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唐華彩  第532章 遠賢臣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作者:怪誕的表哥  書名:滿唐華彩  更新時間:2024-07-20
 
第534章遠賢臣

雖然民間普遍認為雍王平定叛亂之功未酬、受到了朝廷不公正的待遇,但此事總歸不會引起實際的動蕩。

老百姓能做的,無非是說一些“莫須有”的故事,念一念故事中人寫的詞賦,發發牢騷。

宮廷對這種輿情的反應是不敏感的,甚至可以說是非常遲鈍。

民間與宮廷對“忠臣”的概念也截然不同,在百姓看來,一個官員做實事、造福于民,那就是大忠臣;而在宮廷眼里,一個臣子有功績卻不恭謹,便是天大的奸臣。

彼此立場不同,觀念相去甚遠,自然無法共鳴。

竇文揚向李琮稟報獻俘闕下帶來的影響,用的是非常歡喜的語氣稱“陛下聲望大振,天下歸心!”

李琮當日站得高、隔得遠,依然覺得那萬人高唱詞賦觀刑的場面是出于對他的崇拜,其詞雖有慷慨悲涼,但細細想來,倒也應景。

他不免有些志得意滿,腦中不斷衡量著自己對大唐的功績,負手向竇文揚問道:“朕自登基以來,夙興夜寐,今總算有了些成果,但不知可與歷代哪位帝王相比啊。”

竇文揚應道:“陛下勘定四海,論武功,不輸于開國之君;論文治,陛下勢將中興大唐,而更勝于開國之君。臣私以為,陛下功績,可追太宗皇帝。”

借著這次,李琮授了他從三品的衛尉卿,他便開始自稱為“臣”了,努力擺脫朝臣對他是個宦官的偏見。

“不不不。”

李琮謙遜地擺了擺手,不敢在表面上承認自己功追太宗皇帝。

追不追得了且不提,他肯定是比太上皇更賢明,可太上皇都自比堯舜,以堯舜的方式紀年,改年為載,他若沒有相應的改制,如何能讓世人知曉自己的功績?

一路而來,受了這么多的苦難,付出了這么多,李琮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被人看到。

他斟酌著,向竇文揚表明了這個想法,竇文揚遂立即思忖起此事。

可惜如今天子還未掌握朝政,不能封禪泰山,沒那個財力。

如此,能與改年為載相當的功勞,那就唯有改歲首了。

“改歲首?”

“是,陛下出身嫡長,再造大唐,是為天下正朔、千古圣人,自該由陛下來定正朔。”

嫡長沒有疑問,李琮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的生母劉華妃追贈為元獻皇后,定下了他的正統名份。

至于“正朔”,“正”是一年的開始,“朔”是一月的開始。

伏羲創建了上元太初歷法,以一月作為正月;神農氏改進歷法,以十二月為正月;黃帝則以十一月為正月。

三皇依農時創歷法,造福后世,功在千秋,故稱“圣人”。

后世改朝換代,皆效信圣人改歷,禹帝宗承于伏羲,尚白,以一月為正月;殷商宗承于神農氏,尚赤,以十二月為正月;周宗承于黃帝,尚黑,以十一月為正月。

到了秦,秦尚黑,別出心裁,獨創出以十月為正月;至漢武帝召集名臣修訂歷法,于太初元年,改正月為歲首,稱為“孟春”,將“一年之初在于春”的傳統固定了下來。

現在,李琮若是能把“正朔”再改一改,那就是應天承運,再創歷法,功勞不說比得了三皇圣人,卻也能比得了漢武帝。

一想到后世千秋,全都改自己制定的“正朔”來過年,李琮心馳神往。

“改正朔?”

他只有片刻的猶豫,咽了咽口氣之后,做了決定,向竇文揚問道:“可乎?”

