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芳  第四百三十八章 天涯若比鄰

類別: 歷史 | 清史民國   作者:御炎  書名:蘭芳  更新時間:2024-08-04
 
那一次全國性的衛生部大會之后,整個中華聯邦共和國內的醫療氛圍就發生了改變。

作為中華聯邦的最高領導人,趙學寧為醫生們說了話,給他們吃了一顆定心丸,讓他們敢于用藥,敢于治病,并且他還進一步推動了全國范圍內的醫生聯合會的成立。

借助交通運輸手段的極大飛躍發展,趙學寧建議他們每隔兩年三年就可以選擇一個大城市舉辦一次很多人參與的聯合會議,就和當年蘭芳醫院當中那些各科室聯合會議一樣。

大家聚在一起,把大家遇到的病例拿出來交流,互相討論,交流醫術,各自遇到的疑難雜癥也拿出來討論研究歸納總結,找尋其內在的邏輯,這樣才能提高醫術。

與此同時,對于用藥之類的事情,趙學寧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用此前蘭芳醫院所掌握的用奎寧醫治瘧疾的案例,試圖將近現代的制藥理念和制藥技術納入到全國范圍內的診療方案之中。

他表示,是否可以將傳統藥物當中的有效成分給單獨提煉出來,剔除無效的部分,以此增加治療的效率,同時,也可以降低人體的負擔。

“據我們所知,很早的時候奎寧就是存在的,但是當時使用奎寧治療瘧疾的南美洲大陸上的那些原始部落的人,他們并不知道什么是奎寧,所以他們就把金雞納樹的樹皮剝下來曬干磨成粉,來治病。

后來我們發現并不是所有的樹皮部分都是有效的,而是樹皮當中的某一種物質有效,那才是奎寧的主要組成部分,而其他的部分就是沒什么用的東西。

由此我想到,古人所說的是藥三分毒,是不是也有這方面的意思,有用的部分和沒用的部分混雜在一起,有用的部分可以用來治病而沒用的部分,只會成為人體的負擔。

所以我們應該嘗試尋找有效的方法,把藥物當中有效的成分提取出來,專門用于治病,你們可以好好的想一想這個辦法是不是可以運用一下。”

對于醫療層面的事情,趙學寧向來都是非常在意的,如果沒有良好的醫療條件,很多事情他都不敢放手去做,比如東南亞大開發,一個不好,那是真的要以人命為代價去開發的。

這種開發的成本太高,趙學寧不是很想承擔,所以還不如把這些成本拿來推進醫療發展,在各地興建醫院,培養醫生。

總之趙學寧現在是越來越能夠意識到,不管做什么,戰爭也好,殖民開發也好,很多事情都是要有醫學底蘊的。

沒有醫學底蘊,很多地方對于人類而言就是生命禁區,去了就是個死,還沒等開發出什么經濟價值呢,人就沒了。

東南亞的雨林是這么回事兒,南洋的小島也是這么回事兒,包括當下準備進行開發的澳洲大陸也是那么回事兒。

在蒸汽機船得到了運用之后,趙學寧就組織了團隊往南跨越赤道無風帶,向澳洲大陸進發,可以說成果是非常不錯的,澳洲大陸已經被找到了。

就在蘭芳十四年的七月份,隸屬于海軍第三艦隊的一支探險隊已經抵達了澳洲大島,然后他們就開始了環島航行,試圖測量這個大的沒有邊的島究竟有多大。

在環島測量的過程當中,他們又發現了這個大島周邊大量的大大小小的島嶼,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無人區,至少在目前,海軍探險隊所發現的地方只有一個島有人類蹤跡,其他到處都是野生動物和原始叢林。

