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仲又向應公說了之后的生活注意事項,心中也清楚這位老人家年事已高,多半不在意生死了。
離開涇陽縣之后,張文仲回到了長安,就要急匆匆入宮去面見陛下,就見到了也同樣才來到長安的李義府。
對方是駕著馬車而來的,只是多看了一眼,張文仲便自顧自走入城中。
每當科舉的時日,長安城都會比以往安靜,就連朱雀大街上原本應該叫賣的商販,也都拉著貨物,不再大聲呼喊。
酒肆內,也沒了鬧事的醉漢,也沒人大聲喧嘩,所有人的情緒都被留在了這一次科舉考試結束的時候。
一駕馬車停在了長安城前,李義府從車轅上下來,隨著下來的還有一對母子,正是駱賓王與駱母。
這孩子仰望著長安城的城門,道:“老師,這長安城好大呀。”
李義府穿著官服,留著短須,道:“你將來要入仕,這就是你人生最光輝的地方。”
駱賓王問道:“學生敢問老師的人生,最光輝的時候也在長安?”
李義府搖頭道:“不在這里,在河西走廊。”
這一次是來長安城,是收到御史臺的文書,待與朝中稟報了事宜之后,再回揚州。
其實也是特意安排的,想讓駱賓王來看看科舉的盛況。
駱賓王走累了,也沒有走到朱雀大街的盡頭。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終于見到了朱雀門前的隊伍,那是一個個排著長隊的學子。
十一歲的駱賓王望著遠處的排隊學子,心中向往,他好似看到了以后的自己,也會站在這個隊伍中。
朱雀門前,王九思排在隊伍后,準備依次進入朱雀門。
正在排著隊伍,只見一個中年人朝著自己走來。
王九思注意到了來人,沒有言語,就這么盯著。
來人穿著官服,待來到王九思身邊,問道:“你怎么來長安科舉了?”
眼前這個人,就是自己的父親王德真,其實來了長安之后,才得知這個父親在吏部任職吏部郎中,是五品官吏。
王九思低聲道:“我靠自己科舉,不用與你說。”
王德真欲言又止,只見兒子已走入了朱雀門,進入了科舉考場,心中多有愧疚,這么多年疏忽了家人,現在兒子找來了,好像也不認自己了。
皇城內,一排排學子排列著,站在桌前,等著一聲令下就可以答卷。
這一次科舉的人數有一萬六千人,是自貞觀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考試,考試的學子從朱雀門一直排列到了承天門,如果坐在最前排,就能夠看到承天門后方的太極殿吧。
王九思心中這么思量著,而后在朝中文吏的帶領下來到自己的位置邊。
剛站定,王九思才發現一旁的人是長安城享有盛譽的才子張柬之。
對方看似鎮定自若,額前已有了不少汗水,就算是連續三年參加科舉的人物,也很緊張。
后方越來越多的學子走入皇城中,待王九思回頭看去,身后是嗚嗚泱泱一大片的人,他們整齊站著,寂靜無聲。
今天朝中特地停了國事,朝中的官吏也騰出了位置,給諸多學子參加科舉。
一萬余人整齊排列在皇城中,甚至圍繞了一個個官衙分成了幾片。
每年科舉,李承乾都會在城頭上,看著科舉順利開始。
這一次站在城頭上,場面更加的龐大,也更加的肅穆,皇城中守備森嚴,一個個監考的文官也站在這個龐大的如棋盤的考場中。
工部尚書徐孝德站在一旁,道:“陛下,來年恐怕要興建考場,今年皇城內幾經調整之后,才能容下如此多的學子。”
李承乾目光看著一個個的學子,道:“工部先擬定章程。”
“喏。”徐孝德剛應聲,又道:“陛下,其實朝中也議論過,將學子們分批考試。”
“朕知道。”
誠如陛下所言,但還是堅持一次一場,考完即止,這也是陛下要求的。
今天的天氣很晴朗,站在位置上的裴炎也稍稍抬頭,他見到了站在承天門城墻上的人,雖說相隔很遠,只能隱約看到身形,那他是不是傳說中的那位新帝呢?
