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蒙現在的處境不太妙。
追夢者的第二次載人發射,也是承接ISS發射任務的首秀就這么狼狽收場,還是在約翰就職的第二天,引起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如果沒有太空競賽,沒有新遠的存在,那么一次載人發射出現些許問題僅僅只會內部調查,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然而在如今的大環境下,追夢者項目的主要參與方和主管人員都要面臨嚴厲的追責和公眾壓力。
追夢者落地后的第二天,華盛頓的街道上就出現了打出橫幅和舉著標牌的人群。
“Keepthemalive!(讓他們活著)”
“NORACENORISK(沒有競賽就沒有風險)”
“Itwasamurder!(這是一場謀殺)”
“Weneedbigshuttle!(我們需要大型航天飛機)”
集會的人群多種多樣,因為此次9名乘員來自多個歐洲國家,追夢者的發射費用大部分是他們承擔。
包括露西亞在內ISS大部分成員國都要求對這次失敗進行追責,后者還不忘諷刺追夢者偷工減料,以及宣傳一下自家的聯盟飛船多么結實可靠。
約翰倒是沒有直白地要求懲罰追夢者的研究隊伍,而是重點抓住對宇航員人身安全的不重視將一堆人叫到辦公室罵的狗血淋頭。
隨后還將自己一個人關在辦公室里,皮奧隔著門都能聽到里面的咆哮。
“這些所謂的精英,他們拿著錢,我們的錢,我過去交了那么多的稅款,動輒就是數十億美元,然后就這樣對待納稅人!”
皮奧小心翼翼地敲了敲門,半晌聽見一句ein”后推開一點縫隙,此時的約翰已經平復了下來,只是還叉著腰抱怨道:
“我剛剛準備干一番事業,這些蟲豸就開始阻撓我帶領阿美走向復興,也許去找一群印度工程師都比他們有用。
你知道嗎,現在全世界肯定都在看我們的笑話。”
皮奧眼睛轉了轉:“沒錯老板,我們的歐洲盟友根本沒有能力把人送上太空,阿美要在登月的時候還要兼顧他們,他們應該體諒NACA的付出而不是落井下石。”
約翰使勁點頭:“是的,就是這樣,他們是蛀蟲,盟友在拖我們的后腿,白白得到好處還不知足,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嗯……還有航發委,他們肯定早就打算用航天飛機來看笑話了,他們是在質疑阿美的太空實力!我們給了他們訂單、資本和技術,但是換來的卻是這樣的報答。”
約翰越說越氣,一股熱血涌上頭腦,忽然想到什么回頭就抽出薄薄一沓紙,那是他猶豫很久的一份提案。
此刻他將其攥在手中,瞇著眼緩慢說道:
“他們不過是取得了一點微不足道的成就,別以為這就能取代偉大的阿美,我們,我們是唯一,上帝庇佑阿美!”
皮奧膽戰心驚地看了一眼約翰手中的提案,猜到了他要做什么。
雖然理智告訴他此時最應該做的是讓boss冷靜下來,但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比起當討人厭的理中客,還是阿諛奉承的小人更能讓boss喜歡。
“boss,您說的沒錯,我們要展示力量,讓世界明白我們依舊是不可抵擋的秩序維護者。”
約翰:“我知道很多人都想要這份提案通過,那我就如他們所愿。我有這個魄力,我們無所畏懼,讓他們感受來自我們的不滿吧!”
“核聚變?”
林炬忍不住皺起了眉。
可控核聚變這玩意……他有些拿不準啊。
以前他就在系統研究院里試過新建核聚變研究任務,結果投了兩千萬進去進度條還是零……
系統任務顯示的進度并非是均等,前期一般是理論和可行性研究,中期是原理轉化,后期才是具體技術研發工作。
任務耗費的資金數目與基地掌握的知識、技術、人員數量和等級多個因素都有關系,前期準備越充分任務推進就越容易。
這種連個理論研究進度都沒有的情況只有一種可能:基地沒有支持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理論……
換種思路,也就是人類目前主流的磁約束和慣性約束思路無法完成可控核聚變裝置制造。
磁約束就是托卡馬克裝置(tokamak),國際合作的ITER、歐洲聯合核聚變實驗裝置(JET)和國家自主研制的EAST都是這種類型。
此外還有兩種方式:慣性約束和引力約束。
慣性約束早期也有研究,阿美的國家點火裝置(NIF)就是慣性約束核聚變。
慣性約束、磁約束都被認為是未來最有可能實現的可控核聚變方式,但顯然目前公開的這些理論在系統研究院看來極其不完善,所以前置理論研究都需要巨大的資金推動。
至于還有個偏門引力約束?這個倒是一定可行,太陽就是這樣,原理就是依靠引力的疊加強行使得氫核聚變,同時散發出強烈的中子流,不過人類數百年里都不可能實現這種方式。
這里就不得不提到聚變原料的特點了,現在的氫核聚變類型設計有三種:
氫的同位素氘、氚聚變:相對較為容易,一個氘和一個氚聚變后生成一個氦四原子,并放射出3個種子;
氘和氦三聚變:生成一個氦四(即含有四個中子的氦),也有可能散發出少量中子;
氦三與氦三聚變:生成4個氦原子和2個氫原子,所有中子都被分配好,不產生中子。
從上到下,分別被稱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核聚變。
中子流具有極強的穿透性,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目前各國正在嘗試的都是最簡單的氘、氚聚變試驗。
問題是氘、氚在地球上含量極少,只能通過專用的核反應堆少量生產,產量以克計算,非常珍貴。
珍貴也就罷了,氚還有個重要用途:第三代氫彈氣體助爆核心。
早期的第一代氫彈是利用原子彈作為核扳機引爆液態氚,體積龐大、維護繁瑣,重量可達十幾噸到幾十噸,幾乎不具備實戰價值;第二代氫彈利用原子彈引爆氘化鋰,重量可以控制在2到3噸,可以實戰。
第三代氫彈需要利用氚制造的氣體助爆核心,它能取代原子彈作為扳機,極大縮小了氫彈質量,能做到100公斤質量實現數十萬噸當量,是最新一代的技術。
問題就在于氣體助爆核心的氚需要三四年更換一次,否則就會因為氚的衰變失效,更凸顯出氚的珍貴,壓根就不可能用于商業聚變。
而不管是二代的氘、氦三還是三代的氦三聚變,都需要月球上含量豐富的氦三,這也是為什么說人類的核聚變必然需要開發月球的原因。
不管新遠選擇走哪一條路,都意味著數百億甚至千億的投資,除非一上來就干氦三聚變,否則前期的氘、氚燃料制備就夠折磨人的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