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成蛇,在現實世界開創修妖法  第九十二章教化之恩

類別: 玄幻 | 東方玄幻   作者:洳宮仙幽  書名:重生成蛇,在現實世界開創修妖法  更新時間:2023-10-10
 
葉秦有所懷疑,但是還無法確定。

除了這股莫名的癢意,身體上沒有任何不好的影響,也未曾出現任何變化,而且后面也在慢慢消退,葉秦把這個擔憂暫時先放到一邊。

不管是否長鱗生角,反正都不是什么壞事,他其實也期待化龍的那一天,但如今顯然為時尚早。

經過這幾天的時光,感覺到體內的修為鞏固之后,葉秦打算趁著雷劫還沒有到來之際,再去道觀那里一趟。

因緣際會,有始有終。

因為老道士的那番話,點醒了葉秦,所以他采取外丹術,通過煉制丹藥,終于在體內凝聚后天之炁,從而形成氣團。

這是教化之恩。

葉秦看了眼旁邊的草藥,挑選了一支品相完好的人參。

這也是動物們不小心在找草藥的過程當中挖到的。

葉秦叼著人參再次前往道觀,這也算是‘蛇情事故’了,不管怎樣說,也算是得了老道士的情,他并不喜歡欠別人。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道觀,有他感興趣的東西!

先前葉秦因為著急回去,想要凝聚成炁,所以并沒有在道觀停留很久。

如今他已經突破,來到了修行第二階段的第一境界,修為也鞏固了,這次有足夠多的時間,而且突破之后,又可以進行新的觀想。

而他新的觀想物就源自道觀。

這次葉秦去道觀,就是為了進行更好的觀測。

一番長途跋涉,終于在天黑之前來到道觀,依舊是從正門而入,隱約聽到老道士的聲音傳來。

“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所以師父你的意思是說,不管何時何地都要一心向善,多行善事么?這樣的話老天就會庇佑我們,福報也會隨之而來。”

小道士的聲音有些不解,“可是為什么我們做了這么多善事,但是道觀香火還是不旺盛啊,再這樣下去咱們道觀都要關門大吉了。”

老道士的拂塵不輕不重敲在了小道士的腦袋上,聲音充滿了淡然。

“為師平常怎么教你的,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如果你行善只是為了得到回報,那和世上那些沽名釣譽之輩又有什么區別。”

“人在做,天在看,老天都看在眼里呢。”

小道士捂著腦袋,十分誠懇的認錯,“師父,徒兒知道錯了,下次不會再有這種想法了。”

老道士滿意的點了點頭。

“夫心起于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

小道士忍不住又問道:“師父,那咱們的福什么時候——”

老道士微微挑眉,身上氣勢不怒自威,“伱又忘記剛才為師怎么教導的了!”

后面的話立馬被小道士吞了回去,嘿嘿一笑道:“師父你放心,我絕對不是這個意思。”

師徒倆的聲音,讓這座荒廢破舊的道觀多了些許鮮活的氣息。

不得不說,老道士是有些真材實料在身上的,從他對于“道”的態度也能夠看出來一二。

如果不是真心向道的人,絕對說不出這樣的話,同樣也看得出來老道淡泊名利,并不把那些身外之物放在眼里。

小道士看著大殿外的陰影,發現了葉秦的存在。

“咦,又有條蛇跑進來了!”

小道士一聲驚呼,大概是距離上次葉秦離開并沒有多久,再加上印象深刻,很快發現這條蛇有些眼熟。

“感覺好像在哪里見過似的,這不就是上次那條蛇!”

畢竟葉秦長相還是挺特殊的,所以小道士記憶猶新。

他猛地拍了拍腦袋,“師父你快過來看啊,上次那條蛇又過來了。”

那條奇怪的蛇并沒有停留多久,似乎放了什么東西在地上就離開了。

小道士好奇跑過去,更是目瞪口呆,懷疑自己出現了幻覺,地上躺著一株黃色的植物,有無數根須,輪廓有點像是人形。

居然是根人參!

