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步履很快。
話語中,多少帶著一絲埋怨。
打下呂宋,燕京建設逐步進入軌道后,王府就搬遷到了燕京。
同時,東番更名為蓬萊。
設立蓬萊省。
他這個宜蘭縣令,升任蓬萊民政官,相當于大明的一省布政使。
說實話,他也知道,他能升任布政使,除了他這些年,在宜蘭兢兢業業,按部就班,按照王爺設計的兩個理念、兩個主張,一絲不茍執行。
很大原因,是宜蘭的底子好。
不但有放眼蓬萊省,數一數二的農耕條件。
還有最大的私營雇工身股制造船廠。
經濟發展速度,想不快都不行!
王府尚未搬遷至燕京時,宜蘭就成為整個蓬萊所有縣府中,僅次于雞籠嶼的第二經濟大縣。
正是有這份功勞。
當王府搬離后,他才能升遷改任至雞籠嶼,同時,在雞籠嶼設置省衙。
成為蓬萊最大的民政官。
按照他們燕藩的軍政設定,蓬萊省應該還有一個協的陸軍。
協統是蓬萊最高的軍方官員。
不過,王爺考慮到蓬萊距離大明很近,為了釋放善意,也為了不刺激大明的保守派。
所以蓬萊省沒有駐扎正式的陸軍。
只有歸屬省衙的警察隊伍。
警察和以前的衙役差不多。
王爺在洪武二十三年,將王府搬遷至燕京時,取消了原本的衙役制度,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更先進的警察制度。
警察也是他們這種,地方民政官所能掌握的武裝力量。
當然,他能成為蓬萊省最高民政官,還有一點原因。
就是他是駙馬。
蓬萊距離大明很近,隨著海貿興起,兩地往來更加頻繁。
他這個駙馬,燕藩的蓬萊省最高民政官,有利于,潤滑大明和燕藩之間的一些矛盾。
所以,他很清楚,他這個民政官并不是燕藩地方官員中最優秀,最有能力的。
身份的加持作用很大。
也正是因此,他一直兢兢業業,不敢有半分驕傲,半分懈怠。
父親說過,能力不夠,可以用努力去彌補。
太孫成婚,他也回去了。
不過,太孫大婚第二天,他就悄悄乘坐前往蓬萊的海船回來了,不敢有半刻耽擱。
就是想用努力,做出點成績。
這次燕京研究司派出發明蒸汽機的楊六六來雞籠嶼,協同雞籠嶼造船廠,制造一艘,純蒸汽動力的實驗船。
作為王爺開國的獻禮。
按照他的本意,不要搞得太復雜。
他聽王爺說過,只要把蒸汽機,連接到現在兩頭牛牽引的轉盤機括上就能把一艘畜力動力船,改裝為蒸汽動力船。
可研究司和造船廠為首的工程師們不干。
認為這種只是改變動力,沒有其他創新的蒸汽動力船,配不上王爺開國獻禮。
非要搞四軸四槳蒸汽動力船。
四軸四槳他也知道,就是在戰船的前后左右都安裝有槳葉。
這樣,無論是左轉、右轉、前進、后退都能依靠蒸汽動力,迅速完成。
不要在配合風帆的風向、洋流、畜力同時操作。
后者,想要完成轉向,即便是海軍技術最出色的將士,也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完成轉向。
李琪收斂急躁思緒,扭頭,歉疚道:“楊師傅、王師傅,對你們發牢騷,話說的有些重了,犯了官僚作風,你們可別生氣。”
想做成事,官僚風氣可要不得。
太孫大婚,他也去金陵工業區看了。
觸目驚心啊!
