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爺爺朱元璋  第244章 兩線戰略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作者:西湖遇雨  書名:我的爺爺朱元璋  更新時間:2024-06-13
 
夜幕下,沱灢港的海面波光粼粼,映照著寶船巨大的身影,馬三保所處的船,正是大明艦隊的旗艦。

馬三保迅速收起筆墨,心中涌起一股激動,他打開艙門,只見一名傳令兵滿臉焦急地站在門外。

“進攻清化港?到底發生了什么事?”馬三保一邊詢問,一邊快步走向甲板,海風帶著些許咸濕,吹拂著他的面頰。

“不清楚,侯爺就是這么傳令的。”傳令兵搖頭道。

南安侯俞通源的命令,對于整個艦隊來說,就是不可動搖的鐵律,馬三保深知這一點,他不再多問,徑直前往艦隊的指揮室,在那里他將得到更全面的信息,也將見證艦隊接下來的行動。

指揮室內,氣氛緊張而肅穆。

南安侯俞通源正站在一幅巨大的海圖前,手指著清化港的位置,對周圍的水師將領們部署著作戰計劃,馬三保走進來以后就靜靜地站在一旁,聆聽著細節。

“此次行動,要迅速、果斷!清化港是安南國的重要港口,儲備著大量物資,我們必須一舉拿下!”

南安侯俞通源作為大明艦隊的總指揮官,前段時間前往占城國的王城因陀羅補羅,親自宣諭占城國王羅皚的事情,馬三保是知道的。

自從制蓬峨死后,占城國國內也經歷了一輪殘酷的斗爭,羅皚作為制蓬峨的主要部將,也是占城軍隊里實力最強大的將領,率軍歸國時趁機黃袍加身奪取了王位。

因此,羅皚跟李成桂的性質其實是有點類似的,只不過他的上位更加順應民心,畢竟占城國作為安南國的死敵,在這種關乎到國家存亡的時候,最需要的統治者就是知曉軍事的人,只有這種人才能夠抵御安南軍隊的入侵。

實際上羅皚雖然內政稀爛,基本上就是放任文官自治的樣子,但在抵御安南軍進攻這一點上做的相當不錯,北方的一些省份雖然得而復失,但最起碼橫山關守住了,把安南軍擋在了國門之外,從戰略撤退變成了戰略相持,占城國國內的主要城池,并沒有受到太多戰爭的直接影響,正因如此才有能力跟大明艦隊進行大規模的貿易。

當然了,這次大潰敗對于占城國內造成的間接影響是免不了的,制蓬峨連年揮軍北伐,占城國內的戰爭動員率很高,雖然沒有“女子當運男子當戰”那么夸張,但這次大敗歸來,王城因陀羅補羅半城縞素倒是真的。

而此時陳渴真的請求,是完美符合占城國以及羅皚的利益的,在兩國百年宿怨且占城國第四次北伐大敗虧輸的背景下,占城國迫切希望重新奪回北方丟失的土地,羅皚也希望能通過一次大規模戰爭,來為自己確立合法性,并且通過外部矛盾來轉移百姓的注意力.這種辦法就是典型的賭博,而且從古至今有無數僭主使用過,成功了收益極高,失敗了大概率就得人頭落地了。

但羅皚一方面是有這種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此次行動成功的概率較大,畢竟有安南的龍捷軍當帶路黨,而且還有大明艦隊的幫助,怎么看紙面勝算都是很大的。

大概部署完以后,南安侯俞通源給他簡短地解釋道:“安南國的上將軍陳渴真也向我大明求援了,安南國內發生了政變,胡季犛控制了國王,正在清洗保王派,京城同意我們先幫助占城軍和安南龍捷軍共同北上,我們要先控制清化港,下一步的計劃京城那邊還沒指示,能打下來再說。”

嗯,無線電臺很爭氣,在不顛簸且地勢較高的情況下,哪怕是在沱灢港,都能跟廣東布政使司聯系上。

而之所以南安侯俞通源要跟馬三保說,是因為馬三保是內廷的人,同時一路以來表現都很不錯,所以順嘴說了一句,也是給指揮室內其他不知情的人簡單說一下。

馬三保心中一震,他抬頭望向星空,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熠熠生輝,仿佛在指引著方向。