此刻老道士聽到動靜也從里面走出來,“咋咋呼呼的像什么樣子。”

小道士結結巴巴,“師,師父,蛇,人參”

因為太過驚訝的緣故,小道士半天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如果不是親眼看見,他甚至懷疑自己剛才出現了幻覺。

老道士也看見了小道手里面的存在,“你這人參哪里來的?”

小道士下意識回答道:“蛇送的。”

老道:???

小道士吞了吞口水,“師父!剛剛那條蛇送了根人參過來!”

“你怕不是沒睡醒——”

老道士拿起人參仔細觀察一番,根須完整,應該是野生的那種,而且年份還比較老,這要是放在市面上,估計能夠賣不少錢。

小道士還是一臉玄幻的表情,沒有從剛才的震撼中回過神,揉了揉眼睛。

“應該是的,我剛剛看到這條蛇好像放了什么東西,等我過來的時候,蛇已經不見了,地上只有這根人參。”

師徒倆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震撼。

“難不成這根人參真是蛇送過來的?”

關鍵是無緣無故給他們送人參干什么,貌似雙方的交集,也就是之前那一次。

老道給小道士上早課,他說了多久,那條蛇就呆了多久。

師徒倆腦袋里里冒出一個荒謬的想法。

“莫非那條蛇聽懂了師父你的話,所以這次特地送上人參來感謝?!”

“這就是所謂的蛇情事故!還怪講究的勒。”

小道士無形中說對了一半。

老道士瞪了眼小道士,拂塵又輕輕的敲了過去,“你在胡說八道什么呢。”

小道士忍不住嘟囔,“我也沒有說錯啊”

雖然這聽起來實在是太離奇,動物報恩的故事不是沒有,但動物聽道回禮的事情,卻是破天荒地頭一遭。

都說萬物有靈,老道年齡這么大,也算是見過不少大風大浪,但是眼前這種情況,他還真沒有見過。

一條蛇能夠聽道,甚至最后為了表示感謝,還送了根人參過來。

這些事情說出去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在編造故事。

可小道士卻是親眼見證,何況這根人參也做不了假。

總不能是有人平白無故丟在這里。

道觀偏僻,平常都沒有什么人來,更不用說還把這么珍貴的人參丟在這里。

師徒倆連忙去找那條蛇,不過很可惜,并沒有找到。

那條蛇來去都沒有任何征兆,一舉一動都充滿了神秘,在師徒倆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然而這件事僅僅只是一個開始而已。

葉秦把人參放下,在道觀里面游走一圈,這次他來的主要目的,就是選取新的觀想物。

剛好他也突破,也是時候開始觀想新的天地造化。

第二大境界和道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可能就是無形中的一份因果。

道家注重內丹,有內丹術和外丹術,在這一方面發展的比較系統完善,葉秦想要凝結成丹,剛好也是受到了其中的點撥。

結合自身發展,開創了一條屬于自己特別的丹道之路。

利用帝流漿將草藥里面的生命精華引導出來,從而兩者結合,讓后天之炁能夠在體內留存,之后更是進一步形成氣丹。

所以他決定這個階段的觀想物,也從道家里面選取,相信能夠和自己的氣丹能夠形成互補的作用。

而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除了道觀里面,外界暫時還沒有讓他很感興趣,而且又比較適合自己的東西。

至于山河大川,日月星辰……很感興趣,奈何蛇貴在有自知之明。

所以綜合種種考慮,才有了葉秦這趟道觀之行。

道觀里面能夠觀想的物體有很多,最厲害的就是那些神像,比如說三清、玉皇、西王母、東岳大帝、呂仙等等。

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這些神像暫時還不適合葉秦觀想,畢竟難度比較高,按照他現在的境界還沒有達到那個程度。

觀想當中,人物來說最為困難,何況他們身份更是非同反響,且先不提世間到底有沒有神,即使沒有,但受到千百年來人們的供奉,其上疊加的信仰精神之力也會十分恐怖,根本不適合去觀想,稍有不慎很容易遭到反噬,反而會弄巧成拙。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太極八卦圖案可以觀想,以及道家內景圖等等,經過葉秦深思熟慮,這些也不太合適,其中蘊含的思想道理太淵博,目前的葉秦根本參悟不透這些大道理。

