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之后的上午,沐英和朱棣派出的驛兵,就先后抵達了應天府。
才下早朝的朱元璋和朱標,也是一路向御書房走來的同時,也在為今天的事情爭論。
他們父子就是這樣,在一件事情上如果想法不一的話,就非得爭個‘你死我活’不可。
“我說朱標,你以前怎么沒這么強勢?”
也就在他們快要拐角之時,朱元璋突然駐足問道。
朱標也只是淡笑著說道:“我說朱......”
下一瞬,朱標便當即轉變話風道:“爹,以前你天天除了朝堂就是御書房,甚至連寢殿都害怕,不是,都不想去。”
“我一直是從旁協助,不怎么決策的人。”
“現在你懂不懂就微服私訪,大多事情都是我在以你的名義決策,你回來復查之后,也沒說過什么。”
“直到現在,你甚至從來都不復查我做的決策!”
“這不是就是你對我的認可嗎?”
“既然如此,我覺得你的決策有問題,又為什么不能據理力爭呢?”
但與此同時,他也心中暗道:“葉大人的外放文官,已經是當到頭了,要是再升官,就只有進京了!”
“此一時,彼一時也!”
也就在朱標如此思索之時,朱元璋也一改往日面對叛逆兒子之時,暴跳如雷的作風。
他不僅不生氣,還反而微微一笑道:“好兒子,你剛才說‘我說朱’,朱什么呀?”
“朱元璋,還是朱重八?”
“身為大明太子,不要說話說一半,有本事就全部說出來!”
朱標只是眼珠子那么一轉道:“我除了是大明的太子之外,還是您的兒子啊!”
朱元璋看著此刻,如此注意細節,快速由‘你’變‘您’的朱標,也只是嘴角那么一抽,同時還心中暗道:“算你小子反應快。”
就這樣,二人繼續開始一邊走,一邊進行國策爭論。
終于,二人在跨過御書房大門之時,在這件政事的決策上,達成了一致!
可也就在此刻,值守在此的太監,手持兩道密封完好的秘奏道:“啟奏陛下,西平侯和燕王殿下的秘奏都到了。”
“同時到的?”朱元璋詫異道。
與此同時,朱標也詫異道:“又是同一個驛兵?”
值守太監看了看二人之后,也做了一個他認為最為合適的選擇,那即是不分先后,全部一起回答。
值守太監恭敬道:“不是同一個驛兵,不是同時到的,但也相隔不足半個時辰。”
二人點了點頭,朱標接過奏疏,就和朱元璋一起往御書房里走,還同時隨便給了朱元璋一封。
值守太監的位置,由朱元璋的常侍太監接替后,他就懂事的從外面關閉了大門。
金龍盤繞的穹頂之下,
朱元璋和朱標二人,也都沒有往龍椅上坐,只是隨意的坐上了徐達和胡惟庸來時,坐的左右首位。
他們用似有詫異的目光看了看彼此之后,就同時拉開信封,看起了秘奏。
也就是打開秘奏的同時,他們才知道各自的手里,到底是誰的秘奏。
朱棣秘奏內容:“啟奏父皇,師父說‘他這輩子就是為你而活’,他說話之時,言辭堅定,表情認真,不像有假!”
朱標看到這里,先是面露欣慰之色,可緊接著就皺起了眉頭。
“不好,”
“這才是葉大人的內心真實想法,只要他一到奉天殿,只要他一看到昔日的‘郭老爺’就是皇帝陛下,他一定跪得比誰都快。”
“他負責氣我爹,我負責保他命的大計,泡湯了呀!”
想到這里,朱標再看朱元璋之時,就又換上了曾經畢恭畢敬的表情。
而此刻,朱元璋卻是津津有味的品味著沐英的秘奏內容。
“啟奏陛下,葉大人說‘他這輩子就是在為你而活’,言辭懇切認真,表情堅決肯定,不像有假......”
