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第三百三十七章 奇怪的商隊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作者:玩蛇怪  書名: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更新時間:2024-03-14
 
慶歷六年四月,李元昊在與耶律宗真會盟之后,在第二天就離開了遼夏邊境,回到了銀川興慶府。

耶律宗真畢竟是大遼皇帝,一言一行有無數人看著,所以出行必須要有正當理由。

而遼國皇帝又特別喜歡四處狩獵,往漠南草原西狩就是最好的名義。

李元昊就不同,作為西夏國王雖然同樣是一方巨擘,可西夏國小沒有那么多事情要處理,他也經常帶兵出去打仗或者狩獵。

因此偶爾有那么一兩天離開興慶府,去別的地方四處巡視一番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只要離開銀川,就能甩開大部隊,帶少量騎兵飛奔至邊境,低調行事,快去快回,從而避免被宋人的探子察覺,發現他們雙方密謀的事情。

因而李元昊稍微失蹤那么一兩天,并未引起大宋在西夏國內的探馬懷疑,他們的會盟也順利地結束。

商定計策之后,李元昊很快開始行動。

四月底,他開始率領一部分軍隊,帶著所需物資,向著巍峨高大的祁山進發。

他在年初就已經準備好了對青塘動手,武器裝備、糧草輜重、路線規劃之類的事情也都已經準備好,直接就可以行動。

唯一的問題是由于要翻越高山,他們的大炮帶不動,因此只能選擇冷兵器,硬生生靠馬以及雙腿爬山。

遼闊的祁山雄偉浩瀚,山嶺高聳入云,即便已經轉春入夏,巍峨的高山上還有白雪皚皚。

西夏的將士們深一腳淺一腳地穿過了西關,順著陡峭的山道往下,大概位置就是后世G213肅南縣到祁連縣這一段,路況在古時候非常差。

不過李元昊這一次是打算偷襲青塘,將青塘徹底覆滅,所以帶的軍隊也都是精銳之士,竟然還真讓他順利地翻越了祁山。

雖然在這個過程當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傷亡,比如摔死、跌傷乃至穿越高海拔地區造成的缺氧等因素讓士兵出現各種反應,但經過接近一個月的長途跋涉,他們總算是下了山梁。

翻越祁山最難的點其實不是爬到海拔兩千米以上的山梁上去,而是從陡峭的山崖走下去,下到了山底便是一片空曠的谷地,放眼望去,青草遍布的一片丘陵綠原。

正值五月仲夏時節,遼闊的草原上野牛群、野馬群肆意奔跑,更遠的地方似乎還有狼群窺探,在青草搖曳當中,似是一片無人耕耘的豐美樂土。

唯有李元昊知道,這里看似是樂土,但實際上充滿了危險。一年四季,也就夏天稍微安全一些。其它時間,猶如地獄般恐怖。

事實上也是如此。

他們所在的地方就是后世青海格爾木市以南昆侖山脈北坡的溝壑,往西北方向叫做野牛溝,東南方向有個野牛溝鄉,因常見野牛而得名。

此地海拔三千多米,氣候極其惡劣,即便是盛夏時期也常常下起大雪,因此自古至今,都屬于人跡罕至之地。

而且這里除了海拔高,氣候不好以外,丘陵叢生,野獸遍地。放在后世這里是風景優美的旅游勝地,但在落后的古代社會,這里是危機四伏的青藏高原。

李元昊好不容易翻過了祁山,沒有繼續逗留,趁著今年天氣還不錯,一路向著西南方向而去。

雖然往東南方就是祁連縣,但宋代可沒有G213國道,東南方此時是連綿的丘陵高山,道路崎嶇難行,方圓數百里沒有人煙。

反倒是往西南方不到一百公里就是后世青海第二大湖哈拉湖,在這附近棲息著一個少數民族,叫做草頭達靼。并且這里還是河湟走廊,也稱古吐谷渾道的必經之地。

吐谷渾道是絲綢之路的南路,又稱“河南道”,具體路線有兩條。

一條是從敦煌往南,穿過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然后往東南方過哈拉湖,抵達青海湖西岸的伏俟城,也就是后世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一帶。

另外一條道路則是從若羌縣穿過阿爾金山,邁入后世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的茫茫戈壁,同樣也是最后抵達青海湖畔伏俟城。

