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唐華彩  第552章 宰相班子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作者:怪誕的表哥  書名:滿唐華彩  更新時間:2024-08-10
 
狼毫筆蘸了墨水,顏真卿運筆飛快,龍飛鳳舞地寫下幾句國為舉才之言,等著郭子儀說名字。

“杜有鄰。”

毛筆停了下來,顏真卿有些詫異。

這表情落入陳希烈眼中,陳希烈不由暗忖道,郭子儀竟沒有事先與顏真卿說好不成?如此看來,還是有機會反對的。

“哈哈哈,郭公說笑了,杜有鄰才能平庸,豈可拜相?”

陳希烈故作輕松地擺了擺手,試圖把今日政事堂議事當作一場閑談,而不至于落實到奏折上去。

否則,宰相們上了奏折,殿下一批,事情就無可挽回了。

另一方面,他也有些疑惑,因知郭子儀并非是薛白一系,今日怎會突然跑來為薛白如此賣力做事?且還是如此干系重大之事,就不怕薛白獨斷乾坤?

“莫急,且聽我繼續說。”

郭子儀停了一會才徐徐開口,又給出了一個名字。

“李峴。”

聽到這個名字,顏真卿點了點頭,陳希烈目露沉思。

李峴是何許人也?宗室大臣,太宗皇帝之玄孫,信安王第三子。

他宣慰過河東,曾與薛白約定會出兵支持河北,后又被調回長安當京兆尹,再得罪了楊國忠而被貶謫,可謂官途坎坷,可他仍然算是當今宗室大臣中最出色的一人。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河南道轉運使李峘便是李峴的兄長。

總得來說,這是一個與薛白還算有交情,又忠于宗室、方正賢良之人,是各方都能滿意的拜相人選。

“李峴可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郭子儀道,“諸君以為如何?”

陳希烈迅速算了一下,若如此,宰相五人之中,他與韋見素聯合,顏真卿與杜有鄰一黨,那遇到不決之事,就得各自爭取李峴的支持了。

還算公允。

這當然不如現在三人執政的局面,但并非他不能接受的結果,因此,他沒有馬上回答,想看看旁人的態度。

“可。”

顏真卿表態的方式很簡單,直接就把杜有鄰、李峴的名字寫在了奏章上。

陳希烈心想,只是寫有何用,這奏折還未必能通過中書門下呢。

得看能商量出什么條件。

“還有一人。”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下一刻,郭子儀又報出一個人名。

“李泌。”

“什么?”陳希烈最為詫異。

他詫異的并非是有人舉薦李泌拜相,李泌年紀雖輕,卻屬實有這個資格,這沒什么好驚訝的。

問題在于人數。

宰相雖然沒有固定的人數,可一般是三或五人,方才算好的正是五個人,再加一個人,就是六人,顯得有些冗余了。

這種冗余倒也沒有什么章程,就是一種直覺,陳希烈直覺監國太子是想要設五個宰相。

“可。”

顏真卿毫不猶豫,繼續運筆寫了李泌的名字。

陳希烈看著這一幕,心里已經下定決心,自己是決不會同意的,多了李泌,政事堂可就太擠了,坐不下這么多人。

“多謝郭公舉薦,皆為良相人選啊。”

顏真卿寫了奏折,再看了一遍,覺得哪怕杜有鄰略平庸了些,這個宰相的班底也算是非常不錯了。

他徑直拿出自己的官印,鄭重其事地蓋上。

郭子儀見狀,笑呵呵地拿出了自己的官印,哈了一口氣,也蓋在了這份奏折上。

陳希烈眼皮一跳,撫須道:“恕我直言,只怕是不妥啊。”

郭子儀笑問道:“有何不妥?”

