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香江不少行業協會在近期都開始舉辦酒會,地點多放在各大酒店,有的也會聚集在行業龍頭公司舉辦。
香江報業公會在諸多行業當中算不上是有錢的,十四家會員單位的市值加在一起可能還沒一家大地產公司多。
但若論起影響力和關注度來,香江報業公會卻是在全港數一數二的,因而報業公會的酒會也辦得很有牌面。
酒會地點在麗晶酒店,作為維多利亞港的標志性建筑之一,麗晶酒店自誕生之日起就代表了香江酒店的最高標準。
在八十年代,它也一度是香江高端酒店的代名詞。
林朝陽夫妻倆入場,引來了諸多目光的注意。
報業公會如今有十四家會員,《明報》《南華早報》《大公報》《星島日報》《文匯報》《香江商報》—
每一家都在香江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多年以來香江報業一直有左中右之分。
在14家會員當中,《大公報》《文匯報》《香江商報》是堅定的左派,前些年左派報紙在香江一直屬于少數派。
如今《明報》被陶玉書掌握,盡管在這一年多當中立場始終保持微妙的中立態度,但誰都知道,《明報》的底色已經是紅色了。
4家堅定的左派在報業公會當中不算是多數派,但如今的情況與84年之前不同了。
回歸日期已定,除了如《香江時報》這種堅定的死硬分子之外,多數媒體已經非常識時務的保持了中立,或者說是由親右變成了親港。
過去的一年,明報企業上市后股價狂飆突進,如今已成香江傳媒業第一股,
執掌明報企業的陶玉書在香江報業可謂風頭無兩。
對于她在香江報業的崛起,《大公報》等立場相同的報社樂見其成。
今天一見面,《大公報》社長楊奇就熱情的跟林朝陽夫妻倆握住了手,笑聲爽朗。
楊奇之前是新H社香江分社的宣傳部門的負責人,身份不同尋常。
在他之后,另外幾位左派媒體人也很快集中到了陶玉書身邊,形成了一個陣容強大的小團體。
今天到場的其他報社負責人或者老板見到這樣的場面,眼神微妙,但也都熱情的與林朝陽夫妻倆寒暄了一番。
別看人家出身內地,但在短短五年之間,夫妻倆卻已經掌握了兩家港股上市公司。
要知道如今的港股上市公司不過299家,市場總值6504億元。
而他們夫妻倆所掌握的玉郎機構和明報企業,加在一起的市值接近百億港元。
別看如今香江商場有不少家族掌握的公司市值遠大于林朝陽夫妻倆,但大家股份占比不同,很多家族在公司的股份占比并不高。
反觀林朝陽夫妻倆,對于旗下公司卻擁有者絕對的主導權。
去年年末,《明報》統計了香江十大家族性財團控制的上市公司市值。
其中李嘉誠家族以714.4億港元,占港股市場規模的11.9的財富遙遙領先,
其后包括了凱瑟克、施懷雅、包玉剛、嘉道理、李兆基諸多老牌家族。
十大家族的最后一名是陳曾熙家族,控制的公司市值為112.7億港元,占港股市場規模1.9。
若以這個數據來衡量的話,林朝陽夫妻倆二人明面上掌握的財富已經十分接近十大財團。
而且大家都知道,夫妻倆旗下還有一家林氏影業據說也即將要上市,到時候恐怕身家又要暴漲一番,有望達到百億之巨。
當然,這些還只是紙面財富。
若論真實的資產的話,香江商場仍有不少家族要遠超夫妻二人。
但人家確確實實已經在不聲不響之間,走到了香江商場的頂端。
只短短不到五年時間啊!
