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閑生活  第十四章 偏心的父皇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作者:張九文  書名:大唐太子的悠閑生活  更新時間:2024-05-07
 
這也怪后世史書上的故事寫得太有意思,不論是徐慧還是武則天都是史書上難得出現的特別女子。

眼前就是徐孝德既不敢得罪東宮,又不將女兒帶到東宮了。

當初冒昧與一個女娃娃這么說話,確實有些不合禮數了。

這也不怪徐孝德會有警惕,再怎么說也是人家的女兒。

深夜,李承乾還在給弟弟妹妹們批改作業,一群十歲左右的孩子,起步還是晚了,百以內的加減法,錯誤百出。

寧兒坐在殿下身邊,同樣在批改作業,殿下很少親自寫字,所以識文解字這方面都是她在批改。

批改完作業,李承乾又將幾片干茶葉放入碗中,倒入剛剛煮沸的水,看著干茶葉漂浮在開水上。

淺淺抿了一口茶水,這味道難喝得想罵人,怒道:“天殺的,竟然將茶葉與藥材放在一起。”

寧兒與殿內三個宮女站在一起,看著殿下發脾氣,而后將一小盆干茶葉全部倒入了暖爐中。

其實殿下也是有脾氣的,只不過殿下的脾氣很怪。

寧兒走到殿外,去準備拿晚飯的時候,小福低聲道:“寧兒姐,殿下已很久沒有發脾氣了。”

寧兒苦惱道:“是呀,再難的事都不會讓殿下生氣,竟然會為了幾片干葉子。”

小福又望了望殿內,道:“近來殿下走出東宮之后,似乎越來越憂心。”

這話倒是提醒得很及時,寧兒仔細一想,要說殿下從什么時候開始蹙眉的神情越來越多,應該是走出東宮之后,參與外面的事多了,苦惱也就越多了。

寧兒道:“殿下是儲君,自然要為很多事苦惱的。”

小福懵懵懂懂地點頭,被冷風一吹,她的臉頰紅撲撲的,咧嘴笑著。

東宮的晚飯很簡單,李承乾吃著一碗餛飩,餛飩用的是羊肉餡。

勺子舀起清冽的湯水,李承乾仔細嘗了一口氣,目光看著眼前的這卷書,如今東宮可以信任的人只有高士廉,還有兩位東宮的屬官。

高士廉既然會幫東宮將曹先生的事遮掩過去,那么他應該也是一位堅定嫡長子即位理念的人,又是舅爺。

他是一個支持東宮的人,至少現在看來是這樣的。

還有于志寧與徐孝德,他們兩人是東宮的屬官,從下旨意任命開始,他們的前程與身家性命都已經與東宮綁定了。

東宮的好壞與他們一損俱損。

等殿下吃好餛飩,寧兒伸手拿過桌上的碗筷,低聲道:“殿下,聽聞杜荷近來招收了許多工匠,已被京兆尹過問了。”

李承乾頷首道:“嗯,孤知道了。”

抬眼見寧兒還站在身邊,李承乾道:“寧兒姐,你不用擔心孤。”

寧兒蹙眉道:“不是奴婢擔心殿下,是擔心造紙術。”

“造紙術對孤來說不重要,就算杜荷保不住造紙術,孤也可以再尋一個得力的合作伙伴,況且……”話語頓了頓,李承乾端起一碗白開水,目光看著殿外的黑夜,低聲道:“況且孤想要的是生意渠道,造紙不一定能夠致富,但利用紙張的人一定可以富足。”

李承乾喝下一口水,低聲道:“紅樓不是還沒寫完嘛。”

寧兒點頭道:“原來是殿下只是利用杜荷。”

李承乾擺了擺衣袖,揣著手坐好,回道:“他若是能夠辦好這件事也就罷了,要是辦不好,對孤來說也沒有損失,畢竟本錢都是他的。”

寧兒這才放心地點頭。

李承乾笑道:“孤理解寧兒姐的擔憂。”

寧兒已習慣了殿下一聲聲姐姐的稱呼,可心里還是有些不好接受。

“孤是這大唐最大的富二代,俗話說得好,不怕富二代敗家就怕富二代創業,孤會謹慎的。”

寧兒不解道:“有這句俗話嗎?”

