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第1231章 狂飆為我從天落

類別: 科幻 | 超級科技   作者:十月廿二  書名: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更新時間:2024-12-04
 
在41175號機完成投彈動作之后,早已準備就緒的雷達和光學系統其實在第一時間就捕捉到了高超音速驗證彈的信號。

但這些畢竟都屬于間接觀察方式。

最直觀的,仍然是人眼。

“15號機報告,我們已經目視確認,導彈成功點火!”

飛行員的聲音幾乎緊跟著雷達站的確認信號傳來。

過了幾秒鐘之后,又跟上了一句感嘆:

“說實話,這太壯觀了,就像那傳說中的七彩祥云一樣……”

嗓音跟之前一直在匯報的鄧遠剛不同,聽語氣也不像是在和塔臺溝通的樣子。

應該只是機組成員之間的對話,而無線電恰好還沒來得及關罷了。

果然,馬上有人接上了話:

“這東西對于咱們來說,不就是七彩祥云嗎?”

話音落下,駕駛艙內頓時彌漫起一股快活的空氣。

“是啊……這恐怕是最近四十年來,轟炸機部隊執行過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了。”

剛剛關閉彈艙,并重新確認了各項數據正常的宣益民也跟著說道。

結果,鄧遠剛卻頗為鄭重其事地回答道:

“這話可不能亂講,4251號轟6甲空投639是在1967年6月,到現在可還沒過40年呢……”

宣益民不由得撇了撇嘴。

他發現自家機長嘴上雖然滿是冠冕堂皇的八股,但卻在第一時間就抓住了只相差一年多點的時間細節,顯然也是對這件事情相當在意。

恐怕早就想過了在軍史上如何留名的事情……

對于四名機組成員來說,當驗證彈順利投出彈艙并完成點火時,他們的任務就已經徹底完成了。

剩下的只有輕松愉快的返航。

然而,常浩南等人的任務,卻才剛剛開始。

實際上,在說到“七彩祥云”那一段的時候,通信頻道就已經被反應過來的鄧遠剛給切換到機內通道了。

但飛行員們所提到的壯麗場景,卻讓塔臺里正在等待最終消息的一行人感到有些緊張——

當初之所以選擇在入夜之后進行測試,除去可以提高光學衛星的偵察難度以外,也是為了避免白天時充足的光照或者晨昏時旺盛的水汽給導彈帶來過于明顯的節目效果。

只是,大家都還是低估了飛行器在大氣層中以高超音速飛行時,對周圍環境產生的影響。

看著雙手抱臂沉默不語的常浩南,航天一院負責導彈總體設計的刑牧春緩步走到跟前:

“常院士,測試彈道是從隴原中部發射,打到隴原西部,這個地域本來就人煙稀少,而且今天是除夕,這個時候多數人都會在家,應該不太會有人注意到……”

前者其實并不是完全在為此事而擔憂,聞言搖了搖頭:

“三到四萬米高度產生的天氣現象,方圓幾百公里之內基本都能看見,肯定會有人注意到的。”

隨即又話鋒一轉:

“不過問題不大,至少沒有出現能直觀反應飛行速度的蝌蚪云或者暮光效應……按照飛行員的描述,應該屬于中遠程彈道導彈試射時比較常見的不規則尾跡,就算被傳出去,外人一時間也不會知道咱們發射的到底是什么東西。”

保密這種事情,都是有時效性的。

測試之前必須100嚴格,是為了防止別人提前做好偵察準備甚至是暗中搞破壞。

而測試完成之后,只要別涉及到具體性能參數或者技術細節,問題就不會太大。

聽到常浩南的一錘定音之后,其余眾人心下稍安,也重新把全部注意力放回到了面前的大屏幕上。

畢竟是高超音速驗證彈,即便算上加速爬升等過程,就剛才這區區幾句話的功夫,導彈也已經通過了彈道最高點,轉而進入末端俯沖過程。

導彈發射后135秒,已經達到預定工作時間的液體火箭發動機停止運轉。

2.5秒過后,圍繞在彈體周圍的12顆爆炸螺栓同時引爆,壓縮分離彈簧推動已經失去作用的動力段與彈頭脫離,同時根據動量守恒定理,為后者帶來最后一次助推。

雷達屏幕上,被標注為GCX的信號強度隨之減弱,并在其下方生成了另外一個更強的回波。

但旋即又一分為多,逐漸消失在雷達屏幕上。

“隴原觀測站報告,頭體分離,目標飛行軌跡正常!”