聽說以前的承天門并沒有這么高大,經過現在新帝讓人又修建之后,承天門又高了一丈,寬了五尺。
一個時辰之后,當所有的學子依次站定,一聲鐘聲響起,所有的學子當即坐下,開始了考試。
李承乾站在城門前,又看了片刻,便下了城墻。
今年的科舉很漫長,從午時一直到傍晚時分才結束第一場。
狄仁杰終于完成了考卷上的內容,他拿著考卷交給了考官之后,回頭看去,見到了有學子三三兩兩離開。
“可以離開了。”
聽到考官的話語,狄仁杰這才回了回神,轉身走出考場。
這一次的科舉依舊是糊名的,狄仁杰默不作聲在一旁文吏的目光下,一步步離開。
待來到朱雀門外,狄仁杰見到了晉王與紀王。
李治一手搭在他的肩膀,道:“考得如何?”
狄仁杰蹙眉道:“今年的科舉題目很難,尤其是一篇論述教與民的策論,還要闡述未來數年的要領,當真是費盡心力。”
李慎望向朱雀門,道:“柬之兄還沒出來嗎?”
李治笑呵呵道:“平日里不好好看書,不好好學,多半是寫不出來了。”
眼看天色已近黃昏,科舉考場上學子越來越少,絕大多數已答卷完畢了。
對絕大多數的學子來說,這一次的科舉試題前所未有地難,甚至大多數人都沒有想到,朝中會將治理問題,如此直白地放在考卷上,這大概是丞相之才,才能答的題吧。
在狄仁杰認為所謂的教與民,可以用很古典的方式來回答,畢竟只要你通讀史書,也能夠做出總結與論證的。
可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對大唐未來,也可以用現在京兆府與崇文館的之策來闡述。
不多時最后一撥考試的學子出來了,狄仁杰見到了裴炎,也見到了盧照鄰。
這兩人走出考場后,便去了各自的住處。
眾多學子也都是身心疲憊,張柬之走出來之后,便坐在了地上,他擦了擦額頭的汗水,道:“好難。”
一起走出來的還有王九思,顏昭甫。
朱雀大街上又重新熱鬧了起來,人們紛紛慶賀這一次的科舉。
今年的科舉一共分三場,接連三天,數年的苦讀就在這三天的考試中了。
狄仁杰帶著晉王與紀王,還有張柬之回到家中。
推開家門便聽到了家母與父親的呵斥,這是家里經常發生的事,狄仁杰也習以為常了。
見狀,李治低聲道:“你娘也太兇悍了。”
狄仁杰請著三人進了院子,解釋道:“自從爺爺過世之后,家母就一直責備家父。”
李慎好奇問道:“為何呢?”
狄仁杰又道:“當年家父奉爺爺之命來長安為官,當時溫彥博老先生沒有答應舉薦,之后爺爺過世了,家父也沒有在爺爺身邊,還是家母戴孝來長安,告知了家父。”
“其實家母長年這么做也是為了家父好,其一有了家母的責備,也就沒人會說家父不孝,只是子在外不知父,其二,為了管束家父,心有愧疚平日里簡樸度日,其三……家父過得太好了,反而會有人議論的。”
言罷,狄仁杰領著三人已到了父母面前。
狄知遜行禮道:“晉王殿下,紀王殿下。”
狄仁杰道:“娘,孩兒帶晉王與紀王來家里了,多準備一些飯菜。”
“知道了,知道了。”狄母看著幾個孩子,笑盈盈地去忙活。
幾人坐下來,張柬之詢問著狄仁杰是如何作答的。
狄仁杰道:“我用的都是京兆府的學識,老師平日里教導了許多,對我來說也不是太難。”
張柬之頷首道:“我通讀史書,多半也不會錯的。”
李治道:“柬之,你準備落榜吧。”
張柬之垂頭喪氣道:“此番要是再落榜,在下恐怕不能與晉王,還有紀王一起玩鬧了。”
李慎從袖子里拿出一顆橘子,一邊剝著吃著,道:“其實你若是科舉及第了,也不能與我們這般玩了,因你要支教兩年,即便不用支教,也要去各地的衛府鍛煉兩年。”
