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第四百四十一章 治國手段與眾人想拜師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作者:玩蛇怪  書名: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更新時間:2024-06-24
 
析津府一戰之后,北平城百業凋零,人口流失嚴重。

損失最大的除了人口以外,還有商業。

商業指數可謂成倍下降。

以前析津府是遼國最繁盛的商業地區,北平城則是這個商業地區的中樞。

但城池被火燒,民眾逃的逃,死的死,無疑讓城市陷入蕭條。

即便戰后有不少逃走的民眾回來重建家園,可很多原本住在城內的契丹、女直、蒙兀、渤海人紛紛離開。

這些外來人口雖然整體數量不如漢人,但他們大多數都是權貴,非權貴也往往從事軍隊、商業,包括皮毛、馬匹特產販賣等活動。

權貴和軍隊意味著消費,特產販賣意味著本地大宗商品流通,沒有了這部分人口之后,商業環境自然就大幅度下降。

再加上來往商隊從北平已經很難再購買到所需的商品,最后導致偌大一個北平城,已經成為一片商業墓地,跟現在如火如荼的汴梁形成鮮明的對比。

不過趙駿卻知道,要想恢復以前的商業環境不難。

雖然北平城遭遇到這樣的變故,一時間沒有立即恢復,但它的地理位置擺在這里,有這一層因素在,恢復過來是遲早的事情。

然而等它自然恢復勢必是個曠日持久的過程,為此趙駿必須加快進度,由官府進行統一協調和管理,促進商業發展,以此推動北平城加速繁榮的進度。

這就是人們常聽到的所謂國家宏觀調控。

“知院,這些就是幽燕路一些比較大的本地世家記載,目前統計了約有二十余家。”

下午時分,趙駿進入了北平府皇宮,入駐了元和殿。

衛隊眾人迅速在殿內殿外駐扎,有去給趙駿他們鋪床鋪,弄生活用品,也有將殿宇包圍起來,在外面站崗放哨。

而趙駿本人,則與北平府主要幾名官員在殿內交談,這個地方在最近一段時間,會成為他的居所。

此刻殿內眾人聽到趙駿把城市發展的規律,商業運轉的模式一一講解,一時如癡如醉。

就在這個時候,外面幽燕路負責戶籍管理的轉運副使吳若鵬跨入殿內,手里還托著一本公文,向趙駿稟報道:“其余中小世家,我們正在記錄當中。”

趙駿之前在容城的時候,就讓楊畋他們把世家的資料整理好,等他到北平府的時候就得第一時間交到他手里。

時間緊任務重,楊畋就立即讓吳若鵬先回北平城,立即著手進行調查整理工作。

今天趙駿進城,他那邊也剛好把資料送過來。

“說曹操,曹操到。”

趙駿一邊招手示意吳若鵬把公文遞過來,一邊笑道:“說到這些幽燕路世家,資料就拿過來了,你們幽燕路轉運司的效率很高啊。”

楊畋連忙說道:“知院有令,全幽燕路轉運司衙門自然是全力以赴,盡快完成知院交代的任務。”

“嗯。”