陶玉書此時正在與《南華早報》的社長張潤坤寒暄,在距離她不到10米的地方,胡仙正以隱蔽的眼神注視著她。
看著風華正茂的陶玉書,胡仙心中的感覺很復雜。
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創下偌大的家業,家庭、事業雙豐收,同為女性,她很佩服。
但同時,胡仙內心還有一股不甘和嫉妒。
這股不甘和嫉妒的源頭大概要始于三年前的玉郎機構收購戰,她本以為可以來個蚌相爭,漁翁得利,卻沒想到偷雞不成蝕把米。
雖然胡仙很清楚這件事說到底還是因為她當時不夠果決,如果她能在收購戰戰火剛起的時候就及時下場,也不至于如此。
但人總是缺乏自省能力的,與其遺責自己,不如怪罪別人。
胡仙與白手起家的陶玉書不同,她是繼承家業,早在七十年代便被香江人譽為「報業女王」,她很驕傲,所以這場失敗讓她深以為恥。
她本想著人生路還長,以后說不定什么時候可以找回場子。
沒想到,還沒等她找回場子,陶玉書已經殺進了她的老本行,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超越了她經營二十年的成就。
去年先是傳出陶玉書收購明報的消息,緊接著是明報集團與玉郎機構媒體業務合并,再然后是新的明報企業上市。
一番令人眼花繚亂的操作之后,香江傳媒業第一股的名頭就這么水靈靈的落在了明報企業頭上,而陶玉書也成了香江新一代的「報業女王」。
陶玉書僅用一年時間就完成了她經營二十年的事業,這讓胡仙如何能不嫉妒呢?
可她在嫉妒又能如何呢,陶玉書大勢已成,縱橫商場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識時務,不僅是識人、識己,最關鍵的是要識大勢。
所以—.
「林太好久不見,風采更盛從前了!」見陶玉書身邊沒人了,胡仙走上前,
臉上掛著熱情的笑容。
「胡女士好,確實好久沒見了————·
兩人捏著酒杯交際了好一會兒功夫,《信報》的王泉明敲響了酒杯,將大家召集到一處,邀請陶玉書這位下個月即將上任的報業公會主席發表講話。
陶玉書走上前侃侃而談,氣場全開。
「”.—正是香江的新聞自由環境為我們創造了事業的機會,也成就了我和諸位。僥幸有能為報業同仁服務的機會,我深感榮幸,同時內心也不免戰戰兢兢。
我深知這一職位代表的不僅僅是榮譽,更是沉甸甸的責任。
在如今這個信息日漸發達,媒體格局日新月異的時代,如何保持我們報業的權威性與影響力、如何讓我們的報道更加貼近大眾、服務社會,這些都是我們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但我始終堅信,只要我們報業同仁齊心協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在陶玉書講話時,臺下諸多嘉賓注視著她,大家心思各異,但有一個共同的想法是,這位年輕的公會主席確實有一種令人不自禁為之心折的領袖魅力。
有人覺得,這大概就是白手起家的企業家所獨有的魅力吧。
講話結束,酒會上響起陣陣掌聲。
待陶玉書走到角落,《天天日報》的社長胡錦波湊到了她身邊。
「林太,我看剛才胡仙小姐跟您聊了一會兒。」
陶玉書眼神放在他身上,知道他肯定是有關于胡仙的信息要透露。
胡錦波識趣的繼續說道:「不知道您聽說了沒有,最近胡仙小姐在經營上好像遇到了點困難。」
「有所耳聞,好像是投資地產虧錢了吧?」
「沒錯。」胡錦波點了點頭。
胡仙22歲時父親突然離世,她倉促之間繼承家業,展現出了不俗的經營才干,將旗下幾家報館經營得有聲有色。
72年星島報業在香江上市,一度壟斷了香江的地產業收益。巔峰時期,
她控制的報章更是多達7份,《天天日報》就曾是胡仙的產業,她還收購了文化傳信公司。
