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殿前大廣場之上,已經沒有了獲獎和挨罰的外人,只剩下大明朝的皇帝與文武百官,還有有關葉青功績的證據。
當然,也可以說這些人從上到下,全都是專業無比的‘演員’。
他們都在以葉青為中心,從自己的利益面出發,演著自己希望的戲份。
也就在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匯聚到了身為主演之一的徐達身上。
他們的眼里,徐達抱著玉笏,再次向朱元璋躬身一拜道:“啟奏陛下,寧波府知府葉青,在位近四年時間,在此期間,他整治了上一任知府留下來的各項弊政,平反冤假錯案,一百八十二件。”
“其中包括上一任知府父子,欺壓良善,霸占民田,霸占良家婦女,官商勾結,謀奪他人財產等罪行。”
“葉青到任后,不僅全部平反,恢復名譽,還盡力補償,為陛下挽回聲譽!”
“以上政績,乃潛伏錦衣衛匯總!”
朱元璋一聽這話,也是臉上有些掛不住了。
其實他已經知道他那皇侄不是東西了,可卻萬萬沒想到這么不是東西,竟然仗著自己的身份,犯案一百八十二起。
這還是他這個皇叔在位之時,只敢偷偷犯事的結果。
要是換個軟弱昏君,只怕要變成一千八百二十起了!
一想到這里,他不僅臉上有些掛不住,甚至還覺得算是他欠了葉青一個人情。
要知道這可是潛伏錦衣衛搜集的證據,他的人調查出來的結果,自然是不會有假的。
只是,這些匯總怎么會當他徐達的手里了呢?
他只是稍微那么一琢磨,就知道是他徐達去找毛驤要的,關于葉青的情報信息匯總。
想到這里,朱元璋只是目光深邃的看了徐達一眼,就當即打斷道:“他的功績不少,挑重點說。”
徐達只是心中暗自一笑,因為朱元璋這么說,就足以證明這也是一個重點。
緊接著,徐達又繼續說道:“他在位期間,寧波府已然成為江南首善之地,不僅讓轄區百姓生活富足,還帶動松江府、蘇州府、杭州府、紹興府、臺州府,乃至于應天府的商貿發展。”
“據戶部匯總來看,寧波府第二年的稅收就已經和雁門持平,第三年已超過雁門。”
“一府超過一縣,本不足掛齒,但寧波府超過雁門縣,卻足以證明他的政績,因為他是在超越自己。”
“周邊州府,因為寧波府的帶動,也是逐年上升,并名列各州府前列!”
朱元璋聽后點頭一笑道:“發展地方,歷來是他的強項,這次還帶動江南各地發展,也算是他帶了一個好頭。”
緊接著,徐達又繼續匯報道:“此次赴倭作戰,葉青以商貿合作為名,責任全在倭國南北二朝,并戰績突出,獲利巨大,還有開疆拓土之功。”
“當然,他能夠替陛下開疆拓土,全賴陛下英明,默默支持!”
朱元璋一聽這話,又覺得徐達真是怎么看怎么順眼。
發展地方,搞經濟建設的功勞給他葉青沒事,但開疆拓土的功勞,必須要是皇帝的。
對于這一項分寸,徐達可以說是掌握得非常之好!
朱元璋滿意一笑之后,又繼續問道:“還有嗎?”
徐達稍作思索之后,又繼續嚴肅道:“他這些年的功績就這些了,現在臣要參奏葉青幾項罪名!”
徐達話音一落,不僅朱元璋期待了起來,就連胡惟庸他們,也是變得認真了起來。
因為他們都知道,這才是‘本場大戲’的真正重點。
所有那盡是期待之色的目光之中,朱元璋卻是當即詫異道:“他還有幾項罪名?”
“據咱所知,你和葉青的私交不
錯啊!”
“你怎么會在這滿朝文武面前,公然參奏于他,難道你是怕他的功勞超過了你?”
徐達依舊嚴謹道:“不瞞陛下,臣與葉青私下可以說是忘年之交,但臣效忠陛下,效忠大明,臣身為大明中書左丞相,自然是理應為陛下而謀,為國而謀,不敢存有私心。”
朱元璋欣慰的點了點頭道:“好,那你就說說他到底有幾項罪責!”