他可不想,因為剛才的話,導致這些工程師,壓力大,反而做不成事。
王爺最忌諱官僚作風。
除了搞雇工身股制,同時還命各地官辦工廠自負盈虧。
雇工身股制,團結工人。
自負盈虧,關系工人酬勞、分紅、對研究人員的研究投入,工廠負責人的升遷。
說實話,他這個一省最高民政官說的話,如果不符合人家工廠的利益,人家也未必聽。
也就是他們這群人,都是從中原過來。
舊有的一切,對他們影響太大了。
燕藩新風,還沒有把他們骨子里,舊有的一切,徹底掃除。
而王師傅、楊師傅這樣的工程師,以前在中原,更是身份很低的匠人,他們雖然明白燕藩的環境,也知道自身地位已經提高,根本無需怕他這個民政官。
因為他們的升遷,是根據貢獻。
考核他們貢獻的,也不是他這個民政官。
而是工部,每年都要根據他們的業績,派遣一個由研究人員組成的,民間性質的科研工會進行考察。
工部對考察結果進行核查,確定無誤后,予以獎勵、升遷。
這是一套垂直系統,與地方民政官員,沒有任何交集。
相反,地方民政官想做出經濟成績,還得為工廠、農民提供服務。
大家沒有領導關系。
只能說是,相互合作,相互成就。
可以想象,再過二十年。
新一代的青年人成長起來,一掃他們從大明帶來,無法全部清除的舊有一切后。
他這樣的為官之人,就不會如他一樣,一不留神,就帶上官僚作風。
而如王師傅、楊師傅這種,新一代研究人員,也不會再因過去的記憶,總是對當官的存有敬畏之心。
王師傅笑道:“我們都知道李大人您心急,關心我們的研究,不過李大人放心,這次請大人來看看,就是因為我們有十足把握……”
“成了!?”
不等王師傅說完,李琪猛地頓足,驟然轉身,眼睛亮晶晶盯著二人,激動之下,再次確認:“真成了?!”
不是他不夠穩重。
實在是,之前幾次,自己跑來查看進度,他們給他的打擊太大了。
楊王二人含笑點頭。
李琪抓住二人手,催促:“快,快帶我去看看!”
話中,拉著二人,就往雞籠嶼造船廠狂奔。
惹得經過的百姓,紛紛頓足,好奇議論。
“咱們李大人這是怎么了?”
“可不嘛,俺還是第一次見李大人,跑的像兔子一般。”
哈哈……
李琪可不知道,被百姓善意笑著議論。
即便知道。
也不在乎。
也不能在乎。
燕藩的官,可不能因為百姓說一句,跑的像兔子,就給人家治一個大不敬之罪。
很快,三人就來到停放蒸汽動力船的船塢。
有些丑陋,一根從船幫伸出的鐵皮煙囪,拐了一個九十度直角彎,矗立在船幫外面。
黑煙正從煙囪,滾滾冒出來。
造船廠負責人,邀請道:“李大人,咱們上船吧,鍋爐已經燒起來了,可以出海,咱們出了海灣后,進行各項測試檢驗。”
“好!”話音響起時,李琪已經跨步走上踏板,幾個箭步,就來到船上。
很快,一群造船廠以及燕京研究司的工程師,隨行登上,這艘只有一層甲板一個動力船艙的試驗船。
嘟——
艦首突然響起的聲音,嚇了李琪一跳。
李琪指著冒白氣,喇叭狀,發出奇怪聲音的東西,好奇問:“這是什么?”
楊六六笑道:“李大人,這是我們建造這艘試驗船過程中,一名船工想到的,咱們以前出海,都是吹號,提示全船船員,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好出海準備,這名船工,利用號子原理,提出把鍋爐蒸汽引流到號子里,利用蒸汽提供吹響號子的力量,經過試驗,還真成了……”
李琪邊聽邊琢磨。
鼓足力量向號子里吹氣,和蒸汽往號子里引流,貌似,的確是異曲同工。
就在此時,李琪的身子猛地晃動。
楊六六幾人,眼疾手快扶住。
工廠負責人苦笑解釋:“李大人,蒸汽動力比較強勁,咱們得操作人員還不熟練,下面動力艙那幾個混賬小子,肯定是第一時間,把閥門開到最大了……”
李琪倒也沒覺得丟面子,點頭聽完解釋。
適應了速度后,快步走到船頭。
海灣內,平靜的海面。
被尖角船頭奮力破開。
這艘試驗船雖然不大,但距離吃水線也有三米高。
可此時,船頭尖角劈開海灣平靜的水面,濺起的劇烈水花,竟然能飛濺到他的臉上。
李琪頓感新奇。
轉身,快步折返船尾。
目視所及,試驗船行過后,后面留下一條長長的白練,緩慢‘愈合’,恢復平靜。
這是速度快,才如此啊!
李琪轉身,詢問:“測了嗎?最高速度能達到多少?”
