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  第231章 給赤劍-73整個雙胞胎哥哥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作者:打小就清澈  書名: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  更新時間:2024-06-04
 
高振東聽著設計人員的匯報,腦袋里浮想聯翩。

這個項目從58年開始,也搞了不短的時間了,甚至都已經做了樣彈出來,可以在無控的情況下,基本上飛行不出問題。

聽起來好像還行,但說穿了就是暫時還是個無控火箭彈。

聽起來是挺寒磣的,可是這已經算是比較突出的成果了,那個年代,工業底子實在是太薄。

而現在弄到了一小批SS.11的全系統實彈,以及全套參數、使用和勤務說明,對于一代反坦克導彈的研制人員來說,無異于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稀罕得不得了。

高盧雞這么慷慨,除了響應DJS59的出口條件之外,未免沒有帶點“看看,買點?”的意思,他們也好回一回進口計算機出的血。

然而對于這個東西,高振東實在是沒什么興趣,第一代線控反坦克導彈普遍采用的是三點引導,其制導方式觀瞄靠眼,控制靠手,無非是加個望遠鏡讓射手能看得更清楚一點。

這種方式命中率雖然不看天,但是看人,很考驗射手的技術和心態。

再加上這個時候的導彈飛行速度慢,一旦導彈發射,發射點就會長時間暴露在敵人火力打擊威脅之中。

偏偏這種徹底的“人操”導彈從發射到命中,全程必須靠人精確操控,導彈操作手不能有分毫的移動,這樣一來,就非常考驗射手的心態和運氣了。

而且SS.11還有個設計缺陷,控制律有問題,導彈受控修正航向之后,回中全靠人根據經驗干預,實戰中導彈航向基本上總是與瞄準線形成一個夾角,自然打不準。

高盧雞不論是自己用還是給別人用,命中率都低到讓人發指。

而且SS.11那個雖然已經比SS.10縮小了不少、但是依然碩大的彈翼,使其裝運、勤務、展開等操作都極為不便,基本上只能車載,單兵或小組作戰的話,實際效能堪憂。

話說回來,這一代的反坦克導彈,彈翼都一個鳥樣,就是一個字兒,大!

不過這東西倒也并非一無是處,其射程和破甲能力,都遠超老毛子的第一代重型反坦克導彈“大黃蜂”。

想到這里,高振東不由得暗罵自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自己覺得這東西拉垮,是自己站在未來幾十年的角度來看的,這東西在這時代,還真就是不折不扣的先進武器,當然,拋開那個腦殘的控制律的話。

這個控制律有多腦殘?老毛子的“大黃蜂”雖然也拉垮,但是在中東,實戰命中率也有1/4左右,然而SS.11參加實戰,就基本上沒聽說有過什么戰果。

高振東想要的,還是一個類似赤劍73的彈,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可是赤劍73有兩個好處。

一是便宜,一發彈還不見得有一發152炮彈貴,就算喪心病狂一點,拿來打人,炸死一個夠本,其余的都是純賺。

有意思的是,不少反坦克導彈的戰果,都不是打坦克,而是打人或者工事。

比如高盧雞的AS.11,又比如我們的赤劍73。

赤劍73第一個戰果是在85年,兩山輪戰的時候打出來的,4發彈斬首敵前線指揮所,敵人營連級以下指揮人員17人被一波帶走,血賺!

改成那個著名的腦筋急轉彎題目的話,那就是樹上17個猴,4塊石頭砸過去,還剩幾個猴。

二是全系統重量輕體積小,便攜性和適裝性好,雖然沒有發射筒,但是恰好因為這樣,哪兒哪兒都能用。

說起來,發射筒那玩意,放在現在也是個高科技,赤劍8的研制,就沒少在發射筒上吃虧,比如發射導彈需要的高低壓發生器、發射筒的可靠后拋等等。

還是簡單點好,沒有發射筒一樣可以風里來雨里去,大不了平時不裝彈就行。

就算暫時因為傳感器問題,搞不出紅外測角、瞄準線半自動指令制導的赤劍73后期型號,但是只要能搞出和赤劍73基本型戰技性能相當的彈,放在這個年代,那就是妥妥的坦克克星。

高盧雞,要不,你們再買點兒?專打坦克的好貨喲

想到這里,高振東在腦袋里拍了板,干了!赤劍73需要的所有技術,要么SS.11上有,要么自己腦袋里有!

