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565章 舉手之勞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作者:坐望敬亭  書名:文豪1978  更新時間:2025-01-27
 
陶家書香門第,對于子女后代的教育比較嚴格,就算求學時表現最差的陶玉成,好列也是中戲畢業。

在學校混了這么多年,教學和學術水平也就那樣,但也沒耽誤他評職稱,現在已經是副教授了。

大舅哥能評上這個職稱,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人緣好,愛請客吃飯。

要說中戲的老師們誰的業務水平高,大家多少得謙讓謙讓。可要說誰請客最大方,他戲文系陶玉成稱第二,沒人敢搶這個第一。

第二個原因,就是這些年林氏影業跟內地的制片廠合作了不少電影,靠看跟陶玉書的兄妹關系,陶玉成沒少在中戲乃至燕京電影圈露臉。

也就是他這人太沒事業心,要不然憑著陶玉書的這層關系,院長夸張了一點,但一個系主任肯定綽綽有余。

不過對天舅哥的這個「副教授」,林朝陽內心頗有微詞,不為別的,他就是為國內的教育事業感到擔憂。

好列像大舅哥這樣的咸魚終究是不多的。

陶希武今年高二,不僅在學業上有乃父之風,連性格也頗為相似。

平時在家里沒少受打擊,可壓根不在乎。

當然了,家里人也就是嘴上說說,沒人真逼著他如何如何。

以陶家現在的條件,陶希武的學習成績好壞并不重要,大家只是希望他能夠上進一點。

「矣,朝陽,最近的新聞你們看了沒?」陶玉成問。

「什么新聞?」

「還能有什么新聞?老人家南下啊!」

陶玉成說起這個話題,眼中放著光,看起來有些興奮。

最近這些天,老人家一路南下。

武昌、深圳、珠海、滬上,走一路、看一路、談一路,透露出來的信息量也越來越大,受到了全國人民的矚目。

「看來這次ZY真是下決心了,把重點徹底放在經濟建設上,我們身邊有不少人現在都準備要下海。」

老人家南下對于改革開放的重要性無需多言,改革開放后,國內有三次下海熱潮,分別在84年、87年、92年,這三個時間點都與政策風向的變化息息相關。

92年這一茬下海潮,還誕生了后世赫赫有名的「92派」。

據后世的調查數據,1992年前后僅LN省一省之內就有3.5萬名官員辭職下海,當年度全國至少有10萬干部下海經商。

「你也要下海?」聽著大哥的口風,陶玉書問。

「怎么了?我不能下海?」

陶玉成看著妹妹的表情,感覺自己被人小瞧了。

‘不是你不能下海。而是家里已經有嫂子下海了,沒必要倆人都下海。

大嫂在外經商,你在單位工作,這樣更保險一點。」

晚輩在眼前,大哥又是奔50的人了,因而陶玉書的話很有技巧。

陶玉成神色和緩了些,然后說道:「我這回找的生意肯定沒問題。」

他信心滿滿,言之鑿鑿,令陶玉書不禁好奇,「什么生意?」

「中關村,賣BP機!」

自八十年代中期,以中關村第一人陳春先為代表的一批科研人員紛紛下海創辦科技企業以來,中關村逐漸興旺起來,形成了中關村電子一條街,誕生了上千家高科技企業。

不過這其中多數公司都是皮包公司,干的都是倒買倒賣的生意。

「BP機?你懂嗎?」

做生意做生不如做熟,陶玉書聽了大哥的想法,第一反應是反對。

「我懂不懂不重要,我能進到貨,也有人來買貨,這不就成了嘛。

一臺BP機進價2500,我賣3000,轉手就賺500元!