陳希烈想了想,沒有拿最平庸的杜有鄰說事,避免與薛白正面沖突,而是指著李泌的名字,說李泌曾參與忠王之亂,是罪臣,沒有資格拜相。

郭子儀遂說他有所不知,李泌輔助殿下平叛,又在范陽屯田,為國立功。

陳希烈又說李泌還年輕,需要多磨礪,而朝堂中宰相已經很多了,以后再讓李泌拜相也來得及。

到了這時候,他已經能夠接受杜有鄰、李峴兩人拜相了。

但顏真卿、郭子儀兩人,一個氣格雄渾,一個不怒自威,當面逼迫,讓他很難駁回這道奏折,他只好看向韋見素。

幾次前往拜會,好不容易請出山的幫手,正是到了發揮作用的時候。

韋見素也正在看陳希烈,兩人目光對視了一眼。

之后,韋見素點了點頭,從袖子里拿出他的印章,“啪”地一聲蓋在了顏真卿的奏折上。

“你!”

陳希烈倏然站起,目瞪口呆地看著這一幕,不可置信。

“你們?”

“我們都老了。”韋見素拍了拍陳希烈的背,道:“得給這些年輕的能臣讓路。”

“讓路?”

陳希烈敏銳地捕捉到了關鍵詞。

都是權場勾心斗角了一輩子的人,他如何不明白韋見素的心思,說是“我們”讓路,實則是要他陳希烈讓路。

如此說來,若加了一個李泌而顯得冗余的宰相班底,只要再減掉他陳希烈一人,也就剛剛好了?

“不。”

陳希烈終于恍然大悟。

從一開始,韋見素就不是站在他這邊,而是與郭子儀一伙的。他們也并非是薛白的人,而是朝堂上的中立派,認為讓李峴、李泌兩人拜相,換一個杜有鄰拜相,值得。

哪怕損失了他這個資歷深厚的老臣也再所不惜。

簡單來說,他被他們拋棄了。

“這奏折,我不答應!”陳希烈怒不可遏,“我才是宰相,是我提議讓殿下監國的!”

“陳公啊。”韋見素嘆息了一聲,道:“殿下監國,是臣民所望,豈是你一人之功勞?”

這是此前陳希烈勸韋見素的話,如今原話奉還,卻是讓陳希烈感到說不出的辛酸。

總之,此事已由不得他了。

等到薛白把奏折一批,下一步就是要把他踢出去。

宣政殿。

忙碌著的薛白顯得有些無情。

陳希烈則完全恢復了當年居于李林甫之下時的軟弱無能。

“殿下,老臣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

“起來說吧。”

“老臣哪怕沒有苦勞,也有與殿下的情義啊!”陳希烈不肯起來,拜倒在地,老目含淚,又道:“當年殿下初入仕途,第一個官職就是在秘書省,老臣對殿下是千萬深情厚義啊。”

“我記得。”

薛白的目光始終落在文書上,沒有看陳希烈,但語氣還是十分和煦的,道:“正是記得與你

的緣分,如今你還是高官顯爵,也沒說要降罪于你,何必如此?”

“老臣所求,并非高官顯爵,而是盼著能為殿下出力……”

“還裝?”

薛白語氣嚴厲了些。

殿中沒有旁人,他并不與陳希烈客氣,直接就敲打道:“你想要的不是出力,而是權力。可你有那份能耐與魄力嗎?”

“殿下,老臣有一片赤膽忠心啊。”

“夠了!”薛白叱道:“再喋喋不休就丑態畢露了。”

他語氣一兇,頓有殺伐之氣。

陳希烈心中害怕,臉色慘白起來,之后就是一片頹然。

其實他也知道自己這一輩子高官顯爵,得了太多能力之外的東西。之所以棧戀權位,無非是那些年熬了太久,已成了心中的執念。

“老臣,乞骸骨。”陳希烈失魂落魄地喃喃道。

薛白終于放下了手中的文書,親自扶起了他。

陳希烈這些年看著保養得很好,看起來臉色紅潤,可這一扶,薛白能感到他的身體有種枯萎的感覺,老了終究是老了。

“伱的資歷、你的苦勞,我都看在眼里。可大唐目前需要的不是和稀泥的宰相,而是奮力進取、銳意十足的實干官員。給他們騰騰位置……榮養吧。”