造船廠負責人,指著擺放固定在左側護欄邊的座鐘,笑道:“李大人,這是第一次遠航試驗,所以還沒有測試速度,我們準備前往65公里外的棉花島,進行一次中短距離的航行,進行一次,全面的檢驗和測試。”
李琪微微愣怔,隨即笑道:“這么遠的距離,看來你們很有信心啊!”
去棉花島。
以前的混合動力船,至少都得半天時間呢!
而且,途中風浪還很大。
敢這么遠距離測試檢驗,證明他們很有信心!
“接下來,伱們指揮,我只帶眼睛看!而且,不管測試結果如何,就沖通過你們的努力,讓這艘試驗船動起來,而且速度還如此快,我就得給你們向內閣各位部長請功。”
于此同時。
棉花島西北側。
一支龐大的艦隊,浩浩蕩蕩南下。
經歷了連續幾日的暴雨和狂風折磨后。
總算迎來了風和日麗的天氣。
艦隊中的遷民、青年讀書人、倭國諸侯、高麗觀摩團,齊齊從船艙內走出。
指著一望無際,波瀾壯闊,忽而成群海鳥飛過,忽而躍出海面的群魚,議論紛紛。
朱棣的游輪內。
最為舒服的船艙內。
朱棣、徐妙云陪朱元璋、馬秀英,站在一塊長兩米,寬兩米的巨幅玻璃窗前,看著海面。
兩位老人,臉色都有些蒼白。
前幾天,連續的惡劣天氣,讓兩個已經上了年紀的老人,都有些吃不消。
“母后,好點了嗎?”朱棣詢問。
馬秀英笑著,剛要開口。
朱元璋便瞪眼怒道:“怎么不問問,你爹我怎么樣?”
徐妙云看朱棣摸著鼻尖訕笑,不由莞爾。
朱元璋笑罵一句后,“我們都撐得住,還沒那么脆弱,倒是宋濂、劉基、李善長三個老家伙還好吧?”
朱棣點頭,“春曉已經為三位老大人診脈,服用了湯藥,已經好多了,不過,春曉建議,咱們在蓬萊最好能休整一個月,父皇、母后以及我泰山,你們年紀都大了,而進入南海后,就不能像這一路,緊貼著海岸線行進,南海的海況、天氣更加復雜……”
朱元璋擺了擺手,“聽你安排……”
反正他們也想和老四多待一段時間。
至于朝中。
有標兒在,他們就是走個一年半載,也無妨。
“這次咱和你娘,不著急回去,而且,回去后,咱想帶著你娘回鳳陽陪都,讓你大哥在金陵監國……”
他的眼睛越來越不好了。
對于傳給自己兒子的皇位。
他也沒有歷朝歷代那些皇帝,那么不舍。
更主要,他想看看,標兒全面監國后,如何處理和老四燕藩的關系。
朱棣、徐妙云微微愣怔。
這幾乎等同于禪位了!
“快看!”
“好快!”
“那是什么船!怎么這么快!”
“怎么還冒黑煙!著火了?”
就在此時,驚呼聲,傳入隔音效果并不差的船艙內。
朱棣、徐妙云被驚呼聲驚醒。
砰砰砰!
視線剛投向窗戶,祈婳興奮急促的聲音,伴隨著敲門聲響起:“阿爹,蒸汽動力船,我看到蒸汽動力船了!”
朱元璋、朱棣四人相互對視。
朱元璋彎腰,視線透過窗戶尋找,沒什么發現后,轉頭催促:“快帶咱和你娘去甲板上看看。”
老四帶回蒸汽機時,說過蒸汽動力船。
沒想到,六七個月時間,就搞出來了。
他迫不及待想去看看。
朱棣、徐妙云攙扶著朱元璋、馬秀英開門出來。
朱棣看著俏臉激動,而紅撲撲的祈婳,沒好氣笑道:“報假消息,小心我懲罰你!”
“阿爹,真的,快點!”
祈婳話中,和徐妙云扶著馬秀英,就迫不及待往甲板走去。
等朱棣一行人從船艙來到甲板時。
艦隊中,每一艘船上,都站滿了人。
五人來到艦首。
目視所及。
五里外。
一艘冒著濃煙的船,披荊斬浪,漸起高高的水浪,正在迅速靠近。
隨著靠近。
側幫冒煙的煙囪清晰映入眼簾時,朱棣唇角狠狠抽搐。
他實在沒想到,這群家伙,把煙囪安裝在側幫。
分明就是把家里燒爐子的思維,用在這艘蒸汽動力船上了。
煙囪從側幫先水平延伸出一節,然后九十度直角,垂直水平面向上。
活脫脫就是家里面燒爐子的思維!
