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代留過學  第四百零一章 章惇的政治誘降攻勢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我在現代留過學   作者:要離刺荊軻  書名:我在現代留過學  更新時間:2023-12-07
 
李常杰回到升龍府的時候。

狄詠大軍,已經進駐了西平州(今越南諒山東北)。

此地,屬于邕州左江道,和永平寨一樣,都是岑自亭駐軍之地,和歸化州、順安州、下石等州,都屬于羈縻州。

這樣的情況,在宋、交邊境很常見。

隨著宋軍進駐,當地的土人很快就發現,這來的哪里是王師?分明是財神爺!

這就不得不說,趙煦特意從在京禁軍抽調的這五千戍邊輪換的禁軍的妙處了。

一方面,他們在西北參加過多次大戰,有足夠的經驗。

另外一方面,他們都是汴京人。

汴京人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只要能用錢解決的事情,那都不叫事!

更妙的是,提前撥付,并且隨軍而來的三十萬貫軍餉已經到位。

于是,來自汴京的禁軍,一頭撞進了這些嚴重缺乏銅錢的土司轄區。

他們兜里黃橙橙的銅錢,吸引著每一個人的目光。

在汴京城里,大頭兵一個月月俸加祿米,就那么三五貫,連自己都養不活。

而他們在西北戍邊的時候,軍餉大部分都是他們在京城的家人領取。

只有他們南下后,軍餉才真正按月的一文不少的發下來。

而且,每個人都普遍漲了一些。

而如今的這個世界,普遍缺錢。

北方的遼國,西北的黨項,還有大宋自己,都在鑄造鐵錢。

銅錢的堅挺,是舉世公認的。

于是,當這些大頭兵拿著汴京城的薪水,跑到了廣西的這個窮山僻壤后。

每個人都發現,自己手里的錢,似乎很值錢呢!

山民們織的土布,雖然不如絹布細膩,本身紋路更是粗糙,但便宜啊!

一匹上等的土布才百來文!

大頭兵們笑嘻嘻的買上了好幾匹。

這么便宜的布,哪怕買回家給家里的渾家縫成被子也是極好的。

何況,土布只是粗糙,但質量上乘!

拿來做出衣服,經久耐磨。

一大桶剛剛從河里抓起來的魚,給個十來個銅錢就可以買走。

這么多魚,夠一個都的大頭兵,吃上一頓了。

山民的勞動就更廉價了。

十來個銅錢,就夠雇一個青壯干活了。

于是,宋軍的營房,全是雇人建的。

屯駐的宋軍,只需要指導這些人,教會他們建造營壘就行了。

而這些人都很認真。

這可是技術!

無論是建屋,還是挖渠,對這些當地的土人而言,都屬于高精尖的技術了。

只要學會了,以后自家的房子,也可以照著王師的法子建造。

而等到簡易的營房建造完畢,所有人一看,都是心悅誠服。

這就不得不說,這些御龍第一將的禁軍們,雖然都是在沿邊鍛煉過,戰斗力也不差,其中有兩個指揮,甚至就曾駐守在蘭州,參與了五次蘭州會戰,但他們也沒有丟掉自己祖傳的手藝。

建的行營,簡單堅固但大氣、實用。

軍營的床鋪,更是充分考慮了防水和保暖的需要。

此外,燕援還來指導了他們消毒和燒水放涼后再喝以預防疾病。

同時,燕援還讓軍醫們,從本地找來多種草藥,熬煮成茶湯,供給禁軍和青壯消暑。

這種用著山里采摘來的金銀花、羅漢果、忍冬、陳皮熬煮的茶湯,消暑確實有奇效。

很快就在宋軍中風靡開來,并隨著各地土司先后率軍趕到,傳播到這些土司的軍中。

一起傳過去的,還有多喝涼白開,可以預防疾病。營地用生石灰消毒,可以滅殺瘴癘的做法。

這里就不得不說,燕援麾下的軍醫們的功勞了。

隨軍南下的這些軍醫們,一直在積極參與醫治各軍傷病。

他們來者不拒,很快就在當地土人還有趕來的土司兵里建立起足夠的權威!