聽到“榮養”二字,陳希烈老淚縱橫。

他真是舍不得權力場啊,恨不得到死都攥著權力。可此時對上薛白那一雙眼,心里最后一絲耿耿于懷的希望也消散了。

可他最后竟還是緊握著薛白的手,又叮嚀了一句。

“老臣就在長安,殿下若有用得到老臣的,老臣隨時待詔。”

只聽這句話,卻也有些感人。

回想這些年的相處,薛白難免也有些感慨,點了點頭。

就在幾日后,他便下詔,進陳希烈為太子太師、封許國公,同時讓他致仕榮養,罷其門下侍中之職。

陳希烈再次痛哭,可他心里也知道,這輩子遇到薛白,算是他運氣好。否則幾番大亂,他未必能次次逢兇化吉。

其后,薛白又頻繁調動了一批官員。

薛白以元載代替杜有鄰為洛陽留守,召回杜有鄰。

事實上,他最初就是想派元載到洛陽,但覺得元載心太急,貶謫敲打了一番,如今教訓得差不多了,便重新起用。

另外,他派李棲筠、岑參、裴谞等年輕出色的官員往河北充各州營田使,并派人接回李泌。李泌是策略的制定者,他希望他挑選的官員們能夠很好地貫徹河北的軍屯策略。

如此一來,就在兩個月內,薛白監國之后的宰相班子就湊齊了。

韋見素、顏真卿、杜有鄰、李峴、李泌。其中,韋見素遷侍中,稱左相,顏真卿任中書令,稱右相。

這一系列的任命,看似中立派拿了兩個相位,收獲最大。可薛白也覺得自己贏了,得了許多賢相。

若拋開杜有鄰不看,皆是當世之名臣……

天氣漸熱,這日,杜五郎難得入宮來見薛白。

旁人都說他不爭氣,至今還只是大理評事這樣的小官。可若不看他的人脈,只說他的年齡、資歷,其實已經是很上進了。

宣政殿的偏殿里,杜五郎一進來就徑直坐在地上,四仰八叉的模樣,大概是來過此地的最松弛的一人了。

他也不管薛白忙或不忙,自顧自地說著話。

“沒想到,我也成了相門子弟。早些年,若只看我阿爺那副模樣,誰能想到?”

“你阿爺能當好這個宰相。”薛白道。

雖然,滿朝都在說五個宰相里杜有鄰是唯一的庸人,能做的也許只是附和顏真卿,維護薛白的利益,但薛白其實對他寄予厚望。

畢竟杜有鄰并不是只有一人,而是有杜媗、杜妗姐妹在背后支持,也許還算上杜五郎。而杜家姐妹掌握著薛白在民間的勢力,不容小覷。

另外,杜有鄰行事謹慎,如履薄冰,很少犯錯。

“好吧。”杜五郎卻對自己阿爺沒有太大的信心,道:“只要人們少把我和別的相門子弟對比就好。”

近來,總有聲音說杜有鄰最平庸,其兒子在諸個相門子弟之中也最平庸,讓杜五郎頗為無奈。

“找你來,便是給你一個一鳴驚人的機會。”

“我還真不太想要。”杜五郎嘆道:“又要我做事了?”

他為薛白做過不少事,還往往都是大事,可惜也都是薛白的私事,沒什么明面上的功勞。當然,他也不在乎這些,只是懶。

“崔祐甫建議裁撤梨園伶人,我卻覺得裁撤了未免可惜,且這些人大多不通人情世故,到時難尋到門路,或餓死街頭,或遭人欺凌。”

薛白說話慢也只有杜五郎敢打斷他,道:“我知道,你與梨園還是感情很深的。”

“你知道的倒多。”

“嘿嘿。”

“我有意讓梨園、教坊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可這些搞歌舞文藝的,不擅長經商之道,此事便交由你。”

杜五郎想了想,卻是嘆息了一聲,道:“想以前,每次萬歲千秋節的表演,多彰大唐氣象啊,這情形以后就看不到了嗎?”