給赤劍73整個雙胞胎大哥先。

這個時候,會議也進入到了討論的階段,總體來說,意見都傾向于在SS.11的基礎上仿制。

至于改進就說不上了,實際上在那個時候,仿制的東西大部分都達不到原版的性能,一般來說只是在人機功效、本地化使用、勤務性能上有所提升,但是在核心性能上,能有進步的仿制項目不多。

仿制SS.11,這也不能說大家眼光不好,畢竟SS.11的紙面性能還是很好的,沒有較大批量的打實彈,誰也不知道這東西背后居然有那么大一個坑。

輪到高振東發言了,防工委領導和一些認識的人帶著一點期待的看著高振東,想看看這門名氣越來越大的“大炮”能說出點兒什么干貨來。

高振東第一句話,就語驚四座:“這個彈不行!”

眾人聞言,無不側目而視,隨即竊竊私語。

“果然是高大炮,說話就是狂。”

“也不一定,人家是真有本事,也許在他看來,這東西有什么硬傷。”

“這個東西誰都沒做過,他哪兒來的底氣?”

“就是就是,要是看看外形就能斷定行不行,那還要我們干什么。”

不過與其他人不同的是,防工委領導聽見這句話,瞬間就來了精神。

高大炮這個人,從來不放空炮,而且一向是有理有據的,從他以前參加的所有類似會議的表現就知道。

他既然能斬釘截鐵的說出這句話,必然是有所依仗。

高振東看見大家的反應,也沒在意,繼續說道:“我不是說這個彈的某一項具體技術指標不行,而是總體性能不行。在具體指標上,這個彈還是有亮點的。”

防工委領導笑道:“振東同志,說具體一點。”

高振東點點頭:“從我個人的戰術想定來說,反坦克導彈要足夠輕巧、便攜,使用的技術門檻要少,射手培訓成本要低,以利于我們大量的輕步兵分隊可以使用。這個彈,個頭太大了。”

SS.11導彈本體高達一米多長、30kg的身板兒,要步兵分隊攜帶實在是有點難為他們了。

有人不太同意這個說法:“反坦克導彈裝在車上用就好,我們是要實現摩托化甚至機械化的,便攜不是什么大問題。而且我們的火箭發動機技術,現在可能不一定支持得住小型化的技術需求啊。”

高振東笑道:“是,我們是在努力往這個方向走,可是短期之內,產能和成本問題是困擾我們的一大難點,肩扛背駝仍然是有大量的實際需求在的。而且我們的步兵穿插,也是老傳統了,步兵穿插過程中,還是需要有伴隨的精確反裝甲火力的。”

然后又補充了一句:“至于火箭發動機技術,可以和搞導彈的研究單位溝通溝通,應該也是能解決的。”

高振東還差點冒出一句話來,那就是不論裝甲輸送車和步兵戰車,現在都還在襁褓之中呢。

至于火箭發動機技術,其實高振東能解決,這玩意的飛行速度再高也搞不到哪兒去,火箭發動機可不算麻煩,但是這個話現在不太好說出來,只好叫他們去和導研院溝通。

有同志笑了:“穿插的輕步兵去找敵人的裝甲部隊硬碰硬干什么?這不是腦袋有毛病嘛。”

高振東搖搖頭:“不只是反裝甲,這是一種很好的攻擊敵方堅固工事的手段,穿插的輕步兵,缺的就是這個,無后坐力炮那東西,可不是那么容易攜帶的,火箭筒的話,準頭又差點意思,不過可以和這個東西配合使用。”

防工委的領導和使用方代表聽得目光連閃,先不說高大炮整個想定對不對吧,但是至少是真的從實戰角度、實際條件出發了的。

高振東又提出了這個彈的另外一個問題:飛行速度不快,實戰只有150米/秒左右。

雖然比SS.10的大約80米/秒快了不少,可是其3000米的射程,也要飛20來秒,這個時間,足夠坦克或者其伴隨火力來上一炮了,坦克炮一般2000米的有效射程,是針對穿甲彈來說的,當換用榴彈時,打3000米還是沒問題的。

“這個彈的飛行速度比較慢,這帶來了兩個問題。第一個,飛行速度慢,彈體提供的升力不夠,只有用碩大的彈翼來彌補,這也是造成其龐大的原因之一。第二,速度慢飛行時間長,射手容易遭遇敵火力反擊。”

這倒是個實際問題,研究人員道:“這是沒辦法的事情,一是火箭發動機問題,二是速度再快的話,射手根本反應不過來啊。”

高振東點點頭:“的確,這就引出了我要說的另外一個缺陷,這種手動控制的手段作為備份手段可以,但是作為主控手段,實在是太難用了,反應速度慢,射手技術要求高。”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