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無奈的搖了搖頭,「那還叫什么商量?通知而已。」
「我想不到你不同意的理由,這不是筆好買賣嗎?」
面對兒子的質問,李嘉誠張了張嘴,卻無話可說。
20億賣了衛星電視,是不是筆好買賣?
當然是好買賣!
半年凈賺10億港元,即便是在和記黃埔這種香江頂級財團內部,也算是一等一的投資受益了。
這位林太,真是好手段啊!
李嘉誠的心中升起一股復雜的情緒,李家和林家同住在深水灣的別墅群,又都是巨富之家,按照中國人的處世習慣,兩家應該多有走動。
可林家入住深水灣兩年時間,卻十分低調,鮮少與鄰居們走動。
林家的這種風格并不僅體現在與鄰居們的交往上,放在商場上也是一樣凡是香江的大家族,多有聯姻、合作、共營之舉,這么多年來彼此之間早已盤根錯節。
但林氏是個特例,大多數時候深居簡出,如同一頭商場獨狼,卻每每總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成績。
短短五六年間,積攢百億家資,每一步都算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連他都不得不嘆為觀止。
他這個小兒子自小就行事大膽,骨子里崇尚投機,這次陶玉書找上小兒子,一出手就是20億,出手無比精準果決。
不僅是拿捏住了幾子的性格缺點,更拿捏住了他要證明自己的心態,和李家的內部分化。
李嘉誠甚至猜想,陶玉書不在私下里找小兒子,而是出現在和記黃埔中心,也是算計著兒子的虛榮心,知道他急于在和黃內部彰顯自己的存在感。
想到這里,他望著眼前兀自得意非凡的兒子,心中冷不丁冒出一句古詩。
生子當如孫仲謀啊!
「老爸!」李澤楷見父親遲遲沒有說話,忍不住催促了一聲。
李嘉誠回過神來,眼神復雜的看著這個小兒子,語重心長的說道:「你從7歲就不聽我的了,何況現在馬上27了。」
聽到這話,李澤楷大喜過望,「這么說你同意了?」
李嘉誠收起心中的失望,說道:「賣電視臺可以,你跟我借的錢要立馬歸還。你的第一桶金也有了,以后自己創業,我不會再幫你兜底。」
李澤楷朗聲道:「沒問題,一言為定!」
1991年8月16日,周五。
清晨的香江已經是一派繁忙景象,街道上車水馬龍,路上行人匆匆,寫字樓內人流如織,位于北角的明報大廈內如同往常一樣忙碌。
突然,格子間內爆發出一陣驚訝之聲。
「你們看新聞沒?看新聞沒?」
年輕的編輯一臉驚容,對剛到公司的同事們大呼小叫。
路過的許靄儀見狀眉不悅,「阿光,大驚小怪的干什么?我們是做新聞的,越是有重大新聞越要有靜氣!」
聽到她的呵斥,被呼作阿光的青年縮了縮脖子,閉上了嘴。
許靄儀問:「出了什么大新聞?」
阿光遞上手中的報紙,「您看,《信報》說我們要收購和記黃埔的衛星電視!」
什么亂七八糟的?
許靄儀聽著這話只感覺一頭霧水,《明報》也好,明報企業也罷,跟和記黃埔八桿子打不著,又沒有電視業務,收購電視臺干什么?
可等她看到報紙上的內容,臉色頓時凝重起來。
明報企業20億報價收購衛星電視?
《信報》的新聞說的有鼻子有眼,連許靄儀都忍不住狐疑了起來,可她好歹也是明報集團的高層管理,這么大的消息,她沒理由不知道。
再說了,明報企業自己就是搞新聞的,真要是要收購衛星電視,這么大的新聞還輪得到《信報》蹭熱度?
估計八成是《信報》不知道從哪打聽來的小道消息,也不加求證就敢往報上登。
這兩年報業競爭越發激烈,為了頭條和銷量,大家都不容易啊!
