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第1376章 愿者上鉤

類別: 科幻 | 超級科技   作者:十月廿二  書名: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更新時間:2025-02-19
 
科羅拉多州,彼得森空軍基地。

蘭斯·洛德上將松了松讓他有些呼吸不暢的領帶,起身來到C37要員運輸機的艙門處,等待著客艙服務人員降下舷梯。

大約三個小時前,他在國會山完成了一次精彩的聽證質詢環節,通過一份數據詳實的報告,論證了在國家導彈防御系統領域增加投入的必要性。

聽證會本身當然不會做出任何決策,但與會者卻不乏參眾兩院的重量級大佬。

而這些人的一念之差,將會直接決定幾個月之后新年度國會預算案的結果。

如果把目光放得更長遠一些,那么未來四年甚至八年的軍費分配基調也將會受此影響。

而上將背后的金主,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無疑將會是其中最大的贏家。

尤其在如今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一筆穩定投資的意義絕不僅僅是那幾十億美元,還有更重要的市場信心。

“閣下,旅途結束,祝您工作順利!”

隨著公務機艙門放下,乘務長的聲音也把洛德從思緒中拉了出來。

“謝謝。”

后者客氣地給予回應。

這架飛機當然不屬于洛德本人,而是政府專機序列中的一員。

只是因為今天的工作需要,才臨時分配到他來使用。

“或許等退休之后,可以找洛馬那邊長期租借一架……”

洛德一邊這樣想著,一邊大步離開機艙。

深藍色的軍服被科羅拉多干燥的夜風掀起一角,遠處落基山脈的輪廓在暮色中若隱若現,如同一道沉默的防線。

上將已經在航天司令部工作了超過30年,而眼前這一幕場景則幾乎每天都能看到。

只不過,從未像現在這樣令人心曠神怡。

然而,好心情并沒有持續太長時間。

洛德剛剛回到辦公室,還沒等好好回味一番自己在聽證會上的表現,就聽到走廊里傳來一陣急促而沉重的腳步聲。

偵察局長約翰·雷蒙德少將很快出現在門口。

“閣下,半小時前,ALOS1衛星過頂華夏隴原省西部。”

雷蒙德的聲音像是被砂紙磨過般沙啞,顯然已經有些時日沒有好好休息了:

“第二炮兵質量效應靶場出現新的撞擊點,位置就在我們之前觀測到有工程動向的區域之內,初步判斷是在一座混凝土靶標的接近正中心位置。”

說著從手中的文件袋里掏出幾張大尺寸照片,一一排開在洛德的辦公桌上。

ALOS1是兩年前日本發射的對地觀測衛星,名義上由JAXA所有,用于地理測繪、資源勘探和災害預警等常規任務。

但實際上,這顆衛星還安裝了一部性能當時性能最好的L波段合成孔徑雷達,也被自然而然地納入到了美國航天司令部的天基偵察體系當中。

此前由于太陽同步軌道上的衛星資源不足,雷蒙德便從盟友手中“臨時”征用了ALOS1,以及更早前發射的ADEOS2,以保證對于隴原省西部的信息更新頻率。

最終也確實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洛德深吸一口氣,勉強平復下內心的興奮,低頭看向面前十幾張衛星圖片:

只見深灰色的矩形靶標中部出現了一個猙獰的孔洞,中心處的深色斑塊向四周輻射出蛛網般的裂紋,周圍則分布著環狀的規則隆起。

“顯而易見,發生了一次位于地表以下的爆炸……彈坑周圍沒有彈片擴散痕跡,沖擊波傳導模式符合鉆地彈頭的特征。”

他根據經驗迅速做出判斷,隨后瞟到了另一張圖片下面的研判內容。

和自己剛才的說法幾乎完全一致。

但上將剛剛才在國會山給整個空軍漲過一次臉,如今自然不可能滿足于這樣初步的結論。

“能確定其它更具體的細節么,比如命中時間,還有發射位置?”

“ADEOS2在今天下午,也就是當地時間明天凌晨3時25分經過時還沒有發現任何異常,所以基本可以確定,對方是在0325到0703之間的大約三個半小時內完成了從發射到命中在內的整個過程,也符合華夏導彈部隊在測試新型號時的一貫行為特征。”

對于這個結論,洛德不置可否地皺了皺眉:

“所以你們認為……這是一種新型號?”

