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將軍  第四百九十章 巴格達,哈里發的決心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作者:落葉凋謝  書名:大唐天將軍  更新時間:2025-02-13
 
在前往西域的路上,李瑄順便巡視甘肅行省諸郡、河西走廊。

一路至敦煌。

現如今,兩京古道,崤函古道,正在如火如荼地鋪設水泥路。

那是大唐第一條水泥路。

在大唐水泥、沙石的產量逐漸暴增后,李瑄想要修通從長安到敦煌的水泥路。

使大唐更有力量去掌控西域。

于乾元十載三月,李瑄一路巡視,到達他闊別已久的敦煌。

現如今,敦煌已經發展成一座綠洲上的明珠。

其規模程度,超過天寶年間的涼州城。

敦煌屹立塞上,作為出玉門關、陽關的要道,商貿繁華。

特別是從乾元元載開始,人口遷徙、少數民族定居等等,都促進了敦煌城的繁榮。

李瑄令飛龍禁軍、龍武軍、羽林軍等,在敦煌城休整半個月,再繼續行進。

出敦煌以后,道路已經異常明確。

十年時間,馬賊劫商道的事故屈指可數。

敦煌都督府一直負責剿滅玉門關外的馬賊,覆滅多個部落。

特別是近三年時期,再未聽說過馬賊劫商道的事情。

不論來自天南地北,在絲綢之路上都得規規矩矩。

朝廷利用俘虜,在玉門關到西州、北庭,陽關到龜茲的道路上,每隔三十里,就有一個驛站,一個倉庫,一個草料場,一個茶樓酒肆。

并嘗試在沙漠化并不嚴重的當下,種植樹木。

在這個時代,絲綢之路上,到處都是綠洲,也有河流湖泊。

只是一些綠洲面積太小。

漢代之時,西域絲綢之路南道,盛極一時。

李瑄準備恢復絲路南道,并在赤河至蒲昌海(今羅布泊)的入河口,修建樓蘭鎮,成為中轉的另一個咽喉。

同時,便于控制阿爾金山脈北的地區(今若羌)。

西域太龐大,時至今日,依舊有小股部落,不服王化。

雖然他們翻不起風浪,但大唐還需多加防備。

李瑄于敦煌駐扎的時候,大食帝國已經感受到山雨欲來風滿樓。

因為自一年前,大唐的精銳禁軍就已經到達蔥嶺都護府的薩末鞬城。

更多的安西、蔥嶺、北庭、敦煌軍隊在源源不斷地順著蔥嶺古道、千泉古道進入河中。

還有葛邏祿諸部、回紇諸部、西域三十六國、突騎施諸部,以及五千吐蕃兵馬在接到李瑄的天可汗之令后,將精銳勇士向西匯聚。

經過一年多的儲備,糧食物資,在西域軍營堆積如山。

以往絡繹不絕的商人,幾乎全部變成兵馬和運輸后勤的人員。

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在河中保密長久。

吐火羅諸國中,還有信奉大食教的人,大食帝國的探子無法滲透過玉門關,但在魚龍混雜的西域,想打聽消息易如反掌。

更別說還有如篩子一樣的波斯了。

大唐令波斯王羅密旬和波斯宰相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在行軍沿途,儲備糧食。

大唐可會從河中、西域,將用錢財和糴的糧食運送至木鹿城。

李瑄還要求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盡可能多得組織民夫,維持糧道。

波斯王國現有的八萬兵馬,只有精銳跟隨大唐作戰,其余皆運輸糧食。

有參謀將領向李瑄上奏,要將大唐的糧食運輸到里海以南,戰場的最前線。

李瑄沒有同意。

勞師遠征,以穩定為主。

波斯王國的情況,李瑄不太相信。

木鹿城緊鄰蔥嶺都護府,大唐能輕易掌控。

再遠的地方,恐鞭長莫及。

若將一年多來運輸的糧草往里海運輸,一旦出現變數,就會使此次西征功虧一簣。

李瑄不介意多耗費一些時間,務必要將戰機牢牢地攥在手心。

李瑄把此次西征,當成一次萬里投送的“后勤之戰”。

他從來未想過,兩軍交鋒,大唐會一敗涂地。

只要后勤無憂,憑借兵堅、甲足、弩利;憑借驍勇善戰的鐵騎、輕騎;憑借神機營的火器。大唐可以輕易地在兩軍對壘時,擊潰敵軍。

而且將糧食暫儲于木鹿城,何嘗不是李瑄的計謀呢?

