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第950章 遠程點穴

類別: 科幻 | 超級科技   作者:十月廿二  書名: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更新時間:2024-07-25
 
(小說屋)

捎帶手整回來一批巡航導彈,這事其實可大可小。

往小了說,連戰略轟炸機都弄到手了,那這些跟戰斧技術水平相當的kh55似乎最多也就是算個添頭。

但往大了說……

涉核無小事。

圖160畢竟是在去核化協議上白紙黑字寫著的,任誰也說不出什么毛病。

可導彈畢竟是節外生枝的事情。

哪怕你說裝核彈頭和裝常規彈頭的kh55是兩種不同的裝備,但畢竟從外形和彈體銘文上根本區分不出來。

至于蘇聯那套復雜到逆天的序號編列系統……

如今這會兒恐怕連分家之后的幾個毛子自己都弄不太明白。

總歸還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想到這里,喬晨青朝著已經準備離開的李德文招了招手:

“李團長,等一下。”

“到!”

后者當即停下腳步,轉身面向喬晨青。

“這彈倉……”

喬晨青說著指了指頭頂:

“能在不啟動飛機的情況下關上么?”

巨大的彈倉門其實可以遮住所有來自旁邊的視線,加上整個旋轉發射架也是深埋于機體內部,所以除非有人來到他們這個飛機正下方的位置,否則根本看不到里面的情況。

但他還是覺得悄悄關上最保險。

“這個……”

李德文猶豫了一下:

“運輸地面設備的幾架伊爾76航程和速度都不夠,為了保證飛行安全,今晚會在俄境內休整,預計明天下午才能送到……”

“那就……”

正當喬晨青準備說那就算了的時候,李德文又突然眼前一亮:

“不過,駕駛艙里有個搖把,應急用的,可以手動把彈倉給關上。”

聽到這句話,周圍幾人幾乎齊刷刷地看向了那兩片體積頗為夸張的艙門。

搖把省力歸根結底是靠杠桿原理,省掉的力氣要從圈數上找回來,要想把這么兩個東西給關上,恐怕得費點功夫……

“多找幾位同志過來吧,還是關上比較放心。”

喬晨青稍微扶了扶自己頭頂的棉帽子,對李德文說道:

“這幾天你們再辛苦一些,我會盡快聯絡航天科工集團的同志,過來把這幾發彈給接走,他們應該會感興趣的。”

李德文隨即敬了個禮,領命而去。

看著他逐漸遠去的背影,心情大好的喬晨青轉過身,興奮之下本想要拍一拍打開的彈倉門。

結果手都已經伸出去了,才意識到自己夠不著……

只好一拳砸在飛機前輪上。

這個一套動作略有些滑稽,不過喬晨青的身份擺在那,大家也實在不方便笑出來。

導致場面一度有些尷尬。

“咳咳——”

喬晨青也覺得自己剛才好像有點失了體面,遂輕咳兩聲,接著趕緊轉移話題:

“說起來,浩南同志。”

“我剛才看,彈倉里總共是三發彈,航天三院那邊應該最多也就需要個一兩發,你看看,你們航空工業系統那邊,拿過去有沒有需求?”

雖然航空動力和航空工業已經完成集團化改制有幾年功夫了,但對于喬晨青這樣的老一輩來說,還是習慣了過去的稱呼,一時間很難改過來。

而且實際上,由于雙方在業務層面并不直接構成競爭,甚至是以合作為主,因此關系相較其余幾對老冤家確實要密切得多。

“這幾發kh55的價值主要體現在總體結構和彈道控制系統上面,至于氣動和結構……只能算中規中矩,對于我們航空部門來說……倒是沒什么值得參考的。”

常浩南一邊跟著喬晨青往3號和4號機棚的方向走,一邊回答道:

“只有那臺小型渦扇發動機算是個亮點,但咱們眼下的問題不是沒有這方面技術,而是缺資金和人手,所以就算拆一兩個樣品出來,也起不到太大作用。”

“不過……”

本來,他還想把自己早就在想,但始終沒機會干的一件事和對方說一下。

結果剛說了個轉折連詞,就被驟然停住腳步的喬晨青給打斷了:

“小型渦扇……你們手頭有現成的型號?”

