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太后再現睿智
……
張太后知道了兩個兒子少帝劉義符和二皇子劉義真被害之事,已經哭昏在官房里,醒過來能說的話就是一句話:召集劉氏宗親與這幫亂臣賊子拼個魚死網破。
(編者注:皇帝、后妃們使用的廁所叫“官房”。)
……
還是太皇太后蕭太后老謀深算,把淚水吞進肚子里認真審閱了徐羨之等人的奏章。
對于徐羨之等人上表奏請迎立三皇子宜都王劉義隆為皇帝,蕭太后再次上演了超人的政治智慧。
蕭太后審閱了徐羨之等人的奏章后一言不發,既不發怒,也不表態。
徐羨之等人的奏章被留中不發了。
因為,蕭太后心中有心儀的人選。
可是,徐羨之等就是不上奏章迎立蕭太后心中的人選。
……
那些亂臣賊子沒有選中蕭太后心中有心儀的人選,蕭太后始終一言不發,只是把徐羨之等人的奏章被留中不發。
……
徐羨之等人當然知道蕭太后的想法,但是他們還是假裝不知道,還是堅持他們的觀點,迎立劉義隆。
徐羨之率領尚書省全體官員以及另外兩大顧命大臣幾次跪請,奏請迎立三皇子宜都王劉義隆為皇帝,蕭太后只有一句話:張太后因喪子之痛一直昏迷不醒不能議事,此事容后再議。
……
蕭太后心中的最佳人選:劉義康
……
劉義隆是宋武帝劉裕的三皇子,按照兄終弟及的皇室禮法被迎立為皇帝本身無可非議。
對此,蕭太后自然無法反駁,可是,蕭太后心中也明白這些亂臣賊子為什么要選劉義隆的良苦用心。
……
看到這些大臣的奏請,蕭太后心中十分痛苦。
因為蕭太后心中明白大宋朝廷要能翻身必須選宋武帝劉裕的四皇子劉義康。
因為劉義康是宋武帝劉裕眾皇子中最聰明的一個皇子。
因為劉義康在軍中也有較高的威信。
……
劉義康十二歲便被父親劉裕任命為冠軍將軍、豫州刺史,并以“督諸軍事”一職都督豫州、司州、雍州、并州四州軍事。
十五歲時在父親劉裕北伐之際就能獨當一面,負責留守宋國國都壽陽,無論軍事還是民事都能處理的井井有條,深受臣民愛戴。
十八歲時就被封為彭城王,拜右將軍。
……
劉義康自然是蕭太后心中最佳人選,也是劉氏皇族這個時候能夠力挽狂瀾的唯一人選。
……
劉義康無論是個人能力還是家族威望,都應該是繼承皇室皇權的最佳人選。
……
劉義康的嫡母王美人乃是瑯琊王氏。
瑯琊王氏乃是宋國四大家族的第一大名門望族。
嫡母王美人本人在后宮也是深得人緣。
選擇劉義康自然是最佳的辦法。
可是蕭太后也明白徐羨之等人是絕對不會推選一個母家背景過硬,個人能力超強的皇子在做皇帝的。
徐羨之等人自然知道如果劉義康做了皇帝不僅不好操控,而且等他羽翼豐滿掌控全局之時隨時會要了他們的命。
對于這一點,徐羨之等人十分清楚,蕭太后心中也十分明白。
……
徐羨之等人上表奏請合情合理
……
徐羨之等人上表奏請迎立三皇子劉義隆,這樣的奏請在法理上是合理的。
徐羨之等人包藏的禍心蕭太后的內心自然也是十分清楚的,但是,蕭太后也是無可奈何。
……
劉義隆是一個典型的屌絲皇子
……
劉義隆在朝廷可算是一個孤兒,一個典型的屌絲皇子,一個姥姥不親舅舅不愛的主。
劉義隆兩歲時,母親胡道安獲罪被處死,母家在大宋朝廷乃至大宋國屬于三無產品,無權、無勢、無錢。
劉義隆三歲時,被三叔劉道規收養。可是,劉道規不喜歡劉義隆,又把自己二哥劉道憐的次子劉義慶收為嗣子。
劉義隆十一歲時,劉道規去世,當時劉道規追封南郡公,按規定本應將劉道規的爵位賜給長子劉義隆,但朝廷許多大臣看在劉道憐的面子上提出“禮無二嗣”,又把爵位賜給劉道規同支的劉義慶。
