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將軍  第四百八十二章 揚州城,李白的消息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作者:落葉凋謝  書名:大唐天將軍  更新時間:2025-02-04
 
“遵旨!”

張暉將親自率領一隊天策衛騎兵,將以淮陰太守荀俅為首的官吏帶到淮陰城。

淮陰太守荀俅意識到東窗事發的時候,已經晚了。

他還在太守府中,就被天策衛闖入逮捕。

窺一斑而見全豹,就算沒有淮陰令宋鵬程的狀紙,李瑄也會直接將淮陰太守拿下。

淮陰縣烏煙瘴氣,淮陰太守一定有問題。

三日后,淮陰太守荀俅被帶到淮陰縣衙。

“我這個皇帝,見你這個土皇帝,竟是以這樣的方式!”

荀俅被押送到公堂之上的時候,李瑄耐人尋味地向荀俅說道。

從履歷上看,荀俅正是上一任的淮陰令。中間還當過一段時間淮陰長史。

因為政績“優異”,被提拔至淮陰太守。

而提拔荀俅的人,已經成為淮南省的副巡撫。

一級一級,欺上瞞下,陽奉陰違。

這是一個諷刺。

但也不難想象,是豪強大族下血本支持他們的政績,使他們在朝廷眼里屬于優異。

在大唐這個跨越萬里的疆域上,沒有絕對完美的策令。貪官污吏總能勾結在一起,除之不盡。

“我無話可說!正如你篡位成為皇帝一樣,成王敗寇。你六親不認,不會有好下場。”

荀俅不像宋鵬程,他已經看開。

沒有什么可以狡辯的,他坦然承認。

甚至他還硬剛李瑄。

自李瑄順著大運河南下的那一刻起,他就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誰都明白,當今天子不是省油的燈。

他已經提醒過淮陰令宋鵬程。

只是誰也沒想到李瑄會微服私訪,直接殺到整個淮陰矛盾最尖銳的地方。

將淮陰的黑暗腐朽揭開,一覽無遺。

“不要用成王敗寇度量我,即便失敗,未來依舊有無數人稱贊我。而你這種人,一千年,一萬年,依舊遺臭……”

李瑄淡淡地回復荀俅。

他的心思何等堅定,不會被這類謬論所誤導。

在他看來,荀俅只不過是臨死前的嘴硬。

如荀俅這種在淮南省手眼通天的人物,普通監察御史對抗時會有些許困難。會被各方各面勢力抵觸。

但李瑄一旦找到苗頭,就可以摧枯拉朽。

荀俅這樣的太守沒有絲毫可以反抗的力量。

“我不信。”

荀俅只能吐出這三個字。

“信與不信,也不是你能看到的。”

在李瑄心中,荀俅必死無疑。

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失去民心,比籠絡民心更困難。如果大唐亡故,開端一定在南方。”

荀俅又向李瑄譏諷一聲。

“你什么都清楚,就是不能守正自己。籠絡民心再困難,朝廷也會鍥而不舍,一切會由你們的人頭開始,平息淮陰百姓的怨氣。”

李瑄指著荀俅的腦袋。

“天下之大,真正的清官有幾個?不過是律法約束罷了。”

荀俅還在強詞奪理。

他只知道,自己的貪污受賄,是升官發財的因素之一。

他雖然剝削壓榨百姓,但每年向朝廷繳納更多的賦稅。

這是能臣的功勞。

“你這樣的蠢貨有資格提這些嗎?以前公休儀愛吃魚,卻從來不肯接受屬下送來的魚。如此,他一直能依靠自己的俸祿買到魚,這才是真正的精明。”

“朕曾經多次以漢代田延年貪污三千萬的例子,告戒群臣,希望官吏們不要重蹈覆轍。可還是有不少官吏向田延年的方向前赴后繼。你說這些人是聰明還是愚蠢?”