趙駿點了點頭,隨后翻開看了起來。

這份資料還是比較詳細,里面記載的是整個幽燕路,甚至包括目前歸屬于幽燕路的遼陽的大世家。

名單當中,除了最頂尖的玉田韓氏,昌平劉氏、醫閭馬氏和盧龍趙氏四大家族以外,還有十多個一線世家門閥。

如安次韓氏、懷來張氏、燕京梁氏、遼陽高氏等等。

他們曾經都是遼朝的高門勛貴家族,除了自身在遼朝擔任高官以外,家族還有大量的財產。

比如這個安次韓氏,為遼朝開國功臣韓延徽的家族,子孫后代多在遼朝為官,門第顯赫,家中房屋成棟,良田足足有數萬畝之多。

懷來張氏為遼朝侍中張長適后代,子孫同樣是遼朝權貴,且多與世家聯姻。

如張長適的孫子,遼景宗時期的左監門衛大將軍、知檀州軍州事張崇一的女兒就嫁給了玉田韓氏的子孫韓橁。

燕京梁氏則起源于河北定縣梁氏,五代時有后唐官員梁文規移居燕京,之后出仕遼朝,官至吏部尚書,以太子太保致仕,寓居于燕臺。

自此燕京梁氏得以發展,燕京城外很多土地、莊園都屬于梁家,雖不如四大家族,亦是相當高門大族。

至于這個遼陽高氏就厲害了,他們有高句麗皇室血統,屬于遼東漢人大族,后來因為某些原因而改為張姓,成為遼陽張氏。

這個遼陽高氏在遼朝時期就出仕于遼朝,之后金國崛起,又轉投金國,改為張姓之后,子孫當中出了金國丞相張浩。

而這個張浩有個外孫叫做王庭筠,而這個王庭筠又是米芾的外甥,可見這些世家大族之間聯姻有多錯綜復雜。

只不過現在忽然一夜變了天。

燕云十六州一朝回歸大宋,他們作為外來者,又沒有參加過大宋的科舉考試,自然要被排除在高官體系之外。

畢竟遼朝和后來的金朝重用他們,是因為遼金作為異族統治者,剛剛得到漢人傳統區域的時候,勢必會引起漢人的敵視和反抗,所以需要他們幫忙統治漢人。

可中原王朝本身就是漢族統治,燕云漢人即便脫離中原百年之久,甚至現在還不太信任大宋朝廷,可血脈擺在那里,不至于敵視和掀起反抗浪潮。

因此這些本地世家大族對于大宋朝廷的重要性就下降得厲害,導致他們為了展現自己的價值,還得被迫暗地里煽動本地百姓違背朝廷。

此刻趙駿慢條斯理地看著手中的資料,下面楊畋等人看著他的臉色,有些惴惴不安。

主要是這些資料都是很粗淺的資料,比如哪些人在哪里做什么官,擁有的土地、田產、房屋也都只是大概數字,并沒有具體確切。

他們與當地百姓什么關系,家中藏有多少奴仆、佃戶也都是未知數。

資料談不上詳細,害怕知院生氣。

但預料之外的是,趙駿并沒有生氣,只是把公文放在旁邊的茶幾上道:“這里記載的內容還是太簡略了些。”

楊畋苦笑道:“回知院,這些世家大族詳細數額我們不好拿到,若是派人去清點,則與當地世家大族交惡。若讓他們自己送來,他們一來會造假,二來會不愿意。”

“嗯,我自然知道其中的難處,不過光看這粗略的資料也能瞧出幾分。這些人在當地可謂是高門權貴,擁有土地財產無數,門第顯赫啊。”

趙駿笑了笑,隨后又道:“說句實話,你們能拿到這些資料都算是讓我比較意外了,皇城司的內容可比你們少。”

楊畋有些不好意思地道:“說起來有些慚愧,這里面很多記載都是那些世家子弟主動交出,現在不少世家子弟在轉運司司職,知院讓我們拿世家大族的詳細資料來,我們沒辦法,只能找他們,讓他們自己寫,我們也好一一對照。”

“這說明那些世家子弟也并非一條心,有不少人愿意與朝廷合作,這是個好的開始。”

趙駿沉吟道:“之前我說過,分而化之。只要這些世家本身就不團結,朝廷就可以逐個擊破,拉攏一派愿意合作的,打擊一派不愿意合作的,自然也就能弱化他們的力量。”

“知院說的是。”

眾人紛紛拱手,趙駿的套路簡直是讓他們都覺得神鬼莫測的地步了。

趙駿笑了笑。

這種手段我們自古就有,并非只帶嚶大缺大德一家獨大。

但架不住它并沒有成為一套體系流傳。

帶嚶玩這套是在殖民地搞熟了,不管在哪里殖民,都會把這套手段延續。

而中華文明禮儀之邦,除非萬不得已,很少會用這種手法。

導致往往只記載于史書當中,沒有特別教育這方面的話,那么一般的官員還真就不一定會想到。

趙駿沉聲說道:“接下來我要給你們安排幾個任務,事關此次能否成功地消除或者削弱幽燕世家的影響,讓朝廷權威增重,你們務必要牢記。”

“遵知院令!”