“可,只是……”

竇文揚語氣踟躕了一下。

李琮頓時緊張起來,生怕這個好辦法最后不能實現,一臉殷切地盯著竇文揚,只聽他道:“只是得改‘載’為年,方順理成章。”

既然是革新,是再創,自然得是一整套開始改。改載為年,是對太上皇功績的否定。

否定了太上皇,才能肯定當今圣人的更大功績。

李琮心中頻頻點頭,臉色僵了一下之后露出無可奈何的表情,嘆息道:“只能如此了啊。”

“臣領旨。”竇文揚道:“臣一定辦妥。”

他得到旨意的當日,就把司天臺從秘書省中獨立了出來。

秘書省是薛白曾任職過的地方,有不少鴻儒都因薛白牽頭修書而在其中任事,還有不少人是薛白在國子監讀書時的老師,極妨礙竇文揚做事。

趁著現在薛白不在朝中,竇文揚首先試探的就是這些文史官員。

果然,讀書人拿他這種權宦沒辦法。

司天臺獨立出來之后,竇文揚又把官員全換成了自己人。

他不敢做得太過,把原本薛白的黨羽全都升遷走。反正如今朝廷因功升遷的官員多,薛白在范陽也調走了許多人,調動多、闕額足,這舉動沒引起太多的反對。

竇文揚馬上感受到薛白不在時自己對朝堂的掌控力,于是,在司天臺原本觀測天象、修訂歷法、晝夜計時的職責之外,增加了一個禳星救災的祭祀權力。

這一舉措,為的是突出司天臺的職責,強調天文玄象對正統的作用,增加李琮應天承運的印象。

做完這些,竇文揚到宮中,向李琮支了三萬貫錢,稱是用以收買官員。

李琮沒有財權,攢了這么久,天子內帑也就只有一些原本李隆基留下的寶器,值十余萬貫。聞言當然也十分不舍,但為了謀權,咬咬牙還是支給了竇文揚。

是夜,月明星稀,長安無事。

可到了次日,司天臺卻是上了一道折子,稱夜里“彗星出東方,在婁胃之間,長四尺許”。

李琮遂召群臣,問司天臺此天象為何意,答曰天授人時,需要圣人頒告正朔。

“陛下,此星象屬天人葉紀,景象垂文,爰遵革故之典,將契惟新之命。義存更始,庶有應于天心!”

一番話十分深奧,旁人或不知天文,不敢吭聲,或知圣人這是有意強調他開創了一個新的盛世。

李琮聞言大為詫異,與竇文揚對了一個眼神之后,下令讓司天臺詳觀天象,對歷法作出符合農時的修改。

事情進展得都十分順利。畢竟天子確立自己的權威,于社稷百姓無損,群臣沒有反對的理由。此事也不是針對如今朝堂上勢力最大的薛黨,連薛黨官員們都睜只眼閉只眼。

事已議定,卻忽然有個蒼老的聲音響起。

“陛下。”

站出來的是知史官事、兼國子監祭酒、官加太子庶子、銀青光祿大夫的韋述。

韋述年邁,腿腳不便,站出來時身子顫顫巍巍。他掃視了司天臺的眾官員一眼,最后,目光落在了竇文揚的身上。

他身在秘書省,眼睜睜地看著司天臺被分出去,自己那些學識淵博的弟子、下屬被撤換貶謫,而那些無才無學的貪鄙之人得以晉身,因此,

他最清楚這件事的幕后,知竇文揚在背后操縱。

“司天臺說昨夜彗星出東方,可老臣在院中納涼,整夜都未看到有任何異象發生。今日上朝,也未見民間議論天象。”

韋述說到這里,老臉一肅,神色鄭重起來,道:“今若天象未現,世人無從目睹,陛下一旦下旨,只恐不能振朝廷威儀,反成天下笑柄!”

李琮心虛,下意識地縮了縮脖子。

竇文揚已搶著站出來,抬手一指,叱道:“分明有天象,韋公如何能睜著眼說瞎話?!”

韋述大怒,吹胡子瞪眼,道:“老夫說瞎話?你敢惡人先告狀!”

“夜深人靜,全天下人皆睡了,只韋公不睡?還一整晚不睡?”

“司天臺即言子時三刻,老夫當時未見,又何曾說過整夜未睡。”

竇文揚連忙喝斷道:“你又看更漏,又觀星象不成?司天臺能看到,你那雙眼睛便一定能看到嗎?!”