武帝劉裕聽從了大臣們的建議,再次冷落了劉義隆,只是把南郡公的爵位賜給了劉義慶。
劉義隆從小不僅是一個庶子,一個白衣,更可怕的還是一個好吃懶做不學無術的家伙。
劉義隆這種個性、能力和背景正是那些顧命大臣迫切需要的三無產品:胸無點墨、心無大志、人無所長。
……
劉義隆是顧命大臣夢寐以求的絕佳產品
……
劉義隆只是長大成人隨父親劉裕北伐,靠軍功受逐漸得到武帝劉裕認可才被封為宜都王。
劉義隆封王后又被封到偏遠之地,還是一塊彈丸之地。
劉義隆身處偏遠之地,遠離朝堂政治中心,母家無權無勢無錢,自己在朝廷又毫無根基。
劉義隆又是另一種三無產品:母家無權、自身無勢、朝堂無人。
劉義隆這樣的三無產品更是那些顧命大臣夢寐以求的絕佳產品。
……
劉義隆的所有條件都是那些顧命大臣需要,是他們的放心產品。
其實,這一切也是徐羨之在決定廢除少帝劉義符時想好了的。
徐羨之也一直為自己這樣的選擇暗暗竊喜,當然,其他人也一直為徐羨的選擇拍手稱快。
他們都覺得只要劉義隆坐上了那張寶座,劉義隆就要乖乖的聽他們的話。
他們相信,即使沒有辦法做到像曹操一樣狹天子以令諸侯,但是,至少可以不再受氣,不再受制于人,而且可以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
……
蕭太后等待那一支奇兵迅速回防
……
蕭太后看了徐羨之等人的上表自然明白這幫亂臣賊子的狼子野心。
蕭太后十分清楚他們選擇三皇子宜都王劉義隆就是為了能更好地控制朝局,掌控他們孤兒寡母的命運。
面對這幫大臣的丑惡嘴臉,蕭太后又能說什么?
蕭太后只有默默地等待。
蕭太后要等待她布下的那一支奇兵迅速回防。
蕭太后不能讓這幫亂臣賊子的私欲得到無限膨脹,絕不能滿足他們所有的要求,以至于未來無法掌控朝局。
……
蕭太后遲遲不回復徐羨之等人的奏請,檀道濟就引兵以保護皇室安全為名一直緊緊地把皇城圍了。
徐羨之等人見上表遲遲未有答復,又率百官上表奏請迎武帝第三子宜都王、荊州刺史劉義隆為皇帝。
蕭太后還是那句話:太皇張太后因喪子之痛一直昏迷不醒,不能議事,此事再議。
……
其實,此時蕭太后心里和明鏡一樣清楚。
蕭太后清楚這些人只會緊緊地圍著皇城等待皇后的懿旨決斷,一定不會殺進來。因為,他們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維護他們忠臣的嘴臉,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等待蕭太后布下的那一支奇兵的反應。
……
劉義康率領二十萬虎狼之師雖遠在邊疆,但是劉義康一旦得到消息一定會不顧邊疆的安危迅速回防京城。
……
蕭太后清楚徐羨之等人謀劃已久,一定在通往邊疆的路上布滿了眼線封鎖了京城通往邊疆的消息。
但是,蕭太后更清楚劉義康深謀遠慮,是一個少有的聰明人,劉義康在出發前一定有重要的布置。
蕭太后深信無論徐羨之等人如何謀劃都不可能擋住劉義康的謀劃。
蕭太后知道劉義康的秉性,劉義康是一個殺伐果決敢做敢當的男子漢,依劉義康的脾氣,一旦得知京城有重大變故,或者皇室被屠殺,他一定會親率二十萬虎狼之師馬踏京城,血洗建康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