漢顯的,今年剛研究出來,根本不愁賣——

半年前,山東浪潮公司和摩托羅拉聯合推出了全球第一部漢字顯示尋呼機,并且編制了「中國統一號碼」-「傳呼通信用漢字信息表示及其編碼字符集」。

摩托羅拉、松下等企業均采用該標準生產漢顯傳呼機,陸續推向了市場,廣受歡迎。

燕京從85年開通了126尋呼臺,經過這幾年的,已經有超過3萬名BP

機用戶,并且每年還在以成倍的數字在增長。

陶玉成說起自己的生意經洋洋得意,燕京現在每年能賣出上萬部BP機,

他心中認定這門生意大有可為。

如今的國內還是典型的賣方市場,他這么想確實沒毛病。

那些下海經商的人,有些人想法比陶玉成還簡單,不耽誤賺大錢。

只不過很多人憑著運氣和時代賺的錢,早晚會虧回去。

「大哥,BP機算是個人通訊時代的過渡產品,你賣賣大哥大其實也不錯。」林朝陽提醒道。

「大哥大太貴了,哪有BP機用的人多啊!而且賣那玩意還得在電信有關系。」陶玉成說。

林朝陽見他表情興沖沖的,大嫂趙麗似乎也認可他的想法,便沒有再說什么。

反正都是賣通訊設備,以后BP機生意不好了,賣手機也不遲。

大舅哥就是條咸魚,開店還不見得能熬到BP機生意下滑的那一天呢。

晚飯過后,陶父問林朝陽,「朝陽,最近學校的人聯系你沒有?」

「聯系我?沒有啊,有什么事?」

陶父遲疑了一下,》「也沒什么。」

見陶父打了個啞謎,沒有說的意思,林朝陽也沒追問,心想學校那邊真要是有事,也不需要岳父傳話,又不是聯系不到他。

大年初一這天,陶玉書接到了伍美珍從香江打來的電話。

一是為拜年,二是向陶玉書通報一個好消息。

2月1日,也就是臘月二十八那天晚上,星空衛視的《亞洲偶像》決賽播出,節目播出以來人氣最高的選手鄭伊健不出意外的獲得了冠軍。

當天晚上,,《亞洲偶像》以52點的超高收視率雄踞收視冠軍寶座,創下了香江電視史上史無前例的記錄。

最近四五年來,因為市民階層娛樂方式的不斷更新換代,電視開機率和收視率持續下降。

八十年代初無線電視臺的大熱電視劇收視率動輒破60點,到了這幾年,

收視率破50點的電視劇都已經很少出現了,更別提是破50點的綜藝節目。

《亞洲偶像》取得的超高收視率,讓整個香江電視行業為之震撼。

更讓他們感到震撼的是鄭伊健奪冠當晚,竟有數千名歌迷自發走上街頭舉行慶祝活動,場面壯觀而熱烈,驚動了上百名警察維持秩序。

第二天這條消息跟著「《亞洲偶像》總決賽」一起成為了新聞媒體的頭條,引發了市民階層的熱議。

明明是連一首代表作都沒有的歌手,就因為參加了個電視節目,竟然能醞釀出如此強大的號召力。

這樣的情況即便是在追星文化早已盛行的香江,也讓許多人感到不可思議。

同樣也在這一天,新藝寶唱片和林氏影業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鄭伊健正式簽約兩家公司,今后將以影歌雙棲的形式與廣大觀眾和歌迷見面。