韋述罵道:“沒有天象就是沒有,奸宦,你要指鹿為馬不成?!”

這是非常嚴重的指控了,由這一句話,撕破了彼此原本的體面,竇文揚也不再顧忌,展示出他在奴婢中廝殺出來的罵人本領,牙尖嘴利地喊起來。

“那是你老糊涂了!”

韋述確實是老,但學識地位擺在那、深受人尊重,被這么公然一罵,眾人不由震驚。

顏真卿亦是正色,邁步而出,向竇文揚叱喝道:“放肆!”

竇文揚罵到興起,哪還理會得他?快步趕到殿內,指著韋述繼續罵。

“你這老眼,比尿都渾,能看到什么?彗星一閃而過,比你眨眼都快,你能看到個屁!”

“閹佞,朝堂之上,豈容伱滿口穢言?!”

“天授人時,景象垂文,此為上蒼兆圣人鼎力革新,開創盛世,豈容你妄言詆毀?!”

“若陛下真能鼎力革新、開創盛世,豈是老臣一言可毀?!”

大殿安靜了下來。

竇文揚終于是拿到了韋述的致命破綻,愈發激動,腳踮了幾下,都不知道該怎么竄才好了,手指頭晃了幾下,唾沫橫飛,迫不及待地喊出那句斗倒韋述的話——

“圣人無功嗎?韋述!你敢指斥乘輿?!”

無人能答。

顏真卿正想要為韋述說話,嘴張到一半,啞然無聲。

韋述的胡子顫抖著,漸漸眼眶發紅。

他緩慢而艱難地跪倒在地,放下手中的笏板,慟聲吐出了幾個字。

“臣乞骸骨。”

李琮始終一言未發,此時才站起身來,寬慰道:“韋卿何必如此?不過是沒看到彗星,不至于此,不至于此。”

“請圣人恩典臣告老還鄉。”

韋述卻很清楚,只因當眾說的那一句話,自己的仕途已經完了,若不請辭,唯有死路一條。

因此他話到后來聲音已然哽咽,眼中老淚縱橫,不能自已。

他不是在乞辭,是在乞活。

這一輩子他都在鉆研著史,幾乎不曾參與到朝政之爭,今日卻因為一句實話將有性命之危,何至于此啊?

李琮此時對這件事還沒太多的感受,自認為不是李隆基那樣猜忌多疑的君王,也不想當著群臣顯得氣量狹小,故而就是不肯批韋述的辭呈。

反正,一個史官對這件事也不會有多少的影響。

待退朝后,他還委婉地斥責了竇文揚幾句。

“你何必罵韋述那等德高望重之人?”

竇文揚不再像以前那般第一時間認錯,而是道:“臣是見不得韋述結黨營私,情急之下,只好出言阻止他,以免他打擊圣人威望。”

李琮微微一愣,問道:“你是說,他是故意的?”

“圣人難道忘了韋述曾是雍王之師。”竇文揚道,“夜那么長,誰能確認夜里不曾有彗星劃過?司天臺剛剛上奏,韋述不曾調查就在第一時間否認,為何?無非是害怕圣人樹立權威。”

李琮吃驚,方才知韋述原來是這種人,表面上看忠心耿耿,暗地里結黨私營,當薛白的走狗,可謂陰險。

一股厭惡之感頓時從心中騰起,韋述在他心中的良好印象頓時坍塌。

竇文揚繼續道:“圣人寬仁,可雍王強勢可比虎狼。若不趁著他不在朝中鏟除他的黨羽,往后他必要害圣人啊。”

李琮悚然而驚,問道:“那,朕該允他致仕?”

竇文揚眼神中殺機一閃,道:“今若不殺雞儆猴,韋述指斥乘輿、抵毀圣人功績而不受罰,百官必然輕視圣人,轉而投靠雍王,到時,圣人如何是好?太子如何是好?”

李琮的手不自覺地撫著膝蓋,目露思索,許久,緩緩道:“可韋述名盛于當世,朕若殺他,天下人該如何看朕啊?”

