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讀書人  970 必須完成的任務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四合院里的讀書人   作者:八零阿濤  書名:四合院里的讀書人  更新時間:2023-10-12
 
下午。

好消息在村里傳遞,不少表面沒啥事,但心理一直為家里孩子掛念的人,終于放下心了。

楊小濤在家里宴請丁胖子等人,幾人說著說著就聊到教育上了。

先是說孩子該怎么養,然后是怎么教育,最后是對孩子們的未來進行探討。

喝上酒后更是有啥說啥。

楊太爺沒想那么多,就想著孩子不是睜眼瞎,識文斷字,將來也能找個體面的工作。

楊大壯則是想讓孩子上完初中就去考技校,將來也有份好的工作。

可丁胖子不這樣認為,覺得孩子應該繼續上高中,只有這樣學到的知識才會越來越多,將來能做更重要的事。

兩人見面不對付,就這事開始論起來。

最后,楊大壯祭出終極武器,拿楊小濤來說事,高中沒上完就參加工作,這成績,上萬高中的也比不上吧。

丁胖子頓時無語。

吃完飯,楊小濤跟冉秋葉去學校跟孩子們見面,然后開車拉著丁胖子和楊石頭前往鎮上。

他們打前站,先把住處準備好。

下午孩子要跟村里的家人告別,帶著行李用品,上了村里的拖拉機。

這一次,要先去鎮上將住出去搞定住處,明天再去學校報道。

離開前,在家里被父母親人叮囑過,到了四九城也要好好學習,這些孩子清楚機會來之不易,也更加懂事。

等孩子們來到鎮上,住下后,村里安排了兩個人在這照料起居。

來的人,都是孩子們的家長,也是盡心。

隨后楊小濤又返回楊家莊,帶著冉秋葉和孩子回到四九城。

接著又急急忙忙的去了趟農科院,將高玉峰答應的東西裝了滿滿一車,給鎮上的孩子們送去。

第二天,又是早早起床,接到孩子們,一起走著,來到四九城,前往初中進行報道。

忙活大半天,孩子們都知道分到哪個班,在哪間教室上學,還領了書本,認識了新的朋友。

總之,初中對于孩子們來說,都是新奇的,向往的,同樣也是需要辛苦付出的。

中午時候,楊小濤又請孩子們去館子吃了一頓牛肉面,隨后帶著一起往鎮上走去。

這一路,也是讓孩子們記住路,今后他們要結伴而行,一起上學。

等楊小濤走回四合院的時候,已經是傍晚。

這兩天的來回奔波,總算是將上學的事情搞定。

至于助學金的事,自然由農科院與學校溝通,楊小濤就不摻和了。

就在楊小濤高興的回家時。

軋鋼廠,十一車間,楊佑寧和陳宮站在夏老和劉懷民身后,同樣面色欣喜。

昨天,軋鋼廠的第一臺銑床已經做了出來,在楊佑寧這個取名狂魔的要求下,成功命名為‘紅銑一號’。

當時做出來到時候,楊佑寧親自給劉懷民打電話,匯報這個好消息。

可惜,電話還是沒打通,只能跟劉懷民的秘書說一聲。

然后便是柴油發動機的事。

在堅持一日夜的測試之后,郭亮終于給出一個比較完美的檢測報告,然后,楊佑寧就迫不及待的將這臺柴油機裝在拖拉機上。

事實如楊小濤說的那樣,在設計之初就考慮過通用性,這柴油發動機完美的取代了蒸汽發動機。

在安裝好后,王國棟再次搖開車,并且親自駕駛在軋鋼廠里走了一圈。

然后,楊佑寧再次興沖沖的去給劉懷民打電話。

只是,這次還是秘書接的。

楊佑寧都在懷疑,什么事都是秘書干,劉懷民在干啥?

不過,這畢竟是軋鋼廠的大事,好事。

宣傳科的人已經開始寫標語,喊口號。

大喇叭上更是進行全廠通告,頓時,整個軋鋼廠都被這消息雷的沸騰。

消息也很快傳出去,在四周傳遞。

可就在快要下班的時候,劉懷民來了,不僅他來了,就是夏老也一起來了。

楊佑寧趕緊帶著人前來迎接。

看得出,夏老人有些憔悴,就是劉懷民給人的感覺也是精神萎靡,看樣子應該是沒少熬夜。

兩人帶著隨同人員來到軋鋼廠,就是為了看柴油發動機的生產情況,同時也想看看紅星拖拉機是不是跟報告上說的一樣。

噠噠噠

拖拉機在車隊隊長劉軍的操作下,不時加油門冒出一道黑煙,然后迅速往前跑,過了會兒有跑回來,轉彎,倒車等操作下,讓夏老看的很是滿意。

看了一會兒,夏老帶著人來到車間,看著正在操作機床的工人。

“這臺就是剛生產出來的銑床。”

“是的,領導,這是我們機床剛做出來的。”楊佑寧上前介紹,“現在正抓緊進行第二臺銑床的生產。”

“不過,這銑床的設計要求比沖床多多了,所以生產起來比較慢。”

“但這做出來的銑床,絕對比其他工廠生產出來的強,咱們這操作機床的師傅都說,用著順手。”

夏老點頭,隨后和劉懷民對視一眼,雙方都看出內心的焦慮。

以軋鋼廠現在這‘擴張’速度,要是不盡快將擴建方案確定下來,那很可能做出來的計劃不如軋鋼廠的變化快啊。

想到這里,劉懷民便問起,“怎么沒看到楊小濤?”

“他啊,這不是初中快開學了嗎,他回去幫忙看孩子,請了兩天假。”

“哦。”

“小楊,這拖拉機,一天能制造多少臺?”