對于這個結果,到場出席的媒體并不意外。

一檔《亞洲偶像》,鄭伊健風頭之勁不輸天王星空衛視和新藝寶唱片、林氏影業本就是一家,肥水不流外人田,

但真正讓在場媒體感到意外的是,這幾家公司在發布會上宣布的兩個消息。

第一個消息,是新藝寶唱片宣布將投入千萬港元巨資為鄭伊健量身打造白金唱片。

這幾年唱片公司用「斥資XX萬」、「白金唱片」這種宣傳手段,記者們見的不少,這其中的含金量有多少,大家誰也不了解。

但新藝寶唱片喊出的「千萬港元」確實很嚇人,這么大的數字哪怕縮個水,縮到500萬也是一筆很大的投入了。

更關鍵的是新藝寶還在發布會上請來了唱片制作人,顧嘉輝、盧東尼、

黃露幾乎將香江如今的一線音樂制作人一網打盡,一張唱片花個1000萬好像也很合理。

第二個消息,是兩家公司官宣了鄭伊健奪冠之后收獲的一系列代言,鐵達時手表、可口可樂、本田汽車、雀巢美祿熱巧克力—

僅僅是歌唱節目奪冠,唱片都未發表,鄭伊健已經身背10個代言,

并且這些每一個都是國際性品牌。

許多記者猜度,鄭伊健恐怕這一波代言費都要收上千萬。

記者們猜的沒錯,冠軍代言費確實有2000萬之巨,可惜落到鄭伊健手中的僅有200萬。

分成比例高達9:1,周扒皮來了都得叫一聲黑心。

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而且鄭伊健也確實享受到了出名帶來的巨大好處。

除了投資千萬的個人唱片將在半年之內推出,林氏影業還承諾了未來五年內,將會為他量身打造三部電影。

為表誠意,林氏影業還為鄭伊健爭取到了鐵達時手表1992年的宣傳重點空軍篇電視的拍攝。

1988年,鐵達時手表為了在香江打開知名度請來梅艷芳這位炙手可熱的歌壇巨星擔任品牌代言人,為「天長地久」系列拍攝首支電視。

畫面開頭是梅艷芳飾演的女主角在站臺等待,中間閃回她與愛人的相識、相知、相愛到最后分開的過程。

故事的結尾,這位女子沒有等來她的愛人,徒留一人望穿秋水。

很多人沒看過這支,但一定聽過它的語一一不在乎天長地久,

只在乎曾經擁有。

好的電視不僅是擴大了產品的影響力,也會讓代言的明星跟著受益,鐵達時手表和梅艷芳、王杰的合作便是成功的例子。

因而鄭伊健對鐵達時手表空軍篇的拍攝也充滿了期待。

新聞發布會結束,第二天鄭伊健再次占據了香江娛樂媒體的頭條,風頭更勁,儼然不輸四大天王。

即將過去的1991年,香江演唱會之父張耀榮將時下四位正當紅的歌手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統稱為「四大天王」。

后又有《東方日報》以一篇打油詩作為響應,歌壇「四大天王」的名號由此不脛而走,得到市民們的廣泛接受。

如今鄭伊健橫空出世,所受的歡迎絲毫不遜色于四大天王,于是有好事的媒體送給了他一個「第五天王」的名號。

伍美珍在電話里絮絮叻叻的說了個沒完,陶玉書不耐煩的打斷她,

問:「不要說這些細枝末節的問題,有沒有別的事?沒事就先這樣。」

伍美珍隔著電話都感到一股室息,心中暗叫一聲糟糕,沒想到拜年沒拜明白,拜到了馬腿上。

她腦子快速轉動,飛快想著公司里值得林太關注的「別的事」,突然她靈光一閃。

「對了!有家英國電視臺昨天聯系星空衛視,說要購買《亞洲偶像》的版權。」

「哦?」

電話里傳來陶玉書感興趣的聲音,伍美珍心中頓時松了口氣,然后一禿嚕將知道的消息全講了出來。

聯系星空衛視的電視臺是英國獨立電視臺(ITV),它是英國最早的商業電視臺,也是英國最大的綜合電視臺之一。

擁有英國最大的商業電視網,覆蓋英國全境,是BBC最大的競爭對手。

香江如今還在英國的管轄范圍內,星空衛視又是香江最火的電視節目,

引起ITV的注意倒不足為奇。

不過能讓這家在英國擁有廣泛影響力對《亞洲偶像》的版權產生興趣,

還是讓陶玉書心中產生了些許驕傲的情緒。

待伍美珍說完之后,她壓下心中的高興,沉穩道:「知道了。這件事急不來,先讓星空衛視那邊跟ITV接觸一下,等有了進展再跟我匯報。」

「明白!」伍美珍聲音清脆的回道。

「林太,再次恭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闔家幸福!」她又說。

「嗯。」陶玉書的聲音輕快起來,「也祝你新年發大財!」

「哈哈!謝謝林太!」

別的祝福都可以不在意,但發財這回事,伍美珍看待的十分認真,陶玉書的祝福可以說送到了她的心坎上。

掛了電話,陶玉書回到客廳,靜聽林朝陽跟章藝謀的對話。

「..—·《大紅燈籠高高掛》這一類電影當然是有其藝術價值的,但你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歐美人對中國封建文化的窺探欲。

