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四聽得熱血沸騰,連連點頭稱是道:“王爺的打算,真是民心所向啊!您放心,屬下一定鼎力相助,誓要把這所小學辦成一流!”
楚澤滿意地笑了,拍拍他的肩膀道:“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你去把黎星和楊才也叫來,咱們一起商議具體的辦學事宜。”
“諾!”趙四應聲而去。
不一會兒,黎星和楊才也來到書房。
楚澤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兩人都大為贊同。
黎星說道:“王爺真是高瞻遠矚啊!這所學校辦起來,不僅能教育鳳陽的孩子,還能成為各地效仿的標桿,真可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啊!”
楊才也感慨道:“王爺不愧是錦衣衛出身,考慮問題就是不一樣。咱們做臣子的最重視的就是忠君愛國,講信義、明是非。這些品質,從娃娃抓起才最有效果!”
楚澤點點頭,環視三人,正色道:“諸位,咱們肩負的可不僅僅是鳳陽的未來,更是大明的希望啊!這所小學,要辦就辦最好的,要讓天下人都羨慕,都爭相仿效!”
“是!”三人齊聲應道。
接下來幾天,楚澤府上下忙碌起來。
楊才負責選址,要選一塊風水寶地,環境優美,利于學習;黎星去籌措資金,向一眾商人籌集,開源節流;趙四去請最好的先生,要德才兼備,學識淵博。
消息傳出去,舉鳳陽城嘩然。
百姓們聽說王爺要在城里辦學校,教窮人家的孩子讀書識字,都歡天喜地。
“嘖嘖,我的天啊,咱們鳳陽什么時候有過這等好事?一向只有富貴人家的孩子才有書讀,窮人家的娃,不是種地就是學手藝,哪有機會念書啊!”三姑感慨地說。
五嬸子一邊縫補衣服,一邊附和道:“就是說啊!王爺不愧是新思想,要普及教育,造福百姓啊!這下好了,我家狗蛋也能去讀書了,將來說不定能做個秀才呢!”
街坊鄰居們聽了,都羨慕不已。
窮人家的孩子有書讀,跟富人家的孩子一樣上學堂,這在以前,簡直是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消息傳到那些權貴世家耳朵里,卻引起一陣不安。
程家老爺子皺著眉頭,不滿地嘟囔道:“什么世道啊,連窮人家的孩子都要讀書了?讀書不就是為了做官發財嗎?他們讀書做什么?”
姜家二老爺也附和道:“就是啊,跟咱們家孩子搶功名,那還得了?楚澤這是要造反不成?”
丁家三老爺更是坐不住了道:“不行,這事兒不能就這么算了!讓泥腿子的孩子跟咱們家的孩子一個學堂,傳出去還不被人笑話?”
而此時,姜家大院內,姜老爺子氣得直跺腳,大發雷霆。
“豈有此理!那個楚澤,竟然要讓賤民的孩子跟咱們家的孩子一起讀書?這不是折煞我姜家的臉面嗎?”
姜家二老爺也憤憤不平道:“就是!讀書做官,那是咱們這些世家的特權!哪能讓那些賤民沾了光?這簡直就是顛覆等級!”
姜家大公子也附和道:“爹,叔叔,咱們可不能就這么算了!要是讓鳳陽的百姓都能讀書,那還不得搶了咱們的功名利祿?到時候,還不知道誰給誰做官呢!”
姜老爺子冷哼一聲,眼珠一轉道:“這個楚澤,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既然他要跟咱們世家作對,那就別怪我們不客氣!”
楚澤在書房里來回踱步,眉頭緊鎖。
趙四剛剛前來稟報,說城中的士族和權貴們對王府要辦小學一事,全是持反對意見。
“王爺,你說那些士族到底是怎么想的?辦學校普及教育,讓孩子們都能讀書識字,對百姓、對鳳陽有什么壞處嗎?”趙四問道,語氣中帶著幾分不解。
楚澤嘆了口氣,無奈地回答道:“趙四,本王以為,那些士族人家恐怕是擔心,讓平民百姓也能接受教育,會威脅到他們的特權和地位啊。”
趙四挑了挑眉道:“怎么說?”
楚澤解釋道:“王爺您想啊,在咱們這個講究身份地位的社會里,讀書做官一直都是士族子弟的專利。只有他們才有資格上學,參加科舉,然后做官發財。可要是連平民百姓家的孩子都能讀書,將來也能考取功名,那士族的獨占地位不就受到威脅了嗎?”
趙四點點頭,似有所悟道:“原來如此。那幫老爺們是怕,讓老百姓也能讀書明理,考取功名,自己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趙四忍不住笑了道:“王爺說的是。那些世家大族倚仗的,不就是手里的那點權勢和壟斷的那點儒家經典嗎?要是老百姓也能接觸這些,學習知識,還不得盡數打破他們的金飯碗?”
楚澤冷哼一聲道:“真是一群不見棺材不掉淚的家伙!讀書明理,延續文明,那是整個國家的未來,豈能只讓士族獨占?咱們要辦的小學,就是要打破這種壟斷!”
趙四連連點頭稱是道:“王爺英明!屬下堅決擁護您的決定!不過嘛,那些士族世家恐怕不會善罷甘休,咱們要有所準備才是。”
楚澤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道:“他們能翻出什么浪來?區區幾個依仗祖蔭的紈绔子弟,還不是給咱們提鞋都不配!只要有朝廷的圣旨,有皇上的支持,咱們就把這件事堅決辦下去!”
趙四也挺起胸膛,一臉崇敬道:“有王爺這句話,屬下就是拼了這條老命,也要把小學辦起來,讓鳳陽的孩子們都能讀書!”
楚澤滿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這才是我的得力干將!你且先下去,幫我盯緊了學堂的籌備進度,有任何風吹草動都要及時稟報。”
“諾!”趙四領命而去。
楚澤目送他離開,心中暗暗思忖道:“這幫士族倚仗的無非就是手中的特權和壟斷的經典,一旦廣大百姓都能接受教育,他們還能神氣到幾時?哼,真當本王是年輕無知,任他們擺布不成?”
他負手而立,眺望窗外,眼中滿是堅定道:“教育興,則國家興。咱們不能讓士族把持知識的大門,要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走進學堂。”(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