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什么叫落后的時代?”
趙德昭這個問題讓趙匡無言以對。
趙宋官家看光幕這么久,對時代兩字自然明白。
或者說,每每看諸葛武侯說平曹興漢之事,看唐太宗夸耀海事,再回想自己讀過的三國志和唐書相關記載,這種感覺就尤其強烈。
至于落后倆字的意思更加不需要解釋,所以趙匡也愈發沉默。
即便已經親眼見過后世種種“奇觀”,還幸賴后輩帶著仰觀宇宙之機,更明白這千年時光的巨大鴻溝。
但明白并不意味著能夠接受,尤其是對自己身處時代的一些弊病明了的時候。
“劉卿,一人之骨,其數究竟為何?”
趙匡突然出聲發問。
于是劉翰的神色登時糾結了起來。
對他來說,過去兩次在這里當個透明人就挺好,開開眼界思索一下醫術,還能自夸一句簡在帝心。
而今天之所得,雖然多少有點久旱逢甘霖的味道,但同時劉翰心里就也覺得官家必然也會多多垂詢于自己,而果然……
若是在往昔官家問這個問題,他或許也會答一句“三百六十五之數”。
但此刻后世將這道壁障捅開的清楚明白,劉翰自然知曉該怎么回答,或者說實話實說:
“官家,臣修藥理,故而對骨之數并不詳知,但亦聽家中人說過,約莫為兩百多之數。”
“兩百多。”
趙匡沉吟了一下忽地有點感慨:
“兩百多,離三百六十五之數,相差幾可稱百。”
至于其他后世所列的謬誤,不需要問劉翰他也知曉。
畢竟此前為軍將時候,最容易見的確實便是各式各樣的尸體。
剝掉衣物化去血肉后,累累白骨哪有什么黑白之分?哪有什么肋骨數量的差別?基本都只能靠骨架大小來猜測究竟是男是女罷了。
倒是聽說有一些老革能根據腰骨的細微差異來斷定是男是女,說不得便是這后世所說的骨盆區別?
“劉卿。”趙匡的目光忽然悠遠了起來,問了一個問題:
“朕若是命你主持編厘定前朝醫書謬誤,予汝禁軍協助以剖罪人之軀,明其經脈落于紙上,數其骨數為醫之綱……”
不待趙匡說完,劉翰已經出列:
“臣,萬死不辭!”
“朕不要你死,若是不愿也可不落名,只需驗其數目,編校留存通行天下之事,由朕而為即可。”
劉翰又說了什么趙匡已經聽不清了。
他只是看著殿頂的光幕,忽地回想起來周世宗滅佛之事,竟有了頓悟之感。
宋慈隱其真數記其假數,一懼天子之威,二懼祖宗之法。
那若是天子之威撞上了祖宗之法呢?孰勝孰負?趙匡忽然很想試試。
或許后世記載里的北宋變法能給他一個答案,畢竟王安石都喊出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這是弟弟的后代的臣子,不過再想起來弟弟的那個親兒子,那個封禪的宋真宗,趙匡就想搖頭,這一刻他更是想起來了幾乎人人都知道的那句詩經之言。
“周邦雖舊,其命維新。”
“孫藥王……”
李世民下意識開口,結果迎上的是孫思邈鄙視的目光:
“臣日前所呈之書冊,陛下是不是還未翻閱?”
大唐皇帝倒也光棍,當下點點頭:
“朕今日晚些時候就看……”
孫思邈點點頭,對此實際上也并不太意外,畢竟他所呈的那冊書確實厚了點,于是干脆捎帶解釋了一下:
“那冊書厚是因為有大半是閻侍郎所繪之圖。”
“人皮紋理,臟腑位置,骨架模樣,每塊骨的位置等,皆有標識,也自然包括骨頭之總數目。”
“陛下且放心,非三百六十五之數。”
聽孫思邈這么說,李世民也稍稍放下了心,不過再想想所說的這個內容……
要不然尋個吃飯的時間,與觀音婢同觀?
除此之外,《洗冤集錄》當中還有例如“老虎咬人,月初咬頭月中咬身月末咬腳,貓咬鼠亦然”、“生前溺水者男仆臥女仰臥”等比較無稽的近乎于迷信的記載。
但是,整體來說洗冤集錄毫無疑問是總結了當時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而且因為宋慈突破傳統刑獄書籍傳統的“只管講故事道理自己悟”,整理出了一整套的行之有效的法醫檢驗方法,成為人類史上第一部法醫學專業帶有指南性質的專門著作。
所以從問世之初,洗冤集錄就成了士人聽訟決獄的必讀圭臬。
而有宋慈打了范本,當時市面上也很快就有仿作出現,當時比較出名的是兩本,名字也很像,分別叫《平冤錄》和《無冤錄》。
后來明朝修永樂大典的時候,還專門特意點評過,說《平冤錄》尚且還好,成書于元代的《無冤錄》就是徹徹底底的縫合怪,所引之案例結論理論基本就是從《洗冤錄》和《平冤錄》摘抄而來,通篇能算得上新發現的就兩個,一個是敘述自縊和勒死的區別,另一個就是現代古裝劇常用的,大名鼎鼎的銀釵試毒。
但現代學過化學的都知道,銀釵試毒有相當大的局限性,其本質還是古代提純手段不行,從硫化砷礦物當中提取的砒霜不可避免的帶有大量硫元素,與銀接觸后會發生硫化反應從而變黑。
此外,人的汗液包含有各種離子,其中氯離子和鈉離子是電的良導體,銀在同時接觸到汗液和空氣時會組成一個臨時的原電池,使得氧化反應加速,也會產生黑色的銀銹。
而且絕大部分人的蛋白質中也含有硫元素,部分硫離子會隨汗液排出體外,在接觸到銀也會發生硫化反應生成黑色硫化銀,與驗毒基本上一模一樣。
這些初中化學內容與今天所說關系不大就不再贅述。
總之,雖然當時跟風的作品不少,但因為質量基本都很難與宋慈所著相比,于是后人干脆從跟風作當中取其精華加入洗冤集錄當中,代代修訂之下反而使得洗冤集錄愈發完善。
而隨著大明恢復中華,興盛的文化開始加速與周邊各國的文化交流,南宋這個提點刑獄官的名字也終于開始走向世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