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芳  第四百五十四章 日不落共和國

類別: 歷史 | 清史民國   作者:御炎  書名:蘭芳  更新時間:2024-08-04
 
最開始,趙學寧必須要承認他手上是沒有什么機器的,他的機器都是來源于歐洲,技術人員也都是來自歐洲。

他把尼德蘭設置在東印度群島的一切都給吞并了,這是他發家的根源,沒有尼德蘭和他的老丈人彼得魯斯,他辦不到這一切。

或者說沒辦法那么簡單那么快速的辦到這一切。

吞并尼德蘭東印度群島的一切讓他走上了快車道,幾乎少走了三五十年的彎路。

后來,尼德蘭的技術被他全部掌握,他又安排秦壽等專業忽悠人員從法國和英國購買當時更加先進的技術,有些技術人才甚至是被蒙騙過去的。

但是這些購買過去的機器或者是通過其他手段得到的機器已經在本土人才的操作之下完成了革新。

他手下的技術團隊成功掌握了當時的歐洲技術,并且在此之上發展出了更新的技術,創造出了更加高效率更加好用的機器。

蘭芳大學體系的三根支柱之一的科技大學已經體現出了很大的作用。

從一開始需要研習歐洲教材,到現在科技大學里的教授們自己編寫教材來教授學生,巨大的進步是可以看在眼里的。

就比如說實用型的蒸汽機,那就是在中華聯邦本土的科研人員的幫助之下完成了實用性革命,讓這個蒸汽機擁有足夠的動力,能夠帶動火車長途行駛,能夠帶動船只在海上長途行駛。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財政部真的是出了大價錢,把各種資源的幾乎是不要錢的往工業部門送,他們要什么就給什么。

在試驗期,做一次不能保證成功的實驗,要五萬兩白銀保底。

而這樣的實驗往往還不是一次就能結束的,可能要做個七八九十次,五十萬兩白銀就這么砸了進去。

換做別人,早就被這么龐大的支出給弄得口眼歪斜、心律不齊、大小便失禁了,但是趙學寧還偏偏就忍住了。

他的身體依舊很健康,心理也非常健康,他非常健康地看到了損耗非常龐大的技術革新的成功,促成了蒸汽機車的實現、蒸汽機船的實現以及在全國范圍內大量產業中以蒸汽機為動力所帶動的那些機器。

工業部門基本上已經實現了讓蒸汽動力的機器在全產業之中的普及,只要能用上蒸汽動力機器的產業,都能看到蒸汽動力機器的身影。

產業工人們越來越熟悉蒸汽動力的機器,越來越習慣和機器相處,煉鐵煉鋼,鍛造槍支火炮,切割大型木材,攪拌水泥,這些大型工業生產環節都可以用上蒸汽機。

除此之外,生產鐵制農具、鐵鍋、鐵勺、鐵鏟等等民用器具,也都已經用上了蒸汽動力的新式機器,各式民用產品大批量上市,市場上的商品數量前所未有的充盈。

前所未有的生產效率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交通革新也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

物美價廉的新式工業產品以一往無前、豬突猛進的姿態闖入了剛從帶清的專制體制中掙脫沒幾年的人們的視野之中,一下子就把他們搞不會了。

過去,鐵制農具是關鍵性的生產工具,昂貴、稀少、國家體制一般很少能夠提供充足的鐵制農具,一旦被用壞了,很難快速購買添置。

所以家家戶戶都十分寶貝,真要是弄壞了,就只能用木頭、石頭作為代替,以至于農業生產的效率大大降低。

而現在,質量十分優秀的各式農具就在商店里放著,價格之低令人咋舌,很多老百姓都不停擦拭自己的眼睛,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了。

這個價格,好像比之前低了五六倍的樣子?