局勢顯然更加惡化了,之前還是外交事件,現在直接演變成了軍事沖突,不過好在值得慶幸的是,大明還不需要現在下場,有艦隊就暫時夠用的,畢竟胡季犛的統治并不穩定,他在軍隊中有很多的反對者,同時,占城國和安南國之間的宿怨,也是一個可以利用的點。

此時在橫山關一線,陳渴真指揮的一萬余龍捷軍,加上其他部隊,共有三萬多安南軍隊起兵參與到了“清君側”的行動之中,而陳渴真與羅皚也談好了條件,占城軍同時出動了五萬余人馬.除去守備部隊,這幾乎就是占城國全部的野戰兵力了,由此可見羅皚決心之大。

雙方的戰兵、輔兵加起來九萬人出頭,再加上征召的民夫,聯軍號稱“三十萬”,浩浩蕩蕩地沿著自北向南狹長的海岸線向北推進,同時,占城國的水師,也跟在明軍艦隊屁股后面前進。

明軍艦隊的主要任務,就是奪取清化港,清化港是安南國的重要港口,同時儲備著大量的物資,其中不乏糧食,只要突襲拿下這個港口,并且守住一段時間,很快從南方來的聯軍就會抵達此處。

而獲得了清化港這個中轉基地,不僅占城國和大明的物資,可以源源不斷地通過海路輸送過來,而且能夠作為穩定的落腳點,繼續對西北方向的升龍府發動進攻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清化府是胡季犛的老家,胡季犛在這里有著頗深的影響力,拔掉這里胡季犛的勢力,可以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至于大明除了出動艦隊和給予補給支持以外,還要以何種方式參與到這場戰爭中,馬三保不得而知,但不管怎么說,現在的這種形式,終歸是投入成本比較小的。

“全體準備啟航!”外面大聲命令道。

寶船上頓時忙碌起來,水手們迅速調整風帆,舵手緊握舵輪,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航行。

“嗚嗚嗚嗚”

隨著一陣低沉的牛角號聲響起,大明艦隊浩浩蕩蕩地駛出了沱灢港,向北進發。

海面上,戰艦如龍,角旗獵獵。

沱灢港距離清化港并不遠,一路上,馬三保除了負責本職工作操作海上定位裝置,就是用望遠鏡觀察著前方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要經歷大規模戰斗,難免緊張。

隨著艦隊的不斷接近,清化港的輪廓逐漸清晰起來,面對去而復返的大明艦隊,此時清化港內的安南水師是有警覺的,甚至馬三保透過望遠鏡可以清晰地看到港口上忙碌的人影和船只,顯然對方已經有所動作了。

然而,明軍艦隊有備而來,自然不會給清化港的安南守軍足夠的反應時間了。

而且上次抵達這里,清化港周圍的水文條件和暗礁等情況,就已經被明軍所掌握了。

“準備戰斗!”南安侯俞通源說道。

大明戰艦上的炮手們迅速就位,火炮的炮口對準了港口的方向,雖然寶船沒有直通的火炮甲板,但是依舊裝備了不少新式火炮,在這個時代可以說是無可匹敵了。

隨著俞通源一聲令下,火炮齊發,震耳欲聾的炮聲在夜空中回蕩。

——戰斗打響了。

大明艦隊的戰艦猶如海上的巨獸,炮聲隆隆中清化港被炮火所點亮,火光映照著海面,上面就是急速飛過的炮彈。

馬三保站在船頭,眼前的景象讓他心潮澎湃,他緊緊盯著前方,目不轉睛地盯著,不想錯過任何戰況的變化。

安南軍的反應勉強算得上迅速,他們也在嘗試組織起有效的反擊,畢竟他們也是有大炮的,只不過都是蒙古時代遺留下來的,攏共有十幾門,還不到一艘寶船的零頭。

這些大炮布置在港口的堡壘和岸邊的炮臺中,飛出的炮彈與大明艦隊的炮火交織在一起,看起來形成了一道道絢爛的火線,但實際上除了海面上不時掀起巨大的水柱,根本沒有任何有效命中.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現在的火炮連膛線都沒有,本來就只能打一個大概,安南軍的炮手又久疏訓練。

很快,大明艦隊在火力與戰術上就占據了明顯的優勢,經過精心訓練的炮手們根據觀測的反饋,準確地調整著火炮的角度,每一發炮彈都盡可能地發揮出最大的威力,再加上明軍確實火炮數量很多,哪怕是概率學戰爭,對著固定的目標進行飽和炮擊,也足夠完成摧毀了。