名下兩家上市公司市值高峰時高達84億港元,胡仙本人的財富也多達50億港元。
如果她能夠腳踏實地的繼續經營下去,「報業女王」這個頭銜依舊可以穩穩帶在頭上。
可惜的是人心不足,從八十年代初期開始,她便開始涉足地產。
早期收獲胡仙的地產生意很順利,其中最著名的戰役就是85年她聯合怡勝太平洋打敗九倉置地,以6.36億港元拿下尖沙咀廣東道太陽廣場地塊。
僅僅半年之后,胡仙便以8.3億港元將這塊地轉賣,獲利近2億港元。
如此暴利讓胡仙食髓知味,當時她掌握七家報館,經營得當,一年也不過一億多港元的收益。
與地產獲利相比,報業生意實在是太小幾科了。
之后她大舉進軍房地產市場,除了在香江,她還在澳大利亞、新加坡、美國、加拿大等地四處出擊,參與了近20項物業投資,其中多數為舉債投資。
結果從88年年末開始,海外地產市場一落千丈,她所掌控的星島集團和文化傳信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債務。
「胡仙小姐現在壓力也很大,林太如果有心擴張報刊業務的話,不妨跟胡仙小姐多接觸接觸。」
「謝謝胡社長的提醒。」
陶玉書客氣的謝過胡錦波的建議,但并沒有露出任何欣喜之色,也沒有追問他更多的細節。
她這樣的表現讓胡錦波意識到自己的馬屁可能拍到了馬蹄子上,心中不禁失望,但也沒有再說什么,識趣的走到了一邊。
待酒會結束,回家的路上陶玉書跟林朝陽說起胡錦波的建議。
林朝陽問:「你是什么想法?」
陶玉書理智的分析道:「香江的報業經過這么多年的競爭、篩選,報業格局已經形成最基本的格局,讀者群也呈飽和狀態。
在這樣的情況下,單純貪大的經營模式已經行不通了。
明報企業跟星島報業在經營方向上高度重合,不管是購買他們甩賣的產業,
或者是收購都不是個好選擇,況且胡仙也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不會輕易變賣基本盤的。」
她的分析很有道理,但這話說了等于白說,林朝陽了解她這個人,從來不會無的放矢。
他又問:「你看上什么了?」
陶玉書笑了起來,「我看上沒用啊,人家肯賣才行。’
然后她才說道:「明報企業現在缺乏一家英文報紙,胡仙的《虎報》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虎報》是胡仙從父親那里繼承的三家報館之一,是香江除了《南華早報》
之外影響力最大的英文報紙。
于情于理,陶玉書的這個念頭確實有些不切實際。
「你要買《虎報》,還不如買《南華早報》。」林朝陽說。
陶玉書以為他在開玩笑,《南華早報》87年被默多克的新聞集團收購,今年同樣成功在港股上市,市值已經超過了30億港元。
明報企業跟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可比不了,所以陶玉書也不認為她收購得了有新聞集團在背后的《南華早報》。
「這種事誰說得準啊,放在三年前,你能想到胡仙現在負債累累嗎?」林朝陽說了一句。
「那倒是,如果真有合適的機會能收購當然好。」
《南華早報》的銷量在10萬份左右,單純以銷量而論,在香江算不上是大報。
但它卻有個其他香江大報無法比擬的優勢,作為一份在香江發行的純英文報紙,《南華早報》的歷史悠久,定位非常高端,是整個亞洲范圍內最具影響力的英文報紙。
雖然發行量不大,可盈利卻冠絕香江報業。
去年一整年,《南華早報》的利潤超過2億港元,而同時期號稱發行量過百萬份的東方報業,盈利也不過堪堪破了2億港元而已。
「真要是能收購《南華早報》的話,我們新聞門戶網站的計劃肯定可以實施的更順利。」陶玉書暢想了起來。
「一口吃不成個胖子。
