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韓向杰的指令下達,8號發射筒內淺綠色筒體的蓋板發出“砰”地一聲,接著迅速向上彈開。
這是過去訓練中并不存在的步驟。
大多數由發射筒而非魚雷管發射潛射導彈都是直接裝在筒內,點火之前向其中注水,然后在水下點火。
即便是部分干式發射的型號,也會利用高壓氣體或是彈體直接擊破二層封蓋。
而這次的雷達組件畢竟還需要考慮回收,所以在容器設計上顯得頗為精密。
幾分鐘后,在液壓助力設備的嗡嗡聲中,一根如同雨傘骨架般的圓柱體設備從下面升起,接著展開成為了一面尺寸為2.5米8米的矩形柵格天線,并以大約3r/min的速度開始緩緩轉動。
“報告艇長,天線陣列通電成功。”
艇內通訊器中,身處前輔機艙的機電長開始匯報情況:
“發電機組正在以高負荷狀態工作,不過運行參數和噪音都尚且穩定……”
由于改裝時間比較倉促,這部雷達并沒能被完全接入到長征9號的指揮系統當中,技術人員只來得及從信號系統分出一根線路,讓指揮艙中的眾人可以在多功能顯示器和電子海圖桌上看到搜索結果,但控制操作卻仍然需要在后部導彈艙下面完成,至于電力也是直接由前輔機艙供應。
“密切注意設備運行情況,一旦出現波動,馬上向我匯報。”
韓向杰下令道。
“收到。”
另一邊傳來簡短的回應。
在之前的訓練過程中,他就發現這部雷達的耗電情況遠遠超出了自己的估計。
雖然核反應堆在紙面上能夠提供近乎無限的能量,但其中的絕大部分都會經由齒輪箱輸送到主軸上作為推進動力,更何況前輔機艙還是完全獨立運行的,所以供電情況并沒有很多人想象中那樣充裕。
在順利完成這一步之后,下面的任務流程就跟艇員隊關系不大了——
潛艇上基本不會設置專業的雷達崗位,所以是由十幾名從水面艦艇部隊以及電科集團征調的同志負責操作設備。
而作為艇長的韓向杰也因此而有時間考慮一些其它事情。
“我說老范,現在電能管理技術也提高了,以后的核潛艇有沒有可能回到09I和09II那樣,先用核反應堆發電,然后再對動力和設備分別配送電力?”
趁著后面調試雷達的功夫,韓向杰向范朝暉詢問道。
早期型號的華夏核潛艇就使用了汽輪機電動機推進方案,甚至有那么點綜合電力系統的味道。
但就像早年間的電驅動坦克一樣,聽起來相當科幻,實際用下來無論性能還是可靠性都相當抱歉,所以到09III和09IV上還是老老實實用回了傳統的技術路線。
不過,經歷了今天這一遭之后,韓向杰卻又突然想起來了老型號上面為數不多的優點。
范朝暉聽罷沉思片刻,最后還是搖了搖頭:
“核反應堆和燃氣輪機不一樣,發電歸根結底還是要靠蒸汽驅動汽輪機,相比直驅在噪音和設備體積上都不占優勢,而且咱們這次任務屬于百年一遇,正常情況下艇上設備的用電壓力不大,也沒有這方面的動力……”
說完之后,或許是覺得這么輕易下判斷很容易被打臉,所以又找補了一句:
“當然也不排除以后有什么更新穎的發電形式,或者單純的汽輪機技術和電能管理技術進化到一定水平,讓你這個想法能變成現實……”
正當二人聊完這個話題的時候,艇內通訊器中再次響起了一個略顯陌生的聲音:
“報告,雷達啟動成功,正在捕捉發射端信號,準備搜索目標……”
韓向杰這才意識到,說話的人是正在導彈艙負責操作雷達的技術人員薛世俊,只不過刻意壓低了嗓音。
聲吶之類的反潛探測設備當然不像是電影里演的那樣,能夠神奇到可以聽見潛艇里面人的說話和腳步聲。
實際人聲的頻率并不利于遠距離傳播,哪怕大喊大叫也問題不大。
只是剛剛上艇的外行人很容易受到文學作品的影響,做出一些不必要的小心行為。
韓向杰糾正過兩次無果之后,也就沒了繼續嘗試的打算,只是帶著范朝暉一起,快步來到電子海圖桌前。
就在這幾秒鐘的功夫,雷達已經捕捉到了一個目標。
屏幕上則迅速顯示出了對方的基本信息:
距離本艇大約175公里,速度750km/h、航向220、高度16200米……
說實話,看見前面幾個數字的時候,韓向杰的內心甚至咯噔了一下,險些觸發潛艇指揮官的本能反應——
這些數據,實在太像是一架美國海軍的S3艦載反潛巡邏機了。
盡管由于體量問題,性能不如P3C等常見的陸基型號,但對于一艘浮在海面上的潛艇而言,任何航空反潛裝備都屬于天敵一般的存在。
直到看見飛行高度參數之后,他才稍微松了口氣。
沒有什么反潛機會飛到這種離譜的高度。
果然,電子海圖上的信息很快刷新,增加了目標型號一欄。
識別為B52轟炸機。
“要來了!”