李承乾笑著道:“多半是有的,總結生活經驗的俗語罷了。”

東宮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拿出任何本錢,寧兒想了想這才放心不少。

也不知道什么時辰了,感覺到困倦,李承乾這才睡下,而后一覺睡到天亮,醒來也不知道是什么時辰,看看日頭大概是晌午了。

這些天便一直過著這樣的日子,寒冬剛過去不久,關中又迎來了一陣倒春寒。

近來朝中開始準備大朝會了,倒是還沒人去太極殿上朝,皇城中已不少文臣開始忙碌了。

寧兒與小福將東宮的書都拿出來嗮一嗮。

公主與皇子們還在休假,她們的下一次上課還要等到大朝會之后。

今天的殿下很忙碌,在寧兒疑惑的目光下殿下將草木灰收集了起來,而后煮了煮,又過濾后將草木灰的水漿倒入一個木盆中。

小福從外面買了不少豬油。

也不知道太子殿下究竟要做什么,只是將豬油熬制之后,又將油脂放在一個大碗中,靜置,便再也不管了。

到了傍晚時分,殿下又將草木灰的水漿倒入油脂中,而后攪拌好一會兒,便擱置起來,去休息了。

寧兒如往常一樣記錄著東宮的起居,只不過今日殿下收集草木灰的事沒有寫在起居注上。

為殿下隱瞞一次就有第二次,就連寧兒自己回過神來,這才發覺自己為殿下已經隱瞞了不少事。

翌日,殿下的那一大碗怪東西已開始凝固了,在東宮的眾多宮女眼中這就是一碗怪東西。

一覺睡到晌午,李承乾才睡醒,睡眼惺忪洗漱著。

本來弟弟妹妹這個時候應該在立政殿的,今天她們提前來東宮了。

說是來東宮學習,其實就是來東宮玩的,她們搶著蹺蹺板,搶著秋千與毽子玩,還有三兩個玩著五子棋。

隨著而來的還有三兩個立政殿的宮女。

寧兒跟著殿下的腳步,一邊幫殿下披上保暖的大氅,一邊腳步不停的她又道:“皇后擔心東宮照顧不過來,這才多安排了幾個。”

正說著話,李治快步跑來,他剛換了牙,講話有些漏風,拿出一塊鎮紙道:“這是父皇平時用的。”

這鎮紙是用金子做的,分量不輕,大概有巴掌大小。

也不知道父皇知道這群小沒良心的,天天順他的東西,他會怎么想。

小福快步走來,行禮道:“蜀王來了,說是父皇請殿下用飯。”

李承乾頷首道:“孤這就去一趟,照顧好弟弟妹妹。”

寧兒笑著點頭。

走出鬧哄哄的東宮,李承乾這才感覺舒服不少,耳邊清凈了。

李恪帶著一臉憨憨的笑容,就杵在東宮的門口。

見他一直瞧著自己,李承乾揣著手不耐道:“走吧,我們去哪里用飯?”

李恪這才道:“就在興慶殿。”

腳步稍停,李恪接著道:“皇兄,你走前面吧。”

李承乾溫和一笑,“不用,你走前面,往后孤還要你們這些兄弟姐妹們照應。”

聞言,李恪的神色一振作,大步走在前頭,好似一個將軍開路。

宮里依舊是寒風陣陣,今日雖是晴朗天,卻也感覺到陽光的暖意。

興慶殿前站著不少侍衛,李恪快步到了殿前,“告訴父皇就說本王與皇兄到了。”

侍衛回道:“兩位殿下入殿便好。”

見李恪目光看來,還有些進退兩難的意思,李承乾先邁步入殿。

殿內,李泰正在父皇面前大聲念著文章。

李承乾先是帶著李恪作揖行禮,而后自己就找了一個位置坐下。

李泰念得尚書的咸有一德,念得聲音還顯稚嫩,倒是這氣度與作派十分端正。

坐在身側的李恪先不說,打量著李泰也就十四歲的年紀,長得挺胖,朗聲念完又向父皇行禮。

還未等李世民開口,李承乾笑道:“青雀飽讀詩書,孤卻耽誤了學業。”

在李世民的目光下,李泰回道:“皇兄見笑了。”

李恪道:“皇兄會耽誤學業,還不是因為……”

話語說到一半,意識到身側的皇兄拍了拍自己的后背,李恪這才住口不說了,感受到皇兄的信任與照顧,李恪心中還是很暖的。

其實太子為何會耽誤學業,他青雀自己不清楚嗎?