“那就請圣人將他外放,不妨礙圣人改正朔的大事即可。”竇文揚也不強求。

李琮道:“不可委屈了韋述。”

其實兩人都知道,不論把韋述移到哪里都可以,竇文揚一定是會派人去殺他。

如此,明面上誰也挑不了毛病,可有眼力之人都會知道勘亂定興的功績是大唐天子立下的,知道該效忠于天子。

中書門下省。

顏真卿展開了圣人下諭的中旨看罷,臉色凝重了起來,也愈發的正氣凜然。

他轉向竇文揚,并不與這個宦官多廢話,利落而嚴肅地給了一個回答。

“不批。”

竇文揚站在那等了這么久,只得到了這樣兩個字,不由惱怒。

以往,天下安危寄望于薛白這個兵馬大元帥,他還忌憚顏真卿三分。如今薛白在外,圣人威望愈隆,他覺得顏真卿在長安已是孤木難支。

竇文揚還希望有朝一日除掉顏真卿,自己來當宰相。當即冷著臉陰陽怪氣地道:“顏公,這是要拒絕不遵嗎?!”

夜里有沒有天象,顏真卿已經有了明斷,可這是非對錯與一個閹佞也沒甚好說的。

“不錯,圣人旨意有不妥之處,身為宰相,有諍諫之職。”

“哼!”

既撕破了臉,竇文揚不再留情面,聲色俱厲道:“我看你這宰相是不想當了。”

他與顏真卿亦無甚好說的,放過狠話,轉身就走了。

近來,他已收受了不少能臣干吏的錢財,許諾給他們一些職位,在他身邊已經聚集了一批朋黨。自可指使御史彈劾顏真卿,罷其相位。

此時此刻,他心里已經下定了決心,就借著此事除掉顏真卿,收回朝政大權。

看著竇文揚離開的背影顏真卿眼神中沒

有悲憤,只有深深的悲哀。

他嘆息了一聲,邁步出了中書門下,往國子監走去。

出皇城、進入務本坊,此時正是放學之時,生徒們從學堂里一涌而出,或三三兩兩走著,或相約去青樓楚館,有人高聲議論著如今長安城最時興的故事,也有人追逐奔跑、嬉笑打鬧著。

顏真卿駐足看著那跑跑跳跳的少年,羨慕著那蓬勃的朝氣。

回憶起自己年少時,也曾……原來不曾有過這樣的情形,自己年少時就像現在這樣老成了,“三更燈火五更雞”地讀書。

他真希望大唐還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少年,而不是一個大病之后暮氣沉沉的中老年人。

走過魯圣人宮,繞進太學館。

一間廨房中,韋述正端坐在上首,與鄭虔、蘇明源談天。

顏真卿一進門,與韋述對望了一會,也沒說話,但韋述見他表情,就知道自己兇多吉少了。

“我正在問他們,天象是否出現過。”韋述開口,緩緩說道:“天為大,司天之事萬不可操縱于宦員之手。彗星現或不現,豈可信口雌黃?”

事到如今,他首先說的反而不是個人的前程性命,而是是非對錯。

他是史官,記述天下事,但求一個實實在在。

“昨夜國子監諸生員無一人看到彗星,可見權閹做事不擇手段,長此以往,必敗壞朝綱啊……”

顏真卿只是默默聽著。

韋述憂于國事,念叨了許久,問道:“你是宰執,如何一言不發?”

“夫復何言啊。”顏真卿感慨道,“圣人重用宦官,改正朔。意在重振天威,更意在奪權,從誰手中奪權?”

他沒把那個“我”字說出來,但答案也很清楚了,李琮首先要奪的就是他的相權。

“滿朝皆言雍王意圖謀篡,那我身為他的岳丈,必是他的黨羽,處理朝政必是為了助他一臂之力。實則我從未聽他談過篡逆之事,便連爭儲,我與他從未談過。”

說到這里,顏真卿長嘆了一聲。

“我為天子忠臣,而非雍王黨羽……這般說,你們相信嗎?”