因為探索的難度比較大,第三艦隊的探險隊已經派人回來傳消息說他們需要更多的人手、更多的船只以及更多的資金和物資。

趙學寧指示海軍部一概予以支持,并且派遣了相當多的礦務從業者準備直接去澳大利亞尋找優質鐵礦。

對于這個號稱是坐在礦車上的國家,趙學寧一直以來都比較眼饞,與其這里便宜了帶英,讓帶英把這里變成罪犯流放地和罪犯后代的游樂園,不如把這里交給中華聯邦,讓中華聯邦來建設,把它變成重要的工業資料原產地。

帶英在控制澳洲大陸之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是沒有能耐去建設澳大利亞的,但是中華聯邦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國內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蓬勃向上的建設國家運動的浪潮,足以讓聯邦政府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組織出一支規模相對龐大的先遣隊抵達澳洲大陸開始建設。

事實上,在中華聯邦建立先后的一段時間里,趙學寧已經下令讓宣傳部就整個國家未來的發展戰略問題進行廣泛的全民宣傳,要求把原先社會上重要的安土重遷意識進行全新的包裝與重新的解釋。

他希望用老百姓能夠聽得懂的意思,去傳達一些包括樹挪死人挪活、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之類的意識,把背井離鄉這種負面意識轉變為海闊天空、外出闖蕩,然后落葉歸根衣錦還鄉這種帶有正面意義的意識。

然后大力宣揚廣東和福建沿海地區的民眾下南洋所獲得的巨大成就。

包括把蘭芳共和國建國先后的一些事情也給宣傳起來,充分利用好《南洋英雄傳》這本傳奇在民間的巨大影響力,大力宣揚外出闖蕩、建功立業然后衣錦還鄉的故事,并且挑選一些典型人物用來宣揚。

他希望以此逐漸改變中國人數千年來安土重遷的鄉土觀念,使得人口流動在人們眼里成為一件平常事。

趙學寧倒也不是覺得安土重遷這樣的觀念有什么不好,因為在古時候,遷移就伴隨著死亡,甚至等同于死亡。

極其低劣的交通環境使得遷移成為了一件人人談之色變的事情,人們自然的認為留在老家才是最安全的。

再加上當時朝廷的土地制度和戶口制度,封建朝廷試圖把人口和土地綁定在一起,不允許人們自由流動,流動的代價非常之大,所以大家都不愿意流動。

但是現在時代變了,隨著公路和鐵路雙路并行,人們外出已經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中華聯邦也沒有不允許人們自由流動,人們外出也不再需要從官府那里取得什么允許,想走就走,說走就走。

隨著鐵路和公路的建設逐步向北推進,人們遲早會發現過去需要幾個月才能抵達的地方,現在不過是朝發夕至。

過去好朋友之間一次告別可能就是永遠,但是現在好朋友告別之后再次相見,可能就是幾天以后的事情。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已經不是美好的想象了,很快就會成為現實。

一個住在遼東的人和一個住在廣東的人在過去幾千年里,他們很可能幾輩子都不會有什么聯系,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他們可能只需要花兩三天的時間就可以相見,他們完全可以成為朋友。

并且中華聯邦政府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進行治安打黑運動,對于地方上的那些有活力的社會團體,中華聯邦政府向來都是嚴厲打擊、絕不姑息的。

社會治安環境已經極大的好轉,過去那種出趟遠門就和闖一趟鬼門關一樣的事情,已經不會再出現了。

所以不單單是宣傳口上的路徑發生改變,現實也一樣如此,外出闖蕩那就不再是一件聽起來很遙遠的事情,人們想要從外地回家,也不過是一張火車票和幾天的事情,很難嗎?

一點都不難。

這就是科技給人和社會帶來的巨大改變,讓過去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變成可能,讓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擺在眼前,還有什么能比科技給人類帶來的變化更多呢?

