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爺爺朱元璋  第118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作者:西湖遇雨  書名:我的爺爺朱元璋  更新時間:2024-05-14
 
最大海商集團首領汪直被誘殺了,而且在未來倭寇大規模作亂的時候,肯定還是維持著海禁的,那么后來呢?

“那海禁,后來究竟如何了?”

朱元璋很好奇這個問題,因為無論他怎么推演,他都想象不出來,怎么去平衡海禁與開海這個兩難的選項。

所以,朱元璋想知道一下后人的智慧

“這就不得不提沿海區域地主士紳在海禁政策里的影響了。”

汪直被殺,是因為他想解除海禁進行合法貿易,他的海上勢力最大,合法貿易對他最有利,而對同樣從事走私的廣大沿海士紳其實是不利的,因為士紳們可以利用自己家族親朋對官府的影響力,幫自己的生意打掩護,而很多商人、富戶則做不到這一點,這就相當于用權力來換取財富.而一旦解除海禁,所有人都能進行合法貿易,沿海士紳們的這種專屬賽道就沒了,就要面臨更多的競爭,誰愿意面臨更多的競爭呢?所以汪直關于海貿合法化的提議沒有被采納,反倒是腦袋挨了一刀。

而后來很多被冠以“倭寇”名目的勢力背后,其實都有沿海士紳的影子。

朱元璋聽聞此言,頓感憤懣,這些沿海士紳竟然如此可惡,海貿之利皆被其所占據,朝廷未落分文,反而勾結倭人,致使沿海百姓生靈涂炭,何其狡詐惡毒?

朱元璋陰沉著面容,轉頭走向錦衣衛指揮使毛驤,毛驤被嚇了一跳,不知道皇帝怎么突然發怒了。

“咱還是殺這些士紳殺的少了!這些人咱早就知道,能跟著張士誠抵抗咱,就跟咱不是一條心!”

朱元璋恨恨地說道:“你給咱好好去查查,這江南、浙江、福建的沿海士紳,到底有多少在參與走私?”

“遵旨!”

朱雄英不曉得,他無意間的一句話,直接讓消停了沒幾年的沿海士紳們,再次雞飛狗跳了起來

朱雄英繼續道:“所以后來就有了隆慶開關,畢竟國家財政已經開始出現了嚴重的危機,收入減少的同時,該花的錢卻一樣都沒少,比如打倭寇的兵,全都是募兵募集來的,衛所兵早已不堪用,同時冗官的現象也在迅速膨脹在國家財政難以為繼且朝廷未從海貿中獲利分毫的情況下,不得不開關,而開關也驗證了‘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寇’的道理。”

所謂隆慶開關,指的就是開放福建漳州的月港作為民間從事外貿的唯一港口,當然了,也有種種限制,譬如出海的商人絕對不允許和日本進行貿易,一旦發現那就會被判為通倭罪,而且每次出去都有約定時間,超過時間也會被判為通倭罪。

但無論有何限制,隆慶開關的意義都是非常大的,這么做的直接影響,那就是被禁絕了近二百年的民間海外貿易終于又重新打開了一扇窗,過去為了生活成為倭寇的沿海居民現在不用走私了,只要交稅登記就能合理合法地從月港到海外貿易,因此之前肆虐沿海的倭寇瞬間就減少了一大半,剩下極其頑固的幾股被戚繼光和俞大猷重點打擊后也不成氣候了。

朱元璋喃喃地重復著“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寇”這句話,若有所思。

他明白了古來,所以看起來非常難以解決的倭寇大規模作亂,其實本質還是經濟原因而隆慶開關順應了經濟規律,一團亂麻的倭寇之亂便迎刃而解了。

大孫的話語,顯然比一萬次朝臣的勸諫都有用,如果只是朝臣說海禁如何如何,朱元璋定然嗤之以鼻,但大孫不僅深得他的信任,所預測的未來更是準確率高的嚇人,所以朱元璋下意識地就相信了,而哪怕認真思索,也覺得這里面的發生的東西,都是有跡可循的。