這些軍醫,或許在治療疑難雜癥上的本事,遠遠不如那些在汴京城里知名的大醫。

可他們會治骨折,還懂包扎、消毒。

尤其是骨折這種事情,人家可是去年在河北,拿著七八萬清淤、修路的青壯勞動力練出來的本事。

這就讓土司兵們震驚不已了。

本來在土司兵眼中,會治病的人,就已經相當于部族里的巫師了。

而這些叫軍醫的巫師,甚至能幫人接斷腿、斷手。

用石膏、柳枝、木板,固定傷患。

三五天功夫,那些本來會殘疾的倒霉蛋就慢慢的開始康復。

這在土人眼中是什么?

這是神術啊!

一個個眼里都帶上了崇敬之色。

本地的部族,更是恨不得將這些汴京來的軍醫供起來。

好些土司,甚至動了念頭,想要嫁女兒來籠絡一兩個軍醫,好讓他們常住在西平州。

于是,等章惇將邕州的事情,處置的差不多,來到西平州巡視的時候。

他驚訝的發現,他本來擔心的大軍進駐,會將地方攪的雞犬不寧的事情,壓根就沒有發生。

像是他當年開梅山的時候,遇到的禁軍管不住自己褲襠,強X當地婦女,惹得地方土人暴動的事情,更是連影子都沒有看到。

倒不是宋軍改脾氣了。

實在是,假若二三十個銅錢,就可以得到的東西,何必用強?

他們兜里也不缺這點錢!

一個個都在忙著充大款,扮闊氣,演土財主不亦樂乎的很。

即使有人傻到去做出那等不給錢用強的傻事,也很快被其他人發現,集體排斥、孤立。

軍官們看到這個情況,也很樂意滿足士兵們的呼聲,嚴懲這些給汴京爺們丟人的蠢貨。

于是,章惇看到的,就只有軍民之間的相處其樂融融的景象。

當地人和駐軍之間,甚至會互相幫忙。

禁軍的營地,更是干凈整潔,沒有想象中的臭氣熏天,污水橫流。

幾百個當地土人,在軍營內外忙碌著,收集著一切污穢。

同時還有人軍營里,架起一個個灶臺,一車車石炭被運到營中。

沸騰的大鍋,煮著一鍋又一鍋的開水、涼茶茶湯,供給軍需。

營地外,大量當地婦女,在幫著宋軍士兵漿洗衣物。

而一些宋軍士兵,則已經被當地人恭恭敬敬的請去,教他們堆肥、種地。

一切都是井然有序,見到的只有融洽相處。

“狄將軍,果然是我朝名將!”章惇視察完御龍第一將的營壘,就忍不住對狄詠贊道:“本經略定要上表朝廷,為將軍及將士們請功!”

狄詠矜持的笑了笑,連忙道:“此皆當今天子圣德感化,相公經營、教訓之功。”

其實他到現在也沒有搞懂,這一切是為什么?

只知道,這些丘八南下行軍的軍紀只能說不錯,可到了本地后,軍紀就幾乎達到了秋毫無犯的地步。

簡直是奇跡!

章惇撫須一笑,沒有多說什么。

看到宋軍軍紀如此肅然,他對接下來的交趾戰事,已經多了幾分必勝的信心了。

在出發前,章惇可是專門派人去洛陽,咨詢了當年率軍南征的郭逵,也請教過在京城的燕達。

他知道,交趾軍隊無論裝備還是戰斗力,都遠遜大宋軍隊。

在郭逵眼中,交趾兵大部分,只相當于大宋廂軍,只有少數精銳才能勉強和宋軍精銳碰一碰。

但那些人太少,也太稚嫩。

只要打掉他們,剩下的就是烏合之眾,可以隨意拿捏。

所以,戰爭的勝負,其實不在戰場上,而是戰場之外。

大宋能不能控制好,占領的地方,能不能讓當地人臣服。

這就是朝廷廟算時,當今官家會格外重視儂家的緣故。

這樣想著,章惇就問著跟在身邊的蘇子元:“蘇將軍,交趾思瑯州知州劉引的態度如何了?”

