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讀書人  132 雜交育種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四合院里的讀書人   作者:八零阿濤  書名:四合院里的讀書人  更新時間:2023-10-13
 
楊小濤去院子里找柴火,楊太爺又去扒了一堆玉米皮開始燒水。

可等了一會也沒見楊小濤回來,心理放心不下,便出來看看情況。

然后就看到楊小濤站在棚子里,看著手頭的玉米棒子,愣愣出神。

“你這娃子,看啥呢,這么出神?”

楊太爺見楊小濤愣住,就開口問道。

楊小濤回過神來,思緒被打斷,見是太爺,也放松下來。

“太爺,咱這的玉米棒子都這么大?”

楊小濤拿起一個巴掌大小的玉米棒子問著。

楊太爺回頭看了一眼,“不這么大還要多大?”

楊小濤皺眉,“那咱們村的玉米都這樣?”

楊太爺奇怪,放下手頭上的活,“對啊,打種玉米時候起,這些年了,都是這樣。”

“咋了?”

楊小濤聽了低頭沉思,現在他手上的玉米和前世的根本沒法比。

前世種植的玉米不僅比這個長一倍,還更加粗壯。

而且看上面留下的印子,很容易就看出來這玉米粒也不會很大。

“沒啥,就是奇怪,這玉米棒子太小了啊。”

楊小濤說完,楊太爺沒啥新奇的。

城里的孩子沒見過莊稼,好奇一點沒啥。

回頭繼續做飯。

沒一會兒,飯菜做好,簡單的燉白菜,窩窩頭。

雖然楊小濤帶回來不少東西,但老人節儉慣了,正月里也沒啥優待。

楊小濤昨晚喝了一頓酒,本來肚子空空的,但現在明顯有心事,就吃了一個窩窩頭,便出門去找楊石頭。

他要仔細驗證一番,這年代的玉米倒底長啥樣。

“小濤,這已經是最大的個了!”

楊大壯拿著手里的玉米,三個玉米棒子卻是比其他的早長一些,份量也重一點。

“這還是我家媳婦覺得個頭大,放家里過年討個好彩頭才留下的,不然早就磨了面粉了。”

楊大壯聽說楊小濤在找玉米棒子,也以為是在長見識,也沒多想就把家里剩下的三個帶了過來。

“大壯叔,你這玉米也是從供銷社買的種子?”

“不會,去供銷社買的都是蔬菜種子,糧種都是自己留的!”

楊小濤點頭,對這個時代還是有些事情搞不清楚,正好這次問問。

“大壯叔,你說說地里的情況唄!”

“伱想知道啥?”

“嗯,就是咱村里每年能留下多少糧食,家里人夠吃嗎?”

楊小濤想了想問道。

楊大壯聽了后,找了塊石頭坐下,楊小濤拿出香煙,兩人都點了一支。

楊大壯回憶片刻,有些說不出口,但楊小濤也不是外人,便講解起來。

“咱們村,就拿去年來說吧,總共種植小麥300多畝,玉米500多畝,其它的就不說了。”

楊小濤在老家干過農活,知道這是冬小麥,在玉米地里繼續種植。

并不是說楊家莊就有800畝地,這跟農作物輪作有關。

實際上,楊家莊連700畝地都沒有。

大部分還都是旱地,還有一些都是在山嶺上.

水地也就四分之一多點。

“咱就拿玉米來說吧,去年咱村里一共收上來的玉米分下去的話,畝產差不到300多斤。”

“不到400斤?這么低?”

楊小濤詫異,印象里玉米可是高產作物,哪怕沒有化肥,怎么也得八九百斤吧。

“唉。這也是沒辦法,土地貧瘠,又沒有化肥,單靠人畜那點糞便,根本不夠用的。”

“而且還要人細心照料,沒有好家伙使,怎能有好產量?”

楊大壯也是無奈,全國情況就是這樣,大家也沒辦法,只能盼望好年頭,老天爺保佑,多產點糧食。

楊小濤沉默片刻又問到,“那這些糧食,我們能剩下多少?”

“剩下?呵呵!”

楊大壯搖頭,煙氣吐出去,在空中形成一個煙圈,慢慢擴大最后消散。

“這么說吧,咱們種了國家的地,就得交稅!也就是交公糧。”

“按照國家要求,沒畝產糧標準為400斤,上交比例是15,也就是一畝上交60斤。這是給國家的,必須得交!”

“那還剩下一大半呢!”

楊小濤算著,楊大壯卻是搖頭,“那只是公糧。還得賣余糧!”

“賣余糧?”

“嗯,這也是必須的!”

楊大壯沒當回事,畢竟這些年都是這樣做的,隨后看向楊小濤一臉疑惑,就講解起來。

其實,就是以低價將余糧賣給國家,變相的支援國家建設。

而且賣多少是有數的,不足的就得從口糧里湊。

楊家莊全村一共近兩百戶,成年勞力200多,去年交的公余糧一共五萬多斤。其中公糧有一萬多斤,余糧三萬多斤。

“那余糧賣的錢呢?”