楊畋、周沆、吳若鵬等數名幽燕路高級大員紛紛站起身,向著趙駿的方向拱手。

趙駿說道:“第一,立即派人秘密調查各大世家在地方上的風評,看看他們有沒有犯罪,若有,就找到他們犯罪的證據,為我們篩選立威的對象。”

“是!”

眾人應下。

“第二,把那些中小世家也進行統計一下,這些人未必是朝廷的敵人,或許可以拉攏以此對抗那些地方門閥大世家。”

“是。”

“第三,我需要這些大族的詳細資料,如有多少畝田地,以前在遼朝出過哪些高官,都要一一弄清楚。”

“是。”

“這第四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爾等要在轉運司、刑獄司、常平司以及各地官府衙門留意那些任職的世家門閥子弟,多與他們談話,了解一下他們的想法。”

趙駿看著眾人認真說道:“如果有必要的話,你們可以親自與他們交談。最主要的是明白他們對朝廷與世家之間怎么看,聽聽他們的意見。甚至如果他們愿意配合的話,你們可以進行一定許諾。”

楊畋遲疑道:“可是知院,這樣豈不是就直接告訴那些世家,朝廷可能會對他們動手?那不是打草驚蛇嗎?”

“不。”

趙駿搖搖頭道:“本質上來說,這是朝廷在與他們爭奪幽燕控制權,但雙方力量懸殊,朝廷增加權威,最后將他們的影響徹底消除,這是大勢所趨,這些世家不可能不明白。因而他們在清楚這一點的情況下,需要考慮的是到底是對抗朝廷,還是順從朝廷。而朝廷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會使用蠻力,這就已經是在向他們釋放溫和的善意,希望他們不要不識抬舉。”

這次來幽燕,也可以看做是一次改革。

即改革幽燕地區長期如魏晉時期世家門閥當道的局面,加強中央集權,從而方便朝廷進一步施政。

但世家門閥力量長存已久,而且他們勢必也想繼續生存下去,因此雙方可能會爆發沖突。

趙駿不太想流血殺人,畢竟這些世家門閥在幽燕經營多年,根深蒂固,如果直接動刀子,那么肯定會造成幽燕漢人更加反感朝廷。

那么在手段上就得溫和,一來是分化他們,二來是拉攏他們。

比如先投靠朝廷的大家族,遷徙至中原,給予官職優待。

即便家族子弟考不上科舉,也會賜予恩補或者賞賜。

雙管齊下,勢必就有一些世家大族動心,愿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只要有人帶頭,就有人跟隨。

至于剩下的頑固成員,那也簡單,家族有犯罪的就抓捕,取消他們的一切官職,用各種辦法打壓。

如此最多三五年之內,燕云之地世家大族必然會成為歷史。

歸根到底。

這里也就是燕云世家力量而已。

不像魏晉南北朝時期,世家的力量已經夸張到全國各地全是世家門閥。

“下官明白!”

眾人聽到趙駿的話,紛紛應是。

趙駿點點頭道:“好了,天色也不早了,你們去按我說的辦吧。”

“是。”

眾人拱手行禮,紛紛離開。

“知院。”

等他們走之后。

看著他們離去的背影,王安石目光灼灼地扭過頭望向趙駿道:“知院的治國手段,真是鬼神莫測,讓人萬分敬佩。”

“呵呵。”

趙駿笑了笑道:“介甫也會拍馬屁了嗎?”