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以集體農莊為單位,農業部和工業部組成技術推廣小組專門下鄉指導,推廣新式農具的使用。

高校輕便的新式農具比之前的老舊農具要好用得多,輕松省力的多。

原先挑水還要用人力,從河里或者井里挑水,現在直接上蒸汽抽水機,分分鐘就把水給抽了上來,很短的時間內就把大家伙兒的水桶水缸全部填滿。

原先需要三個時辰才能做完的農活,現在一個時辰不到就已經完成,生產效率成倍增長,集體農莊里的農民們看著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個的都仿佛飄在云端、腿都軟的站不起來。

除此之外,位于天京、成都、燕京和西安的四所科技大學早已聯合在一起成立了肥料研究小組,認真鉆研趙學寧從歐洲引入的植物營養學說。

在“前人”的智慧指導之下開始研究除了動物糞肥之外的其他肥料。

歐洲人大約在十八世紀中期開始,以當時的物理化學基礎開始研究植物營養學,走了一段彎路,但最終還是研究出了人工肥料,實現了糧食產量的極大增長。

趙學寧在四年前就把植物營養學引入了當時的蘭芳科技大學,要求學者們進行研究,且通過一些“小手段”,幾乎把整個歐洲的研究成果都給復刻到了蘭芳科技大學里。

目前來看還沒有突破性的進展,但是在趙學寧的千里眼的指示下,至少他們已經找到了一些具體的方向。

但是以蒸汽機為核心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明顯只是趙學寧計劃里的第一步,蒸汽機的使用效率比較低,電動機和內燃機才是趙學寧接下來要追求的。

所以早幾年之前,趙學寧一方面派人去歐洲美洲找電池,把當時歐美的電學理論整體復刻到蘭芳科技大學里,一方面又派人在東北和西北地區尋找石油。

最后成功把電學和石油燃料學這兩門學科引入大學當中進行研究,同步進行電動機和內燃機的研發。

有了蒸汽機作為動力設備的前置研究成功案例,趙學寧對于電動機和內燃機這兩種動力裝置的研究懷揣著非常大的信心。

他相信這兩種動力設備在這個世界也絕對是由中華聯邦率先研制出來,并且率先投入實用領域。

別說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中華聯邦領先,第二次,第三次,乃至之后每一次,中華聯邦都會走在全球之前!

這就是趙學寧心中最大的野望,也是他絕對不可能認輸的關鍵點。

在他的這種爭分奪秒研究新技術的理論指導之下,中華聯邦的科研人員們的確也是卯足了勁兒在往前沖。

在充足的資金和資源支持之前,目前根據趙學寧提出的電報這一觀念,已經由科研人員開始開始提出課題進行研究和實驗。

他們把當初美國人富蘭克林用風箏線引雷的這么一個實驗做了一番安全性的改進之后,在紫金山進行了重演,確定了電是可以經過導流裝置準確無誤的進入蓄電池當中的。

既然如此,趙學寧提出的使用電和導流裝置進行信號的轉化這么一種可能性也就是存在的。

理論上,只要這個導流裝置足夠長、足夠耐用,哪怕兩個傳導終端一個在東北一個在西藏,他們也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通訊。

但是趙學寧并不滿足于這樣的設想。

他還提出可以拋開這種線路式的傳輸裝置。

電自發的存在于大自然之中,天上地下無處不在,只是我們沒有關注過。

如果我們可以捕捉到電,那么我們或許可以利用電的這種形態實現遠隔萬里也能瞬間進行的無線電通訊。

趙學寧再次用自己的千里眼給科研人員們描繪了一幅美好的藍圖,為他們指引了前進的方向,告訴他們有線傳輸并不是終點,無線傳輸才是他們要追求的目標。

盡管對于現在的科研人員們來說,連有線電傳播技術都沒有搞明白,更遑論無線電技術,技術總是要一點一點往上攀升的。

但是趙學寧相信,他們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和明確的指引之后,就能自發的去尋找能夠證實能夠實現這個方向的方式。

他們等于是在尋找是在復原一個已經存在的東西,有的放矢,而不是像無頭蒼蠅一樣亂竄,竄到哪算哪。

趙學寧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能在活著的時候看到這群科研人員創造奇跡。

奇跡,本來就是要人去創造的。

為了對付帶英以及整個歐洲,趙學寧苦心孤詣地完成了這么一波文化交流的計劃,而現在美利堅上趕著要求他做這樣的事情,那趙學寧還能不滿足這幫美利堅人嗎?