河湟走廊因魏晉南北朝時期河西走廊堵塞而興盛,但到了隋唐時期河西走廊再次打通又漸漸荒廢。

直到宋代西夏崛起,西夏不允許大宋與西域貿易,因此又一次斷絕了河西走廊。于是西域商人被迫重新拾起了十分危險的河湟走廊,選擇從西域穿過青藏高原去青塘跟宋朝交易。

此刻浩瀚的曠野之上,一隊隊駱駝帶著大量的物資和貿易商品行走在綠草覆蓋的戈壁灘上。遠處還有一個草頭達靼的小部落,正在與這個商隊進行貿易。

貿易的東西自然是草原民族常見的牛羊馬制品,現在戰馬賣到大宋的價格已經跌了不少。可宋人非常喜歡干牛羊肉和羊毛,低價從草原民族手里買過來,再去青塘或者蘭州等地賣給宋人是最好的選擇。

雙方的貿易非常順利,草頭達靼也需要西域商人從宋朝把茶葉、鐵器帶回來,所以他們之間一直秉承著友好互助的關系。他們幫西域商人帶路、補充物資。商人幫他們帶回所需的商品。

就在這支商隊跟熟悉的草頭達靼部落互換物資重新啟程的時候,他們忽然注意到遠處曠野之上,一支烏壓壓的軍隊猶如黑云一般,向著他們的方向涌來。

戈壁灘有許多丘陵,遮蔽了視野。但達靼部落都會在山頂放置眺望臺,以避免狼群襲擊牧民,或者出現敵人攻打他們的部落。

再加上奔騰的馬蹄,讓這里的迅速得到了一個信息——有一支龐大的隊伍正在飛速靠近。

“嗚嗚嗚嗚嗚!”

蒼涼的號角響徹半邊天空。

勇猛的達靼部落紛紛跨上了馬匹,準備列陣迎敵。

就連商隊的商人們也紛紛從貨車上抽出武器——自古以來,商隊從來都不是善茬,甚至有的時候商隊也是匪隊,遇到落單或者人數較少的肥羊,順手宰了搶奪財物也是常有的事情。

但他們顯然低估了來犯的敵人有多強大,僅僅過了不到一個多時辰,這個擁有五千人的達靼部落以及四百多人的龐大商隊,就很快變成了滿地的尸體。

李元昊騎在馬背上,白色的披風在風中飄蕩,站在山坡上看著下方戰事已經平定,十分滿意自己麾下士兵的效率。

隨即他大手一揮,喝道:“傳令下去,穿上商隊的衣服,假扮成商賈。”

“是。”

手下傳令兵立即前去傳達軍令。

如今由于河西走廊重新開放,河南道的商人繁茂程度不能說一落千丈,但少了許多曾經的繁華。

畢竟相比于走玉門關前往西涼府的傳統絲綢之路,河湟走廊不僅繞遠路,而且危險許多。

不過還是有很多商人繼續走這條道路。

原因很簡單。

走河南道一是少了一層西夏的盤剝,不需要在西夏這邊納稅。

二也是最直接的理由,那就是西夏這邊不允許西域商人直接與宋人交易,而是只能在西夏興慶府買賣。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西域商人只能在西夏購買茶葉、瓷器、絲綢與鐵器,商品也只能低價賣給西夏商人。中間多了個中間商,少了許多利潤,讓西域商人頗有點不滿。

反觀走青塘的話,宋人也在西寧、湟州、蘭州等地經商,他們可以直接跟宋人商販做買賣,每次交易只需要給唃廝啰繳納一點稅就行。

所以在利潤的考量下,繼續冒著危險走河湟古道的商人還是有不少,以此奠定了青塘的商業繁盛。

于是在接下來的半個月時間,李元昊又劫殺了數支商隊,每次殺完都留幾個活口,詢問他們商隊的來歷以及販賣的物品,隨后偽裝成商賈,陸續開赴青塘。

等到六月份的時候,李元昊就已經派了差不多六支隊伍,在青塘城中有了三千多內應。

六月三日,青塘城。

作為后世的西寧市,青塘城建立在山谷之間,四面都是最高不過幾百米的小丘陵,浩瀚湟水從城池東岸流淌而過,養育了一方吐蕃兒女。

這座城池極為壯闊,乃是景佑元年,也就是公元1034年唃廝啰建造,占地方圓二十里,從后世發掘的遺址可知,外城為青磚石結構,猶如長城一般,中間還有隔墻,分為東西兩城。