“另外,臣與葉大人相處到現在,深感陛下和娘娘的英明,臣確實應該以葉大人馬首是瞻,葉大人也確實能人所不能。”
“請陛下放心,臣一定好好配合葉大人施政,一定要人給人,要兵給兵。”
“最后,臣還是想叫您一聲父皇,叫娘娘一聲母后。”
“兒臣朱英,稽首再拜!”
看到這里,朱元璋為這個在執行皇命,還不忘記父母大恩的義子,而感到欣慰。
當然,他更為葉青說的那句話,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尤其是他在聯想到,葉青當日在船上,偷偷寫的那道,現在還沒給他說過來的,盡是‘忠孝仁義’的秘奏之后。
現在的他,可以說嘴角上翹的角度之大,只怕連西楚霸王復活,都沒辦法給他矯正。
可緊接著,他也突然如遭雷擊一般,直接
就瞪大了眼睛。
“馬首是瞻?”
“要人給人不說,還要兵給兵?”
想到這里,他那高高向上翹起的嘴角,突然就直接耷拉了下來。
終于,此刻位于穹頂的金色龍頭之下,大明的兩條金龍,都不約而同的露出了一臉的愁容。
很快,二人就互看了彼此手上的秘奏。
這一刻,他們開始對葉青那句‘這輩子就是在為朱元璋而活’,有了些許的懷疑。
按理說,兩大欽差齊齊上奏一件事情,再加上有盡顯‘忠孝仁義’的秘奏佐證,他們不應該有絲毫的懷疑才對。
可也正是因為證據太過充分,才讓葉青有了‘作秀’的嫌疑。
尤其是朱元璋,更是心中暗道:“他會不會是故意說給沐英和咱指派的欽差‘郭四郎’聽?”
“然后,利用他們的秘奏,來麻痹咱?”
“而他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沐英信服他,也讓咱放心沐英全力配合?”
想到這里,朱元璋也是再次陷入了兩難。
他想要朱標給他意見,可朱標也拿不準這件事,畢竟關系重大。
沒有辦法,拿不出主意的朱元璋,還是請來了他不想過多麻煩的馬皇后。
馬皇后看過二人的奏疏之后,便堅定如鐵道:“重八,你多慮了。”
“就算他是為了讓沐英信服他,也讓你放心沐英全力配合,他也不是為了造反。”
“我看得出來,他是發自肺腑的看不起你這皇位!”
朱元璋只是嘴角那么一抽,一句‘說得咱這皇位,狗都不想坐似的’。
也就在朱元璋如此思索之時,常侍太監又從門外稟奏道:“陛下,負責監視葉大人的錦衣衛回來了。”
很快,這名口才稍好的錦衣衛,就來到了他們一家三口的面前。
這名錦衣衛看見他們一家三口之后,完全沒有讓皇帝屏退左右的想法,直接就開口匯報了起來。
“啟奏陛下,娘娘,太子殿下,”
“葉大人獲準搬遷之后,并沒有立即搬遷,只是派出很多人,在灌縣放風,說四川布政使司衙門,即將搬到灌縣。”
“灌縣縣衙,可以說是所有人都在配合放風。”
“沒幾天的時間,這件事情就在灌縣鬧得沸沸揚揚,百姓們都說如果葉大人可以做到,他們就以
葉大人馬首是瞻!”
“看葉大人這意思,應該是還想等一段時間再搬遷!”
三人聽著這話,當即就知道了葉青的用意。
因為他們在葉青這里領教他的‘輿論’大法,已經不是一回兩回了,這是葉青快速獲得民心的方法。
而且,這個方法還屢試不爽!
錦衣衛離開之后,馬皇后就看著朱元璋,語重心長的說道:“重八,現在你該放心了吧!”
“他這么放風,是為了快速聚集當地民心,然后好跟著他一起治理都江堰。”
“同樣的道理,就算他是為了向沐英要兵給兵,也是為了快速治理都江堰。”
“你要知道,面對這么一個巨大的,百年無人打理的水利工程,可不是那點老百姓可以有所作為的。”
“必須投入大量的兵力!”
朱元璋聽到這里,也是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可也在此刻,外面又傳來了常侍太監的聲音。
“陛下,”
“那錦衣衛又回來了,他說他還有一件事情,忘了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