還不都是因為父皇的壓力,與對他青雀的偏心。

當然了,這些話要是真說出來,可就真的當場翻臉了。

李承乾對李泰報以笑容。

這讓原本要還嘴的李泰,心里莫名有些不舒服,想發作又發作不起來。

兄弟三人一見面就火氣這么大,李世民沉聲道:“恪兒,你近來在軍中如何?”

李恪回道:“兒臣跟隨李大亮將軍,在軍中學軍令。”

李世民點頭道:“今日有些事情,朕要與你們說。”

言罷,讓一旁的內侍太監拿出旨意。

旨意念誦著,無非就是改封號,改封李泰為魏王,改封蜀王李恪為吳王,并且旨意上讓李泰與李恪也可以上朝聽政。

這道旨意唯獨沒有提及太子。

李恪的目光替皇兄覺得委屈。

李泰也是一臉的狐疑。

即便是太子殿下表現得再好,陛下總是厚待李泰,這種偏心幾乎是滿朝皆知。

本是提高位分的旨意,卻沒有提到太子,殿內的氣氛頓時怪異起來。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長樂公主的婚事被推遲,才會導致陛下對太子有偏見了?

三兄弟還沒走出興慶殿,這件事就經由殿內走出的太監,傳了出去。

李世民沉聲道:“朕本來打算等你們三人都戴冠賜字之后再改封號,如今正要大朝會,朕就想著不如早一年給你們。”

李泰與李恪齊齊行禮,“多謝父皇。”

侍衛快步而來,先是行禮,而后在陛下的耳邊說了幾句話。

李世民點頭,放下手中的筷子便離開了。

留三兄弟在殿內互相看著彼此。

李承乾看著眼前的飯菜,大唐的吃食總是這么單調,一碗羊肉一碗豆芽菜,要換作以往可能連豆芽菜都沒有了。

李恪不滿道:“怎么沒有給皇兄的封賞。”

“無妨,孤已經是太子了,還需要什么獎勵?”

“可是……”

李承乾又道:“再說了,孤本就可以上朝聽政與你們一樣,孤有的已足夠。”

坐在對面的李泰自顧自喝著酒水,吃著豆芽菜,一副享受的模樣。

李恪盤腿坐著,雙手放在膝蓋上,低聲道:“皇兄你實在是……”

李承乾又道:“孤是做大哥的,怎么能因為這點小事就向父皇計較,我們兄弟姐妹都不容易,往后應該互幫互助。”

李恪重重點頭,“皇兄說的是。”

就這么在興慶殿內坐了一個時辰,也不見父皇回來。

興慶殿后,李世民正在看著涼州送來的軍報,邊關情況緊急,這種急報必須第一時間看,朝中要盡快作出反應。

一個年邁的內侍太監,快步走到陛下的身邊,低聲說著話。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軍報,道:“承乾真是這么說的?”

太子殿下的話語顯得很有做大哥的樣子,就連內侍的老太監感到欣慰,有這么一個懂事的太子,實在是大唐的福分。

又有一個侍衛快步而來,道:“陛下,房相與尉遲將軍已在殿外等候。”

李世民嘆道:“讓他們三兄弟先回去吧,召玄齡與敬德入殿商議。”

“喏。”

三兄弟還坐在殿內,李恪已經將桌前的羊肉與豆芽吃完了,見皇兄不吃,他也將皇兄的這一份也吃完了。

剛剛宣旨的太監笑著走來道:“三位殿下就請回去吧。”

聞言,李泰起身先行離開。

李承乾站起身與李恪剛走到殿外,就見到了房玄齡與尉遲恭。

面對朝中的兩位文武中樞,李承乾躬身行禮道:“見過房相,見過尉遲將軍。”

兩人也是向太子殿下,正要說什么。

李承乾揣著手道:“國事重要,孤就先回去,兩位快快入殿吧。”

房玄齡聞言松了一口氣,這才與尉遲恭一起入殿。

回去的路上,李恪還在抱怨著道:“父皇太偏心了,至少也該給東宮多賜絲絹,皇兄這件大氅去年就穿著了。”

李承乾依舊揣著手,仰頭看著天色道:“我們有這么多的弟弟妹妹,父皇偏心誰都不奇怪,孤又有什么好計較的,都這么大的人,還需要被父皇偏心著?”

李恪聽之任之,也揣起了手,他點頭道:“皇兄說得是。”

“如果我們還要與李泰計較,反倒是我們像個小人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