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將軍  第四百八十七章 使者回京,定鼎大勢的一戰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作者:落葉凋謝  書名:大唐天將軍  更新時間:2025-02-10
 
夏日即將進入尾聲,天氣不是那么燥熱。

長安城外,十里長亭至灞水之濱,人頭攢動,旌幡蔽日。

以李峴、裴遵慶、劉晏等為首的五位宰相,身著朝服,峨冠博帶,衣袂飄飄,帶領文武百官迎接巡視近兩年的李瑄歸來。

又有羽林、龍武、天策、神策等禁軍,披堅執銳,威風凜凜,陣列官道西側。他們身姿挺拔如松,盡顯豪壯之氣。

百姓也自發迎接至尊回來。

據說至尊一路巡視到波瀾壯闊的南海,又借洞庭湖之道,北上歸來。

途徑十余個行省,足跡遍布千山萬水。

一路上,規范官吏,震懾不法,將貪官佞臣繩之以法。

李瑄一改李隆基時代的局勢。

敢于親身前往南方,甚至跋涉進入嶺南,打破嶺南為蠻夷之地的固有形象。

在《大唐月報》上,隨著李瑄巡視,也多有宣傳李瑄途徑郡縣的特色。

使更多商人、文人到達南方。

也使一些有志百姓遷徙至嶺南等南方,活躍其經貿。

在李瑄南巡的近兩年之中,朝廷局勢穩定,國力直線上升,各方各面都有一定飛躍。

新的物質,使百姓生活有巨大的轉變。

宰相輪流執掌政事筆,齊心協力。

這說明李瑄慧眼識人。

也側面反映李瑄英明神武,政堂朝局,穩如泰山。

國家能按照李瑄的意志發展下去。

在一眾大臣翹首以盼中,遠處鑾鈴清響,黃塵漸起,李瑄的車駕徐徐而來,大唐國旗舒展,繡著的神龍獵獵飛舞。

至文武大臣處,車駕暫停,一襲常服,仆仆風塵的李瑄從車上走下。

“臣等拜見至尊,恭迎至尊回歸……”

李峴為首,帶領文武百官向李瑄躬身一拜。

能從李峴的帽子下,看出兩鬢已經斑白。

李峴現年也才五十多歲,但八年首席宰相,積勞成疾,身體大不如之前。

今年三月的時候,李峴還得了一場大病,由王冰調理醫治,才略有好轉。

作為乾元年,第一屆、第二屆首席宰相,李峴已經傾盡全力,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

今年換屆以后,李峴就可以回家養老。

須知,創造開元盛世的姚崇、宋頸,任開元宰相不過三四年而已。

李峴穩定執宰八年,作為開創新紀元的首位宰相,注定名留青史。

“眾卿平身。”

李瑄讓文武百官不必多禮。

他腳踏的是新修建的水泥路。經過兩年時間,長安城各坊市的水泥路已經修通。

還出現有鋼鐵水泥鑄造的房屋。

使長安的夜市更為豐富。

“聞右仆射生病,朕夜不能寐,奈何身在天南,不能探望,右仆射現今身體如何?”

李瑄走到李峴面前,向他詢問道。

他記得歷史上的李峴,就是在這兩年去世的。

雖然李峴即將任期圓滿,但李瑄舍不得李峴這個功臣。

為國家操勞一輩子,希望他能長命百歲,頤養天年。

“回至尊,臣身體已無恙,能全心處理國家大事。”

李峴心中感動,拱手向李瑄回答道。

有至尊這句話,他拼著最后一口氣,也要挺到明年春天,將相位交給下一位人杰。

“凡毋操勞,在執政之時,還要注重身體。朕今后還想多聽聽右仆射的意見。”

李瑄握著李峴的手說道。

就算罷相,居閑職養老,但老宰相的意見,李瑄還是會斟酌考慮的。

“臣不敢不從……”

