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讀書人  860 不夠用的外匯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四合院里的讀書人   作者:八零阿濤  書名:四合院里的讀書人  更新時間:2023-10-12
 
第二天一早,楊小濤告別馬三行,坐著王胡子的吉普車一起趕往兩百公里外哈米城。

不過在離開前,楊小濤拜托馬三行找些瓜種給他留著,馬三行一口應下。

對于哈米城楊小濤了解的不多,前世也只知道有一種瓜非常好吃。

但現在有沒有他也不清楚,若是有的話,怎么也得嘗嘗,最好帶回去兩個。

車子一路疾馳,中間還加了一次油,這才在傍晚時候到達哈米城郊區。

“哈米城里也有座鋼鐵廠,不過跟其他地方的比起來小多了。”

車子停在一旁土坡上,四人下車休息。

王胡子拿著水壺灌了兩口,遞給楊小濤。

另一邊,小吳也將水壺給王浩,兩人一邊喝著一邊警惕著周圍。

在這荒漠中行走,尤其是天熱的厲害,要是水帶的不多,那純粹是跟小命過不去。

這也是生活在這里的人最起碼的生存常識。

在這一方面,楊小濤學的很到位。

在他空間里儲存了十桶礦泉水,每桶十八升。

若不是空間東西太多,他都想再搞十桶了。

楊小濤拿起水壺含了一口水,隨后將嘴里的風沙吐出,這才喝幾口,將肺腑里的燥熱驅散。

然后看著不遠處,還保留著古城墻的哈米城。

跟四九城的城墻比起來,這里的顯得有些小家子氣。

當然,這跟地方有關。

就四九城那樣的城池,在整個大陸也是少有。

至于以后會不會拆了,這個,楊小濤說了不算。

但心里還是挺可惜的。

飽經戰火的年月城墻都保留下來了,可到了這份上,自己到先拆了。

楊小濤著實搞不動那些專家是怎么想的。

當然,若是有機會的話,一定要盡力多保留一些。

起碼讓孩子長大后,能夠看到實物,而不是停留在照片上的圖案。

“哈米是個好地方啊。就這一片啊,有豐富的冶金工業資源。”

王胡子指著周圍,如同指揮打仗一般,目光中閃爍著智慧。

“那里,三十里外,有優質鐵礦,在往北五十里,是一座露天煤礦,開采十分便宜.”

“但是在50年前,這里是不產一斤鐵、一斤鋼,就是打馬掌用的鐵也得從內地運來或進口。”

“可現在,鋼鐵廠有了,電廠有了,各種礦場也都開始了,各族人民在革命的引領下,精誠團結,創造美好家園。”

王胡子說到這里十分欣慰,可隨即又有些失望,“唯一可惜的是,這里的水不多,不然,也能盡快發展起來。”

“水源?”

“對,這里,只有一條水渠,還是當年左季高當年主持回疆事務的時候做的,后來我們進行了拓寬加固,但一條水渠,對于城市的發展來說,還是力有不逮。”

“左季高,抬棺材的那個?”

楊小濤又喝了一口水,試探詢問。

“對,就是他,抬棺出征,評定回疆的。愛我看來,他跟鄭成功一樣,都是個英雄。”

“偉人都說過,沒有左季高,回疆的事難說。”

楊小濤點頭,“確實,這里,可不是內地那般容易平定。”

見楊小濤如此說,王胡子也是點頭。

當年他帶人來著的時候,面對的困難是無法想象的。

好在,這些年在同志們的堅持下,終于打來了局面。

“走,咱們進城。”

王胡子見幾人都休息差不多了,招呼小吳開車進城。

哈米城門處,車子被守衛攔下,王胡子拿出證件,守衛看了兩眼,仔細打量一番,隨后立馬放行。

“我們這次去的不是鋼鐵廠,是剛建立起來的機修廠。”

“這廠去年才建立,里面的機器都是從鄰居那里淘來的,人手也是從西北各地抽調過來的,只是規模還沒起來,制造的東西也只夠城里人需要。”

王胡子在一旁說著,楊小濤則是透過窗戶打量著四周的環境。

特有的西北建筑,來來往往的行人有的穿著工人衣服,還有的穿著當地人的衣裳,不過這些人臉上同樣帶著幸福的喜悅。

車子在眾人關注的目光中穿過,來到一處沒有大門的建筑前,王胡子兩人下車。

“這是駐地,咱們就住在這,先放下東西,今晚休息,明天我帶你去機械廠。”

“第二機械制造廠!”

楊小濤點頭,又是看向四周,塵土的氣息撲面而來。

等楊小濤和王浩將東西放好,便洗刷一番開始休息。

而此時,天還亮著。

“廠長,您這次出來,感覺心事重重啊!”

鋪好被子,兩人拉上窗簾,躺在床上休息。

王浩不由得開口詢問,兩人出差時候多了,也彼此了解。

“你看出來了?”

“我又不是傻子,這么明顯,我還看不出來?”

楊小濤笑笑,“我家那口子,再有倆月就該生了,你說我擔心不擔心。”

“嘿!沒事,咱們一定能趕回去,玉米都種上了,還能有啥事?”

“但愿吧。”

楊小濤說完,看了下時間,九點了,天還沒黑!

閉上眼睛,心中喊了一聲小薇,腦海中,浮現出家里的畫面。

冉秋葉坐在煤油燈前,神情認真,批改著作業。

另一旁,端午趴在床上撅著屁股睡覺…

千里之外!

哈國,阿卡城!