這種窺探欲說得直白點,其實就是低級趣味。

你現在是中國電影的領軍人物,如果只是為了得獎,一味的拍攝這類電影,不僅是對自身才華的巨大浪費,也是辜負了你這一身名望。」

大前年章藝謀在陶玉書的下,自導自演了奇幻動作電影《秦俑》,

在兩岸三地都收獲了極佳都口碑和票房。

90年他又與楊鳳良合作導演了影片《菊豆》,這部電影斬獲了幾個外國電影節的獎項,可惜沒拿到大獎。

之后章藝謀重整旗鼓,拍攝了《大紅燈籠高高掛》,這部根據蘇童中篇《妻妾成群》改編的影片再次為章藝謀斬獲了殊榮。

獲得了包括意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外語片獎、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等榮譽。

去年得獎之后,章藝謀又把目光放到了林朝陽早年的短篇《秋菊打官司》上。

多年以來,林朝陽的作品改編歷來得獎率很高。

他想要再接再厲,憑借這部電影再次沖擊威尼斯金獅獎。

算上《菊豆》和《大紅燈籠高高掛》,這已經是章藝謀第三次沖擊威尼斯金獅獎了,多少顯得有些固執和功利心。

這兩天過年,章藝謀來給林朝陽夫妻倆拜年,聊起歐洲幾大電影節的風氣變化,林朝陽忍不住多說了幾句。

早幾年,這些電影節在選片時向第三世界國家傾斜的程度還算正常,但這幾年各大電影節的選片風氣發生了顯著變化。

涌現出了一大批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影片,這些影片的視角多集中于邊緣題材和內容,敘事角度基本都是從西方視角出發,充滿了對當地文化的傲慢和偏見。

「您說的有道理。不過電影節的審美品味,不是個人可以改變的—」

「不是讓你們去改變,而是要警惕。長期沉溺于這種敘事風格和審美情趣之中,對你們自身也有很大的影響。

你是藝術工作者,當然要批判社會的不公和丑陋的一面,但如果只一味的批判,是不是也不太妥當?」

林朝陽的話讓章藝謀陷入了沉思,然后他哈哈笑著說道:「有點說教了。這些都是我的個人看法,不必太當真。」

他的表態讓章藝謀的表情輕松了不少,然后又和陶玉書聊了些新電影的細節問題。

當初林朝陽將《秋菊打官司》改成,將原版電影的內容做了修改,

以七十年代的社會環境。

現在章藝謀要拍成電影,又把時代和社會背景給改了過來,但主題不變,依舊是秋菊為夫討說法六進六出衙門的故事主線。

元旦左右,電影的前期籌備工作就已經完成,開始了拍攝,章藝謀計劃差不多5月中旬殺青,再留兩三個月給后期制作,正好可以趕上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

前兩年拍攝《秦俑》,跟香江電影劇組合作給他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執導效率大幅提升。