李峴更加有動力了。

李瑄又與裴遵慶交談,須發皆白的裴遵慶已經七十五歲。

但他的身體,看起來比李峴還要硬朗。

他在退出宰相位置后,可以靜靜地享清福。

然后,李瑄又劉晏、楊綰、顏真卿等宰相一一問詢。

長安之外,暫不談國事。

一番與臣子的短暫交流后,李瑄再度起駕,順著平整的水泥路,回長安城中。

李瑄乘換沒有車棚的龍輦,在前往長安的途中,一如既往,與迎接他的百姓揮手互動。

長安百姓由衷地擁護李瑄。

完全消除李隆基時代的影響,八年時間,日新月異。

他們都相信,偉大的君王能帶領他們,邁向另一個高度。

進入長安城,到達太極宮、太極殿,李瑄更衣過后,這才開始與文武百官,進行殿前議事。

李瑄的面部表情,也從初回長安時的和藹、喜悅,變得嚴肅。

“兩年前,朕在長安之中,一直以為除賤為良十分順利,各地百姓安居樂業,如長安洛陽一般。”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朕南巡發生的諸多大事,想必諸卿已經知曉。朕雖巡視近兩年時間,然過地區不過十一,所見事物不過百一。而天下之大,又有多少如淮陰、南康之類的郡?亦或者有欺上瞞下的縣令?還有多少鄉長在底層呼風喚雨?”

“別說兩年,二十年時間,朕也不可能將他們全部揪出。更何況人心會變。一些正直之臣,掌握權力以后,欲望膨脹,被金錢、美色、權力打敗。捕快、流外官、縣卒、錦衣衛,甚至軍隊,都可能被腐蝕……”

“望諸卿不要被微不足道的成就蒙蔽雙眼,不要為身后事去奮斗。要著眼當下,規劃未來。朕與諸卿,任重而道遠……”

李瑄娓娓地向文武大臣說道,語重心長。

之所以要巡視天下,就是為有更廣闊的視線。

事實證明,李瑄巡視是對的。

即便還有淮陰、南康的問題,也可以著手去解決。

不可能杜絕個體的貪腐,但必須扼殺一個郡蛇鼠一窩這種大型的腐敗。

這關乎到一郡數萬,甚至數十萬百姓的命運。

“臣等謹記陛下的教誨,已按照陛下的旨意,設立三十個監察部,以監察御史為長吏。與地方行省的巡查部一起,對天下郡縣進行徹查。”

李峴代表文武百官向李瑄回答道。

“該當如此。需讓天下官吏畏懼法律,從而不敢犯法。國家在九品十八階頒布以后,官吏俸祿優厚,只要不妄圖奢糜,可以輕易讓一家老小在規矩制度之內,衣食無憂。”

“錦衣衛的金龍司、鸞鳳司,也開始調集天下錦衣衛,不再駐扎在一地,而是流動監察。”

李瑄緩緩說道。

這樣下來,淮陰、南康之類的情況,會很難出現。即便出現,也會短暫結束。

以后真正的貪官污吏、以權謀私者,只能以個人,或者小集體,與朝廷斗智斗勇,玩貓捉老鼠的把戲。

不再敢明目張膽,使百姓道路以目。

“陛下圣明。”

文武百官齊聲說道。

有史以來,李瑄是對貪官污吏打擊最嚴厲的一個皇帝。

這次巡視,細致入微,也有打擊腐敗,震懾宵小的意思。

同時,李瑄以身作則,壓制宗室,遏制士族,鏟除豪強。

使國家以昂揚的姿態展現,文人士子,皆對科舉有熱忱。

“右仆射,現今崔漢衡途徑何地?”

李瑄又與文武百官討論巡視之時遇到的其他問題,以及關于南方的發展、經貿等事宜后,詢問崔漢衡之事。

之前李瑄得到消息,出使羅馬帝國的崔漢衡歷時五年,終于回到蔥嶺都護府。

出使羅馬可不比李瑄南巡,還要繞過大食的地盤,走里海北方。

那里沒有道路,還有面對一些落后的部落,和各種危機四伏。

崔漢衡能攜帶勇士,安然回到蔥嶺都護府,令李瑄松一口氣。

他也得知,有四十二名天策衛勇士,因保護崔漢衡等使節,與攔路者搏斗,魂歸他鄉。

還有七名因為風餐露宿,雨雪冰雹,病死在路途中。

這些都是勇士,國家會優待他們的家屬。

“回稟陛下,一個月前,崔學士已經通過玉門關,進入河西走廊。想來用不了多久,就能得知崔學士臨近長安的消息。”

李峴向李瑄回答道。

“如此甚好!西方的大食帝國在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的帶領下,國力節節攀登,他籠絡教徒,政教合一,訓練死士,又趁著波斯王普尚病死之際,挑釁邊境,大有收回波斯之勢。我們不能養虎為患吶!”