王安石微微臉紅,但隨即又用認真且狂熱的眼神看向趙駿道:“下官不是拍馬屁,而是真覺得知院的目光長遠,手段匪夷所思,下官無比欽佩,真希望有知院這樣的師長時刻教導。”

他跟著趙駿有一段時間了,每次聽他說治國之道,都讓他覺得有新的收獲,讓他受益匪淺。

“哈哈哈哈哈。”

趙駿大笑道:“伱們能夠從中有所領悟是件好事,只希望你們能夠靈活運用,為國為民才是。”

“下官不管怎么學習,都只覺得知院的學識太過淵博,遠非常人可比。”

王安石又情不自禁地說道:“下官真想一直跟在知院身邊,聆聽知院教誨,學習這治國之道,甚至想寫書記錄,免得沒有領會到知院的深意。”

“下官也是,下官愿意拜知院為老師,只希望時刻伴隨知院左右,以此增長智慧。”

李孝基馬上站起來向趙駿拱手。

他聽到王安石的話,忽然有感,立即鼓起勇氣。

哪怕他爺爺是李迪,問題在于他爺爺還能在那個位置待幾年?

甚至能再活幾年都是問題。

如果能拜趙駿為師,不僅能學習到很多東西,還能仕途一帆風順,豈不美哉?

其余蘇渙、陳希亮、趙抃三人都是一驚。

萬萬沒想到看上去最老實的王安石會拍馬屁,也萬萬沒想到李孝基居然想拜師?

還有這種操作?

但很快。

蘇渙也馬上站起來說道:“知院的智慧如天空般偉岸,大海般深邃,下官也無比嘆服,亦愿拜知院為師。”

他臉不紅氣不喘,王安石和李孝基差不多大,王安石今年29歲,李孝基則是27歲,比趙駿小了很多,說向趙駿拜師很正常。

何況王安石也沒有說要拜師,只是想跟在趙駿左右學習,是年齡最小的李孝基說要拜師,他年歲不大,說這種話其實不至于令人反感。

蘇渙就不一樣了,他是蘇軾的伯父,今年都49歲了,還向36歲的人拜師,這顯然有些不太合適。

不過孔子也說過不恥下問,還跟七歲孩童拜師,因此倒也不算什么。

趙抃認真思考了幾秒鐘,也站起來說道:“孔子曾向項橐虛心請教,拜師求學。年齡大不算什么,達者為師。知院的治國之道的確令下官等人欽佩,下官也愿意拜師求教。”

他這個人非常正直,沒有考慮升不升官的問題,而是跟王安石一樣,確實跟著趙駿這一路,學到了很多東西,一時間看到眾人都想拜師,也是想虛心求學。

這下陳希亮就有點尷尬。

他左右看看,站也不是,不站也不是。

倒不是他沒覺得趙駿的治國手段差,而是當初趙駿去長沙的時候,兩個人相談盛歡。

再加上二人年齡相仿,趙駿就比他大一歲,因此平日都是兄弟相稱。

關系和感情到位了,這一下子要拜師就有點不太像樣。

但他也確實覺得趙駿一路走來,不管是沿途對地方官員的教導,還是對一個地方發展及問題的指出,都是一針見血。

下到一縣,上到一路、一國,治理手段,遠超他們的想象,心里也是萬分佩服。

陳希亮便也站起身道:“下官亦是愿意跟隨知院左右。”

“哈哈哈哈。”

趙駿又笑了起來,雙手向下擺了擺道:“好了好了,你們有這份心就足夠了,拜師就不用了,我可以當別人的老師,我也愿意做別人的老師。不過我更希望做你們的領路人,把我的想法,我的思想傳承下去的同時,你們也能從中領悟出你們自己的道路,而不是什么都想著像我。”

說著他又沉吟片刻道:“至于要不要記錄下來,其實也沒有必要。我晚年想寫幾本書,到時候我會系統地闡述大宋國家的發展和方向,確定大宋未來的道路,就叫《趙駿選集》或者《趙駿理論》就行。”

“真是期待知院把書寫出來的那一天啊。”

王安石滿懷著暢想。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