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第105章 長征十號

類別: 科幻 | 超級科技   作者:紅酒花  書名: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更新時間:2023-10-09
 
一眾專家也是老人精,明白這是真的一場硬仗,不得不打了。

但是現在規劃三年時間實現登月,麻煩可不少呢。

佘院士沉默了很久,然后抓著筆緩緩開口:

“最大的問題,是火箭。”

其他的專家們被他一開頭,也就分析了起來:

“沒錯,我們有載人飛船研制經驗,還發射了嫦娥三號探月,前期的技術積累怎么也比阿美當年強多了,技術上不是障礙。”

“著陸器得到先期方案都有好幾個,月表軟著陸并不是毫無準備。”

“地月轉移軌道運力至少55噸,這是不可妥協的硬指標!我們的航天員坐的可不是洗衣機。”

“長征五號的基礎上改?”

“沒有必要,毫無改進潛力的保守構型。”

這樣的討論沒有持續多久,因為其實這些內容早就被想過千百次。

從阿美開啟太空競賽的時候,華國也同步開展了自己的航天工程“曙光計劃”,錢老還設計了用于載人登月的巨型火箭長征十號。

后來,92年航天工程重啟的時候,每出現一款新火箭,航天局的專家都會琢磨:怎么利用現有的技術登月?

包括地月轉移軌道運力只有8噸的長征五號,設計的時候設計者都在想怎么讓它去登月。

理論上長征五號當然也可以,畢竟登月飛船不是一個整體,可以一個一個分開發射,五到六次發射進行組裝,然后再發射載人飛船上去奔月。

但這種拼湊式登月不說,主要還是風險大、成本高、意義小,除了能登月外什么用都沒有。

而且由于需要多次對接,風險和難度都很高,除非是登不上月球外星人就來侵略地球了,所以這個方案最好還是排除。

那么無論怎么討論都繞不過去巨型火箭了,新遠二號都不行,得是新遠二號甲或者新遠三號這個級別的巨型火箭。

但是想一想長征五號開發的磕磕絆絆,從09年立項到現在都沒首飛,相反土星五號也才不過用了七年時間。

當然阿美那個時候是舉國體制不可一概而論,但差距那么大還是讓人看著難受。

上級多多少少也明白,有些不甘心的說道:

“難道以我們多出的半個世紀時間,世界第一工業大國的實力,不能憋出一枚重型火箭嗎?”

佘院士握扣住雙手,抵著頭思考了十幾秒后抬頭,征求什么一樣看向列席的專家:

“長征九號是來不及了,10米級箭體開發需要太久時間,我們必須盡量多的利用現有技術,只能采用5米直徑箭體。”

長征五號火箭雖然還沒有首飛,但5米直徑的箭體早就通過了驗收,這是合格可用的,10米級還是一片空白,時間太久。

箭體解決了,那就是發動機,這才是關鍵,所有人看向了六院的專家,后方沉思片刻:

“這……我有兩個辦法,一個是并聯多個YF100,還有就是YF130,并聯兩個燃燒室,與YF100同源;

這個設計除了推力一無是處你們也知道,也不能復用,所以也一直沒下決心,要是現在確定下來,一年……9個月吧,先期必須有10億預算,我們努力用7個月的時間造出樣機,盡量再用1到2個月內讓它質量穩定下來。”

嗯,大推力火箭發動機也有了,那最后就是構型。

航天一院的院士科學家云洪軍拿出一張白紙,邊寫邊畫。

“5米直徑,那就只能多捆綁些助推器了,助推器……也必須用5米的;綁4根助推器,每個助推器兩臺YF130,芯級的話也使用兩臺。

10臺YF130,按照今年交流會的數據海平面推力,那就是4890噸推力,箭體重量3600噸,近地軌道運力120噸,地月轉移軌道運力要看二級發動機,4臺YF77吧,總推力270噸,往月球送45噸載荷應該沒問題的。