李瑄字字珠璣地質問。

荀俅被懟得啞口無言,或許他就是目光短淺的蠢人。

為了一時的利益,前途盡毀不說,還要性命不保。

李瑄不想與荀俅多說。

他見荀俅,是想看看荀俅這個幕后黑手長什么樣子。

乍一看,荀俅長相威嚴,相貌堂堂,以為是忠臣。

他去過長安,接受吏部和宰相們的考核,擔得大任。

知人知面不知心,大忠似奸,說的就是荀俅這類人。

說完,李瑄令人將荀俅拖下去,待淮陰官吏落馬,全部處死。

同一天,李瑄詔傳整個淮陰郡,宣告淮陰諸官吏罪行。

更多天策衛進入淮陰,防止一些勢力臨死反撲,狗急跳墻。

在除賤為良的時候,類似的事情比比皆是。

李瑄又傳軍令離淮陰最近的揚州軍,發兵兩千,乘坐船只,馳入淮陰,以防萬一。

揚州軍暫時接管淮陰郡的一切治安。

直到淮陰郡的新官吏到任,穩定。

李瑄的擔心不是多余的,淮陰郡其他豪強得知淮陰縣的豪強被逮捕后,雖沒有直接與天策衛刀兵相向,但卻在明里暗里逃跑。

在這種情況下,不跑的話死路一條。

他們鐘愛土地,卻不得不舍棄土地。

但天下都是李瑄的,他們又能跑到哪里去。

李瑄下令天策衛在淮陰縣圍追堵截。

并令淮陰周圍郡縣嚴加看管,將每一姓豪強都記錄下來,一有發現,立刻逮捕。

“臣監管錦衣衛不力,致使錦衣衛失去控制,請至尊責罰。”

廖崢嶸處理完淮陰錦衣衛的事情后,向李瑄請罪。

他認為自己最起碼也是失職之罪。

“你若有罪,朕亦有罪。太守稱霸一方,這是朕的罪責。”

李瑄從未想過因此處罰廖崢嶸。

錦衣衛中若無腐敗,那才奇怪。

錦衣衛也是人,是人就會變心。

廖崢嶸掌握天下十幾萬錦衣衛,不可能面面俱到。

一如李瑄的治下,時不時會揪出一批貪官污吏。

“不過淮陰事件,是一個值得思考的教訓,錦衣衛監察百官,又有誰能監察錦衣衛呢?大族只要腐化錦衣衛和地方官,就能在一個地方稱王稱霸,為所欲為。”

李瑄將廖崢嶸扶起來后,向他詢問道。

之前讓地方的官吏反過來監視錦衣衛,兩股力量互相牽制。

現在看來,這不一定行得通。

如淮陰這種情況,官吏和錦衣衛一起腐化。

錦衣衛還可以幫助淮陰官吏向朝廷傳遞假消息。

錦衣衛內部也有監察系統,但鞭長莫及。

錦衣衛監察官不可能到達每一個郡縣。

“回至尊,再設立新的監察機構,專門監視錦衣衛運行。”

廖崢嶸向李瑄回答道。

“如此會耗費國家力量,難免未有窮盡。”

李瑄緩緩回答道。

一個部門出問題,就成立新部門去監察,絕對是行不通的。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可在錦衣衛內部下達重賞,檢舉不法。如果舉報屬實,當應升官,獲得獎勵。”

廖崢嶸再次向李瑄建議道。

“這一條,在錦衣衛中不一定試用,可能會造成人人自危的現象。”

李瑄搖了搖頭。

“臣愚鈍……”

如此,廖崢嶸也沒有更好的方法。

“錦衣衛不能再固定在某郡某縣,要流動起來。最好每隔一年半載,那個縣的錦衣衛會更換一批。如果地方出現大奸大惡,錦衣衛不可能全部被腐蝕。”

李瑄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廖崢嶸。

錦衣衛的前身為常平新兵,之前李瑄考慮到士卒的籍貫因素,將老兵們以籍貫分配,在各自的家鄉,招攬其他成員。

現在看來,此有利有弊。

常年都是同一批錦衣衛駐扎本縣,在無法面臨升遷,又或者遇到經濟壓力的時候,很可能背棄初心。

“至尊的策令,可以試行。”

廖崢嶸認為這樣也不錯。

不能說絕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凈化錦衣衛的隊伍。

在天下省郡縣不斷循環的錦衣衛,會更顯得精明強干。

李瑄將具體方案,交由廖崢嶸擬定。

初步則以一年一換,只是以隔壁郡的錦衣衛輪換。

不幾日,淮南巡撫蕭昕帶著淮南省的諸多官吏馬不停蹄地從徐州趕來,參見至尊。

在路上,他才知道淮南發生這么大的事情。

這還得了。

蕭昕雖然剛任淮南巡撫,但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之前蕭昕派人到各個郡巡視,務必將地方的真實情況匯報給他。

但很少有使者會下鄉里,只會循規蹈矩地去縣衙查賬,被淮陰郡的表象所迷惑。

李瑄見到蕭昕后,先將前任淮陰太守,也就是現任淮南副巡撫山渟抓起來。

實際上山渟已被蕭昕控制。

山渟多次在蕭昕面前說淮陰郡的好話。

當淮陰郡出事后,蕭昕意識到山渟在欺騙自己。

李瑄只是訓斥蕭昕一番,念在他只上任不到一年,山川阻隔,并不知情。且剛建立行省制度,朝廷放權半年不到,無法盡詳,所以饒恕他一次。

他向蕭昕說真實的大唐,在阡陌之上,在鄉里之間。

這句話將下一期的《大唐月報》。

不僅令淮南官吏,更令天下想有作為的官吏,多到田間,看看百姓如何耕種糧食的,看看糧食的收成情況,看看“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艱辛。

