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第332章 秀下限的皇帝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作者:冷泡茶加冰  書名: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更新時間:2024-02-15
 
武周時期人口虛掛問題論證起來比較麻煩,此處僅引用一段701年的括戶記錄。

據《沙州敦煌縣效谷鄉籍大足元年》記,夫邯屯屯,圣歷三年帳后死;男長命,圣歷三年帳后死;父師,圣歷二年帳后死;母汜圣歷三年帳后死。

這段記載內容也很簡單,說的是敦煌當地一個叫夫邯屯屯的人,長子、父母、本人都在人口普查后不久死亡。

這份記錄出土自敦煌莫高窟,而一同出土的大谷文書2835號,封名為《周長安三年三月括逃使牒并敦煌縣牒》則進一步展露了這次括戶的現狀。

這封出土的文牒內容太長不再贅述,其中反映了兩個問題,第一是沙洲當地的官員并不愿意配合括戶使的工作。

不配合的原因就是第二點:括戶使要求逃戶皆需遣返回曾經戶籍所在地。

面對本地官員的不配合,括戶使將原因歸結為“被主人詃誘”,更說“甘、涼、瓜、肅百姓共逃人相知,詐稱有苗”導致括戶工作難以落實。

事實上放在封建社會的環境下想也知道,既然都成逃戶了肯定在當地已經沒法兒活下去了。

換了新環境的逃戶既然能落地生根,那多半已經在此娶妻生子且有了田地產業,要逃戶放棄這些回到一無所有的原地,顯然是不近人情的。

在阿武不受好評的基礎上,開元九年李隆基命宇文融主持的括戶工作。

宇文融不再強令遣返逃戶,而是令逃戶就地入籍,不僅免五年田賦,而且五年中入籍的逃戶每年只需繳納一千五百文的丁稅。

一直到開元十六年,李隆基依然還在下敕令:請愿安插邊疆地區的逃戶,“至彼給良沃田安置,仍給永年優復”。

“這玄宗……倒還真不如……”

李世民搖搖頭,此刻更是深刻明白了后世的感嘆,但想了想也不太好咒己子孫,于是最終只能哭笑不得搖搖頭,心情復雜。

長孫皇后沒那么多的想法,只是對這括戶感觸比較深,畢竟亂世中也見過不少拖兒攜女輾轉千里,只為尋一生息之地。

想想其勞作數年墾田造屋,日子終于有了起色時來了官員說要清查逃戶,命汝歸原地,最多再赦幾年賦稅——想想就無法接受。

旁邊的杜如晦反倒再次對那莫高窟提起了興趣。

至少如今所見,這莫高窟所出有歸義軍之圖之文獻,有河西之地文牒,還有佛經抄本,五花八門。

“不知這莫高窟是用何法封存?竟能使紙帛歷千年而不朽。”

房玄齡不相信這一套:

“與其說筑窟之法高明,不如說后世考究之法神奇。”

他可是還記得所見的那張議潮的壁畫,若非后世復原,他是決計不敢認是同一幅畫的。

“回頭尋上一尋,哪怕留后世斑駁墻面,也好過殘垣斷壁也無。”

杜如晦倒很是樂觀,并打算尋機去拜訪寺廟法師,看看有無這般筑窟留存之法。

點點頭,房玄齡略過不談,而是綜合了一下自己抄錄內容道:

“看來這人口虛掛之疑,多半與這括戶有關。”

畢竟想也知道那沙洲定然缺人口,對逃戶可以說是歡迎之至。

若是留這些虛掛人口,說不得便可令逃戶暫代田產以納賦稅。

這也難怪沙洲地方官員對括戶使的意見這么大,畢竟邊疆還需面對寇患,人口定成問題。

若是這般看,這宇文融的人口普查倒是還有打擊豪強之用了。

沉吟了一下,房玄齡愈發肯定這個想法。

這戶口普查若是做的好了,定然也能打擊豪強阻止兼并讓利百姓,從而令民生息,令國祚綿長。

“使民部增設戶口普查使,隔數歲巡訪州縣,革新戶籍清查田畝,或可成利民之策?”

在武德年間,太上皇倒是有下令括戶,但那時只不過是令各州縣上報戶口,由中央整理審查,在力度上甚至還不如前隋。

前隋的清查戶口力度也不如這武周時期,開皇年間也不過是任令狐熙、乞伏慧等人巡視河東山東等地,不比這武周玄宗以括戶使搜全國。

經過房玄齡解釋,杜如晦也明白過來,甚至也有點興奮起來:

“這括戶使乃是代中央而巡天下,以治四方!”

孔明同樣敏感的察覺到了這括戶使很有說法。

同時心中已經規劃了一個藍圖出來。

等天下既定,任巡撫使掌黜陟之能,清查天下吏治;再命括戶使巡查九州,察隱戶度隱田。

何愁不能令生民休養生息?

龐統則是因另一件事警醒,這后輩說武周之文治,稱這“阿武”對文才空前重視。

但看那詩仙李白之窘境,看那小人宋之問之丑態,有文才并不意味著有吏治之才。

今歲長安試科舉時,當進諫主公,這科舉遴選的非精于辭藻的文人,而是需要有吏治之能的干才。

除此之外,阿武在政治上留下的弊病相當多。

雖然創立了科舉糊名制,但實際上整個武周時的主要舉官手段依然是銓選,科舉在這個時代并沒有爆發很耀眼的光芒。

甚至因為女性稱帝的先天劣勢,阿武不計代價直接擢升忠于自己的官僚來快速沖淡朝堂的李唐余韻,導致銓選制度直接糜爛。

另外就是稱帝早年玩兒的太瘋,導致武周中期財政已經出現了相當大的問題,不止一位宰相的奏疏中提過“國用不足”。

另外一個主要原因也是因為契丹造反打敗了武周軍,突厥可汗趁亂干了票大的給河北來了一記重擊:

“虜趙、定、恒、易等州則帛億萬、子女羊馬而去”

因此在武周晚期也有一系列的動作,登萊置牧監、江陵和市奴婢、增設關市以稅行商、河北和市牛羊,尤其和市的惡意壓低價格強買強賣被不少大臣抨擊與民爭利,從中能看出武周在財政上的窘境。

甚至在這當中用于賑災的義倉都不知不覺都成了擺設:

“公私窘迫,漸貸義倉支用。自中宗神龍之后,天下義倉費用向盡”

“武太后、孝和朝、太平公主、武三思、悖逆庶人恣情奢縱……遂使農功虛費,府庫空竭矣。”

從這點上來說李隆基倒是真不容易,要給好多人擦屁股。

但要說阿武是個昏君那顯然差的也遠。

畢竟前面我們也說過,即使是狄仁杰都帶頭勸阿武戰略收縮,放棄西域和遼東。

這種情況下阿武依然梗著脖子穩定安西四鎮和河西隴右邊防,這是值得肯定的。

武則天整個執政期間的掙扎實際上一直都是受困于女性的出身導致缺乏合理法統支撐,內政上雖然弊病不少但依然有一套自己行事準則,與昏君遠不相同,這一點上來說資治通鑒總結的比較好。

“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稱職者,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

另外就是老武登基時候已經六十七歲,高齡皇帝昏庸是個必然趨勢,這種情況下老武做的相對已經算出色了。

畢竟讀過歷史的我們也都知道:

雖然有秦皇漢武這些皇帝在搏上限,但整體來說不可否認的是,千百年來絕大多數皇帝都是在秀下限。

典型的就如阿斗,光憑按部就班就已經戰勝百分之八十的皇帝素質了。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