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大明官軍經過奮勇鏖戰,徹底占據了島山城三之丸時,日頭已經偏西。
倭式的島山城上下一共三層,最底層的三之丸是面積最大的一層,駐守兵力最多的一層,肯定也是防御工事最完備最堅固的一層。
更不要說,還有大量的糧食、彈藥都積存在三之丸。
所以占據了三之丸后,仿佛再拿下上面的本丸和二之丸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雖然此時天色略晚,但麻貴還是向林大帥建言道:“可以一鼓作氣,不惜連夜鏖兵,盡快拿下整個島山城!”
不過林大帥卻道:“我軍已經攻占三之丸,二之丸和本丸的倭軍已經是甕中之鱉,遲早覆滅!
在這種時候,反而不需要心急了,真沒必要急切破城,尤其是還可能要繼續付出重大傷亡。”
麻貴情急的說:“兵貴神速,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如果給了守城倭軍喘息之機,以后再攻破上面兩層難度更大。”
林大帥依然不為所動,諄諄教導說:“老麻啊!你要謹記,我們這些做將帥的,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城,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
島山城已經是囊中之物,那么就要開始放眼全局,考慮如何用島山城做文章了。”
而后林大帥就下了三條命令,“第一條就是停止繼續進攻。
第二條是對已經占據的三之丸進行破壞,防止被倭寇奪回后再利用。
第三條就是今晚犒勞殘存的朝鮮義兵。”
麻總兵看到大帥決心已下,也就不再勸了。
他估計著,林大帥肯定有點別的想法,正想詢問時,又聽到林大帥說:“走!先去慰問朝鮮勇士們!”
當晚,七百多朝鮮義軍殘兵獲得了林大帥的崇高禮遇——普通兵員大米飯管夠,頭目以上還有酒肉!
兩個義兵將領更是能進入中軍大帳,由林大帥親自陪同飲酒。
不是林大帥吝嗇,只想請兩個人喝酒。
而在中午上陣之前,聽林大帥訓示的五名義兵將領,現在就只剩這兩人還活著了。
職場競爭之殘酷,可見一斑。
酒過三巡,林天帥主動說起了正題,“不知對將來之前程,你二人有何想法?”
真正的獎賞要來了?兩名幸運將領驚喜的對視一眼,至于同袍傷亡的悲痛,就暫時忘卻吧。
兩人情商還算夠用,行禮道:“我等愚昧不明,不知天帥有何教誨?”
林天帥便說:“半年之內,必定全殲入侵之倭寇,此后貴國重歸太平。
你們都是慶尚道和江原道的嶺東義兵?如果你們愿意,可以在兩道內任選官職,本帥負責向國王保舉!
如果你們為求穩妥,想去北方樂浪公封地,本帥同樣可以保舉!”
兩人大喜,連連叩首稱謝,心情像是后世平民中了千萬大獎似的。
要知道,以前的他們連當個郡守縣令都不敢想,而天帥卻承諾兩道內任選官職!
而后林天帥說:“至于其他奮勇攻城的七百多勇士,你們二人去統計功績,今后都酌情安置,高低給個職位。”
對于這種封賞大批發,林天帥一點都不心疼,反正付出的都是朝鮮國的職位,
麻貴在旁邊看得分明,大帥這行為絕對就是千金市馬骨。
看來大帥對攻克南海岸各倭城困難程度估計的很充分,確實需要很多攻城炮灰。
以前大帥嘴里總說“炮灰”這個詞,麻總兵還不太懂,但今天看到冒著天兵炮擊拼死攻城的朝鮮義兵,總算是徹底明白什么叫炮灰了。
打發走了已經激動到不知什么叫疲倦的朝鮮義兵將領,林大帥又對麻貴說:“大兵團作戰,最重要的是節奏感,該快時快,該慢時慢。
島山城是一個好劫材,如果不加以徹底利用,豈不可惜?”
麻貴也有自己的思考,趁機問道:“莫非大帥是想圍點打援?”
林大帥點頭說:“確實也可以這么說,島山城中有好幾位豐臣秀吉的親屬嫡系,不是發小的后人就是正妻的外甥。
如果這樣一群人被圍困在島山城,其他倭兵怎敢不救?救不出來只是能力問題,救都不救那就是態度問題了。
所以暫時不必攻打島山城本丸,趁機多消滅倭寇有生力量,才能達到利益最大化。”
麻貴答道:“在下已經已經明白!”
林大帥又道:“另外,如果從全局眼光來看,我大明水師還在熟悉南海的海情,尚未徹底封死倭寇海路。
如果我們陸上進度太快,幾天就攻破蔚山,再幾天就殺到釜山,那么倭寇必定如同驚弓之鳥,毫不猶豫的乘船逃回倭國,無異于縱虎歸山。
所以目前我方的進攻不能太快,要等水師取得決定性大勝,徹底封死海路。
然后在陸上步步緊逼,最后才能達到全殲倭寇的目的。
如能抓個幾萬俘虜,那就更好不過了。”
麻總兵:“.”
前面的分析還算正常,怎么最后一句就這么奇怪?
你林大帥去年還完全不要俘虜,而今年為了盡可能多抓俘虜,竟然要“拖延”戰機了?
林大帥拍了拍麻總兵的肩膀,故作高深的說:“軍事是為政治服務的,政治是為經濟服務的。”
麻貴不想再聽大帥上課了,直接問道:“如果不繼續攻城,在下明日做什么?”
林大帥下令說:“你率領本部兵馬,負責去西邊打援!
雖然目前你的戰績不如李如松,但也別差的太遠吧?
所以本帥就將擊敗援軍的任務交給你了,希望你能多刷點戰績!免得將來班師時,在李如松面前不好看。”
聽到這話,麻總兵就像是打了雞血,拍著胸脯說:“大帥放心,在下必定竭盡全力!”
到了次日,麻貴就率領本部一萬四千兵馬,向島山城西邊而去。
以大明精銳邊軍的戰斗力,麻總兵自信憑借部下這一萬四千兵馬,就算遇上三四萬倭軍也不帶怕的。
又次日,便有探騎回報說,有兩路倭寇大軍水陸并進,向著蔚山這邊而來。
乘坐船只沿著太和江而來倭寇的旗幟上,有圓圈十字圖案,人數不詳。
而陸路倭寇的旗幟上,有圓圈三葉的圖案,人數約有三萬左右。
跟倭寇打到現在,大明這邊探馬也都知道,倭寇將領往往以“家紋”為戰場標識,所以回稟情報時,也會帶上家紋圖案描述。
麻貴不懂分辨倭寇的家紋,但無所不知的林大帥應該懂,就算大帥不懂,小西行長也該懂。
所以麻總兵在第一時間,就迅速將所有情報發回鶴城山主營,請林大帥進行分析判斷。
其實能做到這一點,就已經比大多數貪圖功勞的將領靠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