互相傾軋的事情,考驗的就是皇帝的手段了。

就要看看當朝的皇帝們能不能將這些官員們全部都玩弄于股掌之間了。

反正不管朝堂上怎么鬧挺,皇權是不能倒的,天下也是不能亂的。

可是現在朱由檢竟然說大明朝廷是亡于東林黨這個派系的。

那么看來這朱由檢即便真的是皇帝,也是不過于此了。

那也是一個不合格的皇帝。

一個不能夠駕御住朝堂的皇帝。

對于朝廷之上的黨爭,朱元璋也見識了不少。

這些他也不感興趣了,他現在還是對那個九千九百歲的大太監最感興趣。

朱元璋是真的想聽聽,這朱由檢是怎么編排大明的。

居然還搞出來了一個九千九百對的大太監出來。

聽到朱元璋的話,朱由檢恭敬的回道:“太祖爺,您先不要急。”

“且聽不肖子孫慢慢與您講述。”

“北京城是這李自成攻破的,李自成本是我大明的一名驛卒。”

“可卻在我大明朝廷最為難的時刻蠱惑人心,慫恿百姓們造反。”

“最終因為他的帶頭,天下冒出好多股造反的勢力。”

“我大明朝廷也因為各地百姓暴動造反而疲于應對,最終被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城。”

“不肖子孫朱由檢也因此而自縊煤山,大明王朝也就此崩塌。”

說完,朱由檢低下了頭。

眼中流露出一股不甘和愧疚。

雖然大明王朝的崩塌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因為某一個人就能夠做到的。

但是李自成總歸是那個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朱由檢還是將大部分的仇恨都放在了李自成的身上,甚至將大明王朝覆滅的一大半責任歸咎于李自成身上。

當然除了李自成之外,還有很多人都是朱由檢痛恨的對象。

甚至于是他那個死去的大哥,木匠皇帝朱由校。

說起來,朱由檢都覺得自己委屈。

朱由校交給了自己這樣一個爛攤子,讓他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內有九千歲魏忠賢、東林黨,外有李自成和皇太極。

內憂外患之下,朱由檢也是無力回天。

朱元璋聽到朱由檢的話,淡淡道:“這李自成身為大明的驛卒都能造反,你身為大明的皇帝不應該反省一下自己么?”

說起來,朱元璋還對李自成有些好感的。

雖然對于李自成身為大明朝廷的驛卒而造反有些不齒,但是同為造反人,朱元璋還是感覺有些親近的。

他也是造反出身的,而且造反成功了。

這李自成也是造反了,而且也要快造反成功了。

朱元璋很清楚,如果是活不下去了,誰愿意造反呢。

這李自成肯定是活不下去了。

身為大明朝廷的驛卒都活不下去了,可見當時朝廷的昏庸了。

反正在朱元璋看來,只要有人造反,那肯定是朝廷的原因。

朝廷如果讓天下人都吃得飽、穿得暖,那誰愿意沒事做起來將腦子別在褲腰帶上造反呢。

從造反路上一路狂飆過來的朱元璋,比誰都清楚造反的心路歷程。

聽到朱元璋的話,朱由檢有些愧疚的低下了頭。

“太祖爺說的對,確實都是我的錯。”

“大明王朝的覆滅,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聞言,朱元璋冷冷回道:“別扯那么多了。”

“還是說說你一朝大明的事情吧。”

“一個驛卒是不可能推翻大明朝廷的,肯定還有其他的原因。”

朱元璋心中清楚,除非是大明朝廷爛到了根上,不然大明朝廷是不會那么容易被推翻的。

一個小小的驛卒李自成也是不可能造反成功的。

而對于這個爛到根上的大明朝廷,朱元璋還是充滿著好奇的。

他是真的想知道,在朱由檢的嘴里,大明朝廷是會爛成什么樣子。

又會有哪些人出現,把大明朝廷搞垮了。

聽到朱元璋的話,朱由檢點了點頭。

“大明王朝的覆滅說來話長,請太祖爺有些耐心。”

“聽不肖子孫細細講來。”

聞言,朱元璋微微點了點頭,好像是已經做好了長時間傾聽的準備。

不僅是朱元璋,就連李逍和朱凝云、李雄志等人也豎起了耳朵,準備仔細聆聽了起來。

田志偉甚至已經端坐在了椅子之上,擺好了一個舒服的姿勢。

那架勢看起來就好像是在準備聽說書一般。

如果不是朱由檢講述的是大明王朝覆滅這件侍寢,恐怕田志偉這小子都要掏出了瓜子啃了起來吧。

反正此刻,這里這么多人,除了朱元璋之外。

其他的人都是抱著吃瓜的心態來聽朱由檢述說的。

本來李雄志、田志偉這些人也不相信朱由檢說的話,對于朱由檢的各種說辭也是不置可否。

他們可不像朱元璋一樣,對于大明朝廷有著這種執著和心魔。

在他們的眼中,大明朝廷肯定還是存在的,而且是存在的好好的。

就算大明朝廷真的覆滅了,對于他們來說也沒有多么悲痛。

畢竟他們也不是朱家皇室的人,外面的大明朝廷跟他們也沒有多大的關系。

說到底,他們關心大明朝廷的存亡,還是因為李逍。

因為李逍是他們的大哥,是他們心中最敬佩的人。

而李逍又是大明朝廷的駙馬,而且他的岳父朱棣此刻正是外面大明朝廷的皇帝。

如果不是因為李逍這層關系,外面的大明他們才懶得關心。

李逍其實也是一樣。

如果不是因為朱凝云的關系,大明朝廷的存亡對他來說真的無所謂。

他現在只是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想從朱由檢的嘴里聽說那段歷史罷了。

對于大明朝廷滅亡的歷史,從親身經歷過的人嘴里說出來的和史書上、史料上記載的那肯定是不一樣的。

而且這個人還是大明朝廷的亡國之君。

從他的嘴里肯定能夠知道最真實的歷史。

現在的這里,除了李逍之外恐怕就只屬朱元璋對朱由檢的話最感興趣了。

畢竟,朱元璋是大明帝國的開國皇帝。

就在這時,朱由檢的聲音響了起來。

“我永遠都忘不了那一天。”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

“我自縊在煤山的那一天!”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