美利堅現在國力不行,文化自信也沒有,這個時候中華聯邦要是不來一個機械降神狠狠的給這幫土老帽開開眼兒,那可就真的是白來這么一回了。

所以趙學寧決定了,要把在倫敦辦的那些事情原封不動復刻一遍去美國。

現在老美的首都不是紐約,也不是華盛頓,而是費城,那就讓整個文化交流團隊跟外交使團一起去費城,從無到有開始幫這幫新大陸的土老帽們了解了解什么是中華、什么是中華文明。

既然連歐洲的那些東西他們都追捧的不要不要的,更何況是比歐洲文明更加優秀,更加燦爛奪目的中華文明呢?

只不過一想起這幫人,趙學寧就想笑。

反正他是從來都不知道所謂的左宗棠雞到底是怎么回事兒,這幫人反正非常富有創造性,他們總是能創造出一些讓中國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也根本不會想要去創造的食物變成中餐的代表性作品。

為了不讓那樣的事情再度重現在這個世界,趙學寧決定先他們一步,先把正兒八經的中華美食、中華美酒給弄過去,讓他們嘗嘗正宗的,然后再根據他們的口味做一些微調。

反正因地制宜靈活變通這八個字是趙學寧送給那些在外創業的人的制勝法寶。

到時候在帶英、法蘭西購買土地建設農莊,再雇傭本地人種植莊稼之類的,搞一些中華式的變革,想想就很帶勁。

這個全面的往外鋪開攤子的計劃非常的大,不是短時間內靠著少數人就能完成的,而是一個至少需要二三十年時間、需要全體國民參與的大事件。

這個計劃一旦完成,就算沒有完全成功,成功個七八成,趙學寧都能確定未來世界三四百年的時間里都不會擺脫中華聯邦的巨大影響力。

到那個時候,中華聯邦才是真正的“日不落共和國”。

唐文山隨后和趙學寧又商議了一些與老美通商投資的細節上的問題,然后便離開了。

第二天,趙學寧邀請了杰斐遜前來大總統辦公室做客,自己單獨招待他。

得到趙學寧邀請的杰斐遜非常激動,他表示居然能夠得到趙學寧的單獨邀請,所以倍感榮幸,一上來就端端正正的坐在椅子上,一絲不茍,生怕被趙學寧看輕了他。

趙學寧笑呵呵的給他泡了一杯明前龍井,就和他坐在一旁開始閑談。

“或許你們之前也沒有怎么注意過,但是自從你們派商船來到廣州做貿易開始,我也派了一些商船去到你們那邊和你們做生意,所以我對你們美利堅不是沒有任何了解,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些。

所以說老實話,你這一次過來我還挺奇怪的,畢竟我在我的書里面可沒有說伱們美利堅的好話,我以為你們那邊應該有不少人是在罵我的,也不會想著和我扯上關系。”

杰斐遜沒想到趙學寧上來就談了這么一個敏感而又略顯尷尬的問題。

不過他也非常欣賞趙學寧的直接和坦誠,他也知道這個問題遲早都是要解決的。

兩個國家如果要建立起正常的外交關系,歷史上有什么包袱,至少是要對對方到底有個說法的。

雖然說中華聯邦和當下的老美之間并沒有什么實質上的包袱,但說法總歸是要有個說法。

所以趙學寧就率先拉開了話匣子。

而杰斐遜也知道這個事情必須得有個說法。

中華聯邦如是如何看待美利堅的,中華聯邦的領導人是如何看待美利堅的,這個問題也是杰斐遜必須要知道,然后帶回去告訴華盛頓的。

“大總統先生,您非常坦誠,您的坦誠在我看來已經超過了許多的政治家,如果說美國國內的那些政治家能有您十分之一的坦誠,我想我也不會就那么辭去國務卿的職務了。”

佰度搜索悠久小說網.Хw全集TXT電子書!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