而在持續的炮擊下,安南軍的炮臺和防御設施逐漸損毀,反擊的火力也變得越來越弱。

水師將領們見到此情此景,都不約而同地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這種新時代的戰爭模式,他們相當喜歡,畢竟炮火洗地可比以前苦哈哈的接舷戰輕松多了,是個人都會這么選。

當然了,純靠火炮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最后還得由人去解決。

南安侯俞通源看到時機已經成熟,他下令艦隊靠近岸邊,準備登陸作戰.水師同樣搭載了步兵,而且必要的時候,水師的官兵也是可以上岸作戰的,現在沒那么多講究。

明軍士兵們迅速而有序地登上小船,在逐漸延伸的炮火掩護下,向岸邊劃去,他們的身影在火光中顯得格外英勇無畏。

同時,伴隨著士兵們登陸的明軍火銃手們也紛紛就位,一邊隨著小船的前進一邊開火,通過中距離射擊為船隊的順利登陸掃清障礙。

然而隨著越來越接近岸邊,安南軍的弓弩開始變得威脅越來越大了。

“篤!”

一支三角箭從天而降,插在了小船的邊緣,尾翼兀自晃動不休著安南軍似乎被突如其來的炮火打得措手不及,一時之間反應不夠及時,直到現在才開始有行動,然而已經晚了。

相比于火炮,弓弩的投射距離是很有限的,而跟火銃是一個邏輯,如果沒有密集的投射,那么殺傷效果將會相當有限,在潦草地放了兩輪箭雨后,明軍的登陸部隊就已經沖上了岸,安南軍這才倉促迎擊,可惜這個時候一切都太遲了,被明軍炮火犁了一遍的安南軍,營地里簡直就像是屠宰場一樣,很快,迎上來的安南軍就被殺得七零八落,毫無抵抗的能力。

見狀,剩余的安南軍開始大規模的潰退。

嗯,確實不用指望他們有什么堅強的戰斗意志,而且由于這個年代基本上沒人玩港口登陸這種戰術,所以清化港理論上距離邊境線還是很遠的,這些軍隊都是二線守備部隊,戰斗力還不如明軍的地方衛所兵,而在這種火力打擊下沒有一觸即潰而是堅持到了明軍登陸,已經算是表現優秀了。

不過,明軍艦隊大部分人都不是負責登陸作戰的,實際上艦隊搭載的能夠進行登陸作戰的士兵,只有兩千多人。

所以兵力較為單薄的明軍也沒有選擇貿然行動,而是先鞏固灘頭陣地,隨后把僅有的、極為珍貴的戰馬送上去.這并非是什么天方夜譚,明軍艦隊攜帶了很多動物,里面最多的就是能承擔很多職責的羊,其次則是作戰的戰馬,而里面也確實是有一些適應不了海上的顛簸病死了,但依舊還有數百匹戰馬堪用。

“騎兵出擊!”

隨著登陸部隊指揮官的命令,準備好的騎兵縱馬而出,幫助步兵開始拓展灘頭陣地,繼而占領整個清化港。

騎兵雖然在馬匹運輸上耽擱了一段時間,但速度依然是毋庸置疑的,安南守軍基本上都是步兵,所以明軍的數百騎兵迅速穿插到了安南軍的后方,安南軍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潰逃的自不必多數,恨不得爹媽少生兩條腿,而戰斗意識較好,沒有承受火炮打擊,此時正在組織進行抵抗的部分安南軍,陣型在沖擊下也迅速變得混亂不堪了起來。

隨著明軍騎兵開始包抄繞后,這樣一來,安南軍想要逃跑也沒機會了,而明軍的火炮手們抬著虎蹲炮趁機占領了清化港的各個相對制高點,居高臨下地幫助登陸步兵進行精確射擊.虎蹲炮確實威力和射程都不夠,但能夠隨軍移動就是最大的優點,安南軍僅存的微弱抵抗在炮火之下基本算是蕩然無存,明軍登陸的態勢不可擋。