胡惟庸等人看著這一幕,也只是低著頭冷笑一聲就拉倒。
因為他們知道,讓皇帝拿住他葉青的把柄,才是在幫他葉青的大忙。
他們更知道,這就是皇帝和元帥在唱雙簧,把他們一群人當傻子玩弄。
當然,現在也還不是他胡惟庸出招的時候。
也就在胡惟庸如此思索之時,徐達又繼續說道:“他葉青以商貿之名,興辦官辦商行東海礦業開發集團,實則為海戰做準備,私自組建海軍。”
“但念其只是用來東征倭國,可大罪化小,沒收其產業,改組為大明南軍兵工廠即可!”
朱元璋皺眉道:“準奏!”
聽到這里,胡惟庸的余光,也是忍不住的瞟了一眼雁門縣的方向。
“葉大人,想
不到吧!”
“皇帝老子,可比我黑多了!”
當然,他在這么思索之時,心態就是純純的‘幸災樂禍’了。
他并不覺得朱元璋現在南北兵工廠全部齊活,對他有什么威脅,因為他就沒有造反之心,他要的只是永遠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也就在此刻,徐達又繼續說道:“陛下前腳宣布倭國為‘不征之國’,他后腳就活捉倭國雙皇,雖然實際上功勞巨大,但卻有損陛下聲譽,罪犯欺君!”
“臣以為,在對其論功行賞之時,應當充分考慮所犯罪過!”
朱元璋一聽這話,當即就不滿意了。
他就這么當著滿朝文武的面,給徐達使眼色,示意他罪名不夠,繼續參奏。
可徐達卻是立即回了他一個委屈巴巴的眼神,因為就這兩項罪名,還是他絞盡腦汁想出來的。
當然,葉青的罪名還有很多,但是全都不可說。
什么大不敬之罪,什么綁皇帝之罪,什么獎勵皇帝秘制鯡魚之罪,簡直是多得說都說不過來。
可這些罪過能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說嗎?
要是把這些罪名全說出來的話,他朱元璋現在就得找地縫鉆進去。
朱元璋看懂徐達的眼神之后,也只是輕輕的嘆了一口氣,然后目光如炬道:“徐卿說得對,僅是他罪犯欺君這一條,就夠砍他腦袋了。”
“但念其雁門、寧波兩地功勛,朕還是赦免其罪,稍加封賞!”
“至于具體的封賞,容朕稍作思量之后,就即刻去宣旨!”
“退......”
朱元璋不假思索的下了結論之后,就要行云流水的喊退朝。
胡惟庸等人聽到這里,也是當即一愣,這是不給他們機會啊!
可也就在朱元璋剛把‘退’字喊出口之時,胡惟庸就立即抱著玉笏站了出來。
“啟奏陛下,臣有本要奏!”
胡惟庸的聲音很大,大到上至皇帝,下至后面的七品小官,全部都能聽到。
朱元璋看著突然出頭的胡惟庸,雖然目光不大友善,但在這眾目睽睽之下,他也只有耐著性子聽下去。
朱元璋嚴肅道:“準奏!”
胡惟庸忙恭敬道:“臣以為,徐相所言有誤!”
“葉大人雖然以商貿之名,興辦東海礦業開發集團,但卻并不能說是他私建海軍。”
“從古至今的私軍,都是非官府管轄之軍,不聽詔命之軍,最起碼也是以某位將軍的姓氏為號,只以某位將軍為尊,不遵王命的軍隊。”
“咳咳!”
“咳咳咳!”
也就在胡惟庸說到這里之時,站在李文忠身后的藍玉,卻是突然就咳嗽了起來。
胡惟庸忙對藍玉道:“藍將軍,本相并未說你,你已經解散了一千多名義子,已經不存在私軍之嫌了。”
“我們是在議定葉大人的功過,本相絕對沒有指桑罵槐之意。”
藍玉只是目光如炬的同時,小聲道:“最好沒有說我!”
緊接著,胡惟庸又繼續道:“首先,葉大人所辦東海礦業開發集團,性質為官辦商行,直屬于寧波市舶司所轄。”
“其次,所有海軍將士,均為寧波府駐軍抽調特訓而成,需要之時,他們是寧波海軍,不需要之時,他們就是我朝廷的地方駐軍。”
“再說那些個艦船利炮,也都屬于東海礦業開發集團,不屬于他葉青私人。”
“臣前面已經說過,東海礦業開發集團,直屬于寧波市舶司,也自然直屬于朝廷,那么東海礦業開發集團所擁有的艦船利炮,自然也屬于朝廷!”