許靄儀正感嘆的功夫,就見金庸自電梯下來。
「查先生!」
辦公室內響起一片問好之聲,金庸一一點頭回應。
明報企業的控制權現在雖然在陶玉書手里,但當初在收購之時,金庸和陶玉書達成過君子協定。
他將繼續擔任明報企業名義上的董事長三年時間,幫助公司內部穩定軍心。
因此他現在依舊都到公司來,只不過大量的工作已經不親自過問了。
路過許靄儀,金庸和她打了個招呼,正要進入辦公室,許靄儀卻叫住了他。
「怎么了?」
走進辦公室,金庸問跟進來的許靄儀。
「《信報》的新聞說,我們有意收購和記黃埔的衛星電視。」
金庸將外套脫下,掛到衣架上,「這件事啊·——”
「還沒談好——”」
金庸還沒來得及說下去,許靄儀急切的問道:「真的要收購?怎么一點風聲都沒有?還是《信報》先得到的消息?好列我們自己也是做新聞的!」
她的責怪之情溢于言表,但金庸并未在意,兩人已經是三十多年的老同事了。
「你誤會了。不是我們收購,而是我們和林氏影業共同收購,林氏為主。」
「啊!」
短促的呼聲充滿了驚,充分說明了許靄儀此刻的意外。
「林氏為主?電視是新聞傳媒,要收購也應該是以我們為主來收購才對。」
金庸笑了笑,其實他在聽陶玉書說起這個決定時,也是這個反應,可經過陶玉書一番解釋后,他就明白了。
「電視是傳媒,但它不僅有新聞屬性,更是文化產業。
我們明報企業專注于新聞,你能找到幾個電視人才?」
聽到這話,許靄儀啞口無言。
正所謂術業有專攻,明報企業做的是報刊不假,電視臺有新聞節目或者新聞臺也不假,但一家電視臺不可能只有新聞內容。
對于大多數電視臺來說,新聞內容的比重并不高。
反倒是林氏影業,因為是做電影起家,天然與電視內容產業有一定的契合性,收購、經營反而要更容易一些,
以后即便要做新聞,大不了從明報企業這邊內部流動一些人才過去就好了。
有了金庸的提點,許靄儀一下子想通了問題的關鍵。
「原來是這樣。」
金庸說道:「本來這件事還在談,估計《信報》應該是從和記黃埔那邊得到了點消息,迫不及待的就報了出來。」
許靄儀點了點頭,「那我們這邊還是等林太的消息,以————”
她的話還沒說完,電話鈴聲響起,金庸接起電話。
兩分鐘后,金庸放下電話。
「定了,下午召開董事會和股東大會。
會議結束發布聯合公告,林氏那邊擬文件,接下來幾天兩家公司都要停牌了。」
許靄儀驚訝于林氏影業方面的效率,《信報》才剛放出來消息,那邊談判就結束了?
她好奇的問:「花了多少錢?全資收購嗎?」
「花了21億,現金,我們出5億。」
「嘶~」
許靄儀忍不住驚嘆出聲,這可是21億港元啊!
果然是林太,出手永遠都是大手筆!
關鍵是現金收購,這么大一筆資金,即便是那些藍籌股公司也沒幾家能拿得出。
可惜整個收購案跟明報企業關系不大,他們這些明報企業的中高層甚至連消息都不知道,還是從競爭對手那里知道的消息。
到底不是人家的心腹,許靄儀心中有些幽怨的想道。
許是看出她的心思,金庸安撫道:「收購談判本來就是要保密的事,這件事林太事先已經知會過我。集團這邊抽調了三個人,是我囑咐他們千萬保密!」
「這次收購成功,對明報而言有利無弊,不光是業務范圍的拓展,在人才的選拔、培養和流動上也有著莫大的好處。」
金庸言語之間對這場收購案十分贊賞,當初他在問明報集團尋找接盤者時幾經挑選,為的不就是找到一個能讓明報集團大踏步的下去的人嗎?
現在看,被林氏收購,簡直不要太成功。
不但明報集團變成了明報企業,成功上市,一舉成為香江最大的傳媒業集團,現在連電視臺都要有了。
金庸只感覺老懷大慰。
許靄儀心里也明白,眼下的明報企業在香江的已經走到了瓶頸,收購衛星電視確實是神來之筆,為明報企業的打開了上限。
但她也在猜想,林太之所以要以林氏影業為主進行收購,未嘗沒有制衡明報企業的想法。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防止明報企業一家獨大,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明報企業內進行一次名為調動,實為清洗的人員大流動。
畢竟明報企業現在的大多數管理人員都是查先生一手帶出來的。
一石數鳥!