不過也很正常。
他雖然不知,歷史上,第一艘蒸汽動力船的煙囪是什么樣。
但也知道,人的思維慣性。
朱棣看到試驗船迅速轉了一個彎,不由輕咦一聲。
其他人看的專注,沒有察覺。
可朱元璋站在朱棣身邊,卻聽到了,扭頭,詢問:“怎么了?”
朱棣盯著迅速靠近的試驗船,輕聲道:“剛才這艘蒸汽動力船,沒有任何停頓,迅速轉彎,讓孩兒有些好奇,看來,他們的創新能力,以及對自身的要求,都超出了孩兒的預料。”
嘟——
朱元璋嘴唇動動,剛要說話,汽笛聲突然在五百步外響起。
朱棣太熟悉這種聲音了,眼睛不由一亮,腹語:‘汽笛都搞出來了?’
其實,汽笛對于一艘蒸汽動力船而言,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小玩意兒。
沒有,吹號角也可以。
但恰恰是這么個本應該不重要,被忽略的小玩意兒都被搞出來,證明了造船廠,積極創新的態度。
就在朱棣短暫思考琢磨時。
試驗船已經靠近。
李琪帶著眾人,站在甲板上,躬身行禮:“李琪拜見陛下、娘娘、王爺、王妃,及諸位王爺!”
他沒想到,出海試驗,竟然遇到了王爺返程的艦隊。
幸虧,這艘蒸汽船,是一艘爭氣船!
沒掉鏈子。
船艙內。
李善長、劉伯溫、宋濂三個老頭子,聽到動靜,也掙扎起床,三顆頭發完全白了的腦袋,一起湊在玻璃窗前,看著下面甲板上的李琪。
宋濂扭頭看著李善長,打趣道:“韓國公還得是你,臭不要臉把自己兒子塞給燕王,現在也出息了啊!”
哈哈……
雖然被宋濂評價臭不要臉。
可李善長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爽朗大笑道:“你們兩個老東西就羨慕嫉妒吧,誰讓你們太把臉面看的這么重,人活一世,這臉皮就得足夠厚才行!”
李善長頗為自得。
當初,他把長子一家,送到燕王身邊。
說實話,不求長子能做出多大功業,只求他們一家,不要卷入大明未來動蕩的權力旋渦。
他認定。
無論大明如何動蕩,燕王朱棣以其能力,肯定也不會有事。
不曾想,這些年,長子離開他的庇護,在燕王身邊做事,竟然磨練的越來越優秀了。
雖然沒法和蔣進忠、葉茂、夏時敏這些本身優秀,或者早一步,跟隨在燕王身邊,后天鍛煉磨練出來的人相比。
可比起長子以前,進步太大了!
即便長子現在回到大明。
都是一等一能干事的好官!
從這些年,長子回來看望他,越來越成熟的談吐,穩重的行為舉止,以及沒有少爺架子,善待家中下人的種種表現。
他就知道,長子的成長情況。
李善長的得意,換來劉伯溫、宋濂的笑罵。
外面。
朱元璋、朱棣、朱樉等人從游輪,沿著放下的軟梯,下到試驗船。
部分實驗人員,登上游輪,騰出空間。
呂本瞧著實驗船,向后方駛來,瞇眼看著,低語:“胡相,速度很快啊!”
胡惟庸點點頭,心情格外沉重。
還沒去燕京。
甚至還沒到雞籠嶼。
朱四郎的當頭棒喝就來了。
故意安排好的嘛?
胡惟庸的視線跟隨試驗船移動,看著倭國諸侯一方,幕府日野業子,高麗觀摩團王禑、李穡受邀下到試驗船。
微微捏緊拳頭。
他也迫不及待,想看看這艘船,到底有什么奇妙之處。
日野業子、王禑等人下船后,就忙往朱棣、朱元璋的方向走去。
朱棣指著,用鐵絲,臨時固定在試驗船護欄上的汽笛,詢問:“汽笛是誰發明的,你們怎么想到用蒸汽吹響喇叭這個創新點子?”
