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軌秉公辦案,遭受貶黜。
李義府權色雙收,穩如泰山。
李治的選擇性執法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訴所有人,這條好狗,他天皇大帝保定了!
但這個世界之所以能夠往前走,往往就是總有人能堅定的認為,公理要比權勢更加重要,并且能堅定不移的恪行它。
這次跳出來打李治的臉的人,是六品侍御史,王義方。
王義方這個人曾經被魏征評價過。
“魏征愛其材也,每恨太直”
魏征是誰?貞觀第一大噴子。
《貞觀政要》統計,魏征給二鳳的諫議有五十次,長文奏折十一封,這些還都只是有記錄的。
那些當面直言不見書文的,更是不計其數,史冊稱魏征一輩子對二鳳的諫諍多達“數十余萬言”。
二鳳甚至都曾被魏征懟的氣急,跳著腳喊:
“會殺此田舍漢!”
能把皇帝逼到這份兒上的人說另一個人“太直”,可想而知這人能頭鐵成什么樣。
王義方本身出身貧賤,父親早亡,全靠母親拉扯長大,但好在讀書有出息,貞觀年間參加科舉拔得頭籌,很受主考官魏征的欣賞。
魏征一高興就想親近,恰巧魏征有個侄女,年齡合適容貌周正,閨中待嫁極為合適,便開口說媒。
王義方很感動,然后拒絕了魏征。
這件事之后不久,魏征病故,緊接著就被牽扯進了老侯謀反的案子。
魏征曾向二鳳推過侯君集,稱有宰相之才,結果謀反了。
魏征也向二鳳吹過杜正倫,贊才古今難匹,二鳳重用,結果杜正倫臉上寫滿了廢物兩字。
再加上有人偷偷告密,稱魏征專門將對皇帝的諫辭出示給史官褚遂良看。
前者有結黨營私之疑,后者有沽名釣譽之嫌。
倆事兒撞一起,情緒上來了腦子就不理智了,親自下詔令取消了衡山公主和魏叔玉的婚約,并毀去了魏征的墓碑。
結果就在這個節骨眼兒上,王義方上門提親了,表示想娶魏征的侄女。
對此他解釋的很明白,此前拒親是因為與宰相結親有營黨依附之嫌,傳出去對魏征的名聲也不好。
而此時提親是為了報答魏征的知遇之恩,時人評價其有君子之風。
而短短一年后,滅高句麗未成的二鳳就給了自己一個大嘴巴子,重新祭祀魏征,修好了魏征的墓碑,并親自慰問賞賜了魏征的家人。
王義方也因為這番雪中送炭之舉,入了李世民的眼,成了天子眼前的紅人。
但王義方的運氣也沒比魏征好多少。
魏征墓碑修好的次年,有人告發凌煙閣功臣張亮謀反,李世民下手向來利索,分分鐘張亮人頭落地,
王義方因為平日與張亮交好,所以被牽連了進去,貶職儋州吉安丞,也就是海南島。
說是貶職,但實際上跟流放也沒差太多。
王義方沒有抱怨太多,認真做事,在海南島開設了歷史上第一座學校,傳授土人以華夏文明,讓海南島成了華夏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魏征捏著胡子,臉上還帶著一點疑惑:
“貞觀第一……大噴子?”
這夸人的話聽著怎么感覺有點……不太對味兒?
房玄齡從字面意思上猜測:
“噴有怒叱之意,且有描述噓氣鼓鼻之態。”
“后世此謂,或是贊玄成之諫辭聲威卓著,且秉公理之諫言,有凜然之態。”
“而德高望重,學識淵博,年歲較長者,皆稱為大。”
魏征依言想象了一下,遂感覺這后世的字詞新義,總是妙趣無窮但又恰到好處。
因此他也轉過身,對著李世民保證:
“臣定當時時警醒刻刻自省,既要做好陛下的噴子,也要做好己身的噴子。”
“如此,辭世時方能不負大噴子之虛譽。”
李世民張了張嘴,很想說大可不必,但心下也明白,人無完人,于是只能無可奈何的點點頭。
魏征倒是興致勃勃,那邊還在拉著房杜二人,讓兩位宰相也不要忘了監督陛下:
大家努力成為貞觀噴子吧。
李世民臉色略微發苦,因為已經看到了后世的統計:
前后諫言數十萬字!
這魏征真是既能諫,也敢諫,更盛諫,難怪后世稱其大噴子。
不過如此看來,李世民反倒是有點沾沾自喜了:
數十萬逆耳諫言都能容得,朕還有啥容不得?
后世竟還說朕小心眼,哪里小心眼了?
不過隨后甘露殿氣氛就隨著光幕“毀去魏征墓碑”這句話急速冷卻。
其中最安之若素的反倒是侯君集。
或者說上一次甘露殿秘議時,侯君集就躺平了:
太子謀反把我老侯卷了進去,我能怎么辦?
唯望能給陛下好好辦事,使得陛下心無芥蒂,至于太子是承乾還是李治,他老侯一定堅決不摻和!