薛白近來只想著提倡儉樸,千萬百計地削減用度,此時聽這言論卻是新鮮,不由瞥了他一眼。

杜五郎道:“我當然知道聲色犬馬不好,我是說那些表演,舞馬銜杯,盡顯煌煌盛世……多可惜啊。”

“國窮,民竭,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薛白說著,轉過話鋒,道:“盛世氣象,必然還會再有的。”

“好。”

杜五郎竟想順著說一句“這也是我輩入仕所求”,但他也有自知之明,馬上就把這話咽了回去。

“你既可惜那些表演,把差事辦好吧。”

說著,薛白拋過幾份文書,其中還有一封告身。杜五郎見自己升官了,先是拿起那告身一看,卻是讓他兼任太樂丞。

太樂丞這個官職,王維與薛白都當過。可梨園、教坊若自主經營,其實與太常寺沒多大關系,給杜五郎兼個官職,無非是多些這方面的背景罷了。

“這官好,清閑。”杜五郎道,“不如再把我的大理評事給罷了,我實在不適合把人送到牢里,我……”

他還想聊閑話,薛白已揮揮手,道:“時間到了,退下去。”

“哈,你我還算時間。”

杜五郎實在無語,起身告退。

一走出偏殿,他那松弛隨意的態度就收了起來,挺起腰板,肅穆神態,與所有正襟危坐的官員們別無二致,可謂是泯然于眾人,或比眾人顯得略沒精神一些。

宦官則進入宣政殿把案上的沙漏翻了一下,引下一個官員來見。

薛白每天要見到哪些人,大多都是提前安排的,秩序井然。

“殿下。”

“坐。

”薛白道,“國事為重,不必有太多講究。”

這次來的是新晉的宰相李峴。

論輩份,李峴長一輩,而薛白說不講究,那也就不講究這輩份了。

薛白在許多事上都不講究輩份。

“臣久歸朝,今得殿下拔擢,必當鞠躬盡瘁。”

李峴先是執了一禮,方才坐下,腰挺得直板板,只沾了一點椅子。

這是個年富力強,作風強干之人。

“請你來,兩樁事。”薛白道:“一則,我意在削各地節度使之權,方法已有成例,如此前河南道之改制,將其權職一分為四,后尋機將權力下放各個州縣,然各地情況不同,削藩事大,需有強項令……”

李峴聽得很認真。

他是宗室,且性格強勢,確是主持此事最適合的人選。

薛白又強調不希望因為削藩而鬧出亂子,或是影響了邊防,那就需要李峴做長期的準備,探查好各個藩鎮的詳情,每個節度使的心思,以及其麾下將領哪些忠心可用,哪些心懷悖逆。

兩人談著這些,一旁桌案上的沙漏也在一點點地往下漏沙,漸漸漏到了底。

殿內沒有宮人在侍候,薛白瞥了沙漏一眼,親自將它翻了過來。

待他們終于初步談成了削藩之事,沙漏已翻了五遍。

相比于杜五郎,薛白對待李峴的重視程度顯然大不相同。

而削藩之事談罷,還有第二樁事要談。

“其二,是京兆尹的人選,此前的京兆尹是竇文揚所選的庸人,永王之亂時便逃得不知去向了,如今長安諸事由顏公暫時代管,你可有舉薦?”

京兆尹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職守,關系京城安定,薛白必然該用一個心腹,因此李峴沒想到他竟會問自己,不由大為訝然,連忙答應會仔細斟酌。

是否能選到適合的人先不提,薛白這一問,有個立竿見影的效果,就是瞬間拉近了與李峴之間的關系。

李峴感受到了薛白的信任,眼神頓時就不同了。

一旁的沙漏又漏盡了,這次薛白沒有將它再轉過來,而是開口說了幾句公事之外的話。

“我年輕識淺,驟登高位。朝中各種說法都有,或懷疑我身份,或質疑我的忠心,更有甚者,以一些子虛烏有、駭人聽聞之謠言誹謗于我。但我對大唐的忠心,天地可鑒。”

李峴聽了,便知該自己表達了,道:“殿下的身份,旁人或有疑慮,但我可以確定。”