林太的心機和手腕,實在莫測!
許靄儀忍不住生出幾分敬畏之心。
關于林氏影業和明報企業聯合收購衛星電視有限公司的決定,在兩家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和股東大會上不過是走個形式。
就跟當初陶玉書決定向內地捐贈1億港元一樣,其實打個電話就可以,
但這畢竟是一筆涉及到20多億港元的交易,形式上還是要尊重廣大投資人。
上午《信報》報道,下午兩家公司開會,消息早已傳的滿城風雨。
這期間,上午時明報企業和林氏影業的股票一直在震蕩,直到下午消息確定,市場立刻反應過來,股票直接拉漲。
一直到兩家公司出公告,向聯交所提交收購相關的文件和資料,公司停牌,明報企業和林氏影業加在一起直接漲出了20億市值。
市場反應如此激烈,甚至不需要兩家公司出通稿來畫餅,廣大投資人已經自行腦補出一幅美妙畫面。
電影、電視、新聞這不妥妥一個正在冉冉升起的傳媒帝國嗎?
買!必須買!
橫跨電影、電視、新聞的巨型文化傳媒集團,當年的邵氏來了也不夠打啊!
除了林氏影業和明報企業這兩家收購方,這次收購公告放出后,連被收購方衛星電視的母公司和記黃埔的股票都跟看漲了不少。
林氏影業和明報企業上漲的邏輯是業務方向上有了新的擴展,和記黃埔股價的上漲單純是因為賺錢。
衛星公司有限公司這家子公司,和記黃埔總共也就投入10億港元,這才半年時間凈賺11億港元,上哪找這么好的買賣啊!
至于說,賣了本來很有潛力的電視業務,讓損失了公司的未來潛力,對于別的公司可能是問題,但對和記黃埔從來都不是問題。
李嘉誠掌舵下的和記黃埔,從來都是什么賺錢做什么,賺錢才是這家公司的核心業務。
林氏影業、明報企業聯合收購衛星電視,最大的影響不是股價,而是香江傳媒業的整體格局。
正如市場上的投資者們所期待的那樣,一個橫跨電影、電視、新聞的傳媒帝國已經形成了雛形,這對于香江的傳媒行業整體來說既是提升,也是巨大的挑戰。
不管是幾家報業上市公司,還是電視臺,看到這個新聞無不感到壓力巨大。
原因也很簡單,報刊銷量、開戶費大多都是維持開支,要賺大錢都得靠。
如今林氏影業、明報企業、衛星電視三家形成集團作戰的模式,無論是在成本控制、業務流轉、輻射人群、業務量等諸多方面,都將對其他競爭對手形成一定的擠壓。
這種擠壓可能在短時間內還看不出什么,畢竟衛星電視才開播半年。
可時間長了呢?它逐漸起來了呢?