雷蒙德點點頭:

“華夏導彈部隊過去也測試過幾種不同規格的鉆地武器,但情報分析部門對比了此前的兩次測試結果,發現彈痕特征存在很大差別。”

“去年在滇省靶場留下的彈坑呈漏斗形,邊緣參差且深度有限,顯然屬于非常初級的型號,侵徹能力相當有限,而眼前這個貫穿通道光滑、深邃,就好像是一根鋼釘垂直釘入大地……”

他一邊描述一邊在空氣中比劃著:

“所以他們肯定更換了侵徹體的結構,還可能附帶有延遲起爆的二次殺傷能力,靶標的破裂度起碼比上次測試提升了三分之一,至于更具體的數據目前還無從得知。”

L波段合成孔徑雷達具備一定的透地能力,但面對鋼筋混凝土顯然還是有些力不從心,只能看穿到很淺的深度。

而在聽到這部分結論之后的第一時間,洛德就想到了此前華夏方面在蒙省中部進行的幾次神秘試射。

當時初步研判為一種新型的中短程戰術導彈。

似乎和眼前的情況完全能對上號。

“讓紅寶石12衛星重點觀察一下蒙省中部的那個發射陣位,看看有沒有最近留下的發射痕跡。”

他面色凝重地下令道:

“等到分析數據出來之后,第一時間通知我。”

太陽同步軌道衛星會有一個固定的24小時重訪周期,所以這件事情急不來,只能慢慢等。

而且,洛德也需要一些時間作為緩沖,來分析一下眼前的局面——

幾天前,是他自己親口下令,將衛星偵察的重點轉移到鶴城市郊外的55基地周圍,但最后卻只觀測到了一次奇怪但并不算敏感的固體火箭補位發射。

盡管在報告中將其渲染為一次攜帶分導式多彈頭的洲際導彈試射,但上將本人卻非常清楚,東風31無論如何都不具備攜帶多彈頭的能力。

并且從邏輯上,由于彈頭運載器本身也有動力,因此華夏方面的多彈頭導彈一定會被命名為東風4X。

換句話說,盡管嘴上不可能承認,但湘省那邊的發射確實只是一次誘餌,用于掩護這次命中了隴原靶場的真正測試。

而在眼下這個大選前夕的當口,“鉆地武器”和“戰術導彈”兩個關鍵詞合在一起,無疑會刺激到一些人敏感的神經。

那么自己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在不引發關鍵誤判的前提下,盡可能增加刺激的程度。

一方面,可以轉移大家的關注重點,避免分析報告中的結論被放在聚光燈下找出漏洞。

另一方面則可以進一步威嚇明年的白宮新主人。

無論是哪個。

由于最近的高頻次使用,戴文·肯頓上校和他的情報分析部門已經對紅寶石12衛星的數據處理流程輕車熟路。

僅僅幾個小時之后,分析結論就已經出現在了地下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

“前幾次發射的位置并沒有出現新的可疑痕跡,但我們在同樣位于蒙省西部的另一處坐標發現了固體火箭發動機工作之后的殘留物質。”

肯頓上校手里拿著一根天線,指向屏幕上一處被標紅的位置:

“可以確定在過去612小時內,這里有過一次……或者一輪導彈發射。”

通過燃燒殘留物進行導彈發射預警當然是相當前沿的技術,但溯時精度確實有限,只能確定到今天凌晨。

恰好符合之前雷蒙德給出的推測范圍。

“信號特征呢,分析過了么?”

洛德追問道。

“和前幾次測試略有區別,但差異很小,基本確定仍然屬于同一型號序列……可能只是地表或者空氣中的成分存在差異,與尾焰接觸之后形成了微量的新產物。”

“也就是說,這次的射程比過去更遠了?”

上將看了一眼新的發射位置,明顯更加偏東北方。

“如果完全按照最短路徑計算,那么大概是15001600公里左右,當然考慮到彈道規劃問題,實際也有可能稍遠一些。”

雷蒙德咽了口唾沫:

“這可不是東風15系列能夠達到的射程……”

“射程不是問題。”

洛德打斷他,目光轉移到大屏幕右下角的沿海區域:

“問題在于他們想釘穿什么。”

冷光燈打在他銀白的鬢角上,折射出刀刃般的寒芒。

玻璃幕墻外,數十塊監控屏幕正無聲吞吐著數據流,如同一只只窺視地球的眼睛。

這個問題實際已經明牌。

只不過,大家還都沒有挑明而已。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