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絕對是景志遠震撼之下的本能反應。
沒有半點知識,全憑一個直覺。
但必須承認,直覺很準確。
“您的判斷很對,以這個方案的優化區間而言,確實已經具備了改造成一架可重復利用飛行器的潛力……”
常浩南能夠看出,對方在來之前特地有所準備,只是不夠充分,所以才被自己打了個措手不及。
這種情況下,難免感覺到有些尷尬。
因此先是不動聲色地幫著挽了波尊,然后才指著概念圖下面的幾條曲線,繼續介紹道:
“根據風洞測試結果,盡管特定設計點上的氣動性能略遜于各自的最優化設計,但綜合來看,當這一構型以010°正攻角做滑翔飛行時,在馬赫數4.510.5的區間內升阻比都能維持在3.2以上,所以更能適應多任務、大包線飛行的需求,在全飛行流程范圍內有著顯著優勢。”
“另外,出于通用性和生產效率的考慮,我們也保留了原有方案中可變整流罩的部分,也就是上表面設計固定不變,通過更換下表面,也就是壓縮面的設計來適應不同射程范圍的性能要求。”
說到這里,他輕點鼠標,把PPT翻到后面一頁。
上面畫著一個跟之前的方案類似,但總體看上去更加豐滿的設計圖:
“在更換壓縮面之后,可以把優化區間基本平移提升至馬赫數11.517.5,對應射程在5000公里級別中遠程導彈的任務需求。”
“實際上,更高區間的優化也可以做,只不過現階段,洲際導彈即便使用普通錐形彈頭也能飛到20馬赫以上,已經基本無法攔截,考慮到第一宇宙速度的限制,即便換用乘波體設計也很難進一步優化,只能改善彈道的靈活性,對于突防概率的提升不大,反而會由于不太規整的外形導致多彈頭運載能力下降,所以暫時沒有做出相關改進……”
景志遠也沒想到,自己只是隨口一猜,結果還真就給說中了。
雖然整個過程并不涉及任何跟“判斷”有關的部分,不過既然常浩南都把臺階給鋪好了,他也樂得順坡下驢:
“我就說嘛……這前后兩組垂直安定面,看著就跟一架小飛機似的。”
當然他也知道,不能在這些涉及到技術細節的地方繼續糾纏,否則早晚還得繼續露餡。
所以,一句簡短的過渡之后便話鋒一轉:
“不過常院士,這個設計……長度會不會有些過于夸張了?”
他伸出手到大屏幕上,比量了一下飛行器的尺寸:
“如果安裝到一枚彈道導彈前面,再加上整流罩,那整體比例可能會……”
景志遠一時間想不出一個詞來描述這種感覺,所以就卡在了這里。
但常浩南肯定明白他的意思。
前世的東風26導彈在第一次露面時,發射筒那極其夸張的椎體尺寸就已經讓不少人為之側目了。
而眼前這個方案因為是乘波體(東風26算是雙錐體),還額外串聯了一個低速乘波段和一個過渡段,所以甚至還要更長一些。
對于這個時代的人來說,覺得怪才是正常的。
常浩南在大屏幕上切換出了早已準備好的飛行體內部結構剖面圖:
“這個方案本身就是作為運載體設計的,里面還有一個單獨的空間容納模塊化戰斗部,不需要額外再增加一個整流罩,直接安裝在導彈最前面就可以……另外,因為滑翔距離足夠遠,所以對于導彈本身的需求也稍低一些,可以把動力部分適當縮短……”
因為還沒有選定具體的動力形式,所以PPT上并沒有全彈結構的模擬圖。
景志遠大概在腦袋里想象了一下,還是覺得這個頭身比接近1:1的設計有點怪異。
但只要性能足夠好,怪點就怪點吧。
他很快把關注點轉移到更加重要的地方:
“對于導彈本身的需求稍低……所以還能繼續在東風21的彈體基礎上改造么?”
作為華夏第一種相對成熟的固體燃料彈道導彈,東風21已經快要被薅羊毛薅禿了。
但凡第二炮兵有個什么新的點子,幾乎都要把它拎出來改一改。
“這次真不行了……”
常浩南連連搖頭:
“面向中遠程的那一款,需要更高的二級分離速度,東風21本身肯定達不到,除非進行大改,不過那和一個新的型號也沒什么差別了。”
“至于面向中短程,2000公里射程內的基礎型號,雖然東風21能滿足分離速度的要求,但兩級火箭用在這樣一個型號上還是有點過于復雜了,而且中間還要經過一二級分離,動力段有點太長,反而不太方便……”
總之就是一句話——
放過東風21吧!
“那現有型號肯定沒辦法滿足要求了……”
景志遠背過雙手,站在屏幕前沉思起來:
“目前倒是有個單級固體、射程在1200公里左右的型號在研,原本是為了彌補東風11/15和東風21之間的射程空缺,進度還算樂觀,只不過因為編制問題始終拖著沒能入列,倒是可以趁這個機會轉正。”
“至于中遠程的那種……”
華夏的固體火箭技術也就是近幾年才算是發展起來,所以盡管無需受到中導條約的限制,但在型譜序列方面仍然不夠豐富。
實際從名字就能分辨出來。
除去早期的東風15以外,東風系列導彈的編號第一位數字就是火箭級數,第二位數字則是該級數下的序號。
也就是說,東風21就是眼下唯一一種使用二級火箭的型號。
但又不符合要求。
更新的產品雖然也有過概念和計劃,但受限于性價比問題,全都沒走到正式的研發階段。
猶豫片刻之后,景志遠重新向常浩南確認道:
“常院士你能不能分別估計一下,大概需要幾年來把這兩種設計方案給落實下來?”
他已經在心中盤算妥當,如果時間大于四年的話,那么就可以從頭開始,專門立項研發一種二級火箭,用于搭載第二種射程更遠的乘波體彈頭。
“幾年……”
常浩南直接迷糊了一下:
“第一種,我們暫時管它叫‘橫須賀快遞’,大概明年上半年就能生產出原型……原型彈。”
他差點習慣性把“原型機”三個字脫口而出。
“第二種因為速度更快,所以還有些電磁屏蔽和氣動熱管理的問題要解決,時間可能要拖晚一點,但預計也就是再往后一年左右的樣子……”
一陣沉默。
景志遠看了看屏幕上的PPT,又看了看旁邊的常浩南。
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該從哪個地方開口。
最終,或許是覺得氣氛有些僵硬,于是選擇了一個最劍走偏鋒的角度:
“咳咳……橫須賀快遞這種東西,內部說一說就行了,可別公開出去……不符合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
常浩南點點頭。
又是一陣沉默。
雖然嘴上是這么說,但很明顯,景志遠自己也覺得這個名字不錯,言簡意賅的同時還非常有針對性。
于是過了大概半分鐘之后,還是沒忍住自己的好奇心:
“那第二種……就是中遠程的那種,你們管它叫什么?”
天知道常浩南花了多大力氣才憋住沒笑出來,維持著一本正經的嚴肅臉回答道:
“叫……關島快遞。”
請:wap.xshuqug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