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爺爺朱元璋  第172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作者:西湖遇雨  書名:我的爺爺朱元璋  更新時間:2024-05-14
 
第二天早晨,朱雄英早早起身整理好衣袍,前往乾清宮給朱元璋問安。

朝霞映紅了半邊天,宮中的琉璃瓦在初升的朝陽下有些刺眼,經過大善殿的時候,宮墻角落攀爬的薔薇也悄然綻放,帶著點點晨露,顯得生機勃勃。

然而,當朱雄英到達乾清宮時,卻被告知皇帝已在坤寧宮,他于是轉道向北前往坤寧宮,心中不禁有些好奇,不知皇爺爺一大早在坤寧宮作甚。

明朝跟唐朝不一樣,玄武門不在南方,不是用來給群臣入朝用的,而是在后宮的最北面而乾清宮跟坤寧宮其實是一個大的建筑群,中間有分隔,但也有通路,過了坤寧宮,就是玄武門了。

踏進坤寧宮,朱雄英遠遠就看到朱元璋正陪著馬皇后在悠然散步,這里雖然比不得西面的內花園,但坤寧宮里也養了很多花花草草,都是馬皇后親手養的。

看到這幅溫馨的畫面,朱雄英心中一暖,放輕了腳步,生怕打擾到他們。

不過朱雄英還是被馬皇后發現了,馬皇后一身素雅衣裙,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招呼著他。

“皇爺爺、皇奶奶,孫兒來給您們問安了。”朱雄英恭敬地行禮道。

“快過來。”

說著馬皇后便親切地拉過朱雄英的手,上下打量著他,眼中滿是喜愛。

朱元璋連忙像模像樣的作了個揖哄她開心,看到這一幕,朱雄英心中暗笑,連忙轉移話題。

朱雄英也看著馬皇后的衣裙,這個慈祥的老太太雖然貴為皇后,但卻依舊秉持著樸素的生活習慣,衣裙上面甚至還有很多補丁,只不過這些補丁都是用近似布料打上去的,所以看起來倒也沒有什么不和諧的破爛感。

“怎么不急?別人家孩子這么大的時候都抱孫子了。”

朱元璋咳嗽了一聲:“英兒現在還年輕,這事不急。”

朱元璋不禁笑出聲來,指著道:“還是你奶奶疼你吧。”

朱雄英沒想到馬皇后會突然問及此事,只打趣道:“確有心儀的姑娘,但是人家不見得下凡呢。”

“別往外岔,再往后就晚了。”馬皇后輕輕嗔了朱元璋一眼,假裝生氣地低下了頭。

馬皇后輕輕拍了拍朱雄英的手背,語重心長地說道:“好姑娘可是要趁早下手啊。”

馬皇后突然問道:“英兒啊,你年紀也不小了,有沒有心儀的姑娘啊?要不要奶奶從勛貴家的女兒里給你物色一個?”

“皇爺爺,皇奶奶,孫兒今日來,是有正事相商.”

隨后,朱雄英把自己如何改造莫愁湖的計劃和盤托出。

朱元璋聽完后,贊嘆道:“這法子有些‘丁謂挖溝’的意思啊,前后呼應一舉數得,不錯,咱大孫果然是有想法的。”

所謂“丁謂挖溝”指的是北宋時期開封皇宮失火,將皇宮燒成廢墟,宋真宗命宰相丁渭主持修復皇宮的工程。

而丁渭首先把皇宮前的御街開挖成一條大溝,取土燒磚、燒瓦,再把京城附近的沛水引進大溝內,使運送建筑材料的船只直抵宮前,竣工后又把廢棄的磚瓦和廢土填人溝內,然后修復原來的御街,這一統籌施工安排可謂舉一舉而三得,所以算是華夏工程建設史上的典范。

朱雄英這套“拆遷安置房改造環境建立沿湖別墅發展商業區”的設想,可以說跟丁謂挖溝的原理是基本一樣的。

而這件事情,滿朝文武都吵過好幾輪了,因為各種齟齬和利益牽扯,也沒人拿出個靠譜的方案來,這個任務被朱元璋交給了朱雄英,沒幾日朱雄英就實地考察后交出了這套邏輯自洽而且不用朝廷出錢的整治方案,如何不讓朱元璋欣喜呢?

朱元璋愈發覺得,大孫不僅有種種神異,能力也是不俗,只要多經過事情的鍛煉,日后一定能成為一代明君,引領大明走向盛世。

馬皇后亦是用欣賞的眼光看向朱雄英,自己家的大孫子怎么看怎么喜歡,而且要是沒有大孫,恐怕洪武十五年的那場大病,她根本就挺不過去,因此每每想到此事,馬皇后都覺得虧欠了朱雄英,這時候她自然想要幫朱雄英爭取一些利益。

故此,馬皇后主動開口說道:“大孫定是能做成這件事,讓朝野上下好好開開眼界的,不過大孫這么好的才能,明年若是去就藩,怕是可惜了。”

——哎?

朱雄英微微一怔,明年他確實滿十八歲了,而且按照大明的規矩,哪怕他是太子的兒子,他作為親王也是得去就藩的,直到朱元璋禪位或者駕崩,朱雄英被冊立為皇太子,他才能回到京城。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根據宗法制度的繼承原則,也就是禮有嫡子而無嫡孫,所謂“周之道,有適子無適孫,適孫猶同庶孫之例,要適子死后乃立適孫”,意思就是有嫡子在就不立嫡孫,嫡孫和庶孫無異;如果嫡子亡故,嫡長孫才會被確立為嫡孫,成為祖父的繼承者。

換言之,皇太子和皇太孫是不能同時存在的,皇太子在就不能立皇太孫,皇位必須有且只有一個第一順位繼承人。

從古至今在皇位繼承邏輯的上,都沒有皇太子和皇太孫同時出現的事情,這是一個悖論,普通百姓或許以為二者不是平級的,認為皇太子的繼承權大于皇太孫,但在現行制度下,二者其實是平級且互不相容的,也就是說如果真的出現二者同時存在,那么一旦皇帝駕崩,二者的繼承權是相等的.當然,這種情況從來沒有出現過。

那么打破規矩的個例情況有沒有?有。

朱雄英了解到的,華夏古代歷史上只有兩例,也就是唐高宗李治立太孫李重潤(李重照),明成祖朱棣立太孫朱瞻基,而后者在目前的洪武朝尚未發生,恐怕也不會發生了。

這兩個例能不能當常態?不能。

李治、朱棣在有皇太子的情況下立皇太孫的行為,明顯是違背宗法制繼承原則的,而之所以二者這么做,都是因為在極其復雜的政治環境條件下,皇帝必須確保皇位傳承到自己的血脈手里,屬于是不得已之舉而一旦有皇太子和皇太孫并立,那就說明,皇帝認為王朝存在著極大可能會被傾覆,兩個備份這是再明顯不過的政治信號。

而在目前洪武朝的和平時期,皇位完全能夠做到有序交接,如果釋放出這種信號,所帶來的政治影響是極為消極且負面效果極大的,除了給朱標和朱雄英之間人為劃開一道不可彌合的裂痕以外,沒有任何好處。

因此不到萬不得已,朱元璋絕對不會選擇同時冊立皇太子和皇太孫,也正是基于這一點,馬皇后才會幫朱雄英討要明年就藩后的好處。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