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爺爺朱元璋  第060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作者:西湖遇雨  書名:我的爺爺朱元璋  更新時間:2024-05-14
 
“我先把第四批無線電臺送過去,爺爺你那邊接好了。”

這次陰陽炁海的規模,肉眼可見地比之前更大了一圈,因此,物品傳輸的效率也提升了,不用擔心碰到邊緣繼而湮滅的問題。

但第四批無線電臺畢竟數量太多,有著足足二十臺,所以還是輸送了很久。

可在大明這邊,眾人卻并不嫌久。

圣孫壇上的氣氛,也從剛才得知女真人在未來會覆滅大明后的憤怒,逐漸轉向輕松。

看著這些不斷掉下來,落在特制的極厚軟墊上的無線電臺,鄭國公常茂和曹國公李文忠,嘴角都要咧到耳朵根了。

第三批送過來的那幾臺無線電臺,根本就不夠體量足有數百萬之巨的明軍分的。

當然了,洪武時期的明軍,雖然數量看起來非常嚇人,但這是有著衛所制的制度原因的,其中大部分都是屯墾兵,真正能夠用于野戰的機動部隊數量沒那么多,“只有”幾十萬人。

可即便如此,確實需要無線電臺的部隊,還是太多了。

其中優先級最高的,就是北部邊境的軍隊(此時還沒有“九邊”的說法),以及京師的上十二衛親軍的也就是朱元璋從洪武十五年開始改制,劃定由皇帝直屬的錦衣衛、旗手衛、虎賁左衛、金吾前后衛、羽林左右衛、府軍及前后左右衛。

而有了這足足二十臺無線電臺,再加上之前第三批的六臺,就能讓幾十萬精銳明軍的戰斗力提升一個檔次。

雖然世界第一強軍提升一個檔次還是世界第一強軍,但對于明軍的野戰部隊來說還是有質變的。

畢竟,通訊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對于戰爭具有絕對影響力的因素。

有了這些電臺,在防御的時候,敵人攻擊任何一方重鎮,行蹤都能被負責指揮的將領馬上知曉,繼而派兵圍堵;在進攻的時候,明軍可以從容地分進合擊,各部之間能夠及時溝通,只要一部受擊,堅守住就可以等到各部靠攏支援,不至于被人打時間差各個擊破還一無所知。

可以說,有了這第四批的二十臺無線電臺,明軍攻略遼東的勝算,將極大增加,只要正常發揮,就必然能夠成功。

甚至再往后說,以后遠征漠北進攻北元朝廷的時候,也不用擔心會有李廣那種“迷路侯”的窘境了,如果奢侈一點給斥候部隊單獨配備電臺,將很容易抓到敵人主力。

因為在漠北作戰,難的其實不是找到敵人主力的蹤跡,只要斥候撒的多、撒的遠,大概率是能找的難點在于,因為撒的太遠,所以找到了以后,斥候必須要原路返回尋找大軍主力,等尋找到了大軍主力給主帥匯報完畢以后,主帥再帶著大軍過去,而到了這時候,敵人早就溜沒影了。

而在古代,對此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拋下步兵,由主帥帶著數千或上萬精騎快速機動,與斥候保持一個較近的撒網距離,這也是霍去病非常喜歡親率少量騎兵去抓敵人主力的原因。

但現在時代變了,有了無線電臺,比如明軍的斥候部隊,在狼居胥山、斡難河、捕魚兒海.在漠北的任何一處發現敵人,都可以向明軍主力匯報,省去了折返跑這個過程,同時遠遠地隱蔽監視敵人的蹤跡,給明軍主力實時更新敵人的移動軌跡。

這就相當于明軍掃清了戰爭迷霧,敵人動態一覽無余,這仗打起來,可就輕松太多了。

常茂和李文忠的眼中閃耀著興奮的光芒,仿佛已經看到了明軍裝備上這些無線電臺以后,在戰場上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的景象。

“太好了!這真是天助我也!”

“什么天助,這是咱大孫送來的。”

朱元璋不滿地訓斥道。

常茂連連點頭,呲著牙笑道:“多虧了大外甥(常遇春是朱雄英的外公,常茂是親舅舅),有了這些無線電臺,咱們大明的軍隊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可就都得心應手的多了!”

李文忠也連連點頭,深有感觸地說道:“是啊,這無線電臺可真是神器啊!之前那六臺根本不夠分,以前咱們在戰場上,總是因為通訊不暢而錯失良機,現在好了,有了這東西,咱們無論是遠征遼東還是漠北,都可以實時地獲取信息和操控戰場,做出最正確的決策了。”

“若是沒有圣孫殿下,我們哪有這個福分?”

“是啊,多虧了圣孫殿下!”

眾人紛紛贊嘆,對朱雄英的感激完全就是溢于言表,怎么表現都不過分。

緊接著,朱雄英又把第二批的過期種子送了過去。

除了土豆玉米紅薯這老三樣,還有新增的黑麥和木薯的種子。

看著這些新的種子,朱元璋連忙問道:“大孫,這兩種新種子是什么?”

“爺爺,前面送過來的是黑麥種子,黑麥抗寒能力強,可以在北方種,甚至在漠北以北都能種,而且不僅能當糧食,還能當飼料用,不挑土壤。”

“后面送來的是木薯種子,木薯比土豆和紅薯的適應性更強,耐旱、耐瘠、少病蟲害,同樣不挑土壤,山區都能種,但是想要木薯高產的話,還是要用土層深厚疏松的土壤種植,如果土壤不行,產量就相對低一些,唯一的限制就是這個得在南方種,比如福建、兩廣、云貴等地。”

聽聞此言,朱標和李善長的目光緊緊鎖定在那一大堆看似尋常,卻蘊藏著巨大力量的種子上。

朱標率先回過神來,他顫聲道:“這么說,這黑麥種子能在北方嚴寒之地生長,那就是在小冰河期也能存活?這豈不是北方的百姓,同樣有活路了。”

李善長也激動得胡須亂顫,他連連點頭道:“正是這個道理!”

“而且,這木薯種子,竟能在南方那些貧瘠的山地生長,耐旱、耐瘠、少病蟲害,這……這簡直是神種啊!”

朱元璋看著兩人激動的樣子,心中也是一陣欣喜,他的手指輕輕摩挲著這些新奇的種子,仿佛能感受到它們潛藏的生命力。

這兩種新種子的出現,對于大明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之前朱元璋已經做好了實在不行就向南拓展,用南方的糧食去賑濟北方的計劃,而現在既然有了這黑麥,北方百姓最基本的生存就能夠得到保障了,在實際上增強了北地漢人對大明的歸屬感。

而北方的穩定,對于現在的大明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由于歷史因素,幽燕之地從五代十國以來,就脫離了漢人政權的控制,而兩河之地(河北與山西,山西古稱“河東”),也自靖康以后,淪陷于胡人之手數百年了。

所以,北方不僅胡化嚴重,而且人口非常稀少,糧食產量也較低,可偏偏北方承擔著防御蒙古人的重任,又不能不屯駐大量軍隊并進行移民,為了這些軍隊和移民,大明朝廷就必須每年給北方運糧。

這也是從洪武三年開始實行“開中法”的根源所在,如果不需要給北方運糧,大明朝廷干嘛要給商人們發代表著財富的鹽引?

歷史類最高均訂作品,你絕對不能錯過的好書!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