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第638章 新燃料

類別: 科幻 | 超級科技   作者:紅酒花  書名: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更新時間:2024-03-25
 
而就在N755C1號客機起飛的時候,意義同樣重要的一架客機在京城落地。

上面下來的也是一群頭發顏色混雜的外國人,下來后步履匆匆,很快就搭乘汽車離開。

他們分屬于帶嚶沃達豐,瑞典愛立信,以及髪國通訊巨頭阿爾卡特。

已經轉正的科工委主任張思仁親自到場迎接他們,除他以外還有華為、經緯信通、電信的重要人物到場。

他們這次將決定兩件事的成敗:收購沃達豐意帶利分公司、以及與阿爾卡特和愛立信開發新一代高速率通訊協議。

前者是國內通訊運營商試圖邁入歐洲踏出的第一步,后者則是為了三進制體系的進一步推廣。

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很密切,主要突破點還是在于黃河半導體與魔都微電共同推進了新一代28nm碳化硅芯片生產線的研發,并開始向20nm、14nm工藝發起沖鋒。

在這兩年的芯片領域,多出了碳化硅、三進制兩個熱詞。

雖然到現在為止,三進制智能設備占國內的份額還不到3,但業內人士已經清楚認識到其潛力巨大以及國內的堅定決心。

再加上黃河半導體不要命一般瘋狂注冊專利,全球各家公司都在搶奪風口。

高通甚至已經發布了自研的第一代三進制芯片,計劃是作為手機協處理器提供AI計算功能,雖然尚未上市,但已經證明了老牌大廠的認可。

既然三進制在未來很有可能與二進制體系分庭抗禮,提前在生態方面進行布局就相當有必要,科工委正是以此為餌,吸引到了三家電信巨頭,見到了打開全球市場的希望。

張思仁坐在剛配備的新安商務車后座,突然看到了窗外超過去的一輛MPV。

那輛MPV造型一看就是廉價貨,車頂四周還有幾個異樣的明顯突起,看起來有些違和,但最吸引人的還是空空如也的駕駛室。

這是新安元旦后才投入運營的自動駕駛新能源車,特批在京城幾個機場、車站附近運營,計費價格與出租車一致,但實際有很多優惠,就沒想著回本。

由于世界線的變動,新發布的自動駕駛分級辦法比原世界線更加嚴苛,L3就屬于可全自動駕駛級別,無需駕駛員手動界入就能參與交通。

新安目前是國內唯一生產出通過L3認證汽車的企業,不過為了謹慎還是先以無人出租車的方式試運營,這些測試車將逐步提高測試環境難度,在徹底確認自動駕駛可靠后推出上市銷售車型。

同時也是留出時間給新安降低相關技術成本,現在應用L3技術的投入還是太高太高,尤其需要依賴基地生產的14nm工藝芯片,外面可采購不到。

不過時間還很充足,相關立法仍然在補充探討,國內對于L3自動駕駛車輛還有很大爭議。主要是交通肇事定責中,車企應該承擔多少責任。

完全不承擔不可能,但完全承擔似乎又有失偏頗,即使完全承擔,責任判定也有問題。

就假設自動駕駛車輛判斷出錯撞死了人,假如是車企全責,受害者經濟賠償肯定少不了,但刑事責任誰來承擔?

AI肯定不能坐牢,車主也不承擔責任,車企不管是把管理層還是技術人員推一兩個出來也不太靠譜,全抓進去更是萬萬不可。

但要是主觀錯誤致使撞死了人還只用賠錢,是不是又意味著法律的巨大漏洞,以及對自動駕駛的信任危機?

長遠來看AI不可能永遠可靠,一直都不出錯,所以這種難題如何解決就極為棘手,以張思仁的猜測不大論個兩三年肯定沒結果。

在這之前,車企們就只能在L2上大卷特卷,也可能把L3級的自動駕駛硬注冊為L2,把風險轉移給用戶。

到時候有的L2只能規規矩矩輔助駕駛,有的L2甚至能幫你在京二環高峰期毫發無傷地加塞并左沖右突,又會顯得規定模糊。

一想到以后還有這么多難題,張思仁就感到頭痛無比。

唯一慶幸的是這些煩惱屬于“富貴病”,以前還求之不得呢。

合淝。

艾銓等人已經來到EAST團隊這里兩個月左右,兩支隊伍相處地相當融洽。

搞大蘑菇的人才自然也是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專家,即使不能擔任領頭羊也是合格的中流砥柱,對研究很有幫助。

同樣搞和平技術的核科學家,在吸收相關武器設計原理后也飛速成長,掌握起來一點也不生疏,碰撞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想法。

這段時間里兩伙人干得最多的反而是研究可控核聚變,準確的說是希望通過深入研究聚變機理,想方設法提高轉化率。

主流的氫彈設計采用氘氚聚變,反應轉化率只有0.7,僅僅有非常小的一部分物質參與了反應。

假如把這個數字提高到7,那么百萬噸當量氫彈的質量將急劇下降到十公斤左右,只有手提箱大小。

不過兩億噸當量的超級核彈也不敢奢望能做到這個程度,一群科學家大膽設想,考慮了數種構形核組合后也只敢把目標初定在2到3,但實際上只要能超過1,都算得上核武器領域劃代的重要突破。

兩方人馬到現在為止實際上毫無進度,僅僅在理論上提出了幾種較為新穎的方案,不過也是一眼看過去就知道潛力有限:

因為絕大多數方案都在上世紀炸過一遍了,好的壞的都大致心里有數。

虞民倒是一直養精蓄銳,用他的話說“需要等待契機”,而這個契機就是試驗。

今天他們剛剛得到了一項新的任務:討論研究月球氫彈試爆計劃,并試圖從中得到新構型氫彈的靈感。

為什么要從一顆帶嚶的老氫彈中獲得靈感,難道僅僅因為它在月球爆炸就特殊嗎?

這當然不是,真空中爆炸氫彈都已經做過了,月球核爆的大致結果對專家們來說也不會超出預料之外,否則上世紀那些核試驗都白做了。

特殊之處在于月球上的特產:氦三。

它作為理想中第三代可控核聚變的燃料,因為聚變時不會放出中子,反應率高得驚人,理論極限有70!

這幾乎是氘氚聚變的100倍,顯然是最容易打開的突破口。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