錦衣衛金龍司在波斯王國發展不少波斯人內線,使李瑄對波斯王國的局勢了如指掌。

經過普尚、羅密旬父子的統治,他們又寵信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而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在得到富貴后,貪圖享樂。

能力也平平。

使波斯王國在民生上,處理得十分不漂亮。

呼羅珊人,恰恰又腦生反骨。

在大食帝國最強大的時候,呼羅珊人也總是起義造反。

歷史上雄大的哈里發嚇不倒呼羅珊人,現在的天可汗,依舊無法震懾。

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有一些人活不下去了。

橫豎都是一死的時候,不少人都會選擇向死而生。

大食帝國,都城,巴格達。

阿拔斯王朝剛攫取權力的時候,最初定都在安巴爾。

但問題是現在羅馬帝國也是黑衣大食的死敵。

弒兄上位的第二任哈里發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認為安巴爾不適合作京都。

那里緊鄰敘利亞地區,對大食帝國的戰略緩沖不利。

于是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親自勘察,選中了位于底格里斯河右岸一個叫巴格達的小鎮,在這里建立新都。

黑衣大食比歷史上建立巴格達更提前,大唐兵鋒抵在大食帝國的咽喉上,使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更急迫。

于天寶十五載的時候,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剛穩定國內的局勢,就開始動工。

經過四年施工,新都建成。

巴格達作大食帝國首都。城為圓形,也有“團城”之稱。

城份外城、內城和皇城三層,有三道城墻。以皇城為圓心,城墻構成三個同心圓。

如今,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在皇城的主殿內,焦頭爛額。

這個時空的曼蘇爾,并沒有“曼蘇爾”(勝利者之意)。

大唐的天將軍多次擊敗大食聯軍,并斬殺呼羅珊總督、大埃米爾等元帥,俘虜宰相、元帥,又為波斯王國復國,一度使黑衣大食崩潰。

好在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以強有力的手腕,穩住局勢。

現滿頭白發的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做夢都想收復里海以南的土地,收復呼羅珊地區,收復法爾斯地區,收復河中地區,一雪前恥。

但那個男人已經不是天將軍,而是天可汗。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以篡位奪權后,還想著李瑄這個宗室,遲早有一天會功高震主,大唐的皇帝李隆基會“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但沒想到短短幾年,就傳來李瑄也篡位的消息,從天策上將到太子,再到皇帝,搖身一變,威震天地。

而且李瑄年輕,不像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篡位的時候已經快五十歲了。

本以為大唐不會有動靜,大食帝國可以繼續積蓄實力,在大唐衰落的時候,開始反擊。

畢竟大唐的長安,離波斯太遠太遠。

沒想到在不久前,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得到大唐重兵陳列河中的訊息。

波斯王國也在調動。

經過多次打探消息,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已經確認,大唐要攻擊大食。

并且,很有可能是天可汗御駕親征。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就在一天前,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得到敘利亞北部的軍令,君士坦丁五世帶領大軍,再次南下。

羅馬帝國與大食帝國的堡壘前,營帳越來越密集。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哪還不明白,羅馬帝國與大唐王朝已經結盟,約定要一起夾擊大食帝國。

只是一個大唐,就讓大食帝國難以應對。

天可汗的赫赫威名,至今在大食帝國流傳。

君士坦丁五世的出擊,更讓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覺得雪上加霜。

“宰相,大埃米爾,國家和真理,又到生死存亡之際。我昨夜在堂內祈求安拉,卻未得到答案。命運又在哪里呢?”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向殿內一名老者和一名中年男子問道,言語頹廢。

這是前任宰相艾布·阿尤布·蘇萊曼·毛里亞尼被俘虜后,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新立的宰相伊布·薩拉姆。

那中年男子則是統帥全國兵馬的新任大埃米爾。

也是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的侄子。

“哈里發,在最危難的時候,安拉會保佑我們。安拉未現世,還不是最危急的時候。亞歷山大死于遠征,如果李瑄敢來,里海以南,就是他的墳墓。”

