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問李將軍召下官是為何事?”
劉晏聽到李瑄的話后,面容一肅。
此時正值出征突厥時期,李瑄叫他來,必有事情。
“昨夜剛刺死、射死敵軍戰馬,分你三百匹予豐安縣的百姓。馬肉分完后,將馬皮送到豐安軍城。”
李瑄指著黃河邊的三百匹死馬,向劉晏說道。
豐安縣不到萬戶百姓,家家戶戶都可以分到一些。
馬皮處理過后,能制造甲胄,是戰略物資,豐安縣無需用到。
“這……將軍仁義!”
劉晏動容,向李瑄贊譽。
他只聽過邊民貢牲畜于邊軍,從未聽說過邊軍資以邊民。
“劉縣令需早些組織百姓運馬,雖入秋,肉食保存依然不長久。”
李瑄向劉晏提醒。
“下官遵命。”
劉晏精明能干,立刻向李瑄請辭。
李瑄點了點頭。
起初想著對新任豐安令放句狠話,讓他記住徐建、徐俊兄弟的教訓。
但在得知是劉晏后,打消這種想法。
歷史上的劉晏在治理地方的時候,體恤百姓,深受百姓愛戴。
他相信劉晏能將馬肉分得公平恰當。
李瑄的舉手之勞,使豐安縣百姓謹記。也讓李瑄消滅豪強的事情,廣為流傳。
以至于很多年后,豐安百姓依然記得李瑄請他們吃過馬肉,愿為李瑄做事……
……
經略軍在上午時,全部過河。李瑄吩咐士卒,輪流休息。
次日一早,大軍開拔。
崔湛麾下的兩千重步兵在最前方,三千披明光甲的士兵,在方陣側翼。
豐安軍城出軍六千。剩下兩千留守,由判官柳錫主事。
昨夜的戰斗中,獲得兩百匹活著的戰馬。
李瑄將這些戰馬分給豐安軍剩下二百名沒有馬匹的弩兵。
這些弩兵被李瑄要求借助騎兵的戰馬訓練馬術,所以都會騎戰。
李瑄將一千輕騎放置在行軍的右翼,五百跳蕩重騎和五百弩騎安排在左翼。
其他四千步兵排列八個方陣,在經略軍的后方,重步兵在最后。
以這樣的方陣行軍,隨時可以對突厥騎兵進行反擊。
唐軍的軍陣周邊,頻頻有突厥探馬出現。
這是在考慮,是否對唐軍展開攻擊。
峽口。
山巒如濤,黃河怒嘯。
“大可汗傳訊說,回紇叛徒已在攻殺牙帳周圍的部落,令我突厥臣服,真是欺人太甚。”
阿波達干酋長聚集眾首領和統兵大將,言語憤怒。
“想當初回紇人只是我突厥的賤奴,現翅膀硬了,想取代我突厥。”咄陸酋長也咬牙切齒。
“大可汗是想讓我們回兵支援牙帳嗎?”余勒都思酋長向阿波達干酋長詢問。
“大可汗知道我們的難處,回師無法挽回局面。他希望我們能戰勝唐軍,只有將兩面的唐軍趕回黃河,我們才能聯手對付回紇人。”
阿波達干酋長搖頭說道。
“唐軍甲胄齊全,我軍先失去銳氣。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游騎拖延唐軍。但此時我突厥存亡之秋,我們沒有與唐軍僵持的時間。”喀喇酋長嘆一口氣,目前的境況他們進退兩難。
“頗黎,唐軍一萬多步騎北上峽口。我們傾盡全力,能否將其沖散。”
阿波達干酋長向手下大將頗黎詢問。
“啟稟東殺,唐軍雖人不過兩萬,但探馬看到其前排左右,盡為鐵甲。他們的戰車密集,上面的盾牌堆積如山。我懷疑唐軍所有的鐵甲步兵都集中在那里。我軍如果全力阻擊,一兩天時間,定無法攻破,等對岸的唐軍騎兵趁機過河,我軍就危險了。如果分一批騎兵守衛在峽口,剩下的騎兵想與鐵甲如林的唐軍戰斗,難如登天。”
頗黎向阿波達干酋長如實回稟。
阿波達干酋長的職位是東殺,這是突厥的典兵官,有很大的權力。
其他部落酋長的職位為俟利發,可參加王庭的重大軍政決策。
這是大部落才能配享的職位。
“天山神明不再保佑我們突厥了嗎?”
阿波達干酋長舉起雙手,仰望蒼穹,悲愴地道。
僅剩下左廂諸部和實力薄弱的王庭。
面對大唐、回紇、葛邏祿四面圍攻,看不到一點獲勝的希望,阿波達干酋長才會如此絕望。
“實在不行,我們率帳向西北游牧,遠離唐國。”余勒都思酋長灰心喪氣地說出這句話。
“不行。我們的部落離賀蘭山這么近。即便我們將老幼扶在馬上,但我們的牛羊怎辦?你們不會認為唐軍追不上我們的牛羊吧?冬天到了,又要餓死多少族人呢!”
頗黎站出來反對。
現在只有戰和投降兩個選擇。草原的路徑早已被唐軍摸透,帶著部落遷徙根本來不及。
“戰不行,遷徙不行,難道要投降嗎?”咄陸酋長瞪著頗黎。
他的部落不久前派一千騎寇掠唐境,幾乎被李瑄打得全軍覆沒,他的弟弟也被李瑄殺死。
要說投降,他第一個不同意。
“頗黎,你能統領萬眾,你說該怎么做?”阿波達干酋長心中動搖,他不甘心直接投降。
“唐人遠征,必有大量役夫跟隨。我們先離開這一帶,到賀蘭山西面去。待唐軍戰線拉長,我們派遣騎兵,繞到糧道后面,殺死唐軍役夫,燒毀他們糧食。”
頗黎向眾酋長建議。
“曾經許多草原部落都想如此,但最多殺死一些唐人役夫,幾乎不可能將糧道中斷。”阿波達干酋長覺得這是下策。
“我們不同于古人,我們派遣一百支隊伍,每隊五十人,攜帶干糧和水,游蕩在原野上,隨時尋找機會。不說將唐軍糧食中斷,最少可以牽制唐軍上萬騎兵。”頗黎將自己的計策說明,并道:“唐軍行軍,必有前鋒。我們在前鋒與主力有一定距離的時候,集所有力量,先擊破他們的前鋒,提振士氣。而后日夜騷擾唐軍行軍,等唐軍疲憊不堪,再與唐軍決一死戰。”
“好,就按照頗黎說得去做。你們的意見呢?”
阿波達干酋長認為頗黎說得有道理,又問其他酋長。
“同意!”
幾名酋長握緊拳頭,齊聲同意。
他們都想好,如果失敗,該如何去做。
突厥諸部制定計劃后,開始陸陸續續離開峽口,只在沿途留下一些探馬。
一日后,李瑄和崔湛率軍到達峽口。
張齊丘在對岸,下令載馬過河。
“以為能在峽口大破突厥,復制李衛公在磧口那樣的功績。可惜突厥退走。”
李瑄與李光弼站在峽口的峽谷上,俯瞰黃河。
峽口,是黃河上游最后一個山口。
“李將軍何必心急,草原雖大,他們能退到哪去?待我們到他們的放牧地,他們除了投降,就是與我軍一戰,別無選擇。”
李光弼笑道。
“李虞候所言極是。”
李瑄點了點頭,又望向東北。僅滅阿波達干等部,不是他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