一部電影從籌備到上映堪堪一年,在國內的電影導演中已經屬于高效了章藝謀在林朝陽家坐了半個多小時,臨走時出門,碰上了來拜年的祝偉和于華,于華手里還提著不少禮品。

「你什么時候來的燕京?」

今天大年初二,于華出現在燕京讓林朝陽有些意外。

「我這段時間一直在燕京。」

當著章藝謀的面,于華說的含糊其辭,等送走了章藝謀,進了院子,于華才跟林朝陽說了他的近況。

他在90年年底從魯迅文學院和燕師大合辦的研究生班畢業,回了嘉興之后第一部長篇《在細雨中呼喊》順利發表。

這部引起了評論界廣泛的關注,受到了諸多好評。

除此之外,前年灣島《聯合報》來采訪林朝陽,恰逢那時候于華請林朝陽幫忙指導修改《在細雨中呼喊》,也受到了《聯合報》的報道。

那次報道讓于華也在灣島內受到了不少關注,他去年因此在灣島出版了集《世事如煙》,也算是跟林朝陽沾了光,成了在灣島小有名氣的大陸作家。

可惜于華文學事業蒸蒸日上,感情生活卻出了問題,去年年中的時候他和第一任妻子離了婚。

離婚之后,他跟單位請了長假來到燕京,和在魯院時的同學陳紅走到了一起。

「.?前段日子我一直住在您家西院,這兩天過年,我跟陳紅去了趟她家。」

離婚后來到燕京,于華沒地方容身,在小六部口西院胡同一待就是幾個月。

聽了他這一年多的經歷,林朝陽點了點頭,也沒說什么。

「那以后就打算在燕京定居了?」林朝陽問。

于華猶豫著說道:「還沒想好。想在燕京定居不容易,我沒單位,也沒1方5

「這邊隨時都可以住,住多久沒關系。」

于華笑著說道:「您家這院子,確實給我幫了大忙。不過總寄居在這里也不是辦法,我打算年后回嘉興,爭取把手里的長篇寫完。」

剛才在談自已的近況時,于華提到了他正在創作的新長篇。

他如今正是而立之年,一個作家創作激情和才華最旺盛的時候,來燕京這幾個月,新長篇的創作已經過半。

這部作品就是于華后世最為人所熟知的《活著》。

「回嘉興?那女朋友怎么辦?跟你一起回嘉興?」林朝陽打趣著問道。

于華無奈的說道:「她是空政文工團的,走不了,我們暫時只能兩地分居。」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林朝陽寬慰道。

「是,我們倆也是這么想的。等我這部新長篇寫完了,再想辦法調到燕京來。」

說到這里,林朝陽的眼神掃過于華那張臉,于華的笑容有些不好意思。

說了這么半天,林朝陽要再不明白于華的意思,就顯得是刻意為之,不想幫忙了。

「那—我幫你問問?」

于華眼中閃過喜色,「您要是肯幫忙,那就太感謝了!」

一旁的祝偉今天是來給于華助攻的,可惜林朝陽太通情達理,于華只暗示性的提了兩句,他就答應了出手相助,讓祝偉沒了用武之地。

但祝偉還是高興的說道:「還是朝陽夠意思!

于華現在是名滿全國的青年作家不假,不過想要跨區域調動卻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對林朝陽來說這件事就沒那么復雜了,無非是打兩個電話。

見于華滿眼期待的看著自己,知道今天這事不給他點消息他肯定不放心林朝陽想了想,撥通了文協一把手馬烽的電話。

電話接通,馬烽聽到是林朝陽的聲音,很是高興。

林朝陽現在在國際上的名聲越來越大,時不時的就會登上國內媒體的頭條新聞,引發文化界和老百姓們的熱議,堪稱中國文學界的頭面人物。

可惜最近這幾年他一直旅居香江,馬烽正愁找不到機會跟林朝陽拉近距離呢,沒想到林朝陽主動打來了電話。

聽林朝陽講了于華的事,馬烽拍著胸脯說:「沒問題,沒問題,這事包在我身上了。于華怎么說也是我們國內優秀的青年作家,對他的工作安排,

我們文協一定竭盡全力。」

「那就謝謝了,老馬!」林朝陽說。

「瞎!咱們之間的關系,還說這些干什么。

馬烽的語氣親近,又問林朝陽:「我聽說你寫的那部《舌尖上的中國》

在美國出版了之后可是相當受歡迎啊!」

「還不錯,主要是因為之前在《紐約客》發表過,有加成作用。」

「朝陽,過分的謙虛那就是驕傲了!新聞報的那些多,你當我是深山老林里的人?

你的專欄可給他們帶來了不少銷量,應該說是你給他們雜志加成才對。」

馬烽態度既熱情,又不諂媚,尺度拿捏的非常好,聊了好一陣才說:「年前開會,我聽人文社的程早春說,你這本書國內出版交給他們了?」

「是,就這幾天上市。」

馬烽笑聲爽朗,「好事,好事!國內的讀者盼了快半年了,總算是能看看你這本書的廬山真面目了。既然出版了,那是不是得搞個座談會啊?」

說了半天,原來是在這等著林朝陽呢!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