更要到鄉里走走,看百姓是否吃飽,穿暖。

身為父母官,而百姓卻是官吏的衣食父母。不應只在城池的衙門內悶頭處理公文。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還是以淮陰為例。政績再漂亮,不過是表象。

民生無小事,看到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此事以后,無數官吏真正開始步入田間,進入百姓的茅草屋內。

皇帝為表率,一個曠古絕今的時代,拉開序幕……

于十一月中旬,淮陰官吏盡數到案,李瑄下令處死。

圣命所在,不需要到大理寺復核。

行刑的那一日,包括宣澤鄉在內的幾乎所有鄉里,都有百姓徒步到達淮陰城,來觀看讓他們咬牙切齒的貪官人頭落地。

這一次,不僅淮陰令、淮陰太守被處斬,連前任淮陰太守都被問斬。

正義昭昭,日月明朗。

絕不可能讓他們活過這個冬天。

在淮陰城外,李瑄親自擔任監斬官。

“斬!”

午時三刻一到,李瑄一聲令下。

被斬者有官吏、豪強。

有坦然,有絕望,有恐懼,有悔恨……

有大喊大叫求饒者,有破罐子破摔罵李瑄者……

“噗嗤……”

“噗嗤……”

不論怎么樣,他們的宿命于此終結。

一個個頭顱在萬民的聲喝下落地。

百姓們終于因大仇得報而喜悅。

正如李瑄所說,淮陰貪官的首級,是挽回人心的第一步。

接下來就是分發田地,分發豪強的錢財,徹底歸攏民心。

官吏重新經營淮陰。

李瑄讓蕭昕在淮陰城主持統計豪強資產,分發田地之事。

豪強資產為民脂民膏,是剝削百姓而來。

除賤為良不徹底,是朝廷的責任。豪強的所有資產,包括金銀珠寶,折算成絲綢、銅錢均分百姓。

當絲綢、錢財、耕地的地契,分配給無地的百姓后,淮陰百姓無不感激涕零。

李瑄順勢免除淮陰百姓兩年的一切農田賦稅。

淮陰官府的開支,由整個淮南省支撐。

百姓見皇帝親自伸張正義,不感動是不可能的。

他們覺得,斬惡除奸后,天地都一片寬闊。

待土地分配后,至尊的恩澤,會如清風拂過四海。

淮陰,將留下關于李瑄的傳說。

龍舟順著淮水,從臨淮到達山陽城。

而李瑄則在萬民歡送下,騎著馬到達山陽,與裴靈溪匯合。

山陽城雖屬于淮陰的郡治,但畢竟是大運河的中樞之一,以荀俅為首的官吏不敢明目張膽,整體容易收拾。

至尊微服私訪,懲奸除惡的故事,以極快的速度,傳遍大運河水系的沿途,又向內陸擴散。

許多官吏明白至尊的心意,知至尊想看到真實的地方。

不同的官吏,面對李瑄微服私訪時的感觸不同。

不論如何,更催使地方官吏治理好民生,關愛百姓。

貪得無厭者,遲早會如荀俅、宋鵬程等人一樣,人頭落地。

十二月,天地一片清寒之時,李瑄下揚州。

揚州城,屬于廣陵郡,是廣陵郡的郡治所,也是江南省的省治,還是廣陵都督府的治所。

是當今大唐東部,江南地區最重要的一個城市。

在揚州,手工業、紡織業異常發達,特色鮮明,皆是天下最精湛的技藝。

李瑄在揚州城和揚州城附近郡縣、鄉里巡視一個月。只有小問題,沒有大問題。

并在揚州城過年,與民同樂。

在正月間,李瑄又巡視揚州都督府,檢閱一部分留在揚州的兵馬,犒賞軍隊。

當今的江南巡撫為暢崔,之前在嶺南修路有功,治郡有方。

李瑄表彰暢崔的能力,又不忘以淮陰的例子,讓暢崔引以為戒。

同時,對揚州的工商發展進行指點。

乾元七載,一月下旬,在暢崔的陪同下,李瑄乘舟南下入長江。

逆流而上,前往金陵。

他前往金陵巡視的同時,準備見一個故人。

李白!

沒有卷入永王之亂,沒有遭受折磨,沒有安史之亂的國破山河。

李白在這個時空還活著。

這是天垂憐。

一別二十年,終于再相見……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