無線電中響起了雷達操作員清晰而有力的聲音。

一陣不算熱烈的掌聲響起。

就連常浩南也跟著拍了兩下。

盡管整個測試到現在只算是進行到一半,但在頭體分離之后仍然能保持正常飛行,至少說明驗證彈的氣動和結構設計沒出任何差錯。

在通過彈道最高點之后,目標速度便開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開始增加。

“導引頭啟動!”

這一次,報告聲音就來自塔臺內部。

大屏幕上,兩套制導系統對應的綠燈全部亮起,證明彈載電子設備經過了低溫、振動、大過載和高速度的重重考驗,仍然可靠地發揮了作用。

當然,在如此驚人的速度下,能夠回傳部分關鍵信號就已經非常不易。

至于導引頭具體捕捉到了什么,又是如何分辨目標,就只能從命中情況和末段彈道數據進行推演了。

雷達探測到的信號已經到達了靶場區域上方。

在場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結果,只在幾個呼吸之間……

與此同時,隴原西部某地。

靶場上空。

高精度的慣性導航系統已經按照程序設定,把彈頭精確帶到了發射前被設定好的坐標位置。

按照正常的控制邏輯,接下來只需要按照當前彈道直接扎下去即可。

但第二套彈載SAR雷達卻已經捕捉到了不一樣的成像畫面。

這個為本次測試而專門改造過的靶場并不只是在地面上畫了個十字線。

而是用特種水泥和涂料在方圓兩公里左右的范圍內鋪設出了多種輪廓清晰的模擬靶標。

在SAR的視野當中,這些靶標的雷達反射率與作為背景的沙地完全不同。

電光石火之間,彈載計算機將經過最大程度簡化后的目標輪廓與事先記錄過的幾個關鍵特征值進行比較。

很快從中分辨出了棱角最多、特征擬合程度最高的一個。

但卻位于視野邊緣。

如果按照現有軌道繼續飛行,顯然無法命中目標。

下一個0.1秒之內,末端優先級更高的SAR雷達接管了飛行控制系統。

位于導引頭后方的兩組正交滑塊幾乎同時開始運動,控制著整個彈頭進行幅度很小但頻率極高的姿態調整——

其實單從提高末端速度的角度來看,頭體分離并不是個完全必要的設計。

彈頭內部的加速發動機完全可以由工作時間更長的主動力段來取代。

但單級設計意味著飛行體質量更大,需要更強的力矩來克服慣性。

這對于沒有大面積方向舵的驗證彈來說,無疑是個大麻煩。

而一個相對靈巧的彈頭,則無需顧忌這些。

在正交滑塊的調整之下,SAR雷達逐漸將視野中央穩穩對準了自己分辨出的那個“特殊目標”。

然后,向飛行控制系統發出了最后一個加速信號。

位于最尾端的固體火箭發動機點火,噴射出一股耀眼的火光——

幾公里外的靶場觀測站只能看到,視野之外的天空中突然閃過一抹亮光。

只是一眨眼的功夫,那閃光便化作一條耀眼的白色亮線,從高天之上劃破夜幕,幾乎筆直地扎向地面。

速度之快,甚至連高速攝像機都只能捕捉到一條斷斷續續的直線。

然后,世界重歸于一片沉寂。

“砰——”

足足過了半分鐘之后,震耳欲聾的撞擊聲才姍姍來遲。

靶場觀察員手里拿著無線電通訊器,目瞪口呆地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切。

剛剛那道如霹靂一般的閃光,似乎還仍然殘留在視網膜上……

他的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一句話:

“何方道友在此渡劫?”

直到無線電中傳來詢問情況的聲音,才把觀察員的意識重新拉回現實。

“目……目標已經觸地,確定命中靶場區域!”

他對著話筒大聲喊道:

“確定命中靶場區域!”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