“汽笛,王爺對這個號子的稱呼,太形象了!”王師傅驚訝評價,然后介紹道:“陛下、王爺,這是咱們造船廠,一名普通船工提出來的想法,他認為吹號子是用呼出來的氣,產生的力量,觸類旁通,推測蒸汽的力量,也可以……”
朱棣默默握拳。
心中十分激動。
點頭道:“很好,這恰恰證明了,咱們工廠訂立的創新獎勵制度是有效的……”
燕藩政權的官辦工廠,關于創新,有一整套獎勵制度。
任何人都能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
只要被負責研究的工程師采納。
或者自行研究出來,被采納,都能得到獎勵。
事實證明,這一套獎勵制度,至少在這個工匠經驗主導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是極為有用的。
其實,他覺,就是擱在他曾今那個時代,應該也有用處。
只是,很多企業,并不會設置這樣一套獎勵制度。
而他很幸運。
燕藩治下,非官辦的工廠,也效仿官辦工廠,設立了各自的獎勵制度。
有直接給錢的。
有給身股的。
還有獎勵包工人孩子一直免費讀書的。
總之,林林總總,都有這類創新獎勵制度。
朱棣收斂思緒,笑道:“我父皇他們,想看看動力艙,楊師傅,王師傅,你們兩個一個是蒸汽機工程師,一個是造船工程師,就你們陪我們去動力艙,給大伙兒講解吧。”
楊六六有些緊張看了看朱元璋,拘謹提醒:“王爺,動力艙的環境很差,陛下和諸位王爺都是金貴……”
朱棣擺了擺手,笑道:“無礙,我爹什么苦沒吃過。”
話中,朱棣轉身,笑道:“父皇,是吧?”
朱樉等人全都搖頭羨慕笑了。
他們家,也就老四敢這么和老頭子說話。
朱元璋含笑瞪了眼,“走吧,你們王爺說的沒錯,咱以前就是個泥腿子,還差點餓死。”
日野業子、王禑等人跟在后面,看著朱棣、朱元璋這般交流,不由詫異。
王禑向李穡微微側頭,低語:“皇帝陛下對燕王真的很特殊啊!”
此番來大明。
他還和皇帝、太子一起用御膳。
而且他閨女還是太子的妃嬪之一。
所以對皇帝和太子的父子關系很了解。
但饒是皇帝多么在意、重視、扶持太子這位嫡長子。
他也不曾見,不曾聽,皇帝和太子,如皇帝與燕王這般。
這種特殊,不光眼睛能看到,情緒也能感知到!
怪不得閨女私下對他言,如今的燕王,在皇帝心中,有著超過太子,十分特殊的地位。
馬茹跟在馬婧身邊,看著朱棣背影,湊到馬婧耳邊,用只兩人聽到的聲音低語:“姐,陛下對燕王好的,是不是有些過分了,陛下可是皇帝,燕王和陛下開這種玩笑,陛下非但沒有一絲生氣,竟然似乎還十分享受?”
誰不知道,皇帝最忌諱別人提及,其過去是個泥腿子。
可燕王一個當兒子的,竟然主動提及。
陛下竟不生氣?!
朱棣、朱元璋跟隨楊王二人剛走入動力艙。
本來就炎熱的天氣,撲面灼燒的熱浪,更是頓時襲來。
空氣中,夾雜著汗味、煤灰味、煙味……
恰如楊六六所說,環境十分惡劣。
目視所及。
朱棣眼睛一亮
一個轉動機括,連接的連桿映入眼簾。
四根連桿都連接著一個長方形鑄鐵箱子,箱子另一側,都連接著一根管子。
此刻,其中一個轉動機括,正在連桿往復運動帶動下,快速轉動。
十幾個船工,迅速往爐子里添加煤炭。
朱棣、朱元璋帶著眾人,靠近鍋爐時。
楊六六介紹道:“王爺,這是四軸四槳的試驗船,我們用四根管子,制造了四個往復式機括,一號蒸汽管對應一號轉動機括,負責前進,如果向左轉,就開啟二號閥門,關掉一號閥門,讓蒸汽驅動二號轉動機括,閥門技術,用到了咱們燕京自來水使用的那種球形閥門技術……”
這章時間不夠了,沒寫完昨天寫好的細綱,本來應該寫到進入燕京灣的,抱歉。
最后再厚著臉皮,求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