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爺爺朱元璋  第163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作者:西湖遇雨  書名:我的爺爺朱元璋  更新時間:2024-05-14
 
這白胖和尚停下掃帚,抬起頭來,露出一張圓圓的臉蛋,眉頭細長,倒三角的眼睛有些兇相。

他身穿一件寬大的茶褐僧袍,腰間系著一條青絳帶子,脖子上還掛著一串沉甸甸的佛珠,每一顆都打磨得圓潤透亮,隨著他的動作輕輕搖晃,發出細微的碰撞聲。

白胖和尚上下打量了朱雄英一番,放下笤帚,雙手合十,向他行了一禮,道:“貧僧便是道衍,施主找貧僧有何貴干?”

朱雄英怔了剎那,他沒想到眼前這個白胖和尚,竟然就是他要找的道衍。

不過,這白胖和尚的衣著服飾確實符合規定,一開始佛教傳入中土,只準穿若青、若黑、若木蘭等“三如法色”的袈裟,直到唐代武則天崇佛,朝廷才開始常賜高僧紫衣、緋衣以示寵貴,因而演變成了大紅袈裟,并不是電視劇里演的那樣,和尚都穿大紅袈裟而到了如今的明初,按照洪武十四年頒布“比僧道服色,禪僧茶褐常服、青絳、五色袈裟;講僧玉色常服、綠絳、淺紅袈裟;教僧皂常服、黑絳,淺紅袈裟”的制度,不同教派的僧人需要穿不同的服飾。

大天界寺是如今大明禪宗之首,全寺上下僧人自然都是禪僧,若是奉行天臺、華嚴諸宗的佛寺,僧人則是講僧。

面對要么當狗頭,要么當軍師的抉擇,道衍選擇了后者,至少得活著才有機會知道問題的答案,同樣只有活著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道衍給他倒了杯茶水,低著頭說道:“貧僧聽說過朱施主的一些事情,如今一見,果然有趣。”

總之,眼下整頓莫愁湖這件事情,雖然不大但卻是他要做的第一件實事,所以朱雄英要竭盡全力,把這件事情做得漂亮,而道衍既然有智謀,那么或許可以問問他的看法,擇其能用之處來用。

“噫”

面對這個答案,道衍的呼吸似乎都停頓了剎那。

“自然是要變的。”朱雄英面不改色,“不過,卻并非是要改天換地。”

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治理天下如果合乎道,就可以作到太平安定,把戰馬退還到田間給農夫,馬耕作、糞拉田;而治理天下如果不合乎道,那么就連懷胎的母馬也要送上戰場,在戰場的郊外生下馬駒子。

“我確實窺得天機。”

他上下打量著道衍,試圖從這個貌不驚人的和尚身上,看出那“黑衣宰相”的影子。

“哪里有趣?”朱雄英饒有興趣。

朱雄英也并不覺得自己能虎軀一震就收復道衍,令其心悅誠服的納頭便拜,但眼下既然兩人之間有了基礎的了解,那么先拐帶上船還是可以的,道衍跟著朱棣的時候也不是一門心思不是?良禽擇木而棲都不止擇一次呢。

實際上,他的主張,便是改變大明,這一點與道衍是一致的,只不過要怎么改,改變到底有多大力度,卻未必與道衍的想法一致。

朱雄英坦蕩地承認了這一點。

“哦?”

道衍的三角眼微微吊了起來,露出了幾分玩味的神情繼續問道:“那敢問朱施主,這道是變好,還是不變好?”

當然,直接人身威脅綁過來也不是不可以,但這種方法就跟流寇抓落榜書生當軍師一個道理了,難免日后人家出歪主意所以還是交流一下比較好。

道衍的話語分外篤定,而剛才的問題,也是道衍為了驗證自己猜想所設下的小小陷阱,朱雄英的回答,已經驗證了他的猜想。

“道,便是這天下的種種舊制。”

來大天界寺找道衍的事情,朱雄英已經問過老朱了,而老朱的態度是默許,顯然,雖然老朱不喜歡道衍,但也覺得他是個有能力的人,于是故意冷落讓道衍閑置了這幾年,以備兒孫收用。

“朱施主如何理解?”