伊布·薩拉姆雖口出狂言,但更多的是對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的安慰。

他明白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所承受的壓力。

也知道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一心為國家,想讓國家恢復巔峰,想讓大食教傳遍天下,度化那些愚昧和殘暴。

“哈里發,備戰的時候到了,我們的勇士已經脫胎換骨,不會忘記仇恨。我們保衛國家,能戰勝任何邪惡的入侵。”

伊布·薩拉姆再次聲言鼓舞。

十幾年時間,大食帝國有新變化,生機得到一定恢復,百姓對安拉更加虔誠。

伊布·薩拉姆作為虔誠的大食教徒,相信一定能一雪前恥。

“是啊!我們大食人即便再困難,難道比走出沙漠時更困難嗎?哈里發們,代代努力,使大食人擁有現在賴以生存的土地。我們還有何顏面,回到沙漠呢?出沙漠時流下的血汗,難道要變成麥加圣殿中的眼淚嗎?”

伊布·薩拉姆的一席話,使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眼中重新煥發斗志。

現在雖有挫折,一旦能打退大唐,收復呼羅珊地區,易如反掌。

他作為哈里發,想如奧斯曼一樣,為大食人開疆拓土。

“哈里發英明!”

伊布·薩拉姆行一禮節。

大食帝國走到今天,有諸多波折。他們不想失去這一切。

“大埃米爾,你覺得我們該如何布置?是主動出擊,還是堅持防御?”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向一直沉默的大埃米爾詢問道。

“我大食帝國即便召集各地總督,加上近衛軍、邊防軍,也僅有十五萬余。腹背受敵,戰線又相距數千里,很容易失去大計。”

“相比于羅馬人,大唐人更兇惡,昔日的天將軍,如同雄獅一樣,骨子里全是征服的欲望。臣建議,在敘利亞北部建立防線,加固城堡,以拖住君士坦丁五世的進攻步伐。以近衛軍主力,各地總督主力,對抗大唐。”

“具體戰術,還需仔細商議……”

大埃米爾只是大概說出自己的計劃,還未有更細致的頭緒。

但大埃米爾的建議,與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不謀而合。

他也覺得君士坦丁五世在李瑄面前不算什么。

上一次,君士坦丁五世趁人之危,御駕親征,被他親自擊退。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自然看不起手下敗將。

可李瑄不同,氣吞萬里如虎。

戰爭的重心,應該在東面。

“宰相,這十來年間,我們在波斯王國內,發展信徒。使他們重新信仰大食教,現在能否幫助他們起義?”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想到留在波斯王國的棋子。

須知,呼羅珊地區不止波斯人,還有一部分大食人。

雖有一部分百姓表面上信奉波斯教,實際上內心還是向往大食教的。

“波斯新王羅密旬是一貪圖享樂之輩,叛徒巴爾馬克也是無能之人。大唐又奪走他們的金礦、銀礦。波斯人忍饑挨餓,巴爾馬克卻還要將糧食賣給唐人。只要派遣勇士號召,必然可以揭竿而起。”

伊布·薩拉姆篤定道。

雖然兩國敵對,但大食帝國統治日久,一直可以用大食教對波斯王國施展影響力。

如果沒有大唐撐腰,大食帝國早就可以顛覆波斯王國。

現在大唐入侵大食,波斯王國的亂象,或許可以成為以弱勝強的關鍵。

由此,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冷靜下來,仔細思慮。

現在引爆波斯王國的內亂,雖能拖延大唐進攻時間,但不能戰略最大化。

如果大唐的遠征軍進入波斯,波斯人又是否敢以血肉之軀,對抗大唐的鐵騎鋒刃?

苦思冥想后,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眼神一亮,他結合宰相和大埃米爾的話,想到一個可以試行的計策……

與伊布·薩拉姆和大埃米爾密謀過后。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令一萬近衛軍在大埃米爾的率領下,前往敘利亞地區北部,以敘利亞重裝步兵為主的兵馬,近衛軍、邊防軍配合,將近五萬,對抗羅馬帝國。

隨后,他下令埃及總督、阿塞拜疆總督等總督,以及伊拉克地區周圍的軍隊,三萬近衛軍,聽從指揮調動。

與大食與波斯邊境的邊防軍一起,對抗大唐。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又令人宣布教義,動員民夫、婦女,向兩地邊境,運輸糧草輜重……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