常浩南趕緊搖頭:

“有技術和有型號是兩回事,眼下渦扇10正在生產定型的關鍵階段,之前通過這個項目練兵的成果,目前也還在沉淀,短時間內不適合把攤子鋪得太開。”

“所以,集團方面最近幾年還是打算以重點型號牽引,鍛煉隊伍能力為主。”

聽到這個回答,喬晨青的臉上露出了幾許惋惜:

“那實在有點可惜了。”

常浩南沒有出聲,只是有些好奇地看向對方。

喬晨青稍作停頓,又重新邁開步子:

“上個月底,我們根據美軍在愛烏罕使用武器彈藥的情況,開過一次涉及全軍的精確制導武器研討會。”

“當時航天科工三院的同志和我們講,為了保障東海10遠程巡航導彈的按期服役,他們計劃先在上面安裝跟KD63一樣的渦噴發動機,只是航程會從原計劃的2500公里縮短到1500公里左右。”

“當然,這其實應該是海軍和二炮那邊重點操心的事情,我只是剛才聽你提到kh55上的小型渦扇,才突然想起來這件事的……”

常浩南露出一臉了然的表情。

所謂東海10,其實也就是后來的長劍10。

只是華夏這會還沒有讓巡航導彈精確打擊地面目標的技術,所以就計劃先用同樣的彈體搓一個遠程反艦導彈出來,在艦載機的作戰半徑之外威懾一下航母戰斗群。

不過后來很快發現,反艦導彈的攻擊目標是處在移動當中的軍艦,而亞音速導彈飛一千多公里需要差不多一個小時,這中間涉及到目標搜索和中繼引導的問題同樣沒法解決。

于是就不了了之了。

“喬老總,其實巡航導彈用的小型渦扇或渦噴發動機,因為是一次性的,所以技術難度真不算高,航天科工那邊應該也有一定的技術基礎。”

常浩南稍微思索片刻之后說道:

“如果真有這方面需求,那以他們為主,我們進行協助,在老式渦噴的基礎上改一個渦扇出來倒也用不了太長時間。”

“但說實話,以我國的實際需求來說,1500公里射程和2500公里射程……中間未必有質的區別,巡航導彈,尤其攻陸巡航導彈的關鍵技術,還是中段航路規劃,以及末端的目標篩選和識別。”

“哦?”

聽常浩南講的頭頭是道,喬晨青倒也來了興趣:

“你們航空動力集團,對這些也有研究?”

“嗯……嚴格來說,不是我們集團有研究。”

常浩南抬起手,輕輕摸了摸下巴:

“是我有些研究。”

周圍的空氣似乎安靜了那么一瞬間。

見到無人應答,常浩南只好繼續解釋下去:

“之前搞理論推導的時候,我無意中開發出來過一個系列算法,可以用于圖像數據的分類和處理上面,目前正在嘗試以此為基礎,結合一些其他技術來完成圖像分割和輪廓跟蹤。”

“如果技術經過測試沒問題,應該可以把作為一種有效的末制導手段,就相當于讓導彈像人的眼睛一樣,通過圖像自動識別和跟蹤目標。”

“結合地形匹配跟蹤和衛星制導,能把武器的最終精度提高……嗯……一個數量級這樣吧。”

這下子,不光是喬晨青。

周圍其他人也紛紛把耳朵給豎了起來。

如今已經是21世紀初,距離沙漠風暴行動已經過去了整整10年。

對于精確制導武器的神話,至少在軍隊內部算是祛魅了。

由于衛星在高程測量上的先天不足,單純由GPS或者類似手段制導的導彈,精度只能算是差強人意。

具體到眼下,大概可以達到2030米。

差一些的可能要到50米。

而且還容易受到干擾——

尤其是這一點,由于某人的原因,如今算是在幾乎所有人的腦子里扎根了。

總之,如果想要實現更加精細化的操作,那就需要激光制導,或者電視制導之類的手段。

但前者需要有東西持續照射目標,而且受到天氣影響非常顯著。

而后者則受制于全程人在回路,有效控制的極限距離也就是二三百公里。

所以“遠程點穴”這件事,其實并沒有想象中,或者是美國人宣傳當中的那么神奇。

很難的啦。

然而,常浩南剛才的那一番話,卻再次引出了眾人對此的關注——

如果導彈能像人一樣,自己識別目標呢?

那不就相當于解除了電視制導的控制距離限制?

提高一個數量級的精度,那就是23米。

換句話說,隔著一千公里、兩千公里甚至更遠,也不需要冒險提供什么激光照射,只要一個大致的坐標數據以及目標的外形輪廓,就能把導彈送到目標頭上。

說精確到一面窗戶可能有點夸張。

但精確到一個樓層,或者一輛車……

似乎并不是完全沒可能。

“還……還能有這樣的技術?”

人群當中,不知道是誰首先問了出來。

“嗯……理論上肯定是有的。”

常浩南篤定地回答道:

“不過,二進制計算機沒辦法完全模仿人腦的運作……當然實際上我們也不是很理解人腦的運作邏輯……”

“總之目前的研究重點還是處理靜態圖像,也就是照片,想要對動態圖像,尤其是角度比較復雜的動態圖像進行識別,可能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說到這里時,常浩南似乎聽到有人發出松了口氣的聲音……小說屋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