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代留過學  第四十一章 卡bug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我在現代留過學   作者:要離刺荊軻  書名:我在現代留過學  更新時間:2023-10-07
 
鄧潤甫和曾布,在福寧殿外的回廊之中,等了一個多時辰。

終于,他們等到了來傳他們入殿的內臣。

“皇太后、皇后,命兩位學士入殿!”

鄧潤甫和曾布對視一眼,兩個人都曉得,殿中大事已定,現在是叫他們進去,草制立儲制詞的。

而他們兩個人,也早就準備好了。

于是,兩位翰林學士,都是拱手拜道:“唯!”

便持芴跟上那內臣,亦步亦趨,從福寧殿旁邊的左昭慶門步入那天子寢殿。

在內臣引領下,兩人到了御前,依著禮法,對那已經在福寧殿天子御榻之后,升起了帷幕的皇太后、皇后參拜。

又對三省兩府的宰臣拱手行禮。

便聽了帷幕內的太后,對他們道:“兩位學士,方才髃臣們已經上奏官家,得了官家圣意,可立皇六子延安郡王為皇太子!”

“是故,老身喚兩位學士至此,為皇子草制立儲制詞!”

鄧潤甫和曾布對視了一眼,然后就持芴奏道:“臣昧死乞至御前,問明官家圣意!”

這是傳統!

也是翰林學士的職責所在!

翰林學士,乃是天子內制之詞臣,更是只忠于天子一人,只唯天子一人意志唯命是從的臣子。

自然,鄧潤甫的奏請,得到了允許。

于是,他和曾布,持著玉芴,到了御榻之前。

他們因而得以看到了那位,素來被官家養在深宮之中,鮮少在朝臣面前出現的皇子。

兩人深深一拜:“殿下!”

鄧潤甫尤其激動!

因為,他除了是翰林學士承旨之外,還有著一個榮譽性質的官銜:皇子閣箋記。

雖然,他從未履行過這個職責。

盡管,他也只在去年的集英殿中燕上,遠遠的拜過這位殿下。

但,無論如何,毋庸置疑。

這位殿下都是他的主君!

兩人之間的君臣上下尊卑之義,在他受官家之命,擔任皇子閣箋記的那一天就已經定下。

至于曾布?

他雖然不至于和鄧潤甫一樣激動,但也有些亢奮。

因為保慈宮皇太后曾因皇子讀書事征詢過他,使他得以,和這位未來的大宋之主,建立起了聯系。

歷代以來,能陪天子讀書的大臣,每一個都官至宰相,并深得天子信重!

真廟時的楊億,仁廟時的晏殊,都是如此。

尤其是晏殊,號為太平宰相,門生滿天下。

至今朝中,依舊有自稱‘晏元獻公門生’的侍制重臣。

曾布覺得,自己可能文章詩詞,比不上晏殊。

但,朝堂地位上,應該是存在努力的空間的。

曾布覺得,他在政務和理財方面,肯定強于晏殊!

也是在他們兩個行禮的事情,那一直跪在御前,低著頭抽泣的皇子,也回頭看了他們一眼。

雖然淚珠連連,但鄧潤甫和曾布,都看的仔細。

這位皇子,眼中哀而不傷,神色平靜,并對他們兩人微微頷首。

禮數之上,幾乎是絲毫不差!

鄧潤甫和曾布,立刻持芴恭身:“殿下!”

這才敢走到御前,面朝著御榻上的官家,俯首而拜:“臣翰林學士承旨潤甫(翰林學士布),昧死恭問陛下圣躬!”

然后,這兩人才起身,到了御前。

“陛下,臣昧死斗膽,敢問圣意是否已允立皇六子延安郡王為皇太子?”鄧潤甫問道。

御榻上的官家,對著他輕輕點頭,眼神之中,一絲希冀閃過。

鄧潤甫持芴再拜:“臣恭聽圣旨!”

然后,兩位翰林學士就持芴恭身退到宰臣們的身后,由鄧潤甫出面對帷幕之中的高太后、向皇后,持芴禮拜:“臣翰林學士承旨潤甫,上奏皇太后殿下、皇后殿下,已得陛下圣意,當草制立儲制詞!”

“臣乞皇太后殿下、皇后殿下,許臣殿中御前,先草立儲制詞,以呈殿前!”

“可!”高太后在帷幕后答道。

“善!”向皇后也說道:“有勞二位學士!”

便著人取來筆墨紙硯和書案到殿中,以供兩位翰林學士在此草定立儲制詞的草稿和大意——制度,凡進拜三公、宰執大臣、立太子、立后,皆由學士院草制制詞,是謂大拜除!

凡大拜除,必由官家親臨內東門下的一個無名小殿,并令御龍直鎖院。

這個時間,一般選在黃昏時刻。

官家在那個小殿中,親口向翰林學士口授了自己的旨意后,就會離開。

而翰林學士就會在其中,在特制的白麻紙上,用翰林學士獨有的翰林大字,以四六駢文的形式,寫下進拜文字。

并在黎明之前,送到御前,經由官家親自審核后,再于朝堂上宣讀。

這就是所謂的宣麻!