西城為唃廝啰政權的居所,有唃廝啰的居住的宮殿,有吐蕃各部落貴族房屋,也有各式縱橫交錯的街道民居。來往吐蕃百姓,皆穿宋人服飾,仿佛已與漢人無異。

而東城則為商業繁榮之地,有西域來的商賈,也有大宋來的漢人。甚至連中亞的阿拉伯商人、巴基斯坦的加濕彌羅商人、阿富汗的吉慈尼商人都有。

城外沃野繁茂,不僅有廣闊的牧場,在河邊還有密集的農田,形成了一個以游牧與農耕結合的奇特文化。

此刻青塘之主唃廝啰正在城中巡視,今年四十九歲的唃廝啰在前半生一直過著被人操縱充當傀儡的生涯,一直到宋明道元年,也就是公元1032年才終于奪回了權力。

親政之后,在青塘經營十四年,唃廝啰采取親宋抗夏的政策,得到了宋朝的扶持,終于在宗哥河之役中大敗西夏,從此讓青塘政權興旺起來。

而且這些年托大宋愈發強盛的福,大宋也非常滿意唃廝啰親宋的態度,因此對唃廝啰的扶持就沒有停過,甚至城中還有三十多門大炮,全都是宋朝贈送給他們的。

“父親,這大炮真是雄偉。”

唃廝啰十五歲的三子董氈跟著父親巡視了城池,站在城頭上撫摸著鋼鐵制造的火炮,欣喜不已。

他曾經試射過幾次,威力讓他這個青塘未來的繼承人都感覺到驚懼。

“可惜啊,宋人只給我們五十門,而且還是父親苦苦哀求才得來。這讓我們只能在蘭州和湟州布置不到十門,如何能抵御得了西夏的進攻?”

欣喜過后,董氈就是不滿。

他不滿宋人的小氣,又對父親向宋人靠得那么攏甚至到卑躬屈膝的地步更加不滿,這讓他驕傲的吐蕃贊普后裔之心而感覺到不悅。

然而唃廝啰卻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道:“董氈,不許再胡說八道。”

“本來就是父親!”

董氈說話沒什么顧忌,沖著唃廝啰頂嘴。

唃廝啰覺得頭疼,只能說道:“你知道這一門火炮要多少錢嗎?”

“多少?”

董氈隨口問道。

“光打造這門炮就要五百多貫,而且還不算別的費用,加上彈藥、運到青塘來,一門炮價值千貫!”

唃廝啰耐心地說道:“宋人能給我們五十門,就相當于白送了我們五萬貫,如此大的友誼,還有什么好不知足的呢?”

“反正宋人有錢,多送幾門何妨。”

董氈嘀咕了一聲。

唃廝啰看著這兒子,差點氣不打一出來,本想甩他一耳光,但最終還是忍了下來。

沒辦法,雖然董氈是老三,可他就這一個兒子在身邊了。

唃廝啰的三個兒子,老大瞎氈是前妻李氏所生,李氏的父親之前是吐蕃論逋李立遵,論逋就是吐蕃宰相的意思,李立遵一直把唃廝啰當成傀儡。

因此后來唃廝啰慢慢掌握權力,就與李氏決裂,李氏就帶著唃廝啰的長子瞎氈離開河湟,帶著部落去了居龕谷,也就是后世甘肅蘭州市榆中縣,歸附了宋朝,現在是宋朝的登州團練使。

次子磨氈角也是李立遵之女所生,唃廝啰被迫娶了李立遵的兩個女兒,大李氏生瞎氈,小李氏生磨氈角。其中小李氏曾經被唃廝啰幽禁,被磨氈角救出,帶著部眾也離開了河湟。

所以長子和次子由于母親的關系都跟唃廝啰關系很差,自然就不可能繼承青塘,三子董氈是現任妻子喬氏所生,也是唃廝啰身邊唯一的兒子,成為青塘之主是必然的事情。

這就造成了唃廝啰沒辦法用打罵教育,他現在十五歲正是叛逆期,萬一打罵下也跟兩個哥哥一樣跑出青塘,那唃廝啰就沒繼承人了,他就只能忍一忍。

只是唃廝啰一定想不到的是,正因為他沒有好好教育好董氈,導致他歷史上后來推翻了他親宋政策,與大宋交惡,最后爆發戰爭。

不過那是原本歷史上的事情了。

此刻歷史大變。

便在他們父子二人相爭之時,忽然間就聽到遠處不知道何時又走來了一個商隊,沿著西北方向的古道,徐徐向著青塘城的方向而來。

唃廝啰站在西城北面的城墻上眺望,原本商隊出現在西北方向并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

但他看著這隊商隊,卻不由自主地皺起了眉頭。

這隊伍。

大得有些不同尋常啊。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