都是大家浸淫傳媒行業幾十年的老狐貍,心里明鏡一般,但面對陶玉書的咄咄逼人,似乎又拿不出更好的辦法,只能期盼著手底下見真章的時候能夠抵擋得住攻勢。
衛星電視被收購的消息傳出來這天是周五,沸沸揚揚的鬧了一整個周末,到周一市場才安靜下來。
林氏影業和明報企業兩家公司依舊處于停牌狀態,一直到第二個周五,
《明報》突然發表了一篇新聞稿,詳細披露了收購案的個中內情。
其中各種利益談判的細節較之《信報》的報道清楚了不知道多少,立刻吸引了眾多讀者的眼球,讓本已經沉寂下來的收購案再次獲得了市場的關注。
有意思的是,《明報》的報道并未把筆墨完全放在兩家收購方上,在這篇報道里,負責衛星電視有限公司實際經營的李家次子李澤楷似乎成了主角。
豪門出身,初生牛犢不怕虎,以5億資金(只計算衛星電視牌照費)半年時間博得21億,這絕對要算是香江商業史上最短平快、最具性價比的投資了。
如此巨大的成功也令李澤楷這位超人次子一戰成名,成為了這個八月里香江商業界最耀眼的明星。
在《明報》的帶動下,諸多新聞媒體連篇累瀆的報道著衛星電視收購案,李澤楷「小超人」之名不脛而走。
最近李嘉誠在與不少商業伙伴交流時,動不動就會聽到「后繼有人」、「虎父無犬子」這樣的評價。
他聽了是既憋屈又欣慰,憋屈的是他十分清楚,媒體突然之間一窩蜂的吹捧兒子,必定是出自于那位林太的手筆。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她大抵也是明白最近風頭出的太大了,為了減少她自己的受關注度,便將兒子推到了臺前。
以她手中所掌握的媒體力量,操弄如此級別的輿論,易如反掌。
可即便是明百陶玉書的居心用意,李嘉誠卻也不能完全怪罪。
因為兒子雖然當了擋箭牌,卻也結結實實的在香江商業界乃至亞洲商業界揚了一次名。
年輕人初入生意場,不是人人都有機會一朝成名的。
在商業圈子里,「名聲」不一定等于「錢」,但一定等于「勢」
劉鑾雄為什么在當年成為香江股壇人人談之色變的「股市狙擊手」?
一戰莊士集團、二戰華人置業、三戰中華煤氣后生小輩挑戰名門望族,將大佬玩弄于股掌之中,這便是以名聚勢的好處。
兒子的揚名,與劉鑾雄的「惡名」完全不同,但結果是趨于一致的。
年紀輕輕就在商界一戰成名,以后只要穩扎穩打,必定順遂,這也是李嘉誠欣慰的原因。
每每思想這其中的奧妙,李嘉誠也不得不暗自佩服那位林太的手腕之高明。
讓人即便被利用,也甘之如怡。
8月的最后一周,停牌十天的林氏影業和明報企業正式復牌。
股價在遭遇開盤一波拋售潮之后,很快又拉升到高位,顯示出市場對這次收購的強大信心。
許多關注股市的人看到兩家公司這樣的表現,心中不由得嘆服,對操盤此次收購案的陶玉書生出一種高山仰止之感。
你說她收購花錢吧,她公司股價漲的比收購價還高;你說她沒花錢吧,
20多億港元她眼晴都不眨的就花出去了。
這般羚羊掛角,妙到毫巔的商業操作,即便是那些見慣了大場面的商場巨鱷見了也要贊一聲高明!
盡管大眾和商業界對陶玉書的手腕嘆為觀止,討論不休,但自兩家公司停牌之后,報紙上就鮮少見到有關于她的影子了。
這便是手中握有媒體力量的好處,想高調就高調,想低調就低調,一切主動權操之在手,不假于人。
外界的輿論陶玉書并不在意,她現在正在為衛星電視的后續而冥思苦想。
正所謂人前顯貴,人后受罪。
外面的人只看到了她花錢的風光,卻沒看到她為了經營的彈精竭慮。
「唉!你說,我是不是自己給自己找難題?」
思索了半天,陶玉書愁眉苦臉的問林朝陽。
她學中文出身,原來做編輯算是本行,來了香江之后,先做電影,后做新聞,現在又干上了電視。
事業觸角每向外擴張一次,對她來說都是一次全新的學習和歷練。
如果光是學習也就罷了,關鍵是每一次都是真金白銀的投入,一個不小心就是以千萬計的損失,她根本不敢有絲毫解怠。
「玉墨有句話說得對。你啊,別那么追求完美。什么事都要了解的那么透徹,那么細致,要學會抓大放小。」林朝陽說。
「你說的輕松。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我做生意不是為了試錯的感受看她的煩悶和憂愁,林朝陽心懷愧疚,輕輕將她摟在懷里。
「要不然,我給你出出主意?」
陶玉書哼了一聲,「有主意你不早說。」
其實從林朝陽攝著她收購衛星電視的時候,她就知道丈夫肯定是有全盤的策略。
夫妻倆相處這么多年,她太了解這個人了,上輩子就是屬松鼠的,就喜歡囤貨。
不過她卻忍著一直沒有開口詢問,而是示之以弱,引誘林朝陽主動開口。
她在外界是女強人形象,但在家里不能也總這樣,得適當當個「小女人」才行。
你看現在,唉聲嘆氣幾句,他不就乖乖把肚子里那點存貨都交出來了嗎?