范朝暉已經離開潛艇二十來年,自然不知道韓向杰剛才復雜的內心活動,只是雙眼猛地亮起精光,上半身前傾,整個人恨不得趴在海圖桌上。
后者這些年大風大浪見得更多,又是全艇的最高指揮官,雖然心里也很興奮,但面子上還是表現的沉著一些。
只是緩步繞到海圖桌另一邊,裝出一副縱覽全局的樣子。
其實注意力也早就盯在了那個正在快速靠近自己的目標點上。
一架飛機。
電子海圖上竟然出現了一架飛機。
有那么一瞬間,韓向杰甚至感覺到了幾分不真實感。
反潛機對于潛艇的單方面壓制,很大程度上源于潛艇沒有可靠的對空觀測手段。
等到搜索潛望鏡看見飛機的時候,那做什么都已經晚了。
但今天,他卻在95海里外提前看到了一架正在接近的大型飛機。
“如果那真是一架反潛機的話……”
韓向杰的大腦不由自主地開始飛速運轉。
這個發現距離,意味著他有至少15分鐘提前做出反應,比如下潛到最大深度,或者降低一些輪機功率以減小目標特征。
如果是戰爭當中,還可以提前用優勢體位對敵,以準備好氣幕彈等反魚雷設備。
甚至于,他有充足的時間布設幾顆水雷,等到聲納浮標入水之后遠程引爆,以干擾探測過程或是摧毀浮標本身……
雖然不敢說一聲優勢在我,但至少比在水面或是淺水航行狀態下被打個措手不及來得要好。
“如果平時也能從水面艦艇那里收到這種信息就好了……”
反潛機在執行任務的時候會超低空飛行,但出于航程和安全性考慮,在趕路過程中還是會維持在正常的巡航高度。
這意味著水面艦艇往往可以在幾百公里外就發現它們,從而為更靠前陣位上的潛艇提供掩護。
想到這里,韓向杰幾乎是下意識地回過頭,朝著指揮塔后面看了一眼。
當然是什么都看不到的。
猶豫片刻之后,他還是離開電子海圖桌,重新升起了搜索潛望鏡,并把觀察方向調整到了180°。
進入視線的,是那面已經停止了旋轉的網狀雷達天線。
這東西看上去簡陋,但實際上甚至是相控陣體制,所以在捕獲到發射端的信號之后,就不再需要額外的機械轉動來掃描信息。
不過,這幅畫面還是給韓向杰的幻想兜頭潑了一盆冷水。
顯然,任何執行作戰任務的潛艇,都不可能攜帶這樣一個體積巨大且只能在水面上展開的天線。
“也是……總不可能什么好事都讓我給趕上……”
韓向杰自嘲地搖了搖頭。
世界的公平的。
既然海水已經給了潛艇絕佳的掩護,那么作為代價,奪走電磁信號的傳遞能力也是合情合理的。
他又一次降下潛望鏡,重新把目光投回到海圖桌上。
這個時候,那架B52距離本艇已經只有93km了。
而根據出發之前上級給出的信息,他們此時的觀測位置距離X51A的投放位置,就是大約90km……
果然,還沒等韓向杰回到海圖桌前,就聽到艇內通訊器中薛世俊的聲音:
“報告,雷達捕捉到那架B52投放了一個正在下落的反射信號……”
海圖桌無法直觀呈現出高度信息,所以此時顯示的內容還沒有明顯發生變化,只有目標信息一欄多出了一個新的條目,且因為時間太短,所以信息并不完整。
“這玩意不會是點火失敗了吧?”
韓向杰有些惡趣味地想到。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能在第一時間現場觀看到美國人的新裝備測試失敗,倒也是相當難得的體驗……
只不過90公里以外的話,即便算上后續拋物線運動的距離,也已經超出了線導UUV的航行范圍,想要趕過去取樣大概是來不及了。
然而,就在他剛剛冒出這個想法的同時,一個新的信號點就從代表著B52的三角形圖標中向前分離出來,并在隨后不到1秒鐘的時間內突破了音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