當年在河東,正是李峴從楊光翙口中打探到薛白的身份及其謀篡之心。

在那時皇孫可并非前途似錦,而是死罪,何況當時還不是薛白主動認領,因此,李峴從一開始就不質疑薛白的身份。

從一個宗室的角度來看,既然薛白正是李唐皇室后裔,那是否謀篡也就不重要了,他巴不得有一個能振興社稷的宗室子弟來繼弧�

今日薛白對他信任,也反過來增強了他對薛白的信任。

至少現在,李峴的立場是傾向于薛白這邊。

杜五郎領了差事,一點都沒有逞能,出了宮便去找杜妗,打算問她這樁差事到底要如何辦。

他先是去了東市的豐匯行,卻得知杜妗不在問了曲水,才得知了一樁消息。

“二娘近來新置了一處產業,今日過去了。”

“哪?”

“平康坊。”

聽得這三個字,杜五郎首先想到的是平康坊三曲,不由問道:“什么?二姐總不會是買了幾間青樓楚館?”

“五郎想到哪去了?”曲水道,“往日看著老實,原來是風月場上的老客。”

“我?”

杜五郎大感冤枉,卻也懶得在這件事上多說,再一想,立即就猜到了杜妗置辦的是什么產業。

“你不會是說,右相府吧?”

曲水這才刮目相看,問道:“五郎竟也知道?”

這話有些小瞧人,杜五郎倒不生氣,還開了句玩笑。

“畢竟是相門子弟,聰明,隨我阿爺。”

曲水不由抿嘴而笑,細細將這樁事與他說來。

平康坊李林甫的宅院占地近一個坊的四分之一,但最初是沒那么大的,而是逐漸占了周圍的宅院擴建而成。

此前,這宅院被竇文揚的一個親戚買下,永王之亂后,有人勸杜五郎出手拿,但后來是落入了嗣歧王李珍之手。

李珍本是打算搬過去住,可近來朝廷下詔,禁絕京城攀比之風。

這詔令也是一種提醒,倘若有人不聽,朝廷多的是辦法整治,就比如盧杞在蜀郡就施行過間架稅。

李珍就聽到了小道消息,說國庫空虛,朝廷已準備再施行間架稅了,一旦如此,平康坊那大宅院便成了燙手的山芋,他便想要脫手,但沒人敢接。

無奈之下,李珍只好把偌大的府邸拆分成好幾個單獨的宅院發賣。

李林甫之子李岫已回到京城,就買了他以前居住的那一片后院。

而杜妗則置辦下了以前李林甫會見官員、處置國事的那片區域,原因沒別的,只因那里曾是大唐權力的中心……

杜五郎聽罷,不由感慨道:“我真是明智啊,沒有聽一些吹捧之言就去置辦那大宅院。”

曲水只好附和道:“是呢,五郎大智若愚。”

“大智就大智,何必若愚?”杜五郎道,“那我還得到平康坊去找二姐。”

“二娘也未必在呢,許是辦好事便入宮去了。”

“大姐呢?”

“去了玉真觀找李十七娘說平康坊宅院之事?”

“咦,她還未搬進宮中道觀嗎?”

“哪有這么急的,讓人嚼舌根子,必然是晚些,以太子妃的名義請騰空子入宮。”

曲水說起這些緋聞逸事來眼睛就發亮,杜五郎卻不是多嘴的人,馬上就把話題轉回來。

“那我還是到平康坊走一趟吧。”

“五郎若有事不決,可問問達奚娘子,她今日便在。”

“好吧。”

杜五郎便去見了達奚盈盈,才開口說到“梨園”二字,她便知了他的來意。

“此事五郎幸而是來問我,否則你二姐只怕不給你好臉色。”

“為何?”杜五郎不解。

“坊間傳聞,殿下與楊貴妃有染,是五郎你在幫忙打掩護,此事可是真的?否則殿下為何會把梨園交給你?”

杜五郎眼珠子一轉,馬上就明白過來,自己找錯人了,不該找杜妗出主意,該去楊家。

他臉上卻是半點不顯,道:“我哪辦得成這么大事啊,傳聞都是假的。連怎么操辦梨園我都不懂,還得靠你給出個主意。”

“五郎真會說話,好吧,我便給你出幾個主意……”

(本章完)(3/3)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