現在沒有英文報紙也沒關系,互聯網最大的好處就在于,它雖然依附于現實,但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脫離現實。
一步一步來嘛。」
陶玉書點了點頭,「說得對,先搞好摘要吧。」
互聯網這東西,出現的很早,69年便誕生于美國。
但那時候用的還是ARPANET網,相當于是個大局域網,需要不停的擴展節點,
一直到1981年Arpanet網才連接了213個主機。
在這期間,世界上也出現了一些其他的網絡,比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的CSNET和NSFNET等。
這些網絡都使用TCP/IP協議進行通信,并逐漸形成了一個全球性的互聯網,
但規模還是極其有限。
一直到1989年,也就是去年,英國科學家蒂姆·伯納斯·李發明了萬維網,
使得用戶可以通過鏈接在網頁間跳轉,這種簡單而強大的構想為互聯網帶來了爆炸性增長和廣泛普及的可能。
就在今年,香江中文大學已經在計劃建立香江第一個互聯網連接,并且還將.hk域名服務器從美國遷移到了香江。
據林朝陽跟高錕交流,這一計劃即將在91年1月份完成。
在林朝陽的「科普」之下,陶玉書對嶄新的互聯網充滿了興趣。
林朝陽沒敢給陶玉書科普太多,只是把「新聞門戶」這個概念告訴她,就已經讓陶玉書心馳神往了。
陶玉書陶醉于林朝陽的「想象」,并且不乏執行的動力。
在這個家里,向來都是林朝陽負責動嘴,她負責動手的。
她跟林朝陽商量了一下,覺得可以先嘗試以新聞摘要的方式介入互聯網新聞。
反正如今香江連互聯網都沒接入呢,就算是接入了,前幾年用戶肯定少得可憐。
現在搞這種操作肯定是賠錢的,就當是提前卡身位了,如果以后互聯網產業真的能起來,那好處肯定少不了。
具體的實施辦法是由明報企業單獨建立一個網絡新聞部,創辦一份網絡新聞出版物,出版物暫為中英雙語。
以每周一期的頻率匯總亞洲范圍內的重要新聞,再以電子郵件的形式發送給全球各地的訂閱用戶。
陶玉書已經給這份網絡新聞出版物起好了名字,就叫「亞洲新聞摘要」。
光聽名字,可謂逼格滿滿。
陶玉書還想好了,以后真要是建立新聞門戶網站,就叫亞洲新聞網。
辦大事,必須得有格局。
這名字就很有格局。
又過了幾天,快到圣誕了,林朝陽打算帶著陶玉書出門過過二人世界,一直在等陶玉墨下班回來好帶孩子。
結果等了好長時間也沒見陶玉墨回來,他只好給砂糖游戲打了個電話。
「你忙什么呢?怎么還不下班?」
「忙工作唄!」陶玉墨說。
嘿,林朝陽感覺今天太陽打西邊兒出來了。
平時都是晚出早歸的,到了公司就是玩游戲、吃上午茶,今天竟然加上班了?
「你先回來。」
「回去干嘛?」
「帶孩子啊!」
陶玉墨憤怒的質問道:「今天圣誕節,你讓我帶孩子?你們夫妻倆干什么去?」
「我們你就管了。你帶他們倆出去玩玩,費用我報銷,還有加班費。」
放在平時,林朝陽要說給「加班費」,陶玉墨也就干了,可今天她卻沒有表現得十分反常。
「我差你那點加班費嗎?」說完這句話,她就掛斷了電話。
林朝陽握著電話摸不著頭腦,這什么情況?
小姨子沒回來,林朝陽把兩個孩子一起帶上,等跟陶玉書匯合后,他把小姨子今天的反常表現講給了陶玉書。
「你可真是不關心她!」
陶玉書甩給了他一張《信報》,陶玉墨的采訪就登在上面,另外還配了張美照。
「玉墨還是挺上相的,就是這笑容有點太憨了。」
林朝陽評價了一句,又問:「她采訪見報就見報了唄,怎么還加上班了?」
「估計是受到鼓舞了吧。」陶玉書說。
不至于吧?小姨子平時表現得那么咸魚,一個采訪就奮發圖強了?
聽著他的懷疑,陶玉書攤了攤手,「誰知道呢?」
親姐倆一個卷王、一個咸魚,確實不太符合常理,莫非是一個采訪把小姨子體內的隱性卷王基因給激活了?
林朝陽覺得自己的想法有些道理,不過還有待觀察,萬一是三分鐘熱度呢?