寬敞明亮的屋子里,兩人坐在毛毯上,中間的果盤里放著本地特色水果。

在他們身后,各自還有三五人坐立,俱都沉默。

“親愛的李,這已經是最優惠價格!”

帶著白色禮帽,穿著黑邊寬袍的中年人雙手握在一起,一雙細長的眼睛里棕色的眼球閃爍著狡詐。

在他面前是一個同樣穿著得體的中年人,黃色皮膚,說著一口流利哈語,神情充滿溫暖。“親愛的默罕默德,您也知道我們的難處,也希望您能夠體會我們的誠意。”

“這個價格,超出我們的太多。”

“難道我們之間的友誼,還要如此嗎?”

李姓男子誠懇的說著,對面的默罕默德卻是一臉從容,還伸手摸了摸兩撇精致的小胡子。

“李,貴我兩方的友誼肯定是像伊.犁河一樣,連接你我,源遠流長。”

“可現在,用你們華夏的古話來說,叫做在商言商。”

“而我,是一名商人!”

默罕默德毫不退卻,李姓男子露出一抹苦笑。

這場談判,雖然打著商業交流的幌子,但實際上就是兩國之間的交易。

不過,對方顧忌聯盟的態度,所以一直打著民間交流的旗幟。

這次兩人代表各自的國度,對一批設備進行商討。

對于這批設備,雖然都是聯盟淘汰下來的,但對于此時的華夏來說,仍舊是好設備。

要不是哈國的工業趨于飽和,他們也不會出售。

對此,國內非常重視,務必將這些設備,運回國內。

只是,雙方對于價格一直沒談攏,而今天,是國內給出的最后期限,不能再等了。

至于也什么,國內沒說,但他能夠能夠感覺到,聯盟內部開始插手了。

“李,我知道這有些,嗯,強人所難。但這是,這也是我背后的底線。”

看出對面人的糾結,默罕默德放緩語氣,畢竟雙方之間的友誼還是要照顧的。

尤其是他家里的妻子,這一陣對華夏做出來的飛鷹異常喜歡,也讓他嘗到了不一樣的味道。

“默罕默德,你也知道,我們的那點外匯,恨不得一點掰成兩半用,這一次,直接掏空了幾年的積蓄啊!”

李性男子痛苦的說著,對于那些外匯有多困難,他們這些在國外打交道的人最是清楚。

國內要發展,想要跟國外打交道,各處都要用到錢。

即便是交流,也要有錢開路才行。

沉默片刻,默罕默德覺得過不去,或者說,那份價格賣一批老舊設備,有些過意不去,便開口小聲道,“李,這樣吧。”

“我名下工廠有一臺替換下來的鉆井設備,以我個人的名義,贈給你們。”

“這是我能做的,最多的了。”

默罕默德說完,再次正襟危坐,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周圍人也沒有發現異常,談判仍在繼續。

李姓男子看了眼默罕默德,隨后深吸一口氣,緩緩點頭。

“那么,親愛的默罕默德先生,愿我們的友誼,長存。”

默罕默德露出笑容,“友誼長存。”

隨后,雙方迅速達成共識,簽訂協議,快的讓人驚訝。

等兩人再次友好的握手離開,雙方目光中都是輕松。

這場談判,終于結束了。

離開身后的城堡建筑,李姓男子上車往駐地趕去。

“領導,這個價格,已經超出了預算啊,多出來的,咱們沒錢啊。”

副駕駛上,戴著圓眼鏡的青年回頭說道。

“沒辦法,必須盡快完成,不然,夜長夢多,到時候竹籃打水,一場空,就是有錢也買不到了。”

男子揉了揉眉心,這場談判太傷神了。

“可,這其中缺的錢怎么辦?跟國內神情特別資金嗎?”

“先不用!”

李姓男子沉思片刻,隨后對司機喊道,“去商務科!”

“領導,您是想?”

青年瞬間明白領導的意思。

自從高壓鍋出口后,駐哈商務科里就專門開了高壓鍋的銷售部門,專門管理外銷事務。

“嗯,這么多天過去了,賣出去這么多了,應該有些存貨吧。”

“呃,領導,這是咱們去的第三趟了,王科長都怕咱了!”

青年不好意思的說著,“況且,現在都九點了,都是晚上了,去打擾不太好吧,。”

李姓男子卻是不以為意,“你懂什么,都是為國家,為革命做貢獻。”

“要有大局觀,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咱們要用這些錢為國內購買更多的機器…”

“再說了,錢這東西掙了不就是花的嘛!不然放手里不就是廢紙?只有買了機器,才是生錢的母雞,懂不懂?”

“再說了,這天,還亮著不是!”

青年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想到王科長那老好人的為難模樣,就替他心疼。

“不是,領導,這薅羊毛也不能可著一只羊薅啊!”

“廢話,你以為我愿意啊,這時候,糧食都沒賣,除了高壓鍋能掙錢,哪有這么多?”

李姓男子無奈說著,青年也不說話了,畢竟現狀就是如此。

外匯,除了黃金,就只有出口貿易掙的了。

但黃金,可不能輕動。

“唉,我現在就想著,多來幾萬臺飛鷹,咱們呢,談判也能有底氣。”

青年不在說話,這國內的飛鷹制造可不容易,幾萬臺,也敢想。

車子里沉默著,司機抿著嘴,幾人心中都是沉重。

那么多好東西,那么多對國內來說重要的設備,那么多只要有錢就能買到的東西。

卻偏偏,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啊!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