“不管多少,總得有些吧。”

楊大壯壓低聲音,“去年咱們隊一共賣了37500斤的余糧,小麥8分一斤,玉米5分一斤,總共賣了2057.6元。”

“你別看這錢不少,但到咱們手里,就沒多少了。”

楊小濤在一旁聽著,楊大壯說起剛剛實行的“三提五統”來。

所謂三提,就是指生產所得村里三項提留。

分為公積金,公益金和管理費,歸生產隊管理。

說白了,就是下發生活費,給那些老人,行動不便的提供幫助。

五統指的是村鎮的教育附加費、計劃生育費、優撫費、民兵訓練費和民辦公助事業費。

別管這些東西做沒做,有沒有,但這三提五統需要的錢可是一分不少,都需要從這些錢里出,剩下的自然沒多少。

即便是平均下發各戶,一家里面也不過是幾塊錢。

這還是好的,要是賣的錢不夠,還要從下面人手里收一些補上。

“這么折騰下來,各家再去掉留下的種糧,每家每戶過的日子就緊吧了!”

聽到楊大壯頗有些無奈的嘆氣,楊小濤跟著長出一口氣,知道沒什么這年代農民苦了。

一天到頭面朝黃土背朝天,收獲的糧食勉強吃上飯,有時候還得靠野菜墊肚子,餓不死,也吃不飽。

怪不得農村人都向往城里的生活呢。

楊小濤知道楊大壯還有很多沒有說,他也沒問,只是將話題拉回玉米上。

“那大壯叔,你們收獲的時候,這種個頭大的多嗎?”

楊大壯恢復神情,對他來說,能夠吃上飯就已經是天大的事了,比起小時候親眼看著幾個兄弟餓死,自己已經幸運多了。

聽到楊小濤的話,想了一會兒,“好像不太多。”

“沒幾個,大家伙也沒在意,反正都曬干送糧站去了。剩下的也都自己磨成粗糧。”

旁邊楊石頭說話,他跟著楊小濤跑了大半天,隱約覺得楊小濤不像是在玩鬧。

至于在干嘛,他也不清楚。

“嗯。”

“大壯哥,這三個我用了。”

“拿走拿走,也不是什么重要東西。”

楊小濤點頭,末了又拿了幾個短小的玉米棒子,這才回到家里。

回到家里,楊小濤并沒有急著動手,而是讓小薇先試試這幾個玉米的差別。

小薇這兩天可是爽嗨了,晚上就在村南林子里過夜,若不是自己能夠感受到她,還以為弄丟了呢。

楊小濤召喚,小薇很快就從窗戶里飛了進來。

叫了兩聲,小薇鉆進楊小濤的衣服領子里,瞬間一股溫熱的暖流傳遍全身,將冬日里的寒冷驅散。

原本冰涼的手指也變的溫熱起來。

“試試這些。”

楊小濤用意念交流,小薇很快就在玉米堆上轉換了一圈,一層綠瑩瑩的光芒過后,回到楊小濤跟前。

“果然。”

腦海里傳來小薇的判斷,面前的玉米,粗壯長大的玉米比起小玉米有更多的能量。

只不過,在同一顆玉米棒上的玉米粒也有強弱,顯然這些玉米在生長過程中產生了變化。

用前世的知識來說,就是基因重組。

而楊小濤想做的事就是將這種優良的基因重組找出來。

俗話說就是雜交。

雜交育種。

“不能總是給穿越者丟臉吧。”

楊小濤終于給自己找了個‘正事’干。

確定可行性,楊小濤就讓小薇自跟玩去,然后親自動手開始扒玉米。

楊小濤小心的扒著,生怕損壞了玉米,影響了生長。

門外楊太爺走進來,看著楊小濤小心的扒玉米,頓時笑起來。

“娃子,扒玉米可不是這樣來的。”

說著,楊太爺伸出干硬的手掌準備教導一番,卻被楊小濤連忙止住。

“太爺,不用,我自己來就行。”

“你不會,這樣扒得扒到什么時侯?這扒玉米啊,得用力,順著紋棱來。”

楊小濤放下玉米,“太爺,我會扒,只是這個不一樣?”

“不一樣?咋不一樣了?”

楊小濤讓他坐下,隨后整理思路開始說起來。

“太爺,你看,這都是一塊地長出來的玉米,為什么有的大,有的小呢?”

楊小濤問出一個問題,楊太爺爽朗的笑著,“那當然是照料的不一樣了唄。”

“這個施肥好就長的大,這個少點水,就長的小,有啥奇怪的?”

楊小濤聽了也是點頭,卻不敢茍同。

“太爺,你說的是外部因素。”

“確實,一塊地的照料程度能夠決定農作物的收成,但要是根子就這么小,再多的肥料也長不大!”

楊太爺突然發現,這時候的楊小濤竟然有種文化人的味道,也開始認真聽他說起來。

“太爺,你看,如果我們種植的都是這種玉米,一畝地能多收多少?”

楊小濤拿著長玉米棒子認真問道。

楊太爺想都不想,“都長成這樣,那一畝地頂兩畝了都。”

“是啊,那為什么不種這樣的?”

“是啊,為什么來著?”

楊太爺陷入沉思,良久突然一拍大腿,“哎呀,我怎么給忘了這事。”

楊小濤連忙投過來詢問的眼神,楊太爺認真的說著。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