“他葉青什么都沒有,怎么能說他組建私軍呢?”
胡惟庸話音一落,孔克表也抱著玉笏站出來道:“胡相所言甚是,葉大人鞠躬盡瘁,不該背負這樣的罪名。”
緊接著,他們身后的官員,也跟著點頭議論了起來。
“是啊,一個這么好的地方官,怎么能背負這樣的罪名呢?”
“就胡相所言來看,葉大人在布局這一切的時候,就避免了落下‘私有、私建、私軍’的罪名!”
“如果只論表象,不論其根本,就給他定罪,只會寒了他的心,寒了天下勵志于報效朝廷的有才之人的心!”
胡惟庸和孔克表身后百官的議論,還真像是聽到朝議之后,為葉青鳴不平。
但他們都知道,這是來自于‘群演的專業性’!
朱元璋和徐達等人,看著這群專業的‘群演’,也是默默的皺起了眉頭。
尤其是朱元璋,更是在腦子里的《秋后算賬本》上,記下了他們這張臉,以及他們的名字!
但始終低頭三分的胡惟庸,卻是嘴角勾起了一抹淡淡的笑意。
但很快,他就恢復了宰相該有的嚴謹!
胡惟庸繼續道:“
還有,雖然是陛下前腳剛宣布倭國為‘不征之國’,但并不代表陛下不想收拾倭國。”
“開國之初,陛下派遣使臣去國書,希望他們來朝貢,并勒令他們解決擾明倭患,他們卻毀國書,殺使臣,使我天朝無顏面。”
“葉大人深知陛下心意,這才以商貿之名,行討伐之實!”
“葉大人此舉,最起碼在明面上,讓所有的責任,都在倭國南北二朝,也算是沒有違背陛下宣布倭國為不征之國的旨令!”
“與此同時,葉大人此舉又一雪前恥,當有功無過才是!”
說著,他還看向徐達道:“徐帥如此揪著不放,難道真如陛下所說,是怕你這小兄弟,將來功勞超過了你?”
徐達聽后當即一愣,他也是萬萬沒想到,這火突然就燒到他身上來了。
想到這里,他也明白了一個道理,那便是術業有專攻,打仗的在朝堂舌戰這一領域上,真不是這幫文人的對手!
但即便如此,他也始終堅信,給葉青一些罪名的他,才是真的在幫葉青。
而這些想方設法讓葉青有功無罪的人,才是最惡毒的蛇蝎!
可關鍵的是,他明知道這些人在害葉青,
但他卻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他要是再強行說葉青有罪,那就真的是他的不是了。
這要是傳到葉青的耳朵里,指不定他葉青也會以為,他這個大哥害怕他功勞太大,搶了他徐達大明第一元勛的頭銜。
很快,王保保和李文忠以及藍玉等人,也沒了聲音。
也可以說他們還有那么點聲音,但在這以文臣為主的戰場上,他們的聲音可以忽略不計。
朱元璋見狀也只有,無奈的承認葉青有功無過。
緊接著,朱元璋又看向胡惟庸,嚴肅的問道:“那依你之見,應該怎么封賞他葉青啊?”
胡惟庸抱著玉笏,恭敬無比的說道:“臣以為,以葉大人之才,可擔任戶部尚書一職。”
“他當戶部尚書,一定會讓整個大明都繁榮昌盛,甚至是遠超盛唐富宋。”
緊接著,孔克表又補充道:“臣倒是以為以葉大人的軍事才能,可以擔任兵部尚書之職。”
“雖然他手不能提,肩不能抬,但以他的軍備與軍事才學,完全可以讓整個大明的軍備水平提升,軍隊戰力提升。”
緊接著,眾人又開始點頭附和了起來。
“是啊,可到底是戶部尚書合適,還是兵部尚書合適呢?”
“我覺得,以葉大人之才,就算是都兼了也不為過。”
朱元璋在聽到‘都兼了也不為過’這句話之后,直接就有了如坐針氈的感覺。
饒是面對這么多的官員,他也實在是忍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