聞言,張柬之不屑道:“六年都過來了,這兩年算得了什么。”
李慎將剝開的橘子分給狄仁杰與李治,“這是關中種出來的橘子,司農寺讓人種出來的,很酸。”
狄仁杰吃了一口,的確酸得臉色一苦,只有紀王殿下吃得似乎津津有味。
李治低聲:“慎弟自小喜歡吃橘子,一吃就能吃一大籃子。”
李慎點頭道:“正是,皇兄知道弟弟愛吃橘子,還特意讓人在蜀中種了一片橘子樹,我每年都吃不完。”
紀王說的皇兄自然就是現在的陛下。
其實陛下對晉王與紀王都很好,除了管束嚴格一些,想要什么都會給予,不論是弟弟妹妹,就連東陽公主要建設一個大醫院,陛下一給就是三千畝地的公主封地。
還有晉王要造東西,并給了晉王許多工匠,都是少府監手藝極好的工匠。
幾人用了晚飯之后,晉王與紀王就也回了王府,張柬之也回了家。
只不過在這天夜里,京兆府杜氏的宅邸內。
杜荷看著兄長杜構道:“現在可以將書捐給崇文館了。”
杜構搖頭道:“華陰縣的楊氏也未將書籍交給崇文館。”
杜荷勸道:“兄長,如今朝中政令都已下了。”
看著這個弟弟,杜構冷著臉道:“我是你的兄長!也是這杜家的家主,不用你來告訴老夫。”
杜荷稍稍退后一步,道:“兄長,今時不同往日了。”
“你也知今時不同往日,當年從商可將京兆杜氏的臉面放在眼里?”
杜荷氣得直接掀翻了桌子。
杜構氣得哆嗦,指著這個弟弟道:“來年你就與弘農楊氏成婚。”
杜荷低聲道:“我有喜歡的人了,不用你指點。”
一旁還有杜家的子弟勸道:“杜荷公子,長兄如父……”
杜荷一揮衣袖,推開了左右的人,回頭看向杜構道:“我京兆杜氏也不是你一個人說了算的。”
言罷,杜荷就離開了。
杜構氣得打砸著眼前的東西。
杜荷連夜離開了長安城,他來到渭南縣以西的一片樓宇中,這里正在修建著技術院。
月光照在這片樓宇上,顯得很靜謐,也讓杜荷的心安靜了很多。
“聽說你和杜家又翻臉了?”
聽到身后的話語聲,杜荷忽然自嘲一笑道:“經歷的事不一樣,成見也就不一樣,兄長對我一直成見。”
“那是他迂腐。”
身后那女子的話語聲很好聽,至少杜荷覺得這是世上最好聽的話語聲。
她又道:“不說大唐的百年之計,未來數年間,將來的生產建設,都會以這里為中心。”
杜荷道:“但愿。”
“但愿?”那女子的話語聲多了幾分狐疑,道:“你花費了數年的心血才將種子種下,未來這里將會是最璀璨的地方,我不想因京兆杜氏,耽誤了這里。”
杜荷回身,看著這個穿著一身男裝的女子道:“對你來說,這一切都很簡單。”
“不管是杜氏,還是這里,對我來說要擺平這件事很簡單,甚至皇兄已在安排了。”
言罷,她翻身上馬道:“我回去了。”
隨著她策馬離開,一群侍衛也跟著走了。
杜荷依舊望著這一片樓宇愣神不語。
皇宮內,李承乾正在看著書卷,這卷書又是郭駱駝送來的。
“陛下,太上皇有話送來。”
李承乾頷首道:“說。”
老內侍道:“說是長樂公主又去見杜荷了。”
李承乾又道:“父皇對朕的兄弟姐妹的私事這么看重嗎?”
老內侍又是尷尬一笑。
李承乾道:“朕知道了,你早點休息吧。”
“喏。”
翌日,今天科舉要進行第二場考試,杜構剛送幾個京兆府杜氏的子弟去科舉,正要轉身離開,迎面就撞見了一個人。
“杜構,萊國公嫡子,承襲爵位的杜構公子?”
杜構警惕地看著來人,問道:“你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