一轉眼,元旦已過。
林氏影業出品的《縱橫四海》已經在香江電影市場肆虐了半個月時間,看起來卻沒有絲毫疲態。
累計票房已經達到了2650萬港元,打破3000萬大關已成定局,唯一的懸念是有沒有機會破4000萬。
現在依舊以每日近百萬的夸張數字收割票房,擠壓了諸多雙旦期間上映影片的生存空間。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縱橫四海》明星號召力強、影片質量過硬,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老對手嘉禾、新藝城的拉跨。
新藝城就不用提了,整個公司已經完全是一盤散沙,早已不復當年之勇。
嘉禾現在只剩下程龍這個頂梁柱,而程龍的新片《飛鷹計劃》現在還在緊張的后期制作之中。
1991年將至,林氏影業用一部《縱橫四海》稱霸了影壇,也向市場宣告了自己如今在香江影壇的強勢地位。
最近這段時間林氏影業即將上市的消息傳的沸沸揚揚,不少娛樂周刊還煞有其事的報道了各種關于林氏影業即將上市的小道消息。
有的說林氏影業要在3月份上市,有的說林氏影業要拿出幾千萬股股票給旗下導演、編劇、演員認籌,還有的說林氏影業上市籌資后要拍幾部大卡司電影。
各種小道消息的傳播在《縱橫四海》熱賣的加持下,越傳越兇,一時真假難辨。
就在此時,《香江政經周刊》突然發布了1990年香江億萬富豪排行榜。
香江的財經報紙、雜志從八十年代開始,就喜歡搞這種富豪排行榜,目的無非是為了博取眼球,吸引讀者關注,進而促進刊物銷量。
之前如《明報》《信報》等媒體搞這種排行榜,多是以家族性財團為單位,
且計算的標的也都是家族財團所控制的公司市值,不會將財富量化到個人。
香江人看報紙上的這些信息也只是推算富豪們的財富而已。
中國人講究財不露白,把富豪們的財富如數公布,這絕對是件得罪人的事,
一些比較大的媒體輕易不會做這種事。
真正有媒體第一次詳細披露香江富豪們的具體財富,還是在1987年,那一年《福布斯》雜志首次對全球富豪財富進行排名。
李嘉誠以25億美元的身家排名全球富豪第26位,頓時讓他聲亞洲。
《福布斯》是過江猛龍,不擔心富豪們的反應,香江的本土媒體卻不能不擔心,因此在披露富豪們的財富時多少都會留些情面。
《香江政經周刊》這次明明白白的將排出「億萬富豪榜」來,舉動可謂十分大膽,一下子將全港市民的目光都給吸引了過去。
在這份新鮮出爐的「香江億萬富豪榜」中,排名第一位的自然是蟬聯了多年首富的李嘉誠,他以185億港元居于首位。
其后嘉道理、郭德勝、包玉剛、霍先生等也都是香江人再熟悉不過的老牌富豪們了,看起來沒有任何驚喜。
不過《香江政經周刊》顯然是深請讀者心理的,正當所有人都以為今年的「富豪榜」盡是些老面孔時,人家驚訝的發現在富豪榜前十名當中竟然有個生面孔一林陶玉書。
在《香江政經周刊》之前,香江媒體都是只列「十大財團」、「十大財閥」之類的排名,因此雖然陶玉書之前兩年已經掌握了相當多的財富,卻始終未進入富豪名單。
這次的「億萬富豪榜」排的太過詳細,再加上她掌握的財富這兩年確實膨脹的太快了,因此一不小心就擠進了前十名。
《香江政經周刊》在列舉陶玉書所掌握的財富時,計算的非常詳細。
以1990年12月30日收市價計,陶玉書掌握玉郎機構70.30股權,價值20.78億港元;明報企業56.05股權,價值35.87億港元;
林氏影業100股權,估值32億港元;深水灣道75號別墅,市場價4200萬港元,合計89億港元(小數點后不計)。
89億港元,排在了1990年香江億萬富豪榜的第6位。
在一眾香江老富豪的名字之中,陶玉書的名字分外惹眼,尤其是她的名字前面還冠了個夫姓,一下子更惹眼了。
自香江開埠以來,身家幾十上百億的男富豪比比皆是,但女富豪卻是鳳毛麟角。
不僅如此,陶玉書那傳奇般的創業經歷也不遜于諸多白手起家的老牌富豪。
只用了短短五年便積累了巨額的財富,同時還如此年輕。
1955年出生的陶玉書,年僅36歲。
即便是在香江這樣一個財富神童輩出的地方,陶玉書這樣的年紀和經歷也足以傲視群雄了。
跟她比起來,什么股市殺手劉鑾雄、羅門三杰,簡直如過家家一般,不值一提。
這份「1990年香江億萬富豪榜」甫一面世,便將陶玉書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