時間過得很快,兩個時辰后,明軍已經完全控制了清化港,俘虜了大量的安南軍,漏網之魚也有,安南軍的水師在海上還有兩艘大艦,不過早就遠遠逃走了。

至此,清化港宣告告破。

而明軍的傷亡則并不嚴重,只有區區四十幾人,基本上可以說以極低傷亡獲取勝利對于一支尚且處在起步階段的“海軍陸戰隊”而言,這樣的成績可謂非常出色了。

京城內。

此時新年已經過去了,時間來到了洪武二十四年。

得知明軍順利控制清化港的消息后,朱元璋的臉上終于露出了久違的笑意,他的目光轉向站在一旁的朱標和朱雄英。

“你們如何看待此事?”朱元璋的聲音中也透露出幾分喜悅。

朱標沉吟片刻,緩緩開口道:“父皇,兒臣以為此次行動不僅彰顯了我大明的軍威,而且基本上做到了最小的投入,兒臣一直認為投入大量軍隊直接進攻安南國是不劃算的,畢竟這會打斷既定的計劃,而且財政上面恐怕也無法負擔,其他藩屬國那里聽說了也有損我大明聲譽.現在這樣就挺好的,胡季犛既然發動政變,那么就算是徹底撕破了臉,我大明完全有理由吊民伐罪,而且安南國內的陳氏王族也站到了胡季犛的對立面上,陳渴真發動清君側,我們應該給予聲援,不過唯一要顧慮的是,不能不讓占城國撈好處,也不能讓占城國趁機做大,把安南國給吞并掉。”

顯然,朱標考慮的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問題,或者說純軍事問題只是他考慮范圍的極小部分,他考慮的更多的還是政治問題,既有宗藩體系的,也有安南國與占城國之間制衡關系的。

大明也確實是一個棋手的角色,有時候下棋要想的就不單是怎么下這一步,而是下了這一步以后,后面會有什么連鎖反應,該怎么辦,所謂走一步看三步就是這個道理了。

不過不管怎么講,現在的局面對于大明來講都是相當不錯的,畢竟安南國內部有陳渴真帶領龍捷軍起兵清君側,而且反響相當不錯,終于陳朝的將領和部隊沿途紛紛加入了陳渴真的隊伍,再加上占城國的軍隊,可以說大明出兵面臨的直接軍事壓力已經小很多了,而不需要出動大量部隊,就意味著財政壓力也會隨之減小,來到了一個可承受的局面,不需要額外發行國債以補充國庫支撐戰爭。

當然了,這里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還有一重隱患,那就是聯軍隱藏著的內訌。

隨著聯軍的進軍,響應陳渴真這位上將軍的安南軍隊、百姓必然越來越多,陳渴真的勢力會越滾越大,而羅皚帶領的占城軍則是遠道而來,不僅人數無法增加,而且由于雙方存在著歷史仇恨,很有可能會產生強烈的不安心理,而且聯軍軍隊規模的增加,很快就會超出沿途地方能夠補給的極限,到時候以兩軍的軍紀來看,可以想象的是,對地方的燒殺擄掠是少不了的。

到時候,民心向背或許不可避免,而聯軍雙方各懷鬼胎,本來就就是為了利益才結合在了一起,一旦面臨大規模會戰,那么很容易就會互相背刺繼而大敗。

所以,哪怕有明軍艦隊的幫忙,聯軍的前途也不是很樂觀,就算大規模會戰打贏了,遲早也會因為分贓不均開始內訌,而大明是沒法干預的,畢竟登陸部隊就兩千來人,完成對清化港的控制和防御已經是極限了,其他的就不用想了。

但不管怎么說,打下了清化港,都為接下來的戰略部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清化港控制在手里,就意味著大明掌握了進軍安南的重要跳板,對于后續的行動具有重大意義不管是運輸補給還是增加登陸部隊,就都是進可攻退可守的狀態了,只要有艦隊的艦炮保護,安南軍對清化港的反撲基本上不可能成功。

朱元璋微微點頭,目光轉向朱雄英,朱雄英站在一旁,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他拱手道:“皇爺爺,局勢趕人走,誰也預料不到安南國內的局勢會發展到現在這一步,不過孫兒認為此次勝利只是開始。接下來,我們應對安南國進行南北兩線作戰,一方面利用占城國和龍捷軍的聯軍從南線推進,另一方面,云南和廣西兩個都指揮使司也應出兵牽制北線的安南軍,使其首尾不能相顧,無法全力南下,而一旦北線的安南軍南下,我們完全可以趁勢兵臨富良江,占領富良江北岸的肥沃土地,把國境線推到富良江去!”