同時侯君集還心懷感謝看了魏征一眼:
沒想到啊,這魏征竟還夸咱老侯有宰相之才呢,真是慧眼識人。
不過此時魏征倒是沒空去解讀侯君集的眼神,眼看著自己墓碑被毀了又重修,魏征不去看,真心實意贊了一句:
“這王義方真乃君子也,陛下興科舉方有如此才俊為官,乃大唐之福也。”
李世民輕輕點頭,不趨炎附勢,能心懷公理,出身貧賤而不附豪強,這王義方倒是真切讓他明白了科舉的好處,如今最缺的就是這種良臣。
夸完王義方之后,魏征反倒是臉色有點不安:
“后世所說無錯,臣此舉頗有弄名之嫌。”
對身后事,魏征反倒真的沒多少怨言。
畢竟若真的諫言數十萬字還能幸終,那只能說明他魏征確實遇上了一位寬仁之君。
但魏征同樣也比誰都明白,諫臣是最不能犯錯的。
難得從魏征臉上看到窘迫的神色,李世民好好欣賞了一下才寬慰道:
“玄成無錯,反倒是朕確實有失于你。”
“畢竟玄成也并非那后世中的轉世星君,有些許私欲,再尋常不過。”
“且能平亂世,固然有朕之才,但亦有叔寶敬德死戰,有克明玄齡之策,更有藥師獨鎮南地。”
“這當朝亦是如此,此非朕之貞觀,乃是我等君臣之貞觀,玄成留書表貞觀之功,何錯之有?諸卿之奏對,皆當入本朝實錄。”
這魏征說民如水君如舟,但君臣之間不也是如此?
且若是計較歷代之帝王的話,猛諫如魏征,功高如李靖,皆能榮寵善終,可為貞觀佳話。
至于毀墓碑……引以為鑒就是,不行晚上留玄成吃個飯再賠罪。
過去拍拍魏征的肩膀,李世民笑的很灑脫。
初入于此的劉仁軌感覺此刻的陛下有奪目之感。
而李世民處理完這些事,看著后面的張亮謀反,一時間又有點頭疼。
靠著過硬的政績,656年王義方被李治破格提拔,重新回到京城任職侍御史。
而眼看著皇帝下場拉偏架,王義方再也坐不住了,但奏疏寫好之后,他反倒是躊躇了。
海南島十年不能改志,但若是再次連累母親該要怎么辦?
老夫人是個偉大的母親,說楚漢相爭時王陵母親寧可自殺也不愿兒子投奔項羽,如今你能為道義發聲,做母親的死而無憾。
有母親支持,王義方上朝時候坦然出列諫言,認為李治身為萬邦之主,應當為天下表率,請按照唐律,治奸相李義府死罪。
李治翻了翻唐律,治王義方以下犯上之罪,貶黜萊州參軍,再次保下了李義府。
到萊州之后,王義方干脆辭官不干,辦了一所私塾教書育人,并奉養老母。
老母安享晚年之后不久,王義方也病逝,享年五十五。
王義方這一輩子,幾起幾落,最高不過官至六品,但《舊唐書》為其單獨立傳,堪稱是初唐時文人風骨的代表。
另外,張亮的謀反可能是貞觀后期最荒唐的案件。
因為砍了張亮腦袋之后,李世民自己都承認張亮“反形未具”,并“至今追悔”。
但李世民說的意思也是認為張亮本身也有點不干不凈的,畢竟認五百義子,私藏兵器,并且開始擺弄讖語,怎么看也不像正常人干的事兒。
而張亮這個案子掰開揉碎了也特別簡單。
首先張亮本身不地道,出身貧寒種地為生,發跡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拋棄原本的妻子,迎娶了更加年輕漂亮的李氏。
舊唐書對這個李氏的形容有兩個詞:淫蕩,驕橫。
說她淫蕩是因為跟張亮的好幾個義子和她都是白天叫母親,晚上叫夫人,玩兒的很大。
其中有個特別突出的叫張慎幾,原本賣筆為生,但因為容貌俊俏,而且能歌善舞,李氏相中之后便讓張亮認其為義子,帶入府中夜夜笙歌。
而在感情日漸深厚之后,李氏便尋思著如何為心上人謀取最大的好處,而最終的手段,便是巫蠱讖語。
于是張亮在義子幫助下,順利“解”出來兩條讖語:
李氏有王姬之命;張慎幾是大貴之人。
其中意思直白的可怕,但張亮不僅照單全收,而且迷上了巫蠱,身邊很快也聚攏過來幾個騙錢花的術士。
幾個人關起門來一鼓搗研究,張亮就發現:
我居然有天命在身啊。
事情越鬧大越大,很快就被有心人舉報了,面對李世民的欽差,吹捧張亮有天命的術士拎得特別清,當場就把張亮賣了。
封建時代講人人平等和法治公平是很難的一件事,因此張亮死就死了。
只是讓人感嘆的是,張亮撐過了隋末,度過了玄武門。
貞觀時期治理地方能打擊豪強撫恤貧弱,也是因此王義方才與其交好。
結果這么個草根出身的能人卻翻車在后院上,不得不讓人感嘆歷史總是有其相似性。
你說是吧?李世民,李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