葉秦在道觀里面游走一圈,心中已然有了想法。

他走出了道觀,來到了外面的青石臺階上,周圍有不少綠植,能夠很好的隱藏住他的身形。

從這個角度能夠看到不遠處道觀的全貌。

葉秦仔細端詳著,之前在內部他已經看了道觀詳細的結構。

因為道觀規模比較小,所以建筑面積并不大,但是麻雀雖小,卻也五臟俱全,該有的東西全部都有。

大殿還有偏殿以及廂房。

說實話放在以前,道觀的規模并不算小,可是隨著時代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寺廟如同雨后春筍紛紛涌現出來。

相比于寺廟的數量,道觀實在是太少。

而這座歷史悠久的道觀,也開始被眾人遺忘,無人記得曾經的顯赫。

道觀雖然破舊荒廢,一方面是因為老道他們沒錢整修,還有一方面,是因為它歷史悠久。

看得出來,這棟建筑已經存在幾十年,歷經風吹雨打,在時光的長河中,原本鮮艷的顏色漸漸褪去,只剩下斑駁的外表。

它就像是沉默的智者,默默看著道觀從初建的興盛,香火云集,慢慢走向了衰老。

事物盛衰自有天意。

沒有任何事物能夠保持長盛,有盛自然會有衰。

葉秦先前觀測過道觀內部,乃是均衡對稱式建筑,根據八卦方位,乾南坤北,即天南地北,以子午線為中軸,坐北朝南的布局。

使供奉道教尊神的殿堂都設在中軸線上,比如說三清這些,兩邊則根據日東月西,坎離對稱的原則,設置配殿供奉諸神。

這種對稱的布局,體現了“尊者居中”的等級思想。

同時還按照陰陽五行思想,細節的布置還有擺放也沒有放過,特別是老道士他們打坐的位置,蒲團位于正東方。

東方作青龍為木屬陽,正符合道士修煉達到“純陽”,返還于“道”的目的。

即便是偏殿的格局也對應了木、火、金、水四正,加上中央土,可以說是五行俱全。

據說萬物分配五行,五者循環相生,所以五行在道教里面也占據了比較重要的位置。

道觀里面的擺設都選取九這個數字,乃是采取九九歸一之數。

道家里面又有道生一,一生萬物的說法。

而且道觀里面還打了口井,道教里面陽氣充足,這口井也有陰陽平衡,天地和合的象征意義。

就連井身外都采用祥瑞之獸的圖案,可謂是坐鎮一方。

正好也符合道家里面上善若水的思想。

小道士還在古井周圍擺放了幾株綠色的盆栽,作為裝飾還有點綴,不多不少也正好九盆。

整座道觀布局還有裝飾,以及神像所在的位置,可以說充滿了講究,并不是隨便放置的。

它的規模雖然小,但是該有的東西并不缺少,甚至比普通的道觀寺廟還要嚴謹。

太極陰陽,五行八卦,九九歸一,等道家著名思想理念,全部都貫徹其中。

葉秦之所以如此關注,并且了解的如此透徹,因為他此次觀想的目標,就是——“道觀”!

整座上清觀就是他的觀想物!

上善若水,清靜無為。

那些道教神像圖都不適合直接觀想,因為暫時還不配。

既然如此,葉秦索性劍走偏鋒,直接觀想道觀,這樣也避免了和那些神像圖正面對上。

而經過這次的探查,結合道觀的內部環境,還有周圍結構,更加確定了這個想法。

但是上清觀也不是那么容易觀想的。

雖然他只是一座建筑,但從實體占地面積來說,它是目前觀想物當中最大的。

當然,這里指的是微觀層面。

先前觀想的白骨具有一定形狀,后面的月亮,從葉秦的宏觀觀測角度來說,看到的實體也不大,后面云、雷電之類的東西都是可大可小。

像眼前的上清觀,卻是實實在在的一棟建筑物,還是不可移動的死物那種。

這也就意味著它和先前的觀想物都不一樣,所以觀想的方法應該也有所不同。

葉秦沉心靜氣,但是卻發現自己無法完全沉浸下來。

總感覺面前像是有層看不見的薄膜阻擋了視線,讓他不能完全觀測道觀的全貌。

好不容易腦海里有具體的道觀成型,卻又很快被打散。

“也許是我觀想的方式不對?”