夏老突然開口詢問。

楊佑寧來到跟前,思索一會兒,“只要柴油發動機及時提供,其他部分供應及時,車間一天能做出一百到一百五十臺吧。”

夏老點頭,這速度跟蒸汽拖拉機要差點。

不過考慮到柴油發動機的生產比起蒸汽機要復雜的多,所以也正常。

“那柴油發動機的產量如何?”

“這個嘛!”

楊佑寧答不上來,便對著一旁的王法招手,“王主任,這個速度,一天能做幾臺發動機?”

楊佑寧看著前面操縱銑床的工人,滿是凝重的問著。

王法同樣看了眼銑床的操作工,這是車間里技術比較全面的人,但就是這樣,這一天下來也只做了三十二個活塞,至于其他人做的零部件,加起來能有二十套柴油拖拉機就不錯了。

這其中若是考慮精度問題,還要再去掉一部分。

畢竟,在楊小濤的設計中明確規定了精度數值,不能達不到,更不能超過。

只有嚴格按照數值來才是最合適的。

可現在,王法想起跟楊小濤說起每天一百臺的柴油機,有些夸海口了。

這要是能完成一半,就謝天謝地了。

“首長,廠長,我們能夠組裝起來有二十套,具體質量嗎,有點難說。”

楊佑寧聽到這個數字,心里咯噔一下。

夏老更是皺起眉頭。

“這要是工人熟練了,能有多少產量?”

陳宮趕緊詢問。

他從楊佑寧那里聽楊小濤說的事情,若是軋鋼廠不能將這好東西量產出來,那保不齊就是吃一茬韭菜,后面還是得讓其他工廠來做。

到那時,軋鋼廠才是虧大了。

王法想了又想,也不敢往大了說,“若是工人熟練了,再添加兩臺銑床的話,車間里,應該能做到日產百臺。”

說完這個,楊佑寧看向夏老,卻見夏老搖頭,“我看你們做的,有許多是廢品。”

王法有些緊張,“首長,是這樣的,因為發動機的精度要求需要一致,尤其是活塞部分,油路從內部游走,保證活塞的持續潤滑狀態,稍有精度不合格,潤滑效果就達不到要求,很可能出事故。”

王法將從楊小濤那里聽來的給眾人解釋著。

夏老聽了點頭,也清楚柴油發動機的制作不易,但沒想到,要求這么高。

思考片刻對楊佑寧說道,“一千五百臺,每個月要給上面提供一千五百臺柴油發動機,這是上級的命令。”

“務必完成。”

夏老說完,楊佑寧登時愣住。

一旁的陳宮也愣住,感覺自己耳朵有問題。

一千五百臺啊,這可不是大風刮來的啊。

就是一起來的劉懷民也被這數字震驚了。

楊佑寧腦海中頓時響起楊小濤提起的事情,‘若是軋鋼廠無法滿足生產任務,上面一定會讓其他工廠加入進來。’

而這一千五百臺的‘月供’,就是上級的第一個任務。

能不能完成,可是關乎軋鋼廠的未來啊。

“怎么樣,楊佑寧同志。”

夏老認真的看著楊佑寧,這是他從黃老那里接到的任務,本來昨天就要來的,只是一直沒時間。

加上也想確定下柴油機的性能,這才等到了現在。

看著夏老那銳利的眼神,楊佑寧只能咬著牙,“請首長放心,軋鋼廠一定完成任務。”

車到山前,已經沒了退路,這時候只能咬緊牙關,把困難克服了。

見楊佑寧說的嚴肅,夏老也清楚這有些強人所難。

不來現場,只是看本子上的數據,都會覺得容易。

可一道道工序看下來,那使用的耗材,那工人灑落的汗水,讓他明白,每一臺的加工都不易。

但,任務就是任務。

革命建設,需要它。

夏老又看了會兒,便帶著劉懷民離開。

他們要抓緊時間將人員的事情確定下來。

不論是現有的領導班子,還是加人,加幾個人,加誰,都要盡快確定下里。

只有人員確定了,才能繼續往下推。

而且以軋鋼廠現在‘擴張’的速度,要是不抓緊時間制定出擴建方案,很可能跟不上變化的速度。

等夏老離開后,楊佑寧帶著人急匆匆的跑到十一車間。

一千五百臺啊,只是上交的,軋鋼廠內部還要消化一部分,還有汽修中心要用來換裝,這又是一部分。

“不行,這點不夠,根本不夠用。”

見到王法,楊佑寧立馬吼出來,“三臺沖床,三臺銑床,這已經是軋鋼廠能給出的最大支持。”

“我要你們每天做出一百五十臺,這是底線,能不能做到?”

他算了,每個月四千五百臺,出去上交的一千五百臺,剩下的,足夠用了。

當然,這比起先前的計劃,要大打折扣。

楊佑寧鄭重問道,王法咬牙點頭,“能,我們保證完成任務。”

“好!”

楊佑寧見王法這么說,就不管他們怎么做到了,既然答應了,就是晚上加班也得做出來。

轉身,楊佑寧與陳宮面色凝重的回到辦公室。

“老楊,這樣不行。”

“想要留著這柴油發動機,一個車間再怎么做,一個月就是五千臺。”

“就是上面下發的拖拉機任務,都不夠用。”

“我看,不行就再找個車間,兩個車間一起做。”

楊佑寧聽了搖頭,“這不是加車間的問題,你看了沒有,廢品率這么高,做一個好的就有一個不好的。”

“這種浪費的行為要是被捅上去,伱猜上面會不會考慮這些?”

“畢竟,也沒有那么多材料浪費啊。”

“再說了,你加一個車間,其他車間就要干更多的活,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陳宮默然。

良久才開口,“那怎么辦?”

楊佑寧深吸一口氣,緩緩搖頭,“我也不知道啊。”

“但這任務,必須完成。”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