鄭虔先答道:“我為太學博士,乃雍王之師。若雍王有心謀篡,最先提攜的便該是我等。奪了儲位,我等則東宮屬臣,往后位列三公。”

他笑了笑,抬起雙臂,兩袖清風,繼續道:“可如今我等還只是小官啊,小官。”

蘇明源不由笑了起來。

這是問心無愧的笑。

顏真卿每天忙著處理國事,悉心照料著這個大病方愈的唐王朝,忙碌疲憊,已經很久沒這般開懷地笑過了。

四人笑著笑著,漸漸地,笑聲息了,許久沒人再說話,悲意又浮上眼中。

“自從長安被圍困以來我等忙于守城、平叛,手握重權,沒能顧得上圣人心意,不小心成了權臣啊。我幾次上奏,請圣人親賢臣、遠小人,反而讓圣人視我為大敵。既如此,我又如何出言規勸圣人?”

韋述聽罷,憂心忡忡地道:“會怡笑大方,怡笑大方啊!”

他們想阻止的其實不是改正朔,而是圣人這種聽信宦官,為了樹立權威而胡說八道的行為。

這就好比太上皇當年不斷制造祥瑞、改年為載。前事不忘,后世之師。可這才多久,圣人就要重蹈覆轍,怎不讓他痛心疾首。

沒有人知道,他們這些表面上的雍王黨羽,所作所為,全是因為忠于圣人。

當然,他們忠的也不是李琮這一個人,而是圣人。

“圣人欲遷韋公為連州刺史。”顏真卿開始說起正事,道:“我已駁回了中旨,但韋公當眾失言,這一時貶遷怕是免不了了……”

蘇明源連忙道:“貶遷也就罷了,可看那權宦之意,分明是要害韋公!”

韋述自知難逃一死,老淚縱橫,開口就要交代后事,請好友們照料好他的家小。

顏真卿卻安撫道:“放心,定不會讓韋公有不測。連州太遠。廣陵太守李峘出任河南道常平使,廣陵郡頗有闕額,請韋公暫任揚州刺史,如何?”

“揚州刺史?”

“一定保韋公周全。”

韋述聞言,竟有種死里逃生之感,連忙應下,唏噓不已。

過了一會,他不免問道:“可圣人能答應嗎?”

顏真卿撫須不語。

來之前,他已然想過了,其實不論圣人同不同意,他的權力來源其實并不是宰相的官職。

而是遠在范陽的薛白。

竇文揚已迫不及待地去找李琮告了顏真卿一狀。

這次,不僅是要除掉韋述,還要打壓打壓顏真卿。

他來的路上已經想過了,罷相還是難了一些,但可以收回顏真卿的大部分權力,再設一個宰相來批旨。

“果真能做到?”

李琮一聽就十分疑惑。

竇文揚當即慷慨陳詞,道:“雍王初至范陽,立足未穩。此時圣人哪怕對他的黨羽多有打壓,他也絕不會起兵。”

這是心理博弈,他能確定,薛白不會因為顏真卿的權力被分走一部分就訴諸武力。

那就敢做。

他把這其中的道理分析給李琮,李琮恍然大悟,搓了搓手,面露喜色。

“便再任命一個宰相,可有人選?”

帶著憧憬,兩人還在商議,卻有內侍匆匆趕來,遞上一封奏折。

李琮甚少見此情形,喝問道:“何事?!”

“回圣人,是顏相的奏折。”

“他又要諍諫朕不成?”

“顏相……請辭了。”

李琮聞言,臉色當即就變了。

他接過奏折一看,卻見顏真卿的奏折更像是一封信,所言都是平常事,說他要到揚州接回家眷,送女兒到范陽與女婿團聚。

那些漂亮的字跡、飽藏的情感,李琮都看不進去,只感覺到了威脅。

他巴不得顏真卿致仕。

可這封信說的根本不是致仕,是挑釁,是震懾。

一個臣子,竟敢震懾君王。

“臣早知顏真卿居心叵測。”竇文揚看過奏折,當即跳了腳,尖聲道:“為人臣子,竟如此跋扈,他如今是愈發明目張膽了!”

“朕該如何做?”李琮問道:“總不能批允了他的辭呈吧?”

竇文揚一愣,張了張嘴,感到一陣心虛。

對薛白的恐懼又占了上風。

(本章完)(3/3)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