李瑄說過崔漢衡出使回來之際,會親自出長安迎接崔漢衡和一眾跋涉萬里的勇士。

君無戲言。

否則他應該是九月才會回到長安。

李瑄一手扶持的波斯王普尚,于去年九月病死,由普尚的長子羅密旬接替新任波斯王之位。

有道是太容易得到,就不懂得去珍惜。

普尚父子在遇到李瑄之前,已經淪為平民。

突然間得到王位,天降大運,把持不住。

他們沉迷美色,無節制地享受富貴,似乎要將以前奔波的苦難全部補回。

大唐要向波斯王國收黃金、白銀,替代稅收。

波斯王國經過大食教的一番馴服,再信奉波斯教的時候,有些松松碎碎。

現在波斯的朝政,被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把持。

國家的平民百姓,為貴族們創造富貴。

而那些精英人士、詩人、學者,早就跟著阿費夫來到大唐的智慧宮。

少有人再為底層發聲。

呼羅珊地區,從來都是腦生反骨,那里的民族,甚至開始回憶呼羅珊總督的時代。

也有暗地里換下衣服,不再崇拜火焰,在心中默念安拉。

李瑄也有料到會有此情況。

大唐國力進入新維度,可以計劃西征,讓那里文明,顫栗的華夏文明的腳下。

為了子孫后代,李瑄會完成這宏偉事業。

“陛下所言極是,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壓制絲綢之路,使我大唐商道,在西方無法蓬勃。大唐與大食是死敵,即便我們不動,待大食帝國恢復元氣后,也一定會向波斯開刀。況且此次崔學士出使羅馬歸來,帶來君士坦丁五世的出兵日期。趁此時機,兩面夾擊,憑借我大唐兵甲火器,可一定乾坤。”

吏部尚書劉晏出列向李瑄回答道。

朝廷文武百官眼界打開以后,不少雄心勃勃者,對西方產生濃濃的情緒。

先前白衣大食、黑衣大食與大唐多次爭奪西域,若不加以遏制,遲早會成大唐的心腹大患。

“回陛下,蔥嶺大都護傳來消息,現任波斯王羅密旬繼位以來,只顧享樂,也不動身前往長安參拜。波斯王國遲早因他毀于一旦。應當將波斯王國,建立成都護府。執行我大唐的策令,才可一勞永逸。”

天策府樞密使封常清用激烈的言語,向李瑄請求道。

波斯所擁有的呼羅珊地區,是富庶之地。

大唐難道還能讓波斯王國到達大食帝國巔峰時期的疆域嗎?

那樣波斯王國遲早會不聽大唐的號令,變為波斯帝國。

“波斯王國不足為慮,朕已有解決的方法。待崔漢衡回京,得知具體計劃后,就開始針對西征。”

李瑄開口說道,讓文武百官放心。

他深知養虎為患的道理。大唐在發展工商,不可能在這樣的時代下,為自己樹立競爭對手。

又短暫的商議后,已經日落黃昏,李瑄宣布退朝。

如有事情,明日再議。

離開太極殿,李瑄第一時間前往武德殿,拜見太上皇李適之。

看著逐漸蒼老,體氣不如從前的李適之,李瑄心中憂慮。

他生怕失去李適之,希望時間停止……

李適之心態很好,他讓李瑄去做自己的事情,不論是征伐,還是巡視,都不必管他。

他李適之何想過自己有這么風光的時候?

更不敢想象大唐在自己的愛子手中,文治武功,超越太宗皇帝時期。

去朱雀街,游長安內外,連他都覺得新奇。

他此生足矣!

告別李適之后,李瑄又與妻兒重逢。

特別是即將成年的太子李奕,李瑄格外上心,與他一起秉燭長談,從話里行間,了解李奕的態度和意見。

李淞的定位卻有些尷尬,他熟備武略,小小年紀,膂力絕眾。

但李瑄無法將他送到軍中,以免被將士們認為李淞有“乃父之風”。

使兄弟決裂,人間悲劇重現。

李瑄也在想將來李淞的定位。

他能隨時變幻制度,能在各方各面,防范于未然。

在維持華夏帝國的同時,絕不會意氣用事,以家天下,為后世遺禍。

國家上下一心,全力以赴,發展速度比李瑄想象中還要快……

李瑄一回到長安,很快就開始處理軍政事務。

為換屆做準備的同時,貫徹新制度落實。

轉眼時間,八月中旬。

這一日,崔漢衡出使歸來,也到了決定大食帝國命運的時刻……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