“天下大亂,越亂越好。”

“貧僧實現了嗎?”

“從前貧僧聽聞有人在陰陽炁海中能窺破未來,那時候貧僧還頗為不以為然,可幾年前貧僧被從燕王身邊忽然調開,陛下讓貧僧來這大天界寺中擔任僧官,勉強保住一命,而后日夜思慮間,便覺得這天數委實可怖了。”

“原來是道衍大師失禮了。”朱雄英回過神來,連忙還禮,“在下朱雄英,此次前來,是希望能與大師探討一些佛法。”

若是旁人,肯定猜度不出來這白胖和尚的心思,但朱雄英不一樣,因為這對于他來說并不難。

道衍微微一笑,把掃帚倚放到了一旁的樹干上,點了點頭:“朱施主請隨我來。”

“這取決于你的表現.現在是你做抉擇的時候了。”

道衍看著他,朱雄英同時也在揣測這位未來“黑衣宰相”的深淺,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他很清楚這次會面不僅是對道衍的考察,也是道衍對他的考驗,這種交互顯然是雙向的,只不過這和尚可絕不是什么良善之輩,老朱雖然沒殺他,但這種雙刃劍自己用也得小心劃傷手。

道衍學貫三教,卻又不在三教之中,因此,他的“道”一定是與眾不同的。

道衍沒有猶豫很久,他就像是被佛祖鎮壓在五指山下等取經人的孫猴子一樣,等待這一天已經很久了,剛才的考驗不過是小小試探,并不影響最終的結果。

朱雄英用茶杯一下下地磕著案幾的木質平面,八個字說完,將手中的茶一飲而盡,同樣起身昂然直視道衍:“這便是你的未來,你所求的,根本就不是走馬以糞的太平治世,而是戎馬生于郊的世界,你想要用這個世界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這是老子《道德經》里的一段話,掛在佛寺里沒被人撕了,說明道衍還是有點地位的。

因此,茶褐僧袍的禪僧,僧袍上還繡有八寶紋飾,定是禪宗僧官無疑,跟看電視劇里的警察干部通過“白襯衫還是藍襯衫,肩膀上扛著的是什么”來辨認身份是一個道理。

朱雄英握著茶杯:“機緣巧合,道衍大師倒也不必太過在意。”

道衍霍然起身,僧袍獵獵作響:“那還請朱施主告訴貧僧,到底看到了什么。”

畫像不是很瘦嗎?還是人老了才干巴的?

這里的關鍵問題在于,什么是“道”,對于這一點,不同哲學流派都有自己的答案,如果是一個正常的儒生,那理解的道肯定是孔孟之道,是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道;如果是道士,那便是道法自然清靜無為,以黃老之術治國,重現文景之治;如果是和尚,則是人心向善,建立地上佛國,方才是道。

道衍的三角眼緊緊地盯著朱雄英:“如今一試便知,朱施主窺得天機,乃是天命之人。”

“不是巧合,仿佛有一雙眼睛洞徹了貧僧的心思和命運。”

房間內陳設簡單,一張木桌,幾張凳子,還有一張簡陋的床鋪,墻上掛著一幅字,卻沒有寫禪語,而是潦草地寫著“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他引領著朱雄英穿過一片幽靜的竹林,來到了一間僻靜的禪房。

“若圣孫不棄,道衍愿追隨左右。”

兩人再次落座后,開始談論起了其他事情,從佛法聊到世間百態,從政治聊到民生,道衍雖然外表看起來普通,但他的言談舉止中透露出的智慧,卻讓朱雄英有些刮目相看。

談話結束后,朱雄英對道衍的印象更加深刻了。

朱雄英意識到,這個白胖和尚雖然此時還郁郁不得志,但未來必定是個了不起的人物,確實不負“黑衣宰相”之名。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