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聞其詳。”
曹髦認真的說道:“首先是那個君王失其德,我倒是聽聞,非君王失其德,乃是治者失其德。”
“自夏商周以來,駕馭百姓的也絕非是君王一人,此稱治者。”
“天下滅亡,乃治者之過,絕非君王一個人的過錯,君王再昏庸,也不可能獨自霸占所有百姓的耕地,讓百姓們無家可歸,君王再兇殘,也不可能去扣押百姓的糧種,私自提高稅賦,君王再無道,也無法獨自使天下寒門無出頭之日。”
“當然,眾人之智是勝于一人之智,但是這個眾人,卻并非是真正的眾人,他們依舊是一人之治,依舊是門戶私計,他們如何能稱之為眾呢?”
“他們與君王有什么區別呢?”
王祥嚴肅的說道:“有賢人說:大臣皆磨礪而出,才能非凡,少有昏庸之臣,外賊由群臣而平,內患有群臣來治,如何不能稱之為眾?”
“哈哈哈,平定外賊的是那些甲士,開墾修水利的是農夫,往四處運輸物資的是商賈,倘若要說眾人之智,那應當是由甲士,農夫,商賈,匠人來治理天下,如此可稱為眾。”
“不過一些利益熏心的人,眼里滿是個人的得失,不顧天下的百姓,這樣的人,不稱為眾,與那無道君王無二,甚至,他們會比無道君王更加兇殘,無道君王將天下視為己物,而他們只是將己物視為天下。”
“老師所說的賢人,會以天下為代價來謀取自己的利益嗎?”
王祥笑了起來,“任何政策,都是可以進行調整的。”
“如中正之制,給家族定品不假,可定品并非不變。”
“為謀取家族之高品,群臣定然全力作為,不敢怠慢,人人皆用功,為提升家品而修習,不會有所害。”
“如刑法之制,免肉刑,輕責罰,天下人皆當受益,士人敢言,不會屈服,天下皆是直臣,定然大治。”
“如稅賦之制,高品宗族攢積錢財,使其子弟安心就讀,拉攏更多的黔首在身邊,選取其中好學者來培養,若有災害,則不必廟堂親治,若有外敵,則豪族先平之,天下怎么不會興盛呢?”
“君王乃世襲,不可知其才,而臣者親為,為眾所好者,可知其德行。”
“陛下以為有什么不妥呢?”
曹髦看著面前的王祥,心里有些驚訝,他這是準備說服自己??
是想讓自己投降?
為什么呢?
王祥的心里同樣很是驚訝,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跟皇帝去說這些事情,他明明還不想過早的去表明立場。
或許是因為憐惜弟子的才能?又或者擔心不是他的對手?
無論怎么說,王祥終于是第一次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王祥認為,由群臣來接管這個天下,一定會比皇帝獨斷專行更好,他甚至覺得那些政策都不會破壞天下,他完全可以將這些政策調整過來,讓其成為仁政。
曹髦搖了搖頭。
“老師,這位賢人只看到了諸多政策好的那一面,看的并不全面,誠然,天下間不曾有過一無是處的政策,任何政策都是有其優點的,只是,這幾個優點卻并不能改變其弊政的特性。”
“那位賢人的想法其實很好,只是,他大概還不知道何謂眾。”
“群臣來治理天下是不錯,可群臣倘若都出自大族,那問題可就大了。”
王祥苦笑了起來,“陛下是這么以為的。”
“那老師的想法呢?”
王祥再次恢復到了原先的模樣,很是平靜的說道:“臣贊同陛下的話。”
他皺著眉頭,認真的說道:“如今的尚書臺,整日都是在商談如何對付陛下,老臣實在是無法忍受。”
“先前陛下將大事托付給臣,讓臣來對付這些人,臣準備今日就動手”
曹髦大喜,“好啊,這件事就交給老師了。”
“陛下,臣絕非短視之人,廟堂的大事,完全可以商談后進行,這絕非不是任何一個人可以去做決定的。”
“就如那些政策,也是需要謹慎,不能壞了天下的根本。”
“廟堂里的諸公,他們是不知道這些道理的。”
“老臣要與他們理論,還望陛下能安心等待老臣的捷報。”
王祥的意思很明確,簡單來說,就是告訴曹髦,我跟那些人不同,政策我們可以一起商量,不會對你不利,不會對天下不利,我去對付他們的時候,你不要背刺我,停止你現在的活動。
曹髦再次模仿起了司馬炎的表情,一種高深的,似懂非懂的模樣。
王祥隨后就說起了他的一些應對辦法。
曹髦很是認真的聽著,心里卻不以為然。
自己這位老師大概不知道,在曹髦心里,王老師的威脅程度跟司馬師是持平的,這不是因為王祥的個人能力,而是因為他所代表的思想和勢力。
其實高柔和司馬孚都還停留在上個版本,還沒完全意識到自己即將迎來什么,只有王祥,他一直都是知道的,他比高柔什么的要難纏多了。
當初司馬師為什么要對盧毓出手,卻對高柔無視呢?