既然如此,朱元璋自然就想著,怎么防患于未然,怎么更好地改進大明的制度。

與此同時,朱雄英的話語,也沒有停下來。

“隆慶開關的利益相當巨大,民間都戲稱月港是‘天子之南庫’,光是收關稅,就比內帑積蓄還要多得多,短短70年的時間里,就有大概3.5億兩白銀通過月港涌入大明,占據了當時全世界生產的白銀總量的三分之一,所以爺爺你要是搞海貿,這里面利益肯定是相當大的,但是得注意其中的危險。”

朱雄英后面的話,被朱元璋自動忽略了,什么危險不危險的,又不是他去開船,他只記住了前面的數字。

——70年,3.5億兩,每年平均下來就是500萬兩!

小小一個月港,就能為大明帶來如此巨大的好處,由此可見,隆慶開關有多賺了。

海貿之利,如此巨大,可海禁海禁,禁出來個啥?朱元璋一想到這錢在開關以前都被沿海士紳給賺走了,國家一文都沒落下,氣的真是牙根癢癢。

誰賺錢不是賺?這五百萬就是按稅抽,抽的狠一點,每年都能白掙數十萬兩,干嘛要便宜沿海士紳?而且,這還僅僅是一個月港而已!

朱元璋難以想象,要是整個大明沿海,都放開了進行海外貿易,朝廷到底能多收上來多少稅收!

如果是以前,朱元璋肯定認為,這些事情,根本就不是錢的問題,畢竟大明的穩定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是人心的穩定,一方面是社會階層的穩定,海外貿易會破壞這兩方面。

但是,既然未來隨著經濟的恢復,無論怎樣最后都禁止不了海外貿易,那干脆把錢都摟咱的兜里不香嗎?

而朱雄英接下來的話語,更給朱元璋對于海禁政策的態度轉變加了一個大大的籌碼。

“而且,開關帶來的還不僅僅是經濟的利益,開關以后,大明融入到了剛剛形成的世界貿易體系之中,成為了最重要的一環,而西洋的先進火器,諸如弗朗機炮,也因此流入了大明,有了火器,大明的體量又比西方諸國大,所以哪怕大明從他們那里賺錢,西方諸國也只能跟大明老老實實做生意,不敢動粗.當然,他們的白銀來的也容易,除了日本產白銀新大陸也產。”

實際上,大明是大航海時代的客觀受益人,雖然新大陸是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等西方國家開拓的,但正是大明以及東方諸國的產品,才讓世界貿易體系得以閉環,并且隨后把整個世界的貿易都連成了一體。

因為這些西方國家生產力有限,從殖民地掠奪來的海量金銀,并不能變成真正的財富,而當時大明的拳頭產品如絲綢、棉布、瓷器、茶葉等很受西方各國歡迎,西方各國雖然沒有對等交換的產品,但他們有美洲掠奪來的金銀,這就導致了金銀大量涌入大明,而正是因為這些通過出口賺取來的金銀,才在客觀上挽救了大明岌岌可危的國家財政。

朱元璋若有所思地思忖著:“如此說來,就算是開海,大明也是最占便宜的,不妨就開個小口子,試試開關的效果。”

如果說大明最占便宜,從貿易順差上看確實如此,當然,西方國家肯定也覺得自己占便宜了,畢竟他們的金銀來的都跟不要錢一樣。

但朱元璋卻更深思了一層:“可要是大明把日本的白銀占了,再有了那勞什子新大陸的白銀,豈不就是富甲四海了?為何要由著西方這些小國主導?”

這個想法,在朱元璋的心里,深深地種下了一顆種子。

畢竟,要么就徹底海禁,如果海禁不了,那就開海而既然要開海,肯定要把大明的利益最大化。

又過了許久,朱雄英從陰陽炁海中傳來的話語,更是讓朱元璋神情一震。

“而且,這些白銀可是有大用的,沒有足夠的白銀就沒法為大明續命七十年!”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