在此基礎上,中華聯邦政府想要推動嶺南開發、東南亞大開發和澳大利亞大開發的計劃,就不再是天方夜譚了。

隨著時間推移,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響應這種號召。

事實上,從蘭芳十四年二月份開始,這種情況就已經在逐漸上演了,尤其是福建和廣東,這些傳統上就有出海觀念的地方對于這種號召更是積極響應。

隨著打土豪分田地和集體農莊的建立,當地的人口確實有過一波回流,從蘭芳八年到蘭芳十三年,短短的五六年間,福建和廣東等地的人口有了一波極大的上升。

不過這些地方本身的農業潛力就不是很大,已經被開發的差不多了,再怎么開墾,荒地也就是那么多。

而且趙學寧還要求不能盲目開墾荒地,要給子孫后代保留一片綠水青山,發展農業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所以就這么短短的幾年間,福建和廣東等地已經再一次的出現了人地矛盾。

土地不夠分了,后面回來的人已經沒有土地可以分配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推動東南亞大開發和南洋大開發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這對于大家來說都有好處。

而且趙學寧覺得不能等悲劇已經發生了再想著去彌補,不能等到土地已經開墾完了再去想著退耕還林退耕還湖。

過去大家都在內卷,沒有更多的領土,過度內卷那是沒辦法。

可現在呢?

大把大把的荒地等著大家去開發,中南半島和南洋的島嶼有非常多肥沃的土地在那等著大家,沒有必要在自己的家鄉使勁的內卷,非要把家鄉那點可憐的土地給刨干凈。

走出去,往外邊看看,睜眼看世界,天下之大,那么多無主之地,你們還怕沒有土地可以耕種?還怕沒有房屋能夠居住?

在聯邦政府的宣傳之下,在現實的逼迫之下,以廣東和福建兩省為開發排頭兵,蘭芳十四年二月份開始,廣東省和福建省開始聯手安排移民事務。

這兩個省開始把過量的人口往北越省、南越省、真臘省和暹羅省這些地廣人稀的地方安排。

而且這些地方也確實準備好了接收人口。

在過去的數年之間,聯邦政府不斷通過抓捕的罪犯和戰場上抓住的戰俘來對這些地方進行基礎設施的修建,那些最危險的事情都已經讓這些戰俘做完了。

本地原先已經開墾過的土地得到了維護,沒有開墾的土地也得到了開墾。

危險的深山老林子里,由這些戰俘頂著爆多的蚊子和兇狠的野獸往里鉆,往往結束的時候,人身上的血都快給蚊子吸完了,別說奎寧,大羅金仙都救不回來。

他們砍伐一定量的樹木,平整土地,排水,修建房屋,修建小規模的城鎮,興修水利設施和道路,把原本不適合居住的地方變成了適合居住的地發給。

中南半島上的四個省的很多地方都已經修建好了基礎設施,就等著人去居住,就等著人來種植土地,人要是不來,那么多的戰俘和罪犯可就白死了。

不單單中南半島上是這樣,南洋上的那些海洋省份也是這樣。

呂宋大島上一片一片的修整完畢的無人村落、無人城鎮就等著移民們過來居住,大量平整好的土地就等著人去種植,當地政府甚至已經把農具種子都給準備好了,相對的生活配套設施也準備好了,醫療設施也有。

只要人一來,拎包入住,馬上就能干活,馬上就能生活。

而且過去的前三年是免稅的,第四年第五年賦稅減半,一直到第六年才開始才需要繳納全額的賦稅,這么好的移民條件對于那些沒有土地的人來說,實在是無法拒絕。

轟轟烈烈的大移民行動從蘭芳十四年的二月開始,因為事前充分的準備,到半年之后蘭芳十四年的九月,浙江、福建、廣東、廣西乃至于湖南這五個省已經累計有超過一百萬人前往了東南亞和南洋。

這些移民響應了聯邦政府的號召,帶著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許前往了陌生的土地。

聯邦政府當然不會讓他們失望,也不會讓他們覺得自己被欺騙了,該準備的都準備了,該有的全都有,甚至于當地的官府對于這些人口的到來是遠遠感受不到滿足的。

他們還渴望更多的人口過去,一百萬人撒到東南亞和南洋諸島上,那就相當于是往北海里撒一把鹽,完全不夠啊!

佰度搜索悠久小說網.Хw全集TXT電子書!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