因為盧毓的威脅比高柔要大,倘若現在還是盧毓當朝,呵,只怕連軍權都被他給收走了。
如今曹髦也是如此,若是讓他在王祥跟高柔之間選一個敵人,他會義無反顧的選擇高柔。
在王祥離開之后,曹髦就找來了張華。
“去告知鐘君,王太常要對我們出手了,還不知道他會先對什么事動手,讓士季當心,倘若遇到了突發情況,可以不等我的命令,直接行動!”
張華一愣,驚愕的問道:“太常為何會對我們出手?”
“他不該利用我們來解決司馬孚等人嗎?”
曹髦笑了起來,“還不是因為高柔這些人不給力,他們也不愿意跟我對面廝殺,一直都在推卸責任,甚至想讓鐘會的哥哥來對付鐘會,我的老師要是想等我們自相殘殺后再掌權,只怕要等個好幾年了。”
“所以,他換了個策略。”
“我看他,是想要通過彰顯自己的能力,平定廟堂的混亂,來將群臣拉到自己的身邊。”
“有什么比收拾了鐘會更能讓群臣歸心的呢?”
“尚書臺混亂對我們是最有利的,他們彼此拉后腿,在重要的事情上遲遲不能做出決定來,我們就可以積累更大的力量。”
“現在還不能讓老師將廟堂平定下來啊。”
張華皺起了眉頭,他遲疑著說道:“只怕不太容易,王太常跟其余幾個大臣不同,他若是出手,鐘公就是再強,怕也不是那么多人的對手,遲早會露出破綻。”
曹髦咧嘴笑了起來。
“我這位老師啊,可能是忘記了是誰讓他有了當太常的資本的。”
“我怎么可能不做好反制的打算就讓他上來呢?”
“父親不能去!不能去啊!”
王愷擋在了王肅的面前,臉色很是急切。
“這道路上滿是賊寇,四處都有叛軍,再說了,大將軍都不在了,現在返回廟堂,是要惹上天大麻煩的”
王肅很是憤怒,一把推開了面前的兒子。
“怎么不能去?連你姐姐都派人告知我可以回,就你在這里說不能去!”
“當初,別人說我能當上三公!這絕對不是妄言!”
“我必須要回去!”
王肅的胡須一顫一顫的,王愷很是頭疼,他無奈的說道:“父親不是最厭惡那位嗎?好不容易擺脫了他,為什么還要回去呢?”
“這次要是回去,可就很難再離開了”
說起那個人,王肅的臉色頓時變得通紅。
“你懂什么?!”
“乃公一生的學問,就這么被人所盜,居然還有人說是我借鑒了王祥狗賊的學問!那王祥狗賊也配談學問?!”
“老夫非要前往洛陽,將那狗賊的真面目公之于眾!”
“他跟皇帝勾結,盜走了我的學問,倘若就這么待在洛陽不走,等我死了,那這學問就真成了他家的!”
“伱可知這經典有多重要?失此經典,我家如斷一臂!”
王肅怒氣沖沖的說著。
自從離開廟堂之后,王肅每天的日常都是在罵王祥,他再次拿起了自己的諸多經典,開始重新研究,并且迅速修補了很多的漏洞,他一直都咬著牙,滿腦子都是在想著要回洛陽,跟王祥算賬!
王愷起初還能攔住父親,不讓父親回去,可是王元姬的一封書信,卻是打破了這種現狀。
王肅看過書信之后,當即開始收拾東西,說什么都要去洛陽。
王愷欲哭無淚,這司馬家的事情,我們跟著去摻和什么啊,倘若出了事,他司馬昭能護住我們嗎?他怕不是連自己都護不住!
留在這里,我們還是大家族,能在廟堂革新后得利。
去了洛陽,那可就是群臣之敵了!
可看著面前這暴怒的父親,王愷覺得自己似乎攔不住他了。
王肅看了一眼兒子,冷冷的說道:“你勿要擔心,這次前往洛陽,也未必就不是我們的機會。”
“要真的論起來,我可比王祥之流要更適合擔任三公。”
“況且,衛將軍也不會反對我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