如今,官家臥疾,自然不可能駕臨學士院,而且他連話都不能說,也就無法口授圣意。

皇太后、皇后,在法理上,缺乏駕臨內東門小殿的依據,也不會有人愿意看到皇太后、皇后踏足屬于天子權柄范疇的內東門小殿——此例絕不能開!開了,以后禍患無窮!

便是當年的章獻明肅,要駕臨內東門小殿,也必須帶著仁廟在身邊,以仁廟的名義,向翰林學士口述旨意大略。

于是,殿中草制制詞大略,然后經由群臣討論,再呈于殿前,就成為了唯一的選擇。

此事,殿中宰臣皆知,高太后、向皇后也明白。

鄧潤甫和曾布兩人,很快就得到他們需要的一切。

兩人分別坐到案前,開始研墨,同時回憶著學士院中存檔的國朝立儲制詞內容。

主要考慮的方向,是真廟冊仁廟為太子的制詞以及其中的典故,以免用同了或者用混了。

若是那樣,那就真的是遺笑天下了!

就連北虜、西賊都會笑話!

所以,這個事情必須慎重再慎重。

很快,無論是鄧潤甫還是曾布,都發現了一個問題。

兩人抬起頭,看向宰臣們,也看向那帷幕之中的皇太后與皇后身影。

鄧潤甫和曾布,都是起身,持芴禮拜,問道:“臣等斗膽昧死,敢問皇太后殿下、皇后殿下,陛下可有旨意,康復御殿之前,軍國之事,如何處置?”

帷幕之中,沉默了下去。

宰執大臣們,也都持芴低頭。

良久之后,帷幕內的高太后,才終于出聲問道:“兩位學士,未知國朝故事如何?”

鄧潤甫持芴答道:“臣啟奏皇太后殿下:國朝故事,乾興時以皇太后權同聽政!”

這是迄今為止,大宋唯一一個可以依據和考證的少主在朝的典故了。

高太后聽著,頗為滿意,于是,便問群臣道:“老身婦孺之輩,于此國朝典故,并不知悉……未知諸位髃臣以為,鄧學士所言如何?”

群臣互相看了看。

然后,大多數都將視線,看向了那個跪在御前的皇子。

過去種種故事,在這些宰臣心里面跳動。

每個人都知道,現在說錯一個字,未來就可能禍及家族。

他們現在不僅僅要考慮高太后。

也需要考慮,那位跪在御前的皇子,明天的太子,未來的天子的態度。

更得好好想想,帷幕之中的向皇后的態度!

原因很簡單。

高太后是天圣年間生人,如今已經五十有二。

而皇子卻只八歲,皇后也不過四十。

萬一說錯了話,表錯了態度,未來可是要被拉清單,被清算的。

在群臣都在思考的時候,王珪卻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他立刻就持芴拜道:“臣珪冒死進奏皇太后殿下:乾興故事,確實如此!”

“當請皇太后殿下,權同聽政,以俟陛下康復也!”

王珪一開口,蔡確就已經看了過去,他的眉頭也皺了起來。

只在心中,轉了幾轉,猶豫片刻,蔡確就硬著頭皮,持芴奏道:“臣確冒死上奏皇太后殿下、皇后殿下:若依乾興故事,則當是皇后殿下權同聽政!”

說著,他就深深一拜:“此蓋乾興時,真廟不幸,竟奄棄天下,遺詔命皇太子即位,尊皇后為皇太后,以皇太后權同聽政,處置軍國事!”

這是事實!

這殿中上下人人皆知的事實!

王珪裝著明白當糊涂,想玩弄文字游戲。

蔡確豈能容他?

蔡確說著,長身再拜:“臣昧死斗膽,以為如今幾與乾興無二也!”

“乾興時仁廟,章獻明肅之嫡子也!”

“今皇子延安郡王,亦為皇后嫡子也!”

“臣愚鈍,不知所謂,斗膽以為當以皇后權同聽政,以俟陛下康復!”

蔡確話音一落,頓時整個福寧殿中都是議論不斷。

因為蔡確說的確實是事實。

乾興時,就是章獻明肅皇后權同聽政!

而且,蔡確的話,也是有道理和禮法依據的!

一旦宮車晏駕,皇后就會變成皇太后!

而且,乃是天子嫡母皇太后!

在禮法上來說,難道還有比嫡母皇太后,和天子關系最近的人嗎?

舍嫡母不用,而尊太母聽政。

若是稍不注意,就是兩宮相爭,禍患無窮啊!

而王珪所言,也不無道理。

皇太后,乃是官家生母、皇子太母,如今官家臥疾不起,皇子幼沖以綱常而論,合該是太母聽政!

禮法也當如此!

可是……

若太母聽政,將致嫡母皇后于何地?

若嫡母皇后聽政,又將致太母于何地?

群臣的邏輯陷入了死循環!

跪在自己父皇御前的趙煦低著頭,心中稍有得意。

因為,現在在這福寧殿內發生的一切,可以說就是他刻意塑造的結果。

他親近向皇后,爭取向皇后,就是為了在此刻,在這福寧殿中,在儒家的禮法綱常上,卡出這個bug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