YF100并聯方案不考慮,太多了,少說也要三十臺,會出事。”

上級看了看白紙上的簡筆畫和數據概要,皺了皺眉:

“45噸,離55噸還差接近20%呢。”

“那就再來兩個助推器。”

說話的是佘院士,他也是被新遠宇航動力或者林炬逼到有些崩潰了,在白紙上畫了一個圓圈,然后再周圍畫了6個差不多大小的圓圈。

“6枚助推器,14臺YF130,推力6486噸,起飛質量4930噸,近地軌道運力150噸,地月轉移軌道運力55噸,夠了,絕對夠了。”

其他人想象了一下芯級5米的火箭捆綁6個5米直徑助推器的場景,頓時打了個寒噤。

“不行,6枚助推器的震顫太大了,箭體之間的間隙恐怕只有30CM,容錯率太小了。

而且整整14臺發動機,28個噴口!不行,絕對不行。”

“分兩次吧,6個助推器確實風險太大,兩次,能送90噸過去,不僅能登月,月面科研站也能湊齊了,向左調整一點,45噸載人登月夠了,其他的下一發火箭解決。或者是在軌對接也行,現在不是50年前了,月軌對接的風險可以接受。”

一院的云洪軍再次發言,這一次贊同他的人很多,都在點頭。

佘院士也想了想:“那我沒意見,我們…姑且叫他長征十號吧,一發驗證,一發帶載人飛船驗證,一發載人繞月,一發載人登月,一發送科研站,一共五枚火箭完成初期登月計劃。

我們把著陸器的一部分質量轉移到科研站那里,或者是在載人繞月時扔下去一部分,那就沒問題了。三年多,25個5米直徑箭體,趕一趕,肯定能做得到。”

上級看了看其他人,似乎再沒有反對的意見了,于是身體前傾又嚴肅的問了一遍:“那么,這個……長征十號,倒也配得上名字,告訴我你們要用多久?”

一群專家交頭接耳,過了一會兒后佘院士總結:

“一級箭體馬上就能夠制造,YF130在10個月內交付,二、三級用的YF77、YF75都是現成的,讓津沽火箭制造基地加加班……明年的8月,長征十號可以在這之前首飛,每一發制造和檢驗需要間隔8個月,不過到后面津沽火箭基地的產能上來應該會快些,預計在2018年8月實施載人登月任務,最晚不超過2019年3月。

如果出現意外,有一枚火箭沒有成功,那我們就把發射月表基地的那一發火箭省下來,先進行載人登月,最早最早是2018年的3月,但這是最理想的情況。”

佘院士說完,又想了一會兒:

“每一枚火箭造價約15億人民幣,研發費用至少40億,載人用的新一代飛船、著陸器等開發至少也要50億,算上備件和驗證,我申請為載人登月工程審批200億元預算,今年至少批復40億。

而且要對火箭制造基地和發動機制造基地進行大規模擴張,額外投入怎么也要20到30億。”

佘院士說著自己都有些害怕,航天局從來沒有在單個項目中取得如此多的預算,連說起來聲音都會顫抖。

不過這也是必然的,剛剛他們所有的討論全部建立在超額預算支持的基礎上,否則時間至少要延長一倍。

但他其實清楚,這還遠未到華國航天的潛力上限,要是真的讓世界第一工業國全力以赴,長征十號3個月擼一發都行,只是那樣代價就太大了。

“既然這樣,那我就要求你們在2018年8月之前將華國人送上月球,我命令,長征十號即刻立項!這份意見我會在最高會議上提交,但我要伱們保證,航天局,要在私人航天之前,把第,一,個華國人送上月球!”

上級著重在“第一個”上面加強語氣,因為這個第一才是長征十號存在的意義,否則根本就沒有必要。

林炬萬萬不會想到,航天局破例開展競賽竟然不是因為阿美,而是因為新遠宇航動力!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