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成子遠遠眺望普陀山,看著香火鼎盛的廟宇,看著諸多附近島嶼上的漁民不畏艱險地來這里燒香拜佛,心中就滿是不忿。
以前他也來過普陀山,那個時候可沒這么熱鬧。
這是啥意思?普陀山在闡教的時候冷清,在佛教就變得熱鬧?
“慈航,出來見我!”他不會對普通凡人出手,普陀山這邊佛教信眾的數量可是不少,一旦大打出手,那因果就太重了。
時間不長,已經穿上女裝的觀世音菩薩就坐著一座九品蓮臺,緩緩升空,他身邊站著一位孔武有力的護衛,正是之前道行天尊的弟子韋護。
封神結束后,韋護離開漢國,前往靈山。
之前是他對西方教、對佛教的濾鏡太厚,實際加入后,發現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韋護和懼留孫有點八字不對付,無法享受到這位前闡教金仙的庇護。
月光對他徑直離開漢國的舉動也有些不滿,你“辭職”的時候很爽,沒想到在漢國我是領導,在靈山我也是領導吧?
她沒有做出任何針對,只是有意無意地把韋護和諸多截教弟子當做一個圈子的人。
韋護這么單獨的一個闡教弟子置身于截教弟子的團團包圍當中,那境遇可想而知,他性格又剛強,不愿意服軟,在靈山實在是不好混,干脆,就投到了觀世音菩薩座下,大家都是熟人,在總公司被排擠得太過厲害,就來分公司上班。
原本觀世音菩薩應該收木吒為弟子,但現在木吒還跟著普賢真人在闡教混呢,直接跳槽過來?現在元始天尊憋著心頭怒火,普賢都不敢跳槽,更別說木吒了。
觀世音菩薩雖然覺得自己和韋護緣分不足,但看在都出身闡教的份上,平日里也進行了很多指點。
觀世音菩薩的智慧、悟性和資質在玄門是上上之選,入佛教后,兼修佛道兩家之長,不但補足了自己“千處祈求千處應”的宏愿,還完善了三十二法身和十四無畏等神通。
現在厚積薄發,大羅金仙這條路已經走到了中期。
他看到廣成子,很平靜地合十行禮:“貧僧如今法號觀世音,未能遠迎,還請師兄恕罪。”
廣成子看了韋護一眼,他還是比較講道理的,闡教先拋棄的韋護,現在韋護投到任何地方,他都說不出什么。
此時目光都在觀世音身上:“慈航,你還認我這個師兄?那么多年的師兄弟之情,在你眼中還不如幾個凡人重要?在闡教就不能救世,就不能拯救天下蒼生嗎?!”
觀世音菩薩的心意,之前在假混沌鐘轟擊界牌關的時候就表現得淋漓盡致,廣成子作為親歷者,他不意外,但他認為觀世音拋棄闡教投入佛教,就是在說闡教不好,說闡教沒有慈悲之心,這是他無法容忍的。
觀世音菩薩直視他的雙眼:“師兄真的認為貧僧留在闡教,就可以普度眾生嗎?”
廣成子啞然,闡教爭的一直是氣運,是圣人面皮,民間眾生倒也不是沒救過,只不過都是捎帶,運氣好的,拉一把,運氣不好,那死就死吧,闡教從始至終,都不會以救世為大教的宗旨。
像清虛道德真君那樣的,看到優質弟子都是直接上手搶的,眾生會不會有意見?眾生里有幾個大羅金仙啊?
他一揮手:“我不和你做口舌之爭,你的志不在闡教,我不強求,但老師對你的多年教導總不是假的吧,和我回闡教,向師尊道歉,之后去留隨意。”
觀世音菩薩很堅定地搖頭:“道之所在,不容更改,貧僧的道在佛教,不在闡教,不會隨伱回闡教。”
道歉?這個時候哪能道歉啊!他現在是佛教弟子,向元始天尊道歉,丟的就是接引、準提的面子,準提確實不在乎面子,但他自己不在乎和你這個弟子讓他丟面子,那是兩碼事。
觀世音菩薩現在去道歉,不會挽回他和元始天尊破裂的師徒關系,還會大大得罪接引、準提,這事要是做出來,那就太蠢了。
“哈哈哈哈——好一個道之所在,不容更改。”廣成子大笑:“一直都覺得師弟道心甚堅,今日正好領教一番。”
廣成子做怒目狀,他的眉心突然多出來一點紅光,這不是楊戩、聞仲那樣的天眼,而是一種神秘莫測的神通。
觀世音菩薩正在暗中用佛門法力加固座下蓮臺,準備抵御番天印,沒想到廣成子的戰斗風格突變。
紅光在他眼前驟然變大,如同汪洋大海,仿佛無處不在一般,從諸多空間內涌出,填滿了他的所有視野。
紅光詭異莫測,速度極快,倏忽間就來到面前。
這是什么手段?觀世音菩薩就覺得匪夷所思,他口宣佛號,一掌輕輕送走韋護,之后以不變應萬變,九品蓮臺上升起萬道金光,從下至上,把他包裹起來,隨后形成七色華蓋,正面迎上廣成子眉間紅光。
紅光的鋒利超乎想象,眼看自己布置下來的屏障被接連突破,觀世音菩薩肩膀一晃,佛門神通顯現,他仿佛擁有了千條手臂,每條手臂都捏著不同的法訣和法術,伴隨著一聲佛號,眾多法術不但讓他巧妙脫離了紅光籠罩范圍,還對著廣成子施展了上千道或厚實、或精密、或龐大的禁錮法術。
廣成子視若無睹,層層疊疊的法術禁錮在他眼中像是坦途一般,往前一步邁出,就輕松脫離了禁錮。
“善哉,善哉。”觀世音菩薩也知道造化玉碟碎片的事,只是他沒想到,短短兩年半的時間,廣成子就能把造化玉碟碎片里的手段掌握到這個程度。
廣成子還想做最后的挽留:“慈航師弟”
觀世音菩薩拒絕得很堅定:“好教道友知曉,貧僧法號觀世音。”
一個法號徹底砍斷了廣成子的諸多幻想,他本來就是大羅金仙巔峰的境界,身上帶著諸多先天靈寶,現在又多了不少造化玉碟碎片里的手段,不再留手后,僅僅是大羅金仙中期的觀世音菩薩很快就落入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