「我這不也是才理順了想法嘛。」林朝陽信口胡道。
陶玉書不去理會他的狡辯,「趕緊說。”
「咱們先給衛星電視改個名字吧?」
「改名?改什么名?」
「叫星空傳媒怎樣?」
陶玉書想了想,說:「名字倒是不錯,怎么突然想著要給公司改名字?」
「也沒什么,就是覺得‘衛星’這兩個字不符合電視臺的氣質。’
林朝陽總不能說他覺得這家電視臺后世的名字更好聽點,就隨便找了個理由。
陶玉書沒有糾結名字的問題,「行,那就改個名字,還有什么?」
「衛星電視目前有兩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內容,二是受眾。
作為一家衛星電視公司,它現在絕大多數的節目內容都是外部采購,美國、英國、日本、灣島——
這樣的做法短時間內沒問題,但長久來看,對于電視臺的經營是非常不利的。」
林朝陽說到里點子上,和黃壓根沒有做電視的經驗,李澤楷掌握了衛星電視之后,倉促之間只能動用鈔能力。
自前衛星電視僅有的1200小時時長的電視節目全部都是外購的,花費不菲,電視人才他倒是招攬了不少,但短時間內還未形成戰斗力,自然也沒出什么成績。
「自制節目勢在必行,晚做不如早做。」
陶玉書說道:「我也明白。但現在的問題是,收購衛星電視已經花費了一筆巨款,再大量投入資金,我們力有不逮,這才是我為難的地方。」
林朝陽說:「衛星電視現在有中文臺、體育臺、合家歡臺、電影臺四個頻道,你要是短時間內倉促進行大面積節目更新,不投入十億八億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的想法是,要集中力量辦大事。”
「集中力量辦大事?」
陶玉書眼前一亮,「你的意思是,先集中辦好一個頻道?」
「對。不僅是要聚焦到一個頻道,還要聚焦到精品節目上。
任何一家電視臺都不可能做到全天24小時的節目都能吸引住觀眾,我們完全可以先抓住觀眾的兩個小時。」
陶玉書點了點頭,「有道理,可集中到哪個頻道,打造那些精品節目,
你有想法?」
林朝陽得意道:「小生不才,恰好有那么點想法。」
「別得瑟了,趕緊說。」陶玉書眼神嬌媚的催促了他一句。
「四個頻道,電影臺現在有林氏影業的,短時間內不需要大投入,
可以放在后面。
體育臺之前李澤楷已經投入了一大筆錢購買轉播版權,想要有起色,就得買那些級別更高、知名度更高的賽事轉播權,性價比太低。
中文臺有新聞節目,很容易碰到敏感事件。
合家歡臺以綜藝節目和電視劇為主,比較適合進行娛樂化改革。
林朝陽的邏輯清晰、條理分明,陶玉書認可道:「不錯。就是合家歡臺現在只在香江落地———
衛星電視的四個頻道,目前只有衛視中文臺在香江、灣島落地了,內地的廣東部分地區也可以看到,其余的三個頻道都只在香江播出。
「飯要一口一口吃,衛星電視落地的事沒那么容易的,咱們先修煉好內功。」
陶玉書臉色輕松下來,「也對,急也解決不了問題。你快說,節目要怎么做?」
「別急,咱們一點一點排除。」林朝陽不緊不慢,很享受的當著狗頭軍師。
「既然是跟本港的電視臺競爭,那我們就要看看自己的優劣勢。兩家收費電視臺先不去管他們,我們最大的勁敵是無線和亞視。
這兩家電視臺都是二三十年的老臺了,人才底蘊深厚。
要是把重點放在電視劇上的話,衛星電視有林氏影業,也不差,但很難說有什么優勢,電視劇的優先級可以往后放一放,先籌劃一批項目。
綜藝節目是個很好的突破口,它最需要節目形式的創新,不受人才儲備的影響,而且見效快,可以邊播邊調整。
我們完全可以集中精力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綜藝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