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投射器……是這么回事。”
鐘成自動忽略了前一個名詞,太空電梯離現在還太遠了些,十年時間恐怕是難以觸及的。
但質量投射器不同,以超導電磁加速軌道為基礎的質量投射器技術并不復雜,尤其是已經存在于聯合礦業紙面上的月球質量投射器建設計劃。
用于往太空中扔礦石的電磁加速軌道最大難度不在于技術,而是建設規模和成本。
在火箭與空天飛機技術以外,這是人類最有可能率先實現的廉價運輸手段。
林炬:“就是局限性太大了,地球上的廉價手段還是要等太空電梯,其他的運載能力都太少了,尺寸、重量要求都很嚴格。”
鐘成:“可即使是碳納米管,重心也是很不好控制的,那要建一個很大很大的超級空間站,還有材料問題,至少要比我們現有的碳納米管技術強度高50倍,韌性還要大大增加。”
關于太空電梯鐘成自然不陌生,實際上最早的相關概念應該追溯到宇航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他在1895年發表了一篇文章,暢想一座高度延伸至同步軌道的“赤道塔”。
1960年,同樣是一名露西亞工程師修改了這個想法,正式提出了“太空電梯”,即最常見的從同步軌道垂下一根繩索的方案。
在當時的人們看來,這個方案可行性并不低。
在36000公里高度的同步軌道,那里的航天器相對地面靜止不動,垂下的繩子僅僅需要承受自身的重力。
在最初的方案中,還需要在同步軌道之上的更高軌道放置一顆“配重”,與同步軌道的空間站相連用以配平,使整個太空電梯系統的質心維持在同步軌道,否則整個系統就會在運行時向下墜落降軌,最后因為上下速度差撕裂纜繩。
再后來,人們意識到這對于材料要求過高,降低其標準:
不再讓繩索最底端連接地面,而是連接一顆位于低軌道的衛星,另一端連接一顆高于同步軌道的衛星,使它們的質心也恰好處于同步軌道。
這樣做的目的是降低高軌衛星的信號發射功率,又能保持通訊強度,兩顆衛星的信號通過連接的繩纜進行中轉。
1972年,“繩系衛星”計劃轉變,有人建議其與航天飛機結合。
1974年,此方案演化為航天飛機垂下一根纜繩,在圍繞地球飛行時切割地球磁感線,用于航天器供電的測試。
1992年,“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進行了第一次測試,繩纜在釋放200米后卡住。
1996年,“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進行第二次測試,繩纜釋放了整整19.3公里,獲得了幾十伏的電壓,然后斷裂。
進入新世紀,隨著碳納米管材料的突破,太空電梯再次成為了熱議話題,然而具體計算后結果還是讓人大失所望。
即使是當時最先進的技術,假如建設一根直徑2cm的空心碳納米管纜繩,每立方厘米僅1.7g,這樣一根長長的纜繩也有7.6萬噸重。
這就意味著要往同步軌道以上發射差不太多質量的配重,也就是約7.6萬噸的空間站,根本不是人力能完成的。
這還僅僅是一根,按照理想模型太空電梯至少需要100根,那也就是760萬噸,相當于70萬立方米的鉛塊。
現代碳納米管材料再次進步,也僅僅在每立方厘米1g左右徘徊,計算下來怎么都不可能實現太空電梯。
要想做到人力能達到的水平,材料密度必須降低2個、至少1個數量級,強度再提升1個數量級以上,也就是綜合起來百倍、千倍的提升。
所以正是因為鐘成系統研究過這種技術,才對太空電梯的前景比較悲觀,相比起來靠著珠穆朗瑪峰建設1000公里的加速軌道都顯得如此容易,至少只要拼命花錢真有可能實現。
鐘成明顯不信,但林炬也沒有多解釋。
基地擁有“赤仞”全套技術資料,并已經完成了全面解析,根據幾位前沿物理學家的判斷,等太空弱力/超強磁約束實驗室建成,小批量制造“赤仞”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以“赤仞”作為太空電梯材料,36000公里長度的質量只有600噸,且最低6根就可以滿足實際需要,也就是要求同步軌道空間站質量要在3600噸以上,完全在可行范圍內。
而如果只是用于前期的驗證測試,5噸材料就足夠了,雖然基本沒有實用意義,但只要能從同步軌道連接地面還不斷裂,就已經能證明它那優良的性能。
在兩人熱火朝天的討論未來時,幾千公里外的瓊州按時發射了“天問一號”探測器,增加第三級的新遠二號乙火箭順利升空,拉開了大規模火星探測的序幕。
“我再次樹立華陰組織的旗幟,并宣布人類第一次多國聯合探月行動成功,廣寒宮基地將成為人類首個地外國際駐地(俄語、法語)。”
奧列格·科諾年科和孟森林、托馬斯·斯佩凱三只手一起將旗桿用力插在基座上,向著廣播攝像機宣讀準備好的臺詞。
隨后孟森林微微旋轉旗桿,讓華陰組織的旗幟最大程度展現出來。
華陰條約組織的旗幟設計包含了多種元素,以紅色為底,中間是一個星辰組成的環,環的里面是兩只握在一起的手,環的兩側則分別是主流的幾種火箭圖案和橄欖枝,下方則是由12個國家旗幟組成的飄帶,環的頂部是華山的圖案。
然后三名宇航員依次從登陸艙里卸下一大堆折疊的合金管進行組裝,在華陰旗幟兩側各插好6面旗幟,13面旗幟展成長長的一排,堪稱規模之最。
本來他們還打算加上聯合國旗,奈何阿美死活不同意,最終只能作罷。
這13面旗幟基本就是曙光四號任務的主要任務,僅僅是安置它們就花去了三個多小時,讓蹲直播的觀眾都看得有些不耐煩。
好不容易完成了這些工作后就是地面幾個主要締約方的電視講話,弄完這一切后曙光四號第一天的任務直接就宣告結束。
等直廣播攝像機被關閉,科諾年科終于解脫般地喊了一句:
“布列特,達瓦里希李,我想要開你的月球車。”
一個小時前就抵達的李偉和付向杰就坐在曙光四號不遠處的一個小土坡上,等待著接應他們前往玉樹基地。
“科諾年科,很高興又見到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