葉秦自認為已經足夠了解整座道觀,但也許這種了解只是表面,還有什么其他地方被他遺漏了。

“既然這是道觀,那我可以試著從道教的角度出發。”

道家思想講的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要與周圍自然和諧相處。

就連整棟道觀的布局,也始終貫徹著天人合一的思想。

葉秦既然要觀想道觀,就不能單獨只看道觀,還要和周邊聯系在一起。

想明白這點之后,葉秦也不著急觀想,而是開始在四周游走起來。

欲速則不達這個道理,他很早之前就明白。

葉秦悠哉悠哉繞著道觀周圍走了一圈,不得不說雖然地方偏僻了點,但環境實在是清幽,蟲鳴鳥叫聲不絕于耳。

和他自己的山頭相比起來,那肯定還是差了點,但是相比于周邊來說,已經很不錯了。

葉秦挑了一處地勢最高的地方,這里隱蔽不說,視野卻十分開闊,道觀位于不遠處,從這里可以清楚的俯瞰整個全貌。

不僅道觀內部很講究,就連道觀選址的地方都很不錯。

葉秦在來的路上,曾經看到過一條小溪流,正好是沖著道觀的方向,走勢由南往東,溪水清澈透明,而且水質甘甜,能夠看到細小的魚游來游去。

風水之法,得水為上。

在風水里面水的位置很重要,如果這個地方的水很好,那么位置肯定差不到哪里去。

相反如果是在惡地,寸草不生的那種地方,就連水也是惡臭不已。

可見水和當地環境息息相關,能夠反映出一定的東西。

這一路過來還有不少綠植,可以說是生機勃勃,綠意盎然,再加上那潺潺溪流,互相融合,道法自然,滋生出源源不斷的生氣,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

道觀的地形要稍微高點,四周則是微微偏低,選取的乃是一個眾星拱月的地勢,正是聚福納氣的好地方。

從葉秦所在的這個位置來看,整座道觀看上去就像是一個昂頭前行的神龜,又像是神龜背負著道觀前行。

而在道觀前面的那條青石臺階,彎彎曲曲恰似一條游動的蛇。

兩者相得益彰,形成了龜蛇合體的圖騰象征,好似頭玄武,據說這就是真武大帝的化身,也是到家所追求天人合一的景象。

這里雖然偏僻,地形并不復雜,但是也有山有水,想必當初道觀建立者,肯定在風水上有很高的造詣,否則也不會選取這個位置。

風水并不是迷信,是建筑學里重要的一門學問,并且也的確有科學依據。

哪怕是在如今現代,不論官方還是民間,大多建筑都符合風水學要求。

一個好的風水寶地,能夠形成特別的磁場,人居住在里面,能夠獲益無窮。

這塊地方從風水來說,地形正好是眾星拱月,神龜載福之相,乃是絕佳的寶地。

本意是蔭庇后人,想要造福人世,建造者的出發點是好的,初建時,道觀香火也的確旺盛了一段時間。

但是沒想到后面太過偏僻,再加上日新月異的時代,隨著時間的推移,道觀隨后也漸漸沒落下去,只能說這一切都是天意吧。

如今到了老道士這里,道觀已經有將近百年的歷史。

葉秦把道觀外面環視一圈,又在各個方位都看了看,東南西北四個方位都沒有放過,心里已然有了明悟。

道觀的結構還有輪廓變得越來越清楚,似乎那層看不見的薄膜正在緩緩消散。

第二更,求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