“還有那蘇茂州知州張訓,可有回信?”

大軍作戰,其上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戰。

章惇在抵達邕州后,就一直在研究交趾北方的事情。

就像他當年開梅山,認真研究了梅山諸蠻的事情一樣。

所以他很快就發現,交趾北方各州,有不少都是大宋的老熟人。

比方說,那個思瑯州知州劉引的父親劉紀,曾在元豐時,不斷請求大宋冊封。

那蘇茂州知州,也曾一度請求獻土,成為大宋的羈縻州。

既然如此,章惇當然會想到,用政治手段,促使他們倒戈。

思路一打開,章惇在過去數日,密集派出了大量使者,去和交趾北方的豪族們聯絡。

不止劉家、張家,也絕不僅僅是邊境上的軍州。

章惇的使者,甚至有深入交趾太原等地的。

一句話:王師南征,討伐不臣,掃蕩群丑,公等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不失土司之位,富貴之家。

也就是廣源州楊家,因為和儂智會兄弟有血海深仇,章惇不方便直接開出條件誘降。

蘇子元拱手答道:“奏知經略相公,末將昨日已經見到了劉引之子劉奇,奇言:使相公一聲令下,愿率思瑯州歸明大宋,奉土大宋天子,世世代代,永為宋臣!”

“至于交趾蘇茂州知州張訓,據傳也已經遣使到廉州,乞為宋臣。”

章惇聽著,露出滿意的笑容。

政治誘降,這是他認為勝算很高的策略。

畢竟,交趾北方的豪族們,死心塌地給升龍府的小朝廷賣命,那個小朝廷能給這些人什么回報呢?

可投降大宋,獻土歸明就不同了。

大宋不僅僅會重重賞賜他們,還會一改過去不肯冊封的態度。

當今天子圣明,壓根就不想在交趾北方搞郡縣。

所以,只要主動獻土來降,人人都可以得冊封。

汴京的冊封,豈不比升龍府的冊封更有含金量?

即使不能誘降這些人。

至少也可以促使他們在接下來的戰事中觀望,騎墻。

孫子兵法曰:食敵一鐘,當吾十鐘。

同樣的道理,減少敵人的兵力,就等于增加自己的兵力。

“善!”章惇對蘇子元道:“蘇將軍當和田將軍繼續配合。”

“爭取與交趾北方各州豪族,都建立起聯系。”

“不妨與交趾人多許些承諾。”

“譬如說,若能誠心歸附,來日本官定會奏請天子,在交趾北方擇一吉地,營造皇家寺廟,賜下佛骨舍利,普度眾生。”

當初,章惇開梅山,就許諾給梅山人建寺廟、學校。

于是梅山蠻歸附,編戶齊民。

而朝廷也履行了諾言,在梅山建寺廟、學校數十。

梅山文脈,始于章惇。

而根據章惇的了解,以及從各方面得到的情報,交趾同樣崇佛。

其北方侗溪豪族,尤其如此!

而大宋別的可能缺,但絕對不缺佛骨舍利。

大相國寺和開寶寺里,起碼還有著數枚唐代留下的佛骨舍利供奉在其中。

請一枚南下,來此交州,教化百姓,普度眾生。

章惇覺得,佛祖定會欣然應允。

這可是弘法傳法的大善事!

“諾!”蘇子元、田仕儒,拱手而拜。

章惇看著他們,繼續道:“此外,也當和這些人講清楚,若是負隅頑抗,助紂為虐,王師南下之后,其家族、領地皆當化作齏粉!”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