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見面之后,常浩南倒也沒馬上就急著進入正題,而是聊起了隔壁兄弟單位的情況。
“老劉,你最近應該一直在跟航空工業那邊接觸?”
雖然說其中一個無需他親自負責日常工作,而另一個則干脆還處在預研階段。
因此自然也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大手已經在自己完全不知道的情況下伸向了即將苦盡甘來的陸軍老大哥。
但既然有了可用且有用的新技術,那總還是要惠及一下這兩個項目。
因此,借著集團年底給各廠所主要負責人開會的功夫,常浩南專門找到了實際負責第四代航空發動機研制工作的劉永全。
盡管常浩南親自簽署了許可文件,允許將尚處在研發當中的CT1高能混合推進劑投入到其它幾個項目中進行驗證,但他卻并沒怎么關注這些項目后續的具體進展。
“還算順利……今年六月份,青華大學和航空工業集團共同建設的我國第一個大型微波暗室在渝都投入使用,通過全尺寸模型實驗的方式,基本驗證了611所方案在隱身性能方面的可行性……”
“另外這個項目可以說是整個航空工業集團合作規模最大的一次,112廠還專門從產線上調了一架殲11B,用來驗證幾個關鍵子系統的工作情況……”
“當然,因為這是咱們國家第一次系統性地開展航空器隱身領域研究,過去都只能階段性租用國外的微波檢測設備,所以還有一些關鍵細節需要優化,也包括咱們負責的動力部分,尤其是尾噴口的雷達和紅外隱身,611那邊相當重視……”
常浩南聽罷,微微點了點頭:
“紅外隱身這塊,倒是有相對比較成熟的技術了……當然說實話,真要是到了飛機正后方,那紅外特征也不可能真的藏住……這方面關鍵還是雷達隱身,對于咱們來說比較陌生。”
盡管從大面上來說,只要把尾噴口邊緣處理成鋸齒形,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RCS,但真要設計起來,那絕對不是隨便畫上幾筆就行。
劉永全對此也是頗為贊同,但表情中卻還帶著幾分無奈:
“除了過去沒有這方面經驗以外,我也實在是沒辦法一心二用……現階段所里的主要精力還是集中在適配新構型的壓氣機上面,好在這方面您給渦扇10底子留的好,所以進度上倒也沒怎么卡殼。”
與其說正在研制的第四代發動機是渦扇10plus,倒不如說之前裝備在殲10和殲11上的型號是渦扇10青春版。
所以就壓氣機設計而言,劉永全他們本質上并不是在“改進”一種舊的發動機,而是把一種本來就是第四代的發動機“恢復原狀”。
事已至此,常浩南見到氣氛和話題也都鋪墊得差不多,便準備開始談論今天的正事:
“尾噴口的事情,倒也確實沒必要太著急……”
劉永全端起茶杯的動作一滯,旋即就順理成章地理解錯了常浩南的意思:
“如果611那邊的動作特別快,那我們的保底計劃是先交付一種使用常規噴口的版本,讓隱身驗證機先飛起來再說……畢竟噴口無論如何不算是航發核心部件,完全可以后面再做調整……”
常浩南則趕緊擺了擺手,打斷對方:
“不不不……我的意思是,我這里有一項正在驗證當中的新技術,可以解決飛機局部結構雷達反射面積過大的問題……”
對于一架正常大小的飛機來說,要想用等離子體把飛機整個包裹起來,那先不說戰術層面是否方便,就說實現難度上,大概也需要把一座核反應堆搬上飛機才能做到。
但對于一些體積較小,但因為不可避免的凹狀結構而導致雷達特征較強的部位來說,過去只能通過遮蔽法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甚至還要為此而承擔性能下降的代價,現在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擺脫桎梏,實現更自由的細節設計。
實際上,等離子體覆蓋層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氣流在噴口處的衍生阻力,稍微提高一些發動機的有效推力。
當然這方面的效果實在過于微不足道,所以常浩南也就沒專門提。
而劉永全則顯然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句話給驚著了。
滿臉都是“我讀的書多,你不要騙我”的表情。
“通過在燃燒室中增加等離子體源,我們可以利用燃燒噴流技術,經由發動機尾噴口直接產生可控的開放式等離子體……”
常浩南說著從旁邊的抽屜里取出一份資料:
“雖然因為流場過于復雜,不太可能實現等離子層的大面積均勻覆蓋,但至少可以對尾噴口本身,還有611所方案中的腹鰭和尾翼后緣等關鍵位置實現部分遮蔽,在不改變總體布局的情況下,大大改善飛機綜合,尤其是側后方向的隱身性能。”
不知道是因為震驚還是興奮,劉永全的手臂有些發抖,連續嘗試了三次才把桌上的那薄薄幾張紙給拿起來,然后翻來覆去地看了好幾遍。
“靠發動機提供隱身能力……完全可以算是跨越時代的產品了……”
他的語氣中仍然帶著些難以置信:
“常院士,真不考慮單獨進行命名么?”
關于這個問題,常浩南早就想過。
非常堅決地搖了搖頭:
“不,就叫渦扇10G。”
“那……現在第四代戰斗機項目的具體進度如何?”
他問出了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這件事常浩南其實一直都很關心,但第四代動力并不是他本人直接主抓。
“是。”
后者點了點頭,然后回答道:
“當然,大部分直接的聯絡工作都是謝小平同志在負責,我基本只是定期和那邊的幾名總師還有副總師交換項目進展情況。”
劉永全如今也已經算是盛發集團的二把手,加上也沒放棄一線研發工作,自然不可能親自負責太多瑣事。
不過對于常浩南來說,這就已經夠了:
隨著年齡增大,他也逐漸喜歡上了喝茶,這會兒正和劉永全一人捧著一個茶杯,坐在辦公室里的沙發上。
自打前者的工作重心轉移到鎬京以來,倆人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沒面對面交流過了,基本都是通過書面報告或者電話來溝通。
而要是專門為了滿足好奇心給人家去個電話或者發個函詢問,又好像不是那么個意思……
所以很長時間以來,都只能從報告中的一些只言片語中了解到一些側面情況。
在懷柔科學城連軸轉了一個多月之后,常浩南結合系統給出的輔助,總算是對于各種技術所對應的等離子體生成方式,以及等離子體流場的傳播與覆蓋等問題有了個相對全面的認識。
下一步最關鍵的工作,當然是處理好乘波體外形下對黑障屏蔽層的精確削弱,使兩種高超聲速導彈真正具備可用的末端制導能力。
對于他來說,重中之重仍然是高超音速飛行體本身,以及超燃沖壓發動機的研制。
只不過,中間卻難免出現一些小插曲。
但在那之前,常浩南也并沒有忘掉老本行——
他畢竟還是航空動力集團的主要領導之一,而且還同時掛著下一代和下下一代渦扇發動機的研制任務。
閱讀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