朱元璋的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他緩緩開口:“大孫所言極是,大明是必須要出兵的。”

朱元璋之所以定下了最后的決心,是因為作為打慣了仗的軍事家,朱元璋很清楚,如果大明不能直接在北線出兵,那么一方面安南軍可以抽調北線的部隊南下,存在內訌風險的聯軍很可能會被擊潰,那么局勢將會陷入到全面的劣勢之中;另一方面,不出兵大明也撈不到好處,之前不出兵是因為大明單獨出兵發動對安南國全面戰爭,風險太大成本太高,而且戰爭規模和最終結果完全無法預測和控制,哪怕是想打一次有限戰爭人家安南國也不同意,但現在安南國內的保王派發動了清君側,又有占城軍的加入,風險和成本就都顯著降低了,而此時大明如果還不出兵,就沒法獲得好處了。

朱雄英對戰爭目標的思路,經過反復思量,朱元璋認為是沒問題的,收復交趾故地,也就是富良江北岸的土地,設立交趾布政使司納入統治,對于大明來說利益極大,弊端極小,這部分地區土地肥沃,而且百姓漢化程度很高,大多數讀書人也都是識漢字說漢語的,跟廣西境內區別不大,而安南國內是越往南,漢化的程度就越低,而且把邊境線推到富良江一線,就相當與安南國共有天塹,這對于大明來說,直接改善了原本的戰略態勢之前雙方的邊界是綿延的群山,不僅不好管理,而且安南軍隊仗著地形優勢,可以用極少的兵力就起到相當良好的防御效果,大明很難進攻,而如果邊界線變成了富良江,那么擁有水師、火器等方面優勢的大明就可以隨時渡江了。

“不過,具體實施還需謹慎籌劃,不可輕舉妄動。”朱元璋揮手道,“去把五軍都督府的諸位國公招來。”

很快,在京的幾位國公,就奉詔進入了皇宮。

得知明軍成功拿下清化港,以及龍捷軍統帥陳渴真與占城國王羅皚順利北進的消息后,幾位國公也都就軍事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魏國公徐達首先出列。

“陛下,此戰水師表現英勇,迅速拿下清化港,可謂大功,老臣認為插手安南的時機已經到了,最起碼可以讓云南的沐英和廣西的韓觀有所動作。”

徐達的想法跟朱雄英是一樣的,顯然這是此時明軍最正確的抉擇了。

曹國公李文忠緊隨其后,他聲音這時候很洪亮,跟平常不太一樣:“陛下,胡季犛倒行逆施,此時正是我大明派遣天兵吊民伐罪之時,安南百姓必定簞食壺漿以迎王師,應火速出兵。”

宋國公馮勝則表現得更為謹慎,他深思熟慮后說道:“陛下,此戰雖然勝利,但安南地形復雜,瘴氣蚊蟲眾多,對我軍是一大考驗。安南的陳渴真上將軍與占城國王羅皚的北進雖然順利,但也需謹防安南軍的反撲臣建議哪怕出兵也還是要穩扎穩打,步步為營,提前做好準備,不可輕敵冒進,畢竟安南人在邊境上也有好幾道雄關,頗為易守難攻。”

“臣請戰領軍出征。”

潁國公傅友德顯得更為樂觀,他是作為主帥帶兵征過云南的,知道在南方作戰的難度,也清楚眼下確實機會不錯.困難都是客觀存在的,但局勢走到了這一步,誰也沒料到,這時候不抓住機會,以后有變數就難了。

幾位國公的發言各有側重,但跟之前不同,都很團結一致地表達了對出兵的支持態度,而名將們的一致意見,也基本上從軍事角度能夠斷定,此時大明在安南國的北線出兵,是利大于弊的。

不出兵,則南線聯軍容易內訌敗亡,大好局勢毀于一旦;出兵,則南北兩線夾擊,安南軍無法全力對付一線,很容易陷入到戰略被動,而且戰局順利的話,明軍能夠獲得富良江以北的土地,同時有軍事存在,也能保證接下來制衡安南國和占城國,畢竟裁判也得有一身肌肉,兩個拳擊手才聽話不是?要是連拉架的能力都沒有,怕是挨揍的就是自己了。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