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帝?
朱家帝王?
與帝同音…老四?
不不不,想了想那個喜舞刀弄槍,兄弟嬉鬧時喜以將軍自居的老四。
再想想那被贊文武兼備的永樂帝,朱元璋便覺得這個想法多少有點太超前了。
再說了,老大分理的庶政,井井有條。
老四呢?當初七兄弟習勞,兄友弟恭。
明天子橫看豎想都覺得因為這“朱帝”兩字蹦出來的想法太過于無稽了。
琢磨完之后,定了定神干脆糾正道:
朱元璋:咱大兒永樂帝,姓朱名標,非是乳名。
朱元璋:還正想問問,標兒的這番名judy啥意思怎么讀?
“朱標?不是朱帝?俺怎么記得……”
張飛撓了撓下巴,模糊記得后世最早似在說安史之亂時曾聊到過這永樂帝。
但那已是一年多之前的事情了,而且張飛自己也多忙于軍務,雍涼關中涼州多地輾轉,故而記得已不大真切了。
“這永樂帝名朱棣,非朱標。”
孔明搖搖頭道:
“翼德此言,急了一些。”
于是張飛臉上的神色頓時精彩了起來,用手在脖子這抹了抹: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劉備忍不住敲了敲義弟的腦袋:
“莫要跟著后世學那胡亂用詞!”
孔明仔細回想了一番光幕記要,明言朱棣的唯有一處,乃是說其八百親兵奪了名為朱允炆的位子。
談及Judy的唯有兩處,一處說其慕唐太宗,一處則是漫談嘉靖帝改其明太宗為明成祖。
總之無論如何,這朱標之名乃是第一次聽聞,而且還非乳名……還是應迂回一些。
打定了主意之后,孔明交代了一聲:
“翼德勿要再寫。”
雖然心中癢癢,并且頃刻間翻騰出來七八十種血腥味彌漫的可能,但張飛還是依言點點頭答應下來。
諸葛亮:這永樂帝朱標……為儲君時可仁孝?
坤寧宮中朱元璋精神一振,只來得及回頭與皇后笑了一聲:
“武侯問咱標兒呢!”
說罷就又急匆匆回頭奮筆疾書,就連站姿握筆都肅然了幾分。
朱元璋:武侯不知,咱標兒在少時就歷山川知民生疾苦,祭諸祖曉創業不易,記先賢仁厚之心,識百姓衣食艱難。
朱元璋:咱開國就立標兒皇太子,十三年來勤學不輟,端學術之態,祛輕浮之風,遂陳聽國事,每有建言,皆能陳情利害。
朱元璋:故而三年前起,咱就下令讓政事皆委太子,太子不決再奏于咱,三年來標兒持政勤儉,百官咸贊,且兄弟幾人也甚仁愛和睦,必不復唐……
朱元璋:且標兒已有明君之風,且閑暇時不忘曉聽軍事,猶記得殘元仍在殘喘,不忘圖大明基業之全,大善也。
朱元璋:咱看這屏風說三月之后還可再顯,到時咱將標兒帶來,親身與武侯問好。
這……孔明一時間感覺下筆都要困難許多。
張飛被勒令不許動筆,但嘴巴就很難閑住,眼看著那洪武帝的態度咂巴咂巴嘴:
“若是這洪武帝知曉……”
搖搖頭,孔明否了這個猜測道:
“若是朱標從洪武十年就監國,又有洪武帝輔理朝政,且又說兄弟之間兄友……愛而和睦,翼德所猜測,太過無稽。”
“多半……乃是因病因戰而暴亡。”
魯肅第一時間抗議:
“翼德你看我作甚?”
無語的用羽扇敲敲翼德的腦袋,孔明腦袋中抽絲剝繭,大概已經捋清了順序。
被朱棣起兵奪皇位的朱允炆,大概率應就是明神宗、明讓宗了。
定了定神,孔明再次動筆。
諸葛亮:洪武帝教子有方,可為賀也。
諸葛亮:太子歷事頗多,想來也已婚配?
朱元璋:勞武侯垂詢,咱大孫朱雄英再過兩個月便七歲也。歲齒雖幼,但生性沉穩,已有標兒之風也。
孔明輕“嘶”一口氣,只覺得這洪武家事,論復雜也絲毫不亞于唐宋兩朝之開國。
嫡長孫叫朱雄英,那朱允炆又是從哪兒冒出來的?
總不會是這朱允炆乳名雄英吧?
而那邊的明天子已經開始追問起來。
朱元璋:武侯學究廣博,可知這judy如何讀?是何意?
一時間孔明覺得更難以下筆了。
然后便眼睜睜看著光幕上又有文字飄過。
李世民:此乃西戎語,乃后世取之諧音,自是讀朱標,至于其意,不知也。
朱元璋:謝過唐太宗解惑。
甘露殿中,李世民落筆,回頭便看到群臣皆看著他。
房、杜、魏三臣皆幾近過目不忘,更不提這不管從各處看都相當神異的光幕了。
而且如今大唐以李世民為首,對有向外求索之心,故而此等番語記得也更加清楚。
因此杜如晦搖頭不太贊同:
“短則三月,長則半年,洪武帝必知也。”
“三月便三月吧。”李世民慨嘆一聲:
“這洪武帝愛子心切,若知之,恐怕……”
搖搖頭,唐皇帝一時間想起來了從《史記》《漢書》以及前隋文記當中看來的諸多事。
王莽謙恭篡位,曹丕佯純善謀嗣,楊廣矯飾而奪宗。
翻開杜如晦方才找出的記錄,李世民手指在“八百親兵篡位的朱棣”一豎列字上摩挲了幾次,心下倒是覺得:
這大明家事,其中隱情必能復雜十倍不止。
“而且……“唐皇帝從沉思中抬起頭來:
“如此方可稱趣也。”
毫不掩飾看熱鬧的心態,但貞觀文武互相對視之后,也都從對方眼里看到了期待。
賢明的太子,與奪位的次子,兼之非嫡長的明讓宗……
長孫皇后毫不留情揭短:
“那看來這三月當中的每日,郎君皆要以年度之。”
李世民輕巧回應:
“倭國遼東之事于唐皆可稱重。”
“不見懋功之軍報,朕自是度日如年。”
汴梁廣政殿中,趙匡對這些也是半懂不懂,直覺間覺得這永樂帝身上似乎有諸多謎團。
但……與他一個不知道能不能活過明年的趙宋官家有何干系?
他的目標反倒是希望鑄功于眼下,別讓這洪武帝給大宋收拾爛攤子。
不過從洪武帝的言辭當中,趙匡倒是精準發現了一個很是在意的事情。
趙匡:洪武帝所見光幕非是附于石桌呈像于屋穹,